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折家的困境

律大石派人急報李虎,契丹皇帝耶律延禧殺了蕭太后??] T後的一幫官員隨即逃亡而去,他也被抓了起來,後經耶律馬哥極力勸諫,皇帝才把他放了。蕭太后是李虎的岳母,她的存在非常關鍵,現在耶律延禧不顧大局,爲了泄憤把她殺了,必然引來李虎的報復,契丹人的處境更加艱難了。

李虎的好心情頓時煙消雲散。

直娘賊,殺人也不看對象,這下正好,你既然給我殺你的藉口,老子成全你。

二月十二,李虎命令侯概、張高兒率軍鎮戍奉聖州,其餘軍隊火速趕赴殺虎口,準備攻擊雲內。

折彥直和他一起返回大同。折家的這位後代出自長房,年紀比折可求還大,四十多歲,身材高大,粗黑的濃眉下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頜下長鬚飄灑,氣度不凡,大概因爲出身於名門望族,而且少年得志,到了中年更是位居大宋宰執,成爲西北將門的翹楚人物,也算是功成名就了,所以神態倨傲,氣勢凌人。

李虎第一眼看到他就不喜歡,覺得這個人氣勢太盛,城府太深,就象藏在密林裡的狼,狡詐而殘忍,讓人心生懼意,相比起來,折可求、折可存和折可致等人就象西北這塊厚實的土地,淳樸而誠懇,踏踏實實的,再加上西北人的驃悍和豪爽,很容易讓人產生親近之感。

李虎不喜歡折彥直,折彥直也不喜歡他。在折彥直的眼裡,李虎不過是個造反起家的漢虜,根本沒有資格和折家聯姻。

折家和李虎聯姻,那是折可求的主意,事先並沒有告之折彥直,折彥直爲此非常生氣,唯恐遭到皇帝的責斥,好在鄆王及時出面幫他了一把,否則肯定有麻煩。現在折彥直在汴京的日子非常難過,做爲西北將門的代表性人物,皇帝需要他,太子和鄆王也需要他,他不是掉進了皇統之爭的漩渦,而是一個猛子紮了進去,已經背上了滅頂之禍。將來不管是 王勝出還是太子登基,都會重擊折家,因爲折家在這次皇統之爭中充分表露出它對汴京的影響力,雖然折家是被皇統之爭強行拉進來的,但既然掉進了漩渦,那遲早都有滅頂之禍。

折家的人怨怪折彥直,折彥直委屈,他也沒想到自己好不容易考個進士,擺脫了武人身份的桎梏,並且榜上了鄆王這顆大樹,原以爲可以光宗耀祖,哪料到鄆王竟然要爭奪皇統,把自己也拖了進去。他很矛盾,掙扎吧,擔心遭到鄆王的記恨,反受其害,跟着鄆王一條道走到黑吧,又擔心鄆王失敗,患得患失的時候,一不小心,又掉進了蔡京和鄭居中設下的陷阱,稀裡糊塗地就成了太子一系,暗地裡成了一個腳踏兩條船的騎牆派,這下形勢更嚴峻了。

不過蔡京也罷,鄭居中也罷,他們真正的目的不是幫助太子登基,而是藉此來要挾皇帝,打算把童貫、王 之流趕出中樞,讓自己人來控制權柄,也就是說,折彥直還有翻身的機會,那就是緊緊跟在蔡京和鄭居中的後面。只要這幫人不倒,不管最後誰做皇帝,折家即使不能保住現有的地位和實力,但最起碼可以保住世世代代的榮華富貴。大宋對將門世家採取的策略是一代代削弱,讓他們的後代有官當、有財發、有好日子過,逐漸把將門演變爲一個平庸的對大宋沒有任何威脅的像寄生蟲一樣的世家大族。

折彥直不敢奢望過多,只求折家不會傾覆就行了,然而,這個小小的希望卻被李虎徹底擊毀了。

李虎不愧是在北方呼風喚雨地人物。他在極度惡劣地幽燕局勢中。斷然捨棄燕京。就此扭轉了不利局面。給了汴京沉重一擊。在汴京皇帝和大臣們地眼裡。李虎千辛萬苦拿下幽燕。根本不可能放棄。也沒有任何理由放棄。這個錯誤地判斷導致汴京做出了錯誤地決策。結果搬石頭砸自己地腳。皇帝地目地沒有實現。激烈鬥爭地朝堂派系也大失所望。一切又回到了起點。唯一地成績就是把童貫推下了臺。但童貫和蔡京一樣。他最終還是通過談判收復了幽燕。因此他可以體面地下臺。可以帶着功勳致仕回家。他在汴京地實力一如往昔。

汴京地皇統之爭因爲這次北伐而到了白熱化地地步。皇帝地態度很明確。他要廢嫡立庶。皇帝地這種態度在北伐基本上失敗地情況下直接激化了汴京朝堂上地權利爭鬥。童貫下臺表明皇帝已經向主和派讓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誰都無法預料。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各方爭鬥會變得更加血腥殘忍。折家在這個厲嘯地漩渦中旦夕不保。

偏偏在這個時候。皇帝推了折家一把。讓折家註定要遭受滅頂之災。

這次北伐中。

門出工不出力。這和他們在西北戰場地驍勇相比。簡 \??別。這也暴露了西北將門對汴京地不滿。暴露了他們有意要挾汴京爲自己謀利地打算。汴京先是撤了种師道。接着又把劉延慶下大獄。雙方地矛盾因此驟然激烈。仇怨也越積越深。這種情況下發動西征。前景不容樂觀。甚至可以說是悲觀。汴京對此有一定地認識。所以皇帝退讓了一步。叫折彥直到陝西出任西北軍地統帥。試圖緩解汴京和西北將門地矛盾。

折彥直非常清楚西北將門現在地心態。幾十年前。有党項人地例子。如今有李虎地例子。說白了就是一句話。大宋趙氏皇帝就是要把武人踩到腳底下。我需要你地時候。我就拿出來用用。不需要了。聽話地留着。不聽話地就殺。兔死狗烹。說句難聽地話。假若不是契丹人屢屢南下。假若澶淵之盟締結後。西夏人沒有分裂建國。西北將門估計已經沒有了。都被趙氏皇帝一鍋端了。

西北將門若想生存,折家要想繼續四百餘年的輝煌,唯一的辦法就是養寇自重,也就是說,西夏國要存在,李虎這個藩鎮要存在,大宋要有持續的長期的威脅存在,然後他們這些武人才能生存,纔有一口飯吃,否則就要緊隨對手之後,一起完蛋。

汴京的確希望發動西征,的確希望利用西征削弱李虎,收復西陲,但西北將門不希望發動西征。這些年他們打了太多的仗,西北軍損耗嚴重,急需補充兵源,西征之策可以讓他們有機會重建軍隊,重建軍隊的戰鬥力,不過,打仗他們就不願意了,有百害而無一利。

所以,童貫非常聰明,急流勇退,藉着北伐失敗的理由,不幹了。東西兩府的宰執們也非常聰明,聯手把折彥直推到了西北軍統帥的位置上,他想推託都找不到理由。這仗如果打敗了,折家和西北將門就要倒黴,打贏了……不可能,這仗不可能打贏,打贏了,李虎的實力就更強了,將來如何控制他?所以這一仗的真正目的就是重創李虎,所以折彥直這個西北軍統帥無論是打了敗仗還是打了勝仗,都沒有好下場。

這是汴京對西北將門的一個警告,你們這幫武人不要自作聰明,更不要以爲自己讀了點書就能影響大宋決策。同時,這也是蔡京和童貫先後下臺的一個必然,折彥直之所以上位,是因爲蔡京和童貫的權利爭鬥,現在蔡京回家了,童貫也馬上要致仕了,折彥直當然也要隨之離開中樞。另外,皇帝和 王因爲北伐大敗對西北將門更加警惕了,他們當然不會再讓折彥直位居中樞。

折彥直努力了幾十年,奮鬥了幾十年,好不容易有了今天的地位,但曇花一現,很快就下臺了,爲此他憤怒,他怨恨,但他不是仇恨蔡京、童貫和西北這些將門,而是把一腔怒氣都撒在了李虎頭上,他認爲是李虎的狡詐狠毒葬送了自己的前程,把折家推進了敗亡的深淵。

西北一戰怎麼打?怎麼打才能擺脫困境?這是折彥直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李虎主動放棄燕京,金國主動把燕京和山前諸州還給大宋,給大宋造成了一種錯覺,他們認爲李虎懼怕大宋,女真人也懼怕大宋,李虎和女真人迫於自己的實力不得不向大宋低頭。金國把幽燕還給大宋的條件太優惠了,沒有訛詐,也沒有要挾,而李虎則藉助金人的幫助,向大宋婉轉地表達了自己的忠誠,金國和李虎爲什麼要這麼做?很簡單,形勢所迫,他們雙方聯手勸請大宋發動西征,目的正是藉此機會贏得發展的時間。

大宋也做出了讓步。

這次北伐,大宋兩戰兩敗,暴露了軍隊作戰能力低下,河北缺乏鎮戍軍等一系列急待解決的問題,另外,李虎洗劫了燕京,大宋爲了穩定和安撫幽燕人,需要給予大量的援助。大宋建立燕山鎮戍軍要錢,重建燕山路各級機構要錢,安撫幽燕百姓也要錢,但大宋國庫早就嚴重虧空了,這些錢從哪來?如何籌集?所以大宋同樣需要時間。

這次西征規模巨大,而且戰場距離中原太遠,軍需消耗肯定要超過北伐,但北伐大敗,大宋短期內已經無力籌集這麼多的軍需,所以大宋承諾西征,其實就是一句空話,就是欺騙金國和李虎,就是拿西北軍和西北將門的生命開玩笑,但汴京無所謂,西北軍將士的生命對於他們來說,就象路邊的野草一樣,沒有任何價值。死了就死了,大宋可以再徵兵,再重建西北軍,很簡單。

第64章 馬哥來了第22章 協調兩府第39章 覆手爲雨第24章 御前司第91章 單騎赴會第34章 搞定老大第62章 賣國當真是爲了救國?第32章 閻王難見第59章 做人還是做鬼第9章 駱駝河第85章 我是漢人第6章 逃走一個第15章 背後的勾當第59章 一進一退第29章 完全錯了第87章 契丹人的美夢第7章 致命要害第86章 特使李綱第64章 馬哥來了第64章 生存機會第62章 倒戈第30章 窩裡反第99章 大旗第100章 衝陣第87章 契丹人的美夢第78章 放虎而去第100章 恭喜恭喜第96章 陰謀第89章 臨戰第61章 變數第99章 失算了第74章 藩鎮第17章 沙川反攻第20章 利益至上第12章 大餅夾羊肉第48章 整倒了豬頭第55章 瞬息萬變第83章 分裂之禍第39章 好大一個坑第99章 大旗第15章 烏雲壓頂第49章 一劍封喉第45章 僵局第91章 單騎赴會第41章 你敢造反?第59章 獅子大開口第45章 又深又大的坑第58章 汴京是個獵物第3章 土崩瓦解第64章 馬哥來了第67章 倉惶後撤第42章 暴力第36章 西北戰略第89章 胃口太大第91章 單騎赴會第66章 宗望的攻擊第96章 整軍第63章 舉起屠刀第43章 又是陷阱第53章 北岸紮營第70章 抱好大腿第27章 大石很無奈第45章 這就是戰場第66章 分家了第93章 前車之鑑第29章 速度第88章 反目成仇第100章 恭喜恭喜第16章 李綱的套索第75章 仇人是誰?第36章 虎王瘋了第85章 我們還有希望第21章 擬策第84章 以恥爲榮第59章 這是真的?第65章 跛子第30章 逃跑第3章 錯誤第23章 驃悍無敵的折家軍第81章 雨霧朦朦第78章 我要兌現諾言第16章 絕對不行第15章 變革新思路第96章 一腔怨氣第2章 我只要一個女人第42章 幸福的未來第30章 發財了第52章 今天有喜事第1章 變數第19章 不可思議的結局第30章 李綱大怒第22章 這還是當年的豬頭?第64章 殺了他第37章 全新策略第12章 即刻撤軍第93章 前車之鑑第76章 狼煙升起第78章 弄巧成拙第14章 千古鐵律第42章 太行飛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