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變革新思路

你們想知道我這麼做的原因嗎?”趙明誠看看李清照虎,問道。

李虎笑笑,搖搖頭。徹底放棄舊黨,放棄元佑黨人,當然是爲了變革,但徹底放棄新黨,放棄元豐黨人,對變革又有什麼好處?

“舊黨派系複雜,蜀學靈魂人物蘇軾一直飽受打擊就是一個明證,但他們在元佑黨人案之後已經沒落,這裡就不說了,我們來說說新黨。新黨的派系同樣太多太雜,這也是導致新政蛻變的重要原因之一。”趙明誠娓娓道來。

“王安石在變法過程中,遭到了朝中守舊派大臣們的阻撓和反對,爲此他不得不從中下層官吏中選拔有才幹的人出任府署要職,比如呂惠卿、曾布、韓絳、李定、謝景溫等人。守舊派隨即把以王安石爲核心的這批變革人士指爲“黨人”。

“‘新黨’是王安石變法的產物,但在不同時期,‘新黨’的構成和內涵是有區別的。比如在熙寧變法的初期,新黨專指王安石一黨。到了王安石和呂惠卿交惡之後,又有‘王黨’和‘呂黨’兩派。元豐年間,蔡確主持變法,於是又有了蔡確一黨。紹聖以後,變法魁首章、曾布、蔡、蔡京等人互相爭鬥傾軋,各結黨羽,派系更多。”

“你祖父李清臣也是變法魁首之一,他的勢力也非常大。”趙明誠對李虎說道,“你祖父和蔡京結仇,就是因爲新黨內部的鬥爭。蔡京這個人非常圓滑,司馬光主政的時候,他搖身一變,跟着司馬光做事,所以你祖父非常不齒他的爲人,痛恨他,聯合一幫人把蔡京打擊得擡不起頭來,最後不得不去修國史。蔡京上臺後,自然要報復,所以你祖父就變成了元佑黨人,只不過曾經是變法魁首的李清臣竟然變成了舊黨核心,這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李虎面色冷凜,一言不發。太上皇和蔡京聯手打擊李清臣,爲此不惜顛倒黑白,這是李虎心中最大的傷痛,也是他一直想翻轉元佑黨人案的原因,他要利用自己的實力還李家一個清白,恢復祖父的聲譽。

趙明誠一眼就看穿了李虎的心思,他微微一笑,低聲說道:“你祖父本是新黨魁首,他之所以被打成元佑黨人,完全是新黨內部鬥爭的結果。蔡京要主政,要剷除異己,不但要對付舊黨,還要把新黨內部的對手打倒,這很正常,權力鬥爭向來就是這麼殘酷。李清臣這個案子是冤假錯案,在元佑黨人案中是個特例,只要機會合適,完全可以翻過來。”

李虎略加思索,輕輕點頭。

看樣子,自己要把李家的案子和元佑黨人案分開來處理了。等到自己控制了權柄,馬上就把李家的案子翻過來,指望趙家皇帝恢復李家和祖父的聲譽是不可能的了。

趙明誠解決了李虎心結,但也得罪了李清照。李清照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但礙於李虎坐在當面,而趙明誠又拿大宋百姓的大帽子來壓她,無力反駁,只好氣呼呼地坐在一邊。

李虎當然知道李清照不高興的原因,所以順着趙明誠的話對李清照說道:“先生的母舅王家並沒有被列入黨藉,而王家在大宋又非常顯赫,憑藉這層關係,你父親和你的家族完全可以解禁。先生,等我實際掌控大權,我首先就把你我兩家的事徹底解決了。”

李清照大喜過望。李虎的實力太過強悍,正如趙明誠所說,他很快就能入朝主掌權柄,這是大勢所趨,誰也無法阻擋,所以趙明誠今天才和李虎開誠佈公地探討變法一事。只要李虎主掌了權柄,那這些事就不值一提。其實現在朝廷已經解禁了元佑學術,解禁了司馬光和張商英,再繼續解禁一部分黨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趙明誠看到夫人轉怒爲喜,稍稍鬆了口氣,繼續往下說正題。

“王安石變法之所以遭到舊黨人士的激烈反對,從根源上來說是新舊兩種思想的衝突,也可以說是變革和守舊兩種政治理念的衝突,而這兩種截然不同直接對立的治國理念,又表現在南北地域的區分上。新黨人士大多爲南方人,銳意改革,支持變法,而舊黨則大多爲北方人,墨守成規,反對變法。”

黨爭和南北地域的區分有關係?這個說法,李虎還是第一次聽說,覺得非常新鮮。

“不同時期的新黨核心人物,幾乎都來自自東南地區。比如王安石,他來自江西的臨川,曾布來自江西的南豐,而陳昇來自福建的建陽,呂惠卿來自福建的晉江,章來自福建的蒲城,蔡確來自福建的泉州,蔡、蔡京兄弟來自福建的仙遊……仔細看看那些有名的新黨人士的原籍,不難發現他們基本上來自東南地區。”

“再看看舊黨,司馬光是陝州人,文彥博是汾州人,範純仁、範純禮兄弟是陝西彬州人,

是河北相州人,呂大防是京兆藍田人……舊黨的黨是北方人。”

“你祖父李清臣很特殊,他是河北相州人,一個出來北方的變革者,由此不難推測,他和這些來自東南的新黨魁首,有着天生的來自地域政治的矛盾,所以他和蔡京有生死之仇,完全可以理解。”

“另外,新黨人士之間很多是親故關係,如王安石的姻親謝景溫,入臺諫重地,王安石的另一個姻親曾布也得到重用。王安石還將子、婿親故引入府署重要機構。比如薦舉朱明之爲崇政殿說書。這個朱明之先是王安石的妹婿,後來續絃王安石的侄女,兩人關係可謂親密。”

“王安石還與兒子王、女婿蔡、妹婿沈括、侄婿葉濤及門生曾布之弟曾肇、陸佃、龔原等人商議變法大計,研究儒學經文,又同王、蔡、沈括共撰《三經新義》,爲變法提供理論依據。”

“因此,最早作爲變法產物的新黨,主要是以王安石爲核心、以親戚、鄉黨和其門生故吏爲主幹而集結成的政治羣體,具有十分鮮明的區域性和裙帶化的特徵。”

“隨着形勢的變化,黨爭越來越激烈,而新黨內部的矛盾也越來越激化,一些新黨魁首人物對變法態度也有所變化,始終如一地堅持王安石變法者固然有之,但更有那麼一些人或出或入、或同或異、或敵或友,呈現出複雜的政治變化。”

“熙寧、元豐年間,呂惠卿和蔡確執政,主張‘守其成規’;紹聖以後的章、曾布、蔡、蔡京登臺,倡導‘紹述’;不管是‘守其成規’還是‘紹述’,這兩種政策都和王安石以富國強兵爲目的變法有所密切聯繫,當然,也有一定的程度的背離,但在舊黨人士看來,這些派系都是同一類,都是新黨,都可以統稱爲新黨的核心。”

“正因爲新黨派系複雜,導致新黨在長達五六十年的黨爭中,始終沒有形成一股穩定的強有力的佔據絕對優勢的力量,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聲音,繼而也沒有形成一個牢固的‘國是’,這是大宋變法最終失敗的重要原因。”

李虎至此大概理解了趙明誠的變革思路。

變革需要兩個原動力。首先皇帝要堅持變革,不要患得患失,三心二意,但從過去的變革歷史來看,這個非常困難,所以趙明誠希望自己能控制大宋權柄,削弱皇權,確保變革可以長時間持續下去。其次大臣們要堅持變革,要統一思路和方向,不要頻繁地改變政策,但過去因爲黨爭,因爲同一黨內的派系林立,導致國策頻繁改動,導致朝堂不穩定,國力日漸衰弱。

兩個原動力結合了,那麼就要“定國是”。“國是”一旦確定,黨爭和政爭就可以得到有效緩解,這有助於變革的成功。

第一個原動力,就是發動變革的原動力,趙明誠解決不了,只能指望李虎。李虎如果能抰天子號令天下,以強權和武力推行變革,那變革的持續進行就可以得到保障。

第二個原動力,就是實施變革的原動力。趙明誠以新黨派系鬥爭對變法的破壞,以新舊兩黨的黨爭和南北地域政治羣體的對立,來告誡李虎,若想變法成功,首先不能有黨爭,而要想避免黨爭,首先就要放棄新舊兩黨人士,重新用一幫銳意變革的士人。

李虎沉思良久,覺得太上皇和蔡京的合作與趙明誠的變革思路基本上差不多,但變革最終還是失敗了,爲什麼?

“叔父,太上皇主政後,銳意變革,他起用蔡京爲相,驅趕元佑黨人,推行新政,事實上確立了‘國是’,也避免了黨爭,但爲什麼大宋還是走到了今天這種不可思議的地步?”

“歸究起原因,和幾十年的黨爭有直接關係。”趙明誠說道,“幾十年的黨爭讓大宋陷入嚴重危機,尤其是財政危機,所以太上皇和變法大臣們非常急切,要馬上扭轉財政危機,於是新政迅速蛻變,繼而一發不可收拾。”

“我們現在變革,首要解決的還是財政危機。”李虎繼續問道,“那我們採取什麼辦法變法?”

註釋:

紹述:

宋哲宗恢復神宗時各項新法的事件。元八年(1),神宗母高太后死,宋哲宗趙煦親政。他對反變法派的專橫無君久已不滿,因此親政後召見新黨,任章爲宰相。並以“紹述”(繼承)神宗成法爲名,於次年改年號叫“紹聖”(11)。在此期間,神宗時期的新法逐一恢復,反變法派被貶官流放。史稱這一時期爲“紹聖紹述”。

第23章 驃悍無敵的折家軍第47章 等待就是等死第4章 我喜歡第59章 做人還是做鬼第78章 殺人的最高境界第25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84章 騎虎難下第39章 跟着我好好混第68章 無恥鳥人第34章 不要放棄第48章 整倒了豬頭第76章 狼煙升起第40章 成敗在此一舉第19章 海上之盟第72章 翻雲覆雨的閹帥第86章 李清照第66章 談判(二)第47章 黑山鐵騎第76章 茂德公主第85章 部署第75章 三個和尚沒水吃第5章 時機第6章 西線突破第36章 開府第51章 國祚危難第29章 我要跑路第22章 風捲雲第3章 失守第29章 反間計第100章 衝陣第21章 擬策第93章 閹帥之計第1章 今晚殺人第66章 一窮二白第40章 我不善良第50章 糧道第24章 風雨欲來第73章 鎮川河第31章 崩潰第57章 一幫沒有廉恥的人第26章 嘔心瀝血第30章 李綱大怒第56章 誘敵第44章 皇帝也難做第69章 白銀貨幣化第64章 緊張部署第54章 出敵不意第73章 無可救藥第33章 帶錢了嗎?第44章 雷霆第8章 天下黃河富河套第82章 君臣之痛第22章 聲討範直昌第30章 王者之淚第63章 威脅第33章 靖康元年的寒春第55章 比你更狠第53章 李虎的意願第41章 破局第66章 欺騙第15章 五月紀事第47章 等待就是等死第47章 黑山鐵騎第87章 我該回家了第52章 變幻莫測的汴京第11章 爲什麼活着第45章 皇帝的決策第9章 逃離陷阱第87章 我該回家了第88章 爾虞我詐第88章 你上當了第85章 扮虎吃豬第62章 三顆人頭第90章 童貫的權力有多大?第84章 舉步維艱第19章 神靈佑護第6章 混亂第75章 李虎的雄心第75章 與狼共舞第53章 深陷局中第3章 瘋狂一把第16章 李綱的套索第40章 老子也拼命第81章 現實和道義第85章 皇帝的賭注第90章 皇帝激動了第35章 得失之間第67章 暗度陳倉第77章 你喜歡她?第92章 誰騙誰?第6章 混亂第41章 給我死戰第34章 河北義士第58章 陷城第61章 再見秦檜第49章 誰去長安?第35章 一隻虎崽兩條狗第95章 佯攻第31章 我來賄賂你第24章 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