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宗望的攻擊

九月初三日,金軍在邯鄲和大名府同時停止了攻擊。

宗望認爲連續數日的攻擊已經把邯鄲、大名府一線的金軍實力完全暴露了,李虎應該預料到宗翰帶着西帳軍要打河東,而宋軍的驛馬如果速度夠快的話,這兩天之內李虎肯定能接到太原的消息。停止攻擊,可以給李虎調整部署的時間,假如有更多的虎烈軍返回河東,那麼宗望的計策就成功了。

初四日,斥候稟報,沒有在磁山方向發現回援河東的虎烈軍。

宗望考慮了一下,決定把部分軍隊抽調到大名府戰場,以欺騙李虎。

宗望和李虎把主力調到邯鄲後,雙方連戰數日,如果金軍決心進攻的話,勢必要調整部署,畢竟此刻宗望已經完成了掩護西帳軍攻擊河東的意圖,假如他再不調整部署,繼續以主力攻打邯鄲,和虎烈軍主力硬碰硬,明顯會誤導李虎,讓李虎在是否把主力調回河東一事上猶豫不決。

初五日,金軍大規模調整部.署,把主力迅速移向大名府戰場。

李虎接到訊息的時候,正在與皇.帝、董小丑、李宗振等人商討太原戰局。

羅思南在書信中把虎烈府對.太原戰局的設想做了詳細述說,並附上無顏的書信。這一想法從全局來說對大宋有利,但若想在河北戰場擊敗宗望,難度太大,相比起來,集中主力於太原擊敗宗翰的把握性更大

“繼續向太原增兵。”李虎考慮良久,斷然說道,“無顏先.生的想法的確不錯,但我們首先要解決眼前的危機。以我們現有的實力,不存在想打誰就打誰的問題,而是要確保大同和太原,確保我們在整個中土戰場牢牢佔據地理優勢,爲將來的**奠定堅實基礎。”

“代北現在正在激戰,河北也在激戰,如果太原再陷.入激戰,那我們就同時在三個戰場上作戰,我們拿什麼來支撐如此龐大的戰爭消耗?”

李虎想到錢糧就頭痛,雖然李師師和燕青馬上.就能從荊湖運來糧食和其它物資,李綱、柴雲和劉延慶也正在汴京大肆擄掠,但這些錢糧不能都消耗在曠日持久的大戰上,必須考慮到遷都、重建朝廷、穩定地方州縣、實施新制度、募兵擴軍、整修城池、安置難民等諸多急需解決的事情,這些事情迫在眉睫,解決起來都要錢糧,而這些事情的解決直接關係到三分格局的建立和未來一統大業,不但要做,而且要做好。

“秋收已經開始,.但朝廷的分裂導致汴京基本上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臨時朝廷無法保證從京東、京西、淮南、荊湖等地順利徵繳到財稅,所以,今年冬天到明年春天,是我們最難捱的日子,而戰場的不斷增加、戰事的不斷延續等於瓦上加霜,一旦出現意外,不但戰場會崩潰,就連臨時朝廷都會崩潰。”

李虎的憂慮讓皇帝和幾位大臣心情沉重。

“如今宗望向大名府調軍,可見他已經完成了掩護宗翰攻擊太原的計策,轉而要迅速收縮兵

力,把東帳軍集結於大名城下,全力攻擊大名府,以牽制我邯鄲方向的軍隊。”李虎手指地圖上的大名府,無奈搖頭,“本來我想把金軍主力誘到邯鄲城,然後尋找機會偷襲圍攻大名府的金軍,但現在看來不可能了。宗望非常謹慎,不會做出分兵這種蠢事,我們擊敗他的機會太渺茫了。”

“大帥的意思是,集中主力於太原擊敗宗翰,然後迫使金軍不得不在河北與我決戰。”李宗振問道,“這樣雖然可以減少一個戰場,減少錢糧消耗,但宗翰撤回河北後,河北戰場上的金軍兵力更多了,大帥用什麼辦法才能擊敗他們?直接放棄邯鄲和大名府,退守黃河防線?”

“金軍這次改變攻擊之策,調兵攻打太原,如果失敗了,等於給我們贏得了更多的戍守河北的時間,而我們堅守河北戰場,不就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嗎?”李虎笑道,“我們達到目的就行了,不一定非要在戰場上擊敗金軍。”

李虎把話說到這份上,皇帝和幾位大臣也無計可施,只有準備放棄河北了。

李虎隨即下令,調渤海大王高寶龍、虎烈第二軍主帥阿巴頓,即刻率軍趕赴太原。

初六日,宋江遵照虎烈府的命令,棄守承天軍堡寨,退守平定軍。

初八日,宋江率軍堅守平定軍治府平定城,與金軍激戰。

同日,王淵率五萬西北軍抵達太原城。

初九日,羅青漢、董仲孫、耶律馬哥率五萬馬軍抵達太原。獨孤風帶着神龍軍也增援而來。

太原城的兵力到達了十二萬,加上從各地趕來的地方軍,總兵力多達十四萬。

同日,宋江遵照命令,棄守平定城,退守太原府東面的壽陽城。

這天晚上,李虎的書信送達虎烈府。再過幾天,高寶龍、阿巴頓也將返回太原,太原方向的兵

力將達到十七萬以上,足以和金軍展開決戰。

在軍議上,羅青漢召集各軍主帥,宣讀了李虎的命令,務必於太原府擊敗宗翰,速戰速決。

“明天早上,各軍急赴壽陽。”羅青漢下令,“十一日黃昏之前,各軍務必抵達壽陽城。”

初九日,宗望於?州新安鎮做出新部署。

當前,完顏撻懶、劉彥宗率軍於邯鄲城下與虎烈軍對峙,完顏?母、宗輔、宗弼、郭藥師等集結主力於大名城下,圍而不攻。

“據探查,李虎先後派出三批隊伍回援太原。”宗望說道,“不出意外的話,虎烈軍主力基本上已經撤離河北,現在堅守在邯鄲、大名府一線的宋軍大部分是河北義軍,只有極少部分是西北軍和虎烈軍。”

宗望走到地圖前,手指邯鄲城,“我們的目

標還是邯鄲城。”

“現在就打?”宗弼奇怪地問道。前幾日宗望決意進攻,把金軍實力全部暴露,雖然這成功促使李虎把更多的軍隊調離了河北戰場,但也給了李虎重現調整防禦兵力的機會。李虎既然做好了迎戰準備,金軍強行攻城是否妥當?

宗望笑笑,目露深意,“我當然要打,我要嚴格遵照攻擊部署,確保宗翰可以拿下太原城。”

嚴格遵照攻擊部署?宗弼看看身邊的宗輔,宗輔微微皺眉,若有所悟,隨即湊到宗弼耳邊,低聲說道:“如果不打,按兵不動,那宗翰敗了就有脫罪的藉口。宗翰敗了,虎烈軍主力隨即從太原急速殺到河北,我們也就失去了突破黃河防線的最好機會。”

宗望既要在河北戰場嚴格遵從攻擊部署突破黃河防線,又要借李虎這把刀在太原戰場重挫宗翰,力求一箭雙鵰,這個難度非常大。

“副帥,我們無法確定李虎從河北戰場抽調了多少兵力回援太原,

假如……”劉彥宗猶豫了一下,還是繼續說了下去,“假如事情和我們想象的不一樣,李虎依舊在河北戰場屯有重兵,那強行攻擊邯鄲必將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以我看,還是按照原定計策,全力攻擊大名府爲好,這樣才能起到牽制李虎的作用。”

“你認爲李虎部署在大名府的兵力要少於邯鄲?”宗望問道。

“我認爲應該是這樣。”劉彥宗解釋道,“現在李虎應該知道我們的主要目標是太原,是河東,我們在邯鄲、大名府一線的攻擊不過是牽制而已,而他爲了確保太原的安全,必定集中兵力於邯鄲,以便隨時支援太原。假若我們猛攻邯鄲,極有可能迫使李虎放棄大名府,同時把更多的兵力撤進河東。河東虎烈軍越多,宗翰攻佔太原的可能性就越小,甚至有可能遭遇敗績。”

宗望兩眼微眯,盯着劉彥宗沒有說話。宗弼和宗輔互相看了一眼,眼裡閃過一絲擔憂。

劉彥宗似乎已經估猜到宗望的心思,他這句話基本上把事情挑明瞭。劉彥宗現在是黃龍

府一國兩制漢蕃共治之策的主要制定者和實施者,他的地位非常高,被女真人所器重。就他的立場而言,他希望黃龍府中樞保持穩定,這樣漢蕃共治之策才能得到穩步推進並獲得成功,他更不希望宗翰打了敗仗,導致黃龍府的權力中樞失去平衡,引來混亂,這對大金國的發展顯然不利。

“我的看法和你的恰恰相反。”宗望笑道,“當然,你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所以我纔要調整兵力部署,全力攻打邯鄲,以摸清李虎在河北的防禦部署,儘快攻克邯鄲,繼而派出援兵急赴河東,幫助宗翰攻佔太原。如果我們遲遲不能拿下邯鄲,宗翰在太原的處境肯定不好,因爲李虎增援太原的時間遠遠超過了我們的預計,宗翰將在太原遇到強有力的阻擊。”

這句話非常有道理,劉彥宗無力辨駁。

宗望再度下令,由郭藥師率軍在大名城下與宋軍對峙,其餘軍隊急速渡過漳河,攻打滏陽。滏陽在邯鄲城的南部,金軍攻克滏陽,等於把邯鄲包圍了,可以南北夾擊。大宋的皇帝就在邯鄲,如果李虎在邯鄲沒有足夠的兵力,他必須撤退,不是

撤進河東,就是突破金軍的阻擊,撤到黃河一線。

第42章 岳飛的咆哮第99章 失算了第17章 沙川反攻第41章 他們在騙你第80章 女真人的目標第2章 不進反退第24章 攝政第58章 汴京是個獵物第21章 致命錯誤第59章 這是真的?第28章 一個響亮的耳光第67章 談判(三)第50章 中國的草民第8章 追殺第43章 再見大石第84章 女真人來了第38章 馬哥不上當第94章 不要上當第92章 快跑第53章 決戰態勢第30章 李綱大怒第69章 汴京之變第13章 董帥生辰第54章 打兔子第92章 虎烈衝陣第78章 弄巧成拙第46章 敲詐第85章 扮虎吃豬第96章 一日十萬裡第11章 倒打一耙第9章 兄弟還爭氣第19章 海上之盟第11章 爲什麼活着第53章 年頭變了第64章 梁山好漢第56章 岳飛的瘋狂第12章 即刻撤軍第54章 只要腦袋第75章 仇人是誰?第99章 失算了第50章 個陷阱也太深了第83章 一個驚喜第80章 殺人殺得手發軟第63章 威脅第34章 絕路第46章 殺人去第60章 攔路打劫第30章 戰旗飛舞第68章 大誘惑第2章 與天鬥第57章 可怕的漩渦第64章 馬哥來了第4章 你跑得掉嗎?第4章 劉子羽獻計第18章 奇蹟的誕生第20章 焦慮第92章 大漠的吸引力第81章 你是誰?第86章 受阻第40章 我不善良第99章 絕望的馬哥第98章 天生的死對頭第91章 誘惑?噩夢?第52章 良禽擇木第68章 無恥鳥人第12章 草原雨季第34章 山崩地裂第96章 利器第37章 亂中取勝第1章 粘罕的野心第16章 李綱的套索第84章 女真人來了第32章 先進太原第10章 有話好好說第41章 計在明月第27章 聰明的西北人第95章 拖死你第82章 可愛的小公主第78章 我要兌現諾言第1章 兵貴神速第45章 一個不留第61章 我本善良第95章 八字不好不能娶第18章 士人的蛻變第81章 雨霧朦朦第94章 大家都是兄弟第34章 你好,馬擴第87章 我該回家了第67章 暗度陳倉第87章 部署第13章 宋江和方臘第21章 有錢就是大爺第10章 長槍圓盾第77章 大石的消息第88章 魔高一丈第56章 誘敵第98章 血戰第36章 北方儒士第85章 耐心第30章 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