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股票(中)

“香精呢,玻璃呢?”趙文追問着:“這些工坊的股權一旦賣,其製造秘密必然會泄露。不管二郎你用什麼方法封鎖,你總不能不讓股東們參觀工場罷?只要去看一看,總有幾個聰明人能看出些端倪來罷?恐怕半年後,對岸就有泉州香精、杭州玻璃跟我們打擂臺了”

趙瑜笑答:“半年是不可能的。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不是看幾眼便能學會,我們當初摸索了多長時間?走馬觀花一看,便能學了去,真當我們花得那麼多研究經費是白丟的?想偷學,要麼像我們一樣,先看個大概,再花上幾年工夫去摸索,要麼就得從工坊中收買內間不過不論工人、管事,他們的身家性命都在我的掌握之中,想做內間,先得摸摸自己的脖子是不是能經得起刀斧,莫說臺灣島不是那麼容易就能逃得出去,單說工坊之中,十戶連坐的保甲制就足以把絕大多數人的那點小心思給打消掉。何況……”

他繼續道,“我有說過現在就賣這些工坊的股權嗎?賣股權和賣貨品一樣,不能急着賣,賣得太急,價格必賤,慢慢來才能買個好價錢。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我不會急於一時”

“那二郎你要怎麼做?”

“我會先賣錢莊。等三家新錢莊上了正規之後,再來說工坊的事,這麼多產業要處理,至少得花上三五年時間……制度要建立,人才要培養,各種律法也要逐步完善,這可不是我今晚說一句。明天早上事情就能依依噹噹的做好的不知河水深淺,我只會摸着石頭過河,怎麼可能會撲通一聲就跳下去。”趙瑜說着,面上隱現一絲得意的壞笑:“而三五年後,當我們把兩個作坊的股權賣出去地時候,天下的局勢又會是什麼樣子?”

趙文聞言,腦中一點靈光閃過張大了嘴。指着趙瑜,好半天才擠出去話來:“二郎,好算計啊”

趙瑜大笑,毫不謙虛的自贊道:“我當然好算計。”在這個時代的人眼裡。出售股權便是出售產業,是如同敗家子的行爲,但在見多了後世股市種種鬧劇的趙瑜看來,股票卻是騙錢的好工具。

“東海以外,玻璃、香精到現在爲止都還是奢侈品。所謂奢侈品,就是平時價值千金,但戰時一錢不值地東西。在兩個作坊的股權賣出去前的幾年裡,我可以照樣每年賺着七八十萬貫。但賣出去後,你以爲這麼高的利潤還能再保持下去嗎?”

趙文緩緩地搖着頭。“絕不可能”

“沒錯,絕不可能”趙瑜斷言道,“我早前也說過了,金人攻下上京後,一兩年內不可能有實力大舉進攻,對遼人只能採取蠶食策略。而大宋,根據最新情報,雖然軍隊已經在聚集,糧草也在準備着,但沒有金人主力配合。憑大宋地戰力。絕沒有獨自攻擊遼人的實力。契丹餘威猶在,理應還能撐上三五年。而等契丹一亡。宋金兩國接壤,東北的亂局必然將蔓延天下。到那時……”

“到那時。”趙文接着說道:“香精也好、玻璃也好,可就不值錢了。如果有哪人真的能把工坊裡的技術都偷學了去,等他生產出來後,就會很可憐的現,天下間已經沒人有錢買了。而在此之前,二郎你卻用着這些即將貶值的股權爲軍隊爲東海,籌集到了鉅額的軍費”

“是啊”趙瑜仰天嘆了口氣,“爲了軍費我可是把老本都賣了。養兵實在是件吃錢地買賣,而打仗則更是花錢如流水。大宋養了八十萬禁軍,近五十萬廂軍,每年吞掉了全國八成的財政收入,足足五千多萬貫。而我東海,沒有空餉,沒有虛帳,同時由於工藝出衆、奴工價廉,軍械地價格比大宋低上許多,但每個士兵都是精銳,花在他們身上的錢鈔,平均每人每年仍要近八十貫,是大宋禁軍的一倍半。

雖然對外號稱十萬水陸大軍,可誰會知道,光是實際上的四萬陸軍、兩萬海軍就已經把東海國的稅收吃掉大半。近五百萬貫的軍費啊若不是有工商業支撐,若不是有錢莊支轉,我這個區區二十萬戶的東海國的財政早就完了。不過一旦戰事一起,東海全境動員,軍隊擴充數倍,以現在的財力,肯定是難以支撐。此前的戰事,由於對手是交趾、女真,都能大肆掠奪,所以反而是大賺特賺。但日後對上地卻是大宋百姓,能搶嗎?能奪嗎?那時都要吃老本……至少起兵後地一兩年內,都會如此”

趙瑜說得一切,趙文自然一清二楚:“所以二郎你要賣掉股份,好籌集日後軍費”

“正是。不過更重要的卻是可以籍此把兩浙、福建地富室官紳都陸續拉上東海的船。現在是海商,等過了兩年,看到前人大賺特賺,爭先恐後過來地可就不只是海商了……各個家族、官宦都會搶過來分一杯羹。一旦他們上了船,一切就都由不得他們了,若不想早前投入的資金打水漂,都得繼續給我出錢出力,等到我舉旗登陸,爲了身家性命着想,他們也不得不我軍的助力”

趙瑜平舉出左手,一把捏緊:“若能一舉平服兩浙、福建,那奪取天下也就在轉眼之間”

大宋宣和元年十月廿八,辛丑。西元1119年12月2日

一艘接着一艘的武裝商船由東南而至,半收着船帆,緩緩駛入基隆港中,空曠的軍用泊位一下被填滿起來。武裝商船的船艏和船艉的四處炮眼被遮得嚴嚴實實。如果只看外表,任誰也很難相信,這種看起來有些圓胖笨重的三千料商船,其戰力其實已經凌駕於除東海戰艦之外的任何一種戰船。

離武裝商船的泊位不遠,朱聰正從一艘梭形快船上走下來。自從半年前他被趙瑜留在遼南。這六個月,他在遼南和濟州島之間來回跑了七八趟,爲了幫陳五把遼南總督府的架構給搭建起來,同時還要安排着濟州島牧場地整備和擴建,他費盡了心思,人都快瘦脫形了。但這些辛苦並非沒有回報,從八月時起。他便是協助趙文掌管東海蔘謀部的同參知軍事,胸前的金星也順理成章的增加了一顆,不再是中郎將,而是有名號的將軍了。

看着朱聰胸口上的兩顆金星。趕來迎接朱聰的港中值日軍官欣喜萬分,作爲當年與朱聰一起被趙瑜收編地親信,看到自己的舊日頭領加官晉爵的現在,也便看到了自己被提攜的未來,“恭喜大郎,賀喜大郎”他連聲道賀着。

朱聰笑着應了,閒聊了幾句,便對着不遠處那一艘艘武裝商船揚了揚下巴。“那些船是哪兒地?怎麼舷號從未看過?”在他記憶中,東海的水軍只分爲三支艦隊。基隆的第一艦隊所屬戰船的舷號都以甲字打頭,而原本隸屬湄嶼,現在卻隨陳五一起北上的第二艦隊則是乙字,衢山的第三艦隊是丙。至於舷號的第二數字則表明船型,兩級戰列艦分別爲一、二,巡洋艦則是四,近海巡防船是八,兼作運輸艦用途的武裝商船則是九,而再接下來地兩個數字便是艦隻的序號。但朱聰眼前地這一隊武裝商船船隊卻都是以丁九開頭。朱聰心中訝異,什麼時候成立了第四艦隊?

值日軍官回頭看了一眼。便笑道:“那個啊。是上個月才成立的第四艦隊,屬於南洋總督府。是新任南洋總督趙武將軍的所屬。趙武將軍月前才帶隊離開基隆,但不過半個月。便滅了麻逸國。那些船上裝的據說都是此戰捕獲的奴工。”

“原來如此”朱聰點了點頭,眉頭卻不由自主的皺起。第四艦隊和南洋總督府上個月才成立,難怪他不知道這個消息刊載此事的邸報現在應該纔到旅順,正好與他擦肩而過。

朱聰心中揣摩着趙瑜成立第四艦隊的用意。既然以南洋爲號,轄地自然是整個南洋。看起來東海國的近期目標要轉向南邊了,不過估計也是爲了給趙武一個立功的機會,不然一直在衢山和湄嶼兩地鎮守地趙武,也很難保持東海軍中第二人地地位區區對馬和濟州,根本算不上功勞莫說陸賈這個老兄弟已經快要跟他平起平坐,連朱聰這個外來戶都快趕上他了。

趙瑜向來以賞罰分明自喻,如果趙武始終立不下戰功,東海王也不能一直讓他久居高位,朱聰便是一直努力着,想趕過趙武、陳五。但現在趙瑜把兩位大將調去鎮守南北,明擺着要讓趙武、陳五多立功勳。現在趙武一出陣便大獲豐收,日後不出意外也肯定時捷報頻傳,而陳五所轄遼南,只要能順利地招徠流民,守穩防線,就有源源不斷的功勞。

朱聰暗歎了一口氣,看起來要追上他們兩人,怕是有得磨了。

無意觀看趙武地戰利品一個接着一個被趕下舷梯,朱聰轉身向港外走去,隨口問着緊跟在半步之後的舊日親信:“我不在地這半年,島上還有什麼大事?”在覲見趙瑜之前,他便想着先把幾個月來臺灣島生的重大事情瞭解一下,省得到時措手不及。

“第一個當然是大郎你加官晉爵。”親信半開玩笑的說着,“接下來就是南洋總督府建立。除此以外便沒有什麼大事。不過……還有一件事,說重要,是重要只是並沒有確定,僅僅是傳言”

“什麼事?”

“聽說大王要把錢莊、車船、香精還有玻璃等工坊都賣了。一部分股權會賣給外來的海商,但大多數股份會賣給國人。據說,軍中會按軍銜高低,分配優先購買權。”親信搓起手,眼睛裡轉着的盡是金銀的顏色,“可都是賺錢的買賣,只要買上一百貫,轉過年後,就能變成一百三五十貫大郎,到時你多買點,也好爲日後打算”

朱聰臉色驟變,趙瑜的做法讓他想起了太祖皇帝,幾個字從他嘴裡喃喃而出:“杯酒釋兵權?”

第13章 父兄(上)第6章 滿萬(下)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45章 亂象(二)第30章 戰備(上)第36章 海上(下)第33章 故鄉(下)第14章 包圍(中)第48章 江山(下)第28章 傳言(上)第39章 土着(下)第19章 陣線(上)第4章 新港(下)第21章 文治(下)第34章 移民(上)第44章 亂象(一)第36章 決戰(上)第50章 聖公(下)第28章 帝國(下)第40章 關山海(上)第24章 清化(下)第32章 輕取(下)第45章 蔡攸(下)第7章 先鋒(上)第29章 焚城(下)第20章 開局(中)第21章 義學(下)第12章 孤舟(下)第29章 星火(下)第10章 三國(下)第27章 俘王(下)第55章 九五(中一)第62章 九五第47章 江山(中)第42章 帝位(下一)第29章 攤牌(下)第15章 船場(上)第13章 西行(下)第2章 白山黑水(二)第61章 門戶(上)第43章 改制(下)第22章 武功(上)第41章 大石(上)第29 傳言(中)第34章 南行(下)第4章 奪城(下)第4章 對手(上)第3章 夜話(下)第44章 決勝(中)第5章 戰前(上)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27章 旅順(下)第28章 傳言(上)第24章 喪事(下)第56章 西軍(上)第50章 聖公(下)第10章 靖安(上)第41章 內附(下)第26章 野心(中)第18章 商戰(下)第64章 等待(下)第43章 決勝(上)第7章 敵至(上)第51章 杭州(上)第7章 未雨(上)第32章 局勢(中)第37章 異變(中)第31章 局勢(上)第10章 三國(下)第7章 西路(四)第12章 孤舟(下)第11章 白山黑水(四)第63章 九五(下六)第37章 島南(下)第5章 天津(上)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30章 祭靈(下)第11章 和議(上)第29章 西路(八)第35章 海上(上)第9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二)第23章 風雨(上)第13章 硝煙(上)第23章 喪事(上)第32章 局勢(中)第41章 關山海(中)第35章 移民(下)第29章 雄心(下)第2章 奇襲(下)第15章 翻牌(下)第23章 萬馬(下)第10章 綢繆(下)第43章 決勝(上)第35章 改變(下)第26章 開春(上)第17章 遭遇(下)第2章 北行(下)第6章 戰前(下)第10章 迎擊(下)第27章 帝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