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退敵之策

不知道。”仁多東光搖搖頭,“我現在看不懂這”

自從李虎攻佔大同,投奔大宋之後,大宋就確立了攻擊賀蘭山的戰略優勢,可以兩路夾擊了,但大同和汴京的關係一直緊張,以虎烈府目前的處境來說,根本沒有條件攻打西夏。

李虎的軍隊太多,並且是軍餉制,代北養不活這麼多軍隊,所以李虎投靠大宋就是爲了討錢養軍隊,但大宋豈能養虎爲患?西夏就是前車之鑑,汴京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因此李虎和汴京的矛盾必然緊張。前年大宋西征,李虎打到前套就不打了,後來爲了和西夏建盟,無視汴京,直接把前套還給了西夏,這導致大宋不得不放棄李虎,秘密結盟女真人,要聯手攻殺代北。

這些事情李虎不可能不知道,也不可能不防備,所以李虎沒有任何條件打西夏。正因爲李虎深處絕境,興慶府才認爲,這次大戰是大宋發動的,而李虎爲了緩和和大宋的關係,不得不主動出擊,一直打到賀蘭山。

這個推測有道理嗎?李虎憑什麼相信汴京,相信女真人,敢置大同的安危於不顧,以主力遠征西夏?

現在興慶府基於自己一廂情願的估猜,認定大宋發動了西征,但陝西邊境的宋軍至今沒有大規模集結,各種渠道送來的消息也表明,宋軍至今沒有北上攻擊的跡象,整個戰局看上去和李察哥的估猜非常近似,這是李虎單方面發動的攻擊,主戰場的確在北線。

然而,興慶府堅持自己的觀點,堅持宋軍馬上就要大規模攻擊,堅持把李察哥放在南線戰場。

“南線宋軍會不會攻擊?如果攻擊的話,何時攻擊?”仁多東光說道,“正常情況下,宋軍一般選擇十月北上攻擊,也就是說,還有三個多月地時間。李虎孤軍深入,在賀蘭山連續攻擊三個多月,無論是兵力還是糧草,損耗都極其驚人。更重要的是,他有可能把我們的主力全部吸引到賀蘭山以北,這樣當宋軍突然發動攻擊的時候,勢如破竹,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突破靈、夏防線,直逼興慶府。”

李安惠聽懂了,用力拍拍仁多東光的肩膀,笑着說道:“你的意思是,我們在不違背興慶府地情況下,說服皇帝,把擒生軍調到北線,先行擊敗李虎,是嗎?”

“對,興慶府這種部署的最終目的是剝奪晉王的兵權,但仗要打,敵人要趕走,如果我們假裝順從興慶府,公開支持皇帝,絕對遵從皇帝,皇帝也會心領神會,從善如流,接受我們的計策,先行攻打李虎。”

“這其實就是晉王地計策。”李慶雲不滿地說道。“你只不過把這個計策裝扮了一下。套上了興慶府地外衣而已。但這樣做等於背叛了晉王。一旦北線取勝。晉王地處境就非常艱難。”

仁多東光無奈搖頭。“但如果我們和皇帝對峙下去。和興慶府針鋒相對。這仗怎麼打?國祚還要不要?相比西夏地安危。晉王這點犧牲算什麼?”

李慶雲臉顯怒色。但想到眼前地緊張局勢。他把嘴邊地話又咽了回去。

如今奸佞當道。只能曲線救國了。

“現在我們不知道大宋會不會出兵。何時出兵。我們唯一能作地就是搶在大宋出兵之前擊敗李虎。這樣當大宋出兵地時候。我們纔有足夠地兵力南下支援晉王。否則兩線作戰。我們如何應對?興慶府鬥爭激烈。大夏此刻內憂外患一起爆發。稍有不慎就是玉石俱焚之禍。我等做爲党項人地子孫。豈能置國祚社稷於不顧?”

李慶雲垂首不語。李安惠低聲輕嘆。拍了拍案几。對仁多東光說道:“你馬上擬定攻擊之策。我急稟興慶府。請求援軍。”

克夷門到興慶府三百多裡,驛馬日夜疾馳,一日內飛抵京都。

李安惠奏稟,右廂各軍正在黃金谷集結,準備迎戰敵軍,但據探馬稟報,敵軍數量龐大,總兵力大約在十萬到十五萬之間,而右廂各軍總兵力只有五萬多人,即使佔據地形之利,也無法擊敗敵軍,請皇帝急速調遣擒生軍相援。

李乾順連夜召集樑乞申、李仁忠、仁多保國等中樞大臣商議對策。

樑乞申反對,他認爲李安惠的奏報嚴重失實。虎烈軍遠征賀蘭山,要帶着大量地糧草輜重,隨軍民很多,十五萬人如果減去非戰鬥人員,最多不多五萬左右的兵力,右廂軍完全可以擊敗他們。“這是大宋的誘敵之計,目的就是利用虎烈軍把我們的主力騙到賀蘭山北部戰場,以便宋軍從南線急速突破。”

仁多保國則持慎重態度。“到目前爲止,大宋沒有出兵,

攻擊跡象,我們無法確定此戰由大宋發動。”

仁多保國五十多歲,光頭鋥亮,濃眉大眼,長髯飄灑,氣勢不凡。他的哥哥就是仁多保忠,他追隨自己地兄長打了幾十年的仗,戰功顯赫。仁多保忠病逝後,他遵從兄長遺命,到遙遠地敦煌戍守邊疆,遠離京都。去年,李乾順感覺自己控制不住李察哥了,把他從敦煌召回,出任樞密院副使,以牽制察哥。

“怎麼?你相信大宋會遵從盟約?”樑乞申嗤之以鼻。

“趙王在奏章中說得很清楚,正因爲我們不確定,所以要以最快速度擊敗虎烈軍,以免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仁多保國說道,“把擒生軍放在京畿,卻任由虎烈軍攻擊克夷門,錯失殲敵良機,這似乎不利於我們贏得戰局主動權。”

仁多保國說得非常委婉客氣,樑乞申也不好太過分,隨即主動問道:“你可有殲敵之策?”

仁多保國點點頭,走到了地圖前,指着地圖上地黃金谷說道:“黃金谷地形不錯,西南面是高山森林,東北面是沙漠戈壁,趙王打算以主力戍守堡寨,同時潛藏馬軍於沙漠,隨時偷襲敵軍,這將有效阻擊敵軍的攻擊速度,並將敵軍拖在賀蘭山北麓一帶。”

“右廂各軍兵力有限,如果沒有援軍,堅持不了多久,但如果正面支援,無法擊敗敵軍,只能拼消耗,所以……”仁多保國手指鹽池,“假若我們地援軍出現在鹽池,戰局將如何變化?”

李乾順、樑乞申、李仁忠等君臣霍然醒悟,面露喜色。

“很簡單,虎烈軍將被困在鹽池和克夷門之間。”仁多保國說道,“在這個狹窄地帶,西南是賀蘭山,東北是紅公牛沙漠,虎烈軍若向東突圍,則有黃河爲阻,若向西突圍,則陷入我軍的前後夾擊,他們逃生的方向只有一個,那就是沙漠。只要虎烈軍進入了沙漠,則必死無疑。”

“好計。”李乾順鼓掌相賀,“奇襲鹽池,不但切斷了敵軍的退路,也斷絕了敵軍的糧道,李虎這下死定了。”

仁多保國微微一笑,繼續說道:“從興慶府翻越賀蘭山,沿蒼穹沙漠和賀蘭山西麓之間的戈壁北上,急行五百餘里就是鹽池。拿下鹽池,則完成了對虎烈軍的包圍。”(蒼穹沙漠就是騰格裡沙漠。騰格里在蒙文裡的意思就是蒼穹。)

“我們有足夠的兵力全殲李虎嗎?”李乾順興奮地問道。

仁多保國搖搖頭,“我們沒有必要和李虎決戰,我們只要圍住他、困住他就行了。李虎有十幾萬人馬,糧草消耗非常大,只要糧道斷絕,他必定要突圍而去。”

“除了沙漠這道天險,李虎還可以從黃河突圍。”樑乞申用懷疑的目光望着仁多保國,“你確信李虎無法越過黃河?”

仁多保國笑了起來,“如果相公要確保黃河天險,可以從賀蘭山再調兩萬人馬到河南,命令他們沿河佈陣,以阻擊虎烈軍的突圍。”

“賀蘭山的軍隊不能調。”李仁忠馬上說道,“擒生軍北上鹽池,京畿就只有八萬軍隊了,不能再調。”

“那就從左廂抽調軍隊。”樑乞申斷然說道,“我們要確保圍住李虎,全殲虎烈軍。”

“不不不……”仁多保國連連搖手,“切切不可。相公,大宋隨時可能會出兵攻擊,左廂的兵力本來就不多,如果再抽調兩萬北上,如何抵禦宋軍?”

“不,一定要抽調。”樑乞申的語氣非常堅決,“趙王在奏章中說得很有道理,只要我們擊敗了李虎,不但擒生軍可以南下作戰,就連賀蘭山的軍隊都可以南下作戰,宋軍失去了李虎的配合,西征之策隨即告敗,也只有後撤而去。”

仁多保國極力勸阻。

擬定計策是一回事,打仗是另外一回事,戰場上瞬息萬變,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計策未必可以全部實現。

“相公可能忽略了一件事。”仁多保國說道,“趙王奏報,說虎烈軍兵力大約在十萬到十五萬,如果這個人數是準確的,或者至少有十萬,那麼以我們目前的兵力,即使完成了包圍,也必定會被李虎突圍而去。如果我們想確保包圍圈的牢固,那麼不但要把賀蘭山的五萬軍隊抽調到北線戰場,還要把靈州的五萬大軍也抽調到北線,從而獲得兵力上的絕對優勢。”

樑乞申的臉色當即就變了,搞了半天,你給我挖陷阱啦,“不行,這絕對不行。

第70章 破綻第51章 我要倒戈第91章 陷阱第51章 聽天由命第54章 打兔子第17章 逃跑第96章 一日十萬裡第32章 先進太原第24章 不要忘記大宋第37章 致命一招第99章 瞻前顧後第62章 一錘定音第57章 奪了你的兵權第93章 做最壞的打算第97章 分歧第53章 年頭變了第30章 發財了第32章 反攻第72章 鐵匠來了第3章 土崩瓦解第52章 深夜來客第14章 突圍第十一日第18章 見鬼了第20章 南征之議第41章 擋我者死第86章 兵逼江寧第67章 暗度陳倉第52章 賭徒本性第56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20章 汴京風雨第23章 驃悍無敵的折家軍第42章 突圍第十五日第86章 陳兵飲馬河第77章 你喜歡她?第24章 賭一局第64章 殺了他第11章 兵貴於精第42章 真正的目標第22章 質疑第92章 誰騙誰?第75章 三個和尚沒水吃第43章 北上第99章 失算了第85章 部署第97章 老虎發威第93章 前車之鑑第94章 困獸鬥第66章 塗鴉第13章 宋江和方臘第61章 對策第89章 可怕的未來第19章 海上之盟第62章 三顆人頭第78章 神秘而強悍的西夏第31章 放馬過來第24章 攝政第47章 等待就是等死第55章 我也很無恥第66章 破城第20章 李虎之計第47章 等待就是等死第67章 人盡其用第11章 夜襲第27章 伺機而動第49章 又一個鳥人給騙了第44章 鷹崖堡第72章 我是你的孩子第39章 序幕拉開第43章 又是陷阱第81章 大家庭第1章 不撤第54章 這是我的地盤第25章 驪山爭議第82章 中原攻略第4章 劉子羽獻計第3章 大宋第一腐敗第54章 步步錯第47章 危機第40章 火器第54章 決戰前夜第54章 太過兒戲第32章 打不死的馬哥第72章 阻截第12章 大被同眠第12章 民心是啥?第31章 崩潰第44章 鷹崖堡第90章 再等等第100章 衝陣第43章 出頭鳥第78章 忐忑第68章 過河拆橋第6章 混亂第21章 摧枯拉朽第81章 雨霧朦朦第79章 以虜殺虜第4章 王者之子第74章 無翻身之日第12章 夜戰第77章 給我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