第70章 如此殺人

李虎也在猶豫這件事。

帥府考慮的問題多,方方面面都要兼顧。

如今義軍重新崛起,有龐大的軍隊,有一塊棲身之地,好比一個暴發戶,七大姑八大姨,八棍子打不到一撇的窮親戚都來了,要吃要喝要照顧,你就是有一座金山也給吃空了,更何況義軍沒有金山,正面臨嚴重的糧食和財政危機。

張撒八和射糧軍只有四五千人,的確不多,但關鍵問題是,這口子一開,必定人潮滾滾,遼東各地的山賊土匪和流民必定蜂擁而至。你想想,背靠大樹好乘涼啦,跑到義軍這裡,吃喝不愁,性命無憂,還不用做牛做馬,到哪找這麼塊樂土?

帥府迫不及待地發動西進攻勢,打下安德州和潭州,就是爲了阻擋從中京道方向逃亡而來的流民。年初的時候義軍已經吃了一次大虧,因爲金軍、遼軍和義軍在大靈河一線反覆交戰,這一塊的百姓全部逃到了錦州方向,義軍突然之間增加了好幾萬人口,負擔愈發沉重。

以目前義軍的情況來說,人口越多,形勢越險惡。你現在兜裡還有幾個子兒,還可以打腫臉充胖子,等你兜裡空空如也,這幫人沒吃沒喝了,那時候可不是跟你翻臉這麼簡單,而是要把你連皮帶骨頭一把吞了。李虎的人頭很值錢,把李虎的腦袋砍下來還是可以大賺一筆。這年頭,爲了錢。什麼事不敢幹?皇帝老子都敢殺,何況你一個土匪頭子。

還有,張撒八稱王了,這是最頭痛的事。他到了義軍。你怎麼安置他?安置低了,肯定有人造謠生事,說李虎心胸狹隘,沒有容人之量;安置高了,又有人說話了,他張撒八算個屁啊?老子把腦袋系在褲腰帶上,跟着你虎王從大山殺到龍化,從龍化殺到錦州。結果還不如一個挑夫。瞧,把軍心搞亂了,把人際關係搞複雜了,把乾乾淨淨地一潭水搞渾了。這不是沒事找事,自找麻煩嘛。

仔細權衡利敝,寧願損失一點聲名,也不能收留射糧軍。聲名和肚子相比哪個更重要?聲名能當飯吃?能當水喝?你都要餓死了,還顧得上聲名?笑話嘛。

董小丑有他的道理。

張撒八和射糧軍也是義軍,也是遼東漢人,也是要殺虜復漢,至於張撒八稱王,打敗了,等等。這些都不算什麼。都無足輕重。

其次,張撒八和射糧軍對義軍南下突圍是有功勞的。當遼軍北上的時候,射糧軍頻繁下山截殺糧道,一定程度上延緩了遼軍北上圍剿義軍地時間。當義軍殺到錦州的時候,張撒八稱王,帶兵攻打中京,迫使耶律餘睹率數萬大軍四面圍殺,這等於幫助義軍牽制了遼軍中京道一半兵力。這個功勞非常大,假如張撒八不稱王。假如他不打中京。耶律餘睹的大軍肯定會在錦州大戰爆發之前趕到興中府,那麼。錦州大戰的結果就很難說了。

張撒八稱王,有罪嗎?射糧軍打敗仗,有罪嗎?

沒有罪,相反,這纔是遼東的血性漢子,這纔是敢於浴血奮戰的遼東義軍。相比起來,張關羽和武勇軍就缺乏這種血性,缺乏這種勇氣,不敢稱王,不敢打仗,躲在山裡就能殺虜復漢?不,躲在山裡那是土匪,是流寇,只有像張撒八和射糧軍這樣的勇士和軍隊纔是真正的遼東漢人,真正地遼東義軍。

這樣的人,這樣的軍隊,這樣有功勞的遼東義軍,我們有什麼理由將他們拒之門外?把真正有功勞地勇士和義軍推進死亡的深淵,即使我們有一個百個理由,即使我們餓得奄奄一息了,這也是不可饒恕的罪孽。這種做法只能讓遼東的血性漢子感到心寒,讓遼東的義軍看不到任何希望,這是自我敗亡之舉。

董小丑義正嚴詞。

李虎則啞口無言,羞愧難當。從大義上來說,董小丑是對的,由此也看得出來這個人的道德和品質無可挑剔,正如羅青漢所說,他就是一個理想化的人,說簡單一點就是大好人,凡事都願意爲別人着想,所以這些年來他不論在義軍還是在遼軍,都有相當好的人緣和口碑,尤其在怨軍,非常有威望。也正因爲他的這種性格,讓他屢遭挫折,包括這次郭藥師倒戈,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他本人地性格。

李虎不是這樣地人,他雖然認同董小丑的觀點,但他必須考慮大局,正如帥府官員所進言,寧願損失聲名,也不能沒有飯吃。董小丑在餓得奄奄一息的時候,或許還能捨己救人,但自己做不到,自己的生存原則很簡單,如其讓自己餓死,不如讓別人餓死,否則還叫什麼適者生存?

這時羅思南也在一旁幫董小丑說話。

羅思南非常敬重董小丑,甚至有些畏懼。過去羅青漢在怨軍的時候,董小丑很喜歡羅思南,認爲女孩子就應該老老實實待在家裡,相夫教子,所以主動要做羅思南的老師,一度把她當自己的親生女兒來管教,那是羅思南最恐懼的一段生活,所以她至今看到董小丑還是十分畏懼,在董小丑面前文文靜靜的,說話都不敢大聲,更不要說蹦蹦跳跳了。

“問問羅帥地意見。”李虎不想當面拒絕董小丑,也沒有理由拒絕,於是把這件事推給羅青漢了。

董小丑眉頭微皺,已經聽懂了李虎地意思,這讓他的情緒突然低落下來,心中愈發苦悶。

如果現在坐在對面地是漢王,他絕不會做出這種事,他會展開雙臂,熱情歡迎張撒八和射糧軍,否則虎烈川會盟的時候,怎麼會有三十六義軍同時響應?漢王有大海一般的胸懷,而李虎沒有,漢王憑個人魅力就征服了各路英豪,而李虎卻是憑血性的殺戮征服了一幫大佬。兩人雖爲父子,但沒有絲毫相似的地方,這對遼東義軍來說,到底是禍還是福?

羅青漢堅決反對,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

遼東義軍只有一個王,漢王,自漢王后,有王者之子李虎,雖然李虎至今沒有稱王,但看看百姓的歡呼,聽聽將士們的吶喊,這就是真正的王者。

張撒八算個什麼狗屁東西?早在去年初夏,五路義軍大山會盟,王者歸來的消息便傳遍了遼東,他張撒八難道不知道?他不願尊奉王者也就算了,竟然膽大包天,自己稱王,他眼裡還有仙去的漢王嗎?他眼裡還有我羅青漢,還有張關羽,還有張高兒這些義軍老大嗎?我們都不敢稱王,他個狗屁東西也敢稱王?

他明明知道我們在大山五路會盟,我們尊奉了王者之子,他還敢自己稱王,居心何在?想讓遼東義軍分崩離析嗎?

現在他敗了,跑來討飯吃,那如果他沒有敗呢?他還在馬盂山做他的山大王呢?那我們這些人是不要尊他爲王,拜倒他的腳下?

這種人就得殺,不能留。殺了他,等於告誡那些遼東漢人,要造反,我們歡迎,但不要隨便稱王,不要故意分裂遼東漢軍,不要做仇者快親者痛之事,否則,我們決不留情,勢必擊殺。

羅青漢這話說絕了,他把張撒八稱王的事擡到了分裂遼東漢軍的高度,這下連董小丑都長嘆不語了。

李虎借這個機會,折衷處理。

張撒八和射糧軍,義軍收留,人家也是義軍,對遼東義軍有功勞,當然要收留,張開雙臂歡迎。不過,因爲西邊戰事緊張,請張撒八和射糧軍到安德州駐紮,一旦大戰開始,則與雲朔軍一起,即刻攻打興中府。

李虎的安排看上去皆大歡喜,但內裡自有玄機。

羅青漢得知李虎的最終決定後,馬上書告帥府長史黃涉,立即找個機會,把張撒八和射糧軍滅了,以此告誡那些後來者,若敢稱王,和李虎對立,死無葬身之地。

黃涉自然懂得李虎的心思,現在又拿到了羅青漢的書信,頓時有了底氣,隨即書告駝子贏秦,馬上進攻興中府,乘機把張撒八和射糧軍滅了,要做得恰到好處,無跡可尋。

駝子心領神會,率軍攻擊興中府。

這時耶律餘睹回來了,他奪回龍化後,馬不停蹄,日夜疾馳而回。

正好又碰到張撒八和射糧軍了。耶律餘睹火大了,猛烈攻殺。駝子不聲不響,掉頭跑了,結果張撒八和射糧軍全軍覆沒,張撒八被耶律餘睹活捉,不知所終。

消息傳到錦州,黃涉一笑置之,毫不在意,書告李虎,駝子擅自出擊,導致敗績,應予責罰。李虎名義上重責了駝子,暗地裡卻給了不少獎賞。

正在桃花島養病的董小丑聞訊後,再度病倒,對李虎也有了更深的認識,他不得不重新思考義軍的未來,從李虎的性格和立場來構建義軍的未來。他能在紛繁複雜的遼東形勢下存活下來,並且活得很好,當然不是因爲他是一個好人,而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好人,他非凡的才智纔是讓他活下來的真正原因。

第100章 破敵第46章 敲詐第4章 壁上觀?第74章 無翻身之日第82章 可愛的小公主第100章 邪惡的報仇慾望第54章 步步錯第49章 又一個鳥人給騙了第33章 帶錢了嗎?第52章 今天有喜事第63章 畫押簽字第76章 一石三鳥第86章 兵逼江寧第29章 我要跑路第58章 得失之間第86章 吼幾嗓子第16章 欺騙第3章 大宋第一腐敗第79章 契丹人的歡呼第28章 冬天裡的一把火第22章 刨地三尺第76章 茂德公主第54章 太過兒戲第76章 一石三鳥第80章 我要打馬哥第57章 我很善良第85章 我們還有希望第40章 党項人的悍將第88章 草芥第28章 魂飛魄喪第85章 扮虎吃豬第84章 談判第22章 請君北伐第44章 緊迫第41章 計在明月第81章 現實和道義第37章 全新策略第45章 一個不留第16章 好日子到頭了第45章 爲了孩子們,我要努力第59章 不是你的錯第23章 根源第96章 約定第60章 荒誕第57章 緩兵之計第58章 這是陰謀第49章 兵貴神速第82章 中原攻略第12章 庸人自擾第63章 一線曙光第68章 無恥鳥人第96章 好消息第82章 中原攻略第49章 背叛第23章 各取所需第6章 西線突破第70章 田賦貨幣化第91章 陷阱第20章 絕不拋棄第84章 吞併第69章 虎烈虎烈第77章 大石的消息第41章 你敢造反?第78章 天妒紅顏第74章 中伏了第59章 這是真的?第90章 華麗的遮羞布第31章 猶豫第60章 荒誕第52章 變幻莫測的汴京第51章 極度被動第86章 內綏外御第28章 入則爲相第82章 中原攻略第83章 分裂之禍第59章 獅子大開口第75章 讓他滾第80章 兀剌海城第21章 我虞爾詐第17章 我們憤怒了第54章 太過兒戲第87章 你是一頭大種馬第66章 宗望的攻擊第12章 民心是啥?第69章 掃蕩西京第84章 兄弟,保重第74章 中伏了第73章 中京突變第87章 你是一頭大種馬第24章 只爲你第18章 見鬼了第22章 聲討範直昌第97章 咬住了第2章 我只要一個女人第18章 蠹國害民第27章 大石很無奈第98章 兵變第50章 中國的草民第8章 方寸大亂第93章 閹帥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