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國富?民富?

王安石變法,司馬光反對,變革派和保守派的爭論焦點就是“國富”還是“民富”,就具體策略而言,就是“抑兼併”還是“不抑兼併。”

王安石變法的核心就是“抑兼併”。

歷來“抑兼併”者都有兩大理由,一是道義方面的,即削富益貧爲的是百姓均平;一是財政方面的,即“利出一孔”爲的是富國足用,其實際動機則多是出自財政理由,即通過經濟壟斷以充實國庫。

歷史上歷次大規模的抑兼併運動,都是在王朝財政危機的背景下發動的,而“抑兼併”的直接結果則是國家財政尤其是中央財政的“汲取能力”極度膨脹,從而形成所謂“國富民窮”的局面。

從商鞅、桑弘羊、王莽直到王安石,都是打着平均主義的旗號來擴充國庫。

但貧苦百姓對這樣的“右貧抑富”毫不領情,他們紛紛投到富民那裡去反抗官府,比如王小波、李順,還有宋江,都是富人,都是莊主帶領莊客造官家的反,所以說,多數王朝的崩潰都是朝廷“汲取能力”過分強化而使民間不堪忍受所致。

王小波、李順造反,其真實原因就是國家和百姓的利益之爭,某種意義上也是一場反對統購統銷的大變亂。當時朝廷在四川設置“博買務”,實行博買政策,就是茶絲帛由官府統一購銷,官府低價強購,不賣給官府不行。這樣一來,茶絲帛商就賺不到錢了,農民賣的價格也很低。四川茶商茶農非常多,他們利益損失最大,於是就激起了四川茶農一致反抗。李順就是四川青城有名的茶葉販子。

宋江造反的原因是一樣的。朝廷增設了西城刮田所,西城刮田所是當今皇帝和蔡京等人搞出來地新政,一般老百姓只准有多少多少土地,其餘的土地一律歸公,然後派出很多人去刮田,這些多餘的土地、山林、湖泊統統收歸國有。

這個政策聽起來也很不錯。但貪官污吏太多了,他跑到一個地方,你不給他賄賂,那你即使土地很少。他也說你是大地主,於是土改擴大化了。很多中農,甚至是下中農,因爲賄賂太少。或者沒有賄賂,他就把你的土地給拿走了。當然了,如果你是大地主,有錢賄賂,他也不會沒收你的地。

宋江是梁山泊邊的一個莊主,因爲梁山泊“公有”了,大家日子過不下去了,沒有活路了,於是造反了。而起因就是國家搜刮百姓,與民奪利。

類似於博買務。西城刮田所地國家搜刮機構現在很多。比如造作局、蘇杭應奉局造作局、蘇杭應奉局等等。它們在南方。是爲搞花石綱而設地。

司馬光“不抑兼併”地道義理由則是所謂“官不與民爭利”。然而真地實行起來就大有奧妙了。

“官”與“民”是一對對立範疇。有雙重含義。“民”可以表示與國家或朝廷相對地私人或“臣民”之意。司馬光所謂“天地所生財貨百物。……不在民。則在官”即指此義。另外。“民”也可以表示與權貴勢要相對地下層平民或“庶民”、“下民”之意。

顯然。司馬光所謂“在官”實指在官府或“公家”。除此以外地一切私有財產。從平民百姓到權臣、貴戚和強藩大將之私有者。都算是“在民”地。也就是說。國家不與私人爭利。

他爲什麼反對“抑兼併”?實際上就是害怕權貴與老百姓一同被“抑”。而反對“官與民爭利”實際上是害怕國家妨礙了權貴地利益。因此他們常常公然要求凌駕於“齊民”之上地私人特權。也就是說。他們主張“不抑兼併”。說白了就是要求國家放手讓權貴們攫取私人財富。

如果說。“抑兼併”導致了“國富民窮”地話。“不抑兼併”地結果則通常是“國與民俱貧。而官獨富”。

什麼人稱之爲官?權臣,貴戚,近幸,強藩大將……官富了,“上則府庫殫乏,下則民力窮悴。”其極端後果就是王朝崩潰,就是天下大亂。比如東漢末年,羣雄逐鹿,就是典型地例子。

今天的情況也是如此。

“不抑兼併”導致權貴私家勢力惡性擴張,而“抑兼併”又導致朝廷“汲取能力”惡性膨脹,於是朝廷輪番用藥,在“抑兼併”與“不抑兼併”的交替循環中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怪圈,直到危機日重而瀕臨崩潰。

看看本朝歷史,你就知道官與民爲了爭奪財富,廝殺到了何種慘烈的地步。

自熙寧以來,以王安石爲首的“新黨”和以司馬光爲首的“舊黨”幾度易位,忽而“變法”,忽而“改制”,忽而“更化”,忽而“紹述”,忽而“建中”,忽而又“崇法熙寧”,來來往往,不亦樂乎,然而,大宋的危機卻沒有得到任何改善,相反,越來越嚴重了。

自蔡京主政後,舊黨一派因“元黨人案”被鎮壓,至今沒有翻身,“新黨”因此得勢十幾年,大肆實施“抑兼併”之制。有人說“新法變質”,說王門後學如蔡京之流扭曲了改革的原意,其實,從王安石那種“人主擅操柄”、“取予皆自我”地“利出一孔”思想發展到後來西城刮田所、蘇杭應奉局式的“汲取”之政,本意是一樣的,都是爲了搜刮民財以充國庫,何來“變質”之說?

只是,以蔡京爲首的新一輪改革同樣沒有化解大宋的危機,反而讓危機愈演愈烈了。行,“抑”與“不抑”交替試之還是不行?

說白了,“抑”與“不抑”表面上是經濟問題。實質上卻是個國政問題,深層次看,卻是儒學之爭。

自漢以後,“獨尊儒術”一直與“漢承秦制”互爲表裡,儒學已成爲雜糅諸家的混合體,而純儒、純法都已消失。

王安石雖然師法商君、申韓,但更尊崇孔孟,他實際上是一位帶有法家色彩地儒,而司馬光的放任主張與其說源自孔孟,不如說更多地來自“清靜無爲。順其自然”地黃老道家傳統,他可以說是帶有道家色彩的儒。所謂儒法鬥爭,從漢代以後,已經演變爲儒家內部的“法儒”與“道儒”之爭。

法儒主張“抑兼併”。就是要求強化朝廷的經濟壟斷,堅決制止所謂的“賤人”發展強大的民間經濟,道儒主張“不抑兼併”,反其道而行知。

這兩者的主張歸結到經濟政策上。就是法儒堅持“統制經濟”,而道儒堅持“放任經濟”,也就是自由經濟。把話說回來,王安石變法地根由是什麼?在王安石變法之前,大宋實行地是“放任經濟”,但由此造成了吏治腐敗,“三冗二積”,繼而國力孱弱。當今皇帝主政後,以蔡京爲相。再實新政,按道理用“統制經濟”應該可以充實國庫了,爲什麼危機反而越來越厲害?

原因就是變法,變法導致政爭,黨爭。自王安石變法失敗後,新舊兩黨互相廝殺。幾十年下來,大宋國庫不但沒有充盈,“三冗”等積弊卻發展到了極致,蔡京即使有通天徹地的本事,他也無力迴天了。

爲什麼官多?一是科舉取士越來越多。科舉是文人安身立命的唯一途徑,你敢改?二是按照“恩蔭”法,恩蔭授官的人數量極大,這些人包括皇族宗室和大官僚的子孫、親屬、姻親乃至門客。這個你敢改?

本朝初年。朝廷內外官員不過數千人。到真宗朝。官員大約萬人。到了仁宗朝,增加到一萬七千人。到現在。你可以估算一下,大宋有多少官員。還有,正官以外等候官缺地人數同樣非常多,這些人也是拿俸祿過日子的。另外,受祿的宗室吏員有好幾萬人,不受祿而以貪污受賄爲生的吏員更是不計其數。

本朝高、中級官員地待遇比較優厚,有俸祿、職田、祠祿、恩賞等。俸祿又分爲正俸、添支、職錢、祿粟、衣賜,甚至包括隨從們的衣糧,等等,還有酒茶、廚料、薪炭、飼芻之給等。待遇最高的宰相、樞密使,月俸三百貫,月祿粟百石,春、冬衣共賜綾四十匹、絹六十匹,冬綿一百兩,人的衣糧七十人,另外每月給薪一千二百束,每年給炭一千六百秤、鹽七石。這樣,一個高級官員一年的開支總有萬貫以上。

官多了,朝廷付出的不僅僅是俸祿和相關待遇,還包括他們的職務消費,這是一個無底洞。據估計,目前所有官員、官署,每年的開支大約在千萬貫以上。

至於“冗兵”,那就不要說了,禁軍加廂軍,一百多萬人,每年的軍費開始大約在四千萬貫以上。

如此同時,皇室地耗費也日益增大。真宗皇帝朝,舉行大享明堂禮的時候,一次就耗費一千兩百萬貫。至於當今皇帝,那就更不要說了,窮奢極侈,耗費之巨,難以計算。

蘇轍曾經在上奏中說過,本朝內有養官養兵的費用,外有給契丹、西夏人的奉贈,如今皇帝又給自己挖了個大坑來耗費其餘。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根本性改變,國庫若想盈餘,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而國庫之所以空虛,都是因爲“三冗”,“三冗”問題不解決,根子不解決,這個危機永遠沒有扭轉的時候,但“三冗”又直接關係到國祚利益,皇帝利益,新舊兩黨的利益,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兩派都不願意在這方面實施大地變革,於是走進了一個死衚衕,大家都拼命在經濟政策上做文章,試圖用更多的錢來解決問題,尤其到了蔡京手上,更是把“統制經濟”發揮到了極致,然而事與願違,新政實施的結果和他那些前輩們的初衷根本就是背道而馳了。

至此,大宋內部的危機終於走到了足以威脅到國祚危亡的境地。

李綱說了很長時間,末了,問了一句:“使相,這個理由可以嗎?”

李虎沉默良久,嘆了口氣,“西瓜已經爛了,還能吃嗎?”

李綱微微一笑,非常自信地回道:“大宋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雖然樹根已經爛掉一半,但只要細心呵護,它會長得更加高大。”所實行的新法的繼承。

建中、崇法熙寧:宋徽宗地第一個年號叫建中靖國,傾向性很明確:“建中”就是在新舊之間不偏不倚,做到大公至正;“靖國”就是強調安定團結是壓倒一切地頭等大事。倘真長此以往,其後政局恐怕另是一番氣象,可惜他轉眼就改初衷。次年即改元崇寧,表明將崇尚熙寧之政。他與宰相蔡京儘管還打着新法的旗號,但所作所爲,與熙寧新法已了無關係,誠如王夫之指出,王安石精心擘劃地新法“名存而實亡者十之八九”。

人:qian人即隨從。

第16章 張浚的選擇第11章 倒打一耙第57章 主力在哪?第42章 突圍第十五日第21章 土地制度乃根本第34章 搞定老大第45章 又深又大的坑第28章 入則爲相第71章 老子比你更狠第98章 馬哥好胃口第43章 出頭鳥第51章 馬哥的教訓第11章 兵貴於精第17章 援兵到了第70章 靈魂掉進了錢眼第8章 少帥羅蘭第57章 緩兵之計第72章 膽大妄爲的跛子第17章 未來的大宋官學第88章 反目成仇第43章 出頭鳥第43章 又是陷阱第31章 驚人的誘惑第75章 誘敵第12章 夜戰第73章 禍亂的開始第15章 五月紀事第85章 我是漢人第94章 殺將第42章 仗勢欺人第13章 困獸第92章 誰騙誰?第65章 中興之策第29章 從英雄到叛賊第78章 機遇第27章 敢勇悍卒第51章 聽天由命第38章 翻手爲雲第10章 要錢第61章 大元帥府的內部問題第36章 崩潰第76章 馬擴之約第45章 又深又大的坑第72章 翻雲覆雨的閹帥第53章 決戰態勢第12章 即刻撤軍第5章 人有這麼無恥的嗎?第14章 突圍第十一日第20章 李虎之計第37章 手舞足蹈第81章 請霍帥開陣第13章 老牛打架第91章 陷阱第79章 逆轉第4章 王者之子第17章 會師第76章 馬擴之約第21章 土地制度乃根本第51章 談笑間第63章 一線曙光第55章 比你更狠第43章 遠水難解近渴第26章 一盆冷水第59章 暗箭難防第66章 河北戰局第40章 火器第25章 羅蘭的不滿第89章 必殺對象第86章 陳兵飲馬河第69章 白銀貨幣化第1章 今晚殺人第89章 必殺對象第84章 以恥爲榮第33章 王妃回來了第1章 將兵法第58章 得失之間第25章 推倒童貫第62章 我當然要搶第55章 長了翅膀的狼第58章 得失之間第33章 靖康元年的寒春第59章 噩夢的開始第50章 汴京驚變第37章 驚爆第95章 亂了方寸第63章 一線曙光第19章 初見秦檜第11章 未來更黑暗第66章 破城第64章 宗望的慾望第1章 身在局中第56章 折家的後臺第37章 做人要低調第46章 拒絕誘惑第33章 帶錢了嗎?第2章 我只要一個女人第8章 忌憚第35章 堅韌第90章 最好機會第100章 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