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帝位(上)

康元年元月十六,壬午。【西元26年2月9日】

完顏宗望行走在東京城頭。城牆的一邊是鱗次櫛比、望不到盡頭的連綿屋舍,另一邊,也同樣是鱗次櫛比、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房屋。如果不是有着高聳的

這就是東京,天下間最爲富庶和繁華的城市,讓宗望看得目眩神迷的城市。三天來,他多次上城遊覽,卻怎麼也看不夠東京城的富麗奢華。

在城頭上走馬觀花,步過萬勝門,看了看南朝皇帝校閱水軍的金明池,宗望的腳步緩緩停下。在他眼前,可容雙車並馳的城牆出現一個巨大的缺口。汴河從缺口處潺潺流入城中,碎石破瓦散落在城上城下,淡淡的硫磺味仍飄散在空中,就在宗望的腳底,城牆的磚石上還有道道裂隙這就是他用來五艘船,近五千斤火藥炸燬的西水門的殘跡。

一兩斤重的火藥最多嚇唬一下戰馬,但數量一上來,火藥的威力就可怕得難以想象。宗望也不清楚。他只知道東京城高牆厚,用火炮最多隻能傷外面的城磚,所以他將隨行攜帶的火藥幾乎都裝了上船,唯恐不足。

而五千斤火藥的戰果遠遠乎他的預期,西水門上的守軍連同他們防守的城牆一起化爲瓦礫不說,連所有的駕船突擊西水門地常勝軍士兵,跳船後都沒能來得及逃遠,盡數震死於水中。同時駐守西水門附近地宋隊都被震得耳鼻流血,甚至震死也爲數不少,一里以內的屋舍更是倒塌無數。

如此驚天動地的威力,將城中守軍的膽氣一下打光,被驚呆的宋人甚至無法在女真精兵突入城中時,組織起有效的反擊,幾乎就在轉眼間,開封府的外城城牆就被宗望拿下。

攻入開封已有三天,不過謹慎的完顏宗望並沒有沒有將全軍開入城中,百萬人口的城市讓他心生畏懼,他手上的六萬軍隊若是散入城中,不過是杯水融入河流,最多濺起一點浪花,轉瞬就會消沒無蹤。而事實也正是如此,許多不聽號令,私自下城劫掠地士兵,往往就再也沒有回來,就像消失在長白山密林中的獵手,完全失去了蹤影。

在宗望腳下,是天下間最大同時也是最富庶的城市,可惜這不是他的領地,僅僅是他地獵場。但這獵場中,有着爲數衆多、帶着鋒利爪牙的獵物。

所以宗望地主帳仍安扎在南薰門外五里處的青城寨。三萬女真將士駐守在城牆上,盯死了各處城門,嚴查進出城中之人,除了運送糧食等生活必需品的車輛,以及經過特許的一些宋人外,一律不許出入。在保證東京百萬人口不至於餓死的情況下,將他們困在周圍五十里的城池中。不過到現在爲止,他也只控制了外城城牆與幾條主街。而內城,則僅僅在西面地樑門與汴河水門派駐了數百精卒。

當然。宗望並不是沒有手段對付城中地宋人。焚城、屠殺。只要放開手去做。一個廂、一座坊地按順序去毀滅這座城市。花上一個月。汴梁城也就可以成爲歷史了。

可是宗望沒有這麼做。倒不是他有多仁慈。一是因爲勤王軍紛涌而來。他沒有時間。第二則是因爲他捨不得。大宋國都實在是隻會下金蛋地鵝。

今次逼着南朝地君臣獻上了金銀彩帛無數。等來年再來時。又可再收割一次。

同時。宋人對自家宅院地瞭解。比他這個外人要清楚得多。依靠宋人來搜刮財物女子。比自己親自動手來得更省力。收穫也更豐厚。前日破城後。原開封尹聶昌。因爲是強硬地主戰派而被罷職。剛剛接任開封尹地王時雍便盡心盡力地爲大金四處蒐羅京中美女。那些出名地藝伎、娼女甚至是有點美色地良家女一個接一個地被送進金營。據說在東京百姓中。王府尹甚至被蔑稱爲‘金丈’。嘲笑他獻女媚金地舉動。雖然這種說法讓宗望有些惱火。但看到越來越充實地別帳。也便一笑了之。

何況在大金國地計劃中。還有與東海平分天下地打算。到那時。東京汴梁比遼陽、大同、平州。還有正在興建中地上京會寧。更適合作爲大金地國都

因此宗望也就只好每天到外城城牆上走一遭。看一看他地獵場。緩解一下他心中地飢渴。現在困擾他地。其實還有一個更頭疼地問題粘罕【宗翰】要來搶桃子了。

女真人從來沒有爲了讓友軍能大口吃肉,而犧牲自己費牙口去啃骨頭的傳統。若真有這種蠢貨,不要幾天,下面的部衆就會轉投他人宗翰自然不會是這等蠢貨。

宗翰和宗望手下的兵,都是各個將領帶着自己的部衆所組成的私軍,完全是一個強盜集團,搶來的財貨女子除了上繳一部分給公庫,其餘的都只會留給自己。現在西路軍看到宗望的東路已經打下了東京,很快就要大橫財,而自己卻要跟大宋的精銳西軍死拼,哪人會甘心?東京、西京雖是並稱,但富麗甲天下的開封府,又豈是洛陽可比。

宗翰的西路軍自打下西京洛陽後,就隔着潼關與种師道和姚古的陝西勤王軍對峙着。种師道老奸巨猾,七十年完全沒白活,自知手下的西軍並非女真鐵騎的對手,便一邊放出流言,聲稱百萬大軍即將出關,振奮京畿人心,一面則遣其弟种師中會合折可求麟府軍的河外殘兵,自河中府北上經晉州【今臨汾】攻太原。

從河中府經晉州,過靈石從西南方直入太原的這條路,不同於宗翰南下洛陽的行軍路線,本是李淵自河東晉陽起兵入關中地舊道,可直抄宗翰西路軍地後方。而太原府的西南門戶,靈石縣的陽涼兩關,只有北關被攻下,南關還在宋人手中。以宗翰放在陽涼北關的千名義勝軍守兵,想想防住種、折兩名將所率領的西軍精銳,直屬奢望。

翰接到急報後,便立刻命完顏銀術可帶着本部兵馬,五萬步卒退回河東,去太原助守,而自己則率剩下的四萬女真騎兵丟下洛陽,轉向東來。宗望今日上城後往西城繞來,就是爲了迎接宗翰的大軍。

宗望手下有六萬精銳,會合了宗翰的四萬騎兵,就將聚齊十萬大軍。雖然宗望不喜歡剛剛到手的財貨,轉眼就被人分走一半。但他對面地宋軍就像打不完的蒼蠅,是越來越多。

昨日剛剛擊敗了京西的勤王軍,但京東的敵軍現在又過來了。有宗翰地四萬騎兵來分憂,也可讓兵力已經捉襟見肘的東路軍,好好地喘一口氣。

站在城頭上,等了不知多久,西面的官道上塵頭突起,轉眼便騰起至雲中,聲勢之大,度之快,讓人震驚莫名。宗望鬆了一口氣,宗翰軍的先頭部隊到了。

……

午時的時候,西路軍的主力終於抵達東京。

宗翰與出城五里相迎的宗望並轡而行,前後左右是浩浩蕩蕩、望不着邊際地四萬大軍。

“聽說來的時候跟西軍打了一仗?”宗望看看左右,宗翰地親衛身上都沒有現作戰後的痕跡,但他從先行抵達地完顏希尹那裡卻聽說已經與西軍打了一次。

“不過是姚古的侄兒姚平仲來偷襲,被我設下圈套逮了個正着,教訓了一下。敗敵不及萬,斬僅過千,還讓主將給跑了,算不得什麼”宗翰說得輕描淡寫,並沒有把這等小仗放在心上。

“种師道呢?”

宗翰嘆了口氣,有些無奈,卻又藏了一點讚許:“老種那老狐狸不肯上鉤,就盯在我身後,我走他走,我留他留。就是不肯好好打上一仗,我是磨不過他,只好來找你了。”

“不用再顧忌老種了,”宗望笑道,宗翰不着痕跡地恭維讓他感覺很受用,“我已經讓南朝皇帝下詔命所有勤王軍退回駐地,否則則以叛逆論。想必現在種師道已經收到詔了。”

宗翰搖着頭:“老種可不會在乎這等詔。”

宗望哈哈大笑:“那又如何?我的目標本來就不是他。奉旨勤王的南朝軍隊號稱百萬,實際上也有三四十萬,但其中真正有心勤王的不過三一之數,其餘的不過是形勢所逼,不得不出兵應付而已。現在我給了他們一個絕好的藉口,那些本就是不甘願來勤王的南朝將官,收到詔後肯定是得償所願,要麼梭巡不進,要麼退回本郡,屆時光憑老種、姚古的幾萬兵又能成得何事?就算他們能逼着其他地方的勤王軍來攻,但人無戰意,不過如何灌、劉延慶之輩,一觸即潰,我們又有何懼?何況,有党項在後,我就不信,种師道和姚古敢把老家放着不理”

正說着,周圍的隊伍一陣混亂,很快,一名宗望留在城中作爲聯絡信使的親衛被領了過來。

那名親衛氣喘吁吁的拜見過宗望、宗翰,接着從懷裡數枚蠟丸和一份帛,遞給了宗望,“二太子,這是從出城的宋人身上搜到的。”

“這是什麼?”宗望邊問邊接過帛和蠟丸,展開只一看,驟然變色。

宗翰饒有興致地看着宗望臉色的變化。他這個角度看不清帛上的文字,但從一端垂下來的白練上,那枚鮮紅的印章他是看得清清楚楚卻是題有當今年號靖康二字,也就是南朝皇帝的私印。“是南朝皇帝的密詔?”宗翰笑道,聲音中不無諷刺。

南朝皇帝不是傻瓜,哪會自退援軍,暗中做手腳是理所當然,宗望派人在城門處搜身,也是爲防此事。不過他剛剛誇過海口,這事就被爆了出來,卻是讓他丟了大臉。

“來人把火炮給我架到皇城上去”完顏宗望氣青了臉,南朝皇帝既然如此不知好歹,那就讓他見識見識什麼是雷霆之怒。

轉過臉來,卻聽宗翰心平氣和地說道:“斡離不,還是見好就收罷”

………

開封城南,青城寨金軍大營。

作爲名義上的東路軍主帥,完顏母與完顏宗翰並坐在大營地主帳中。兩人之下,東路軍和西路軍地將領面對面的整齊列坐。以宗望爲,從完顏部的宗室將領,到歸附的外族部將,還有參贊軍務的舊遼漢臣,幾十人濟濟一堂。

“能拿的都拿了,我們也該回去了。”母直截了當的說道,“再遲一點,想走就難了。”

母的話,是帳內衆將共同的心聲。此次南下,不過一個半月的時間,從宋人手上劫掠所得,比起十幾年從遼人那裡得到地財貨還要多上許多,對於南朝富庶女真人終於有了最直觀的認識。在座衆將無不搶得盆滿鉢滿,心滿意足,因而也便起了早點回家享受的念頭。只是,這北返的路卻並不好走。

“東西南三面都被人盯着,我們根本不可能順利回去”完顏宗弼【兀朮】搖着頭。他剛剛從東面回來,確切點說是率領麾下部衆準備去南京應天府【今商丘】撈一把時,與京東東路安撫使張叔夜率領地三萬勤王軍不期而遇,雖然力戰之後將其擊退,但宗弼也是頗損失了一點兵力,最後灰頭土臉毫無收穫的轉進回來。

吃了這麼一個大虧,宗弼對大宋地戰力開始有了清醒的認識。大宋並非無人,只是南朝皇帝不能用而已。現在這些賢臣良將一個個冒出頭來,除非南朝皇帝是個怯弱如雞的白癡,不然想如南下時旅遊一般輕鬆自在的北返,恐怕是很難做到了。

“兀朮說得沒錯,東面有張叔夜、西面有種師道,南面還有馬忠、範瓊,其他各路勤王軍也爲數不少,有他們干擾,回去時渡河會很麻煩。”完顏希尹點頭附和,他在西面同樣吃了种師道那老狐狸不少苦頭,深深體會到如果有了正確的領導,宋人會有多難纏。

完顏宗望也點了點頭。黃河天險是那麼好過的,被

擊,全軍覆沒都有可能。他們今次南下劫掠到地實在太多,要想順利過河,至少要有半個月的空檔。他們南下時,宋人沒有沿河攔截,但如今要北返,宋人想必不至於會再做如此蠢事。

“不如直接對南朝皇帝說,我們要回去了,讓他再派幾個人質來送行。”郭藥師這麼提議。“南朝新皇帝跟道君皇帝一樣都是膽小如鼠,諒他也不敢下詔對我們進行追擊。”

郭藥師此時已被賜姓完顏,正坐在宗室將領地下。由於他熟悉大宋內情,自南下後,宗望對他一直是言聽計從,所以這次他便毫無顧忌的開口建言。

但郭藥師此次地提議卻受到了杯葛。宗翰故意笑了兩聲,毫不客氣地諷刺道,“郭藥師,你這笑話說得真不錯,難怪斡離不這麼喜歡你。”帳中的宗室將領也是一陣輕笑。宗望狠狠地瞪了郭藥師一眼,這位遍事遼、宋、金三家地常勝軍主帥低下頭不敢說話了。沒人知道,如果真的按照郭藥師之言,他們可以輕輕鬆鬆的帶着戰利品渡河回家,一如另一個世界那樣。

大帳中變得安靜下來,人人都在考慮着對策。宗望看向宗翰,宗翰正巧也看了過來,兩對視線一交即收,卻都看出了對方心底的苦惱。

怎麼辦?

完顏母見宗翰、宗望直皺着眉頭不說話,心中不耐,叫道:“乾脆燒了東京算了。東京城毀了,那些勤王軍來了也只能先救人”

宗望苦笑搖頭:“同仇敵愾,麻煩更大。”

宗翰也道:“除非日後不再南下,不然屠城之事還是莫作爲妙。

”從最近的情況來看,大宋的軍力民氣仍未稍衰,若想將來如計劃中的那般入主中原,這等干犯衆怒,使南朝士民同仇敵愾的事情,自是不便妄行,否則日後就得用更多的力氣來壓下漢人的反抗。

宗望又道:“何況我們沒那個時間。東京實在太大了,人口又有百萬之多。我們在外燒,宋人在內救,還沒等燒完,西軍就要到了,那時可就真麻煩了。”

母一錘座椅扶手,大怒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們說怎麼辦?”

宗望、宗翰兩人不約而同的看向帳頂,都不搭話了。

在一衆女真宗室將帥之下,坐着宗望、宗翰等人地心腹謀臣。如高慶裔、韓企先、時立愛,皆是足智多謀之輩。就在帳內衆將想不出兩全其美地辦法的時候,高慶裔突然開口,區區六個字,如同石破驚天:

“不若另立新君”

高慶裔此言一出,帳內頓時鴉雀無聲,只有火盆中閃動着幽藍色火焰的貢炭,不時響起幾下噼啪聲。但在所有人的心中,卻是一陣驚濤駭浪、電閃雷鳴。

他在說什麼……另立新君?

其他人尚處在震驚中,韓企先雙手擊掌,拍案叫絕:“此計絕妙”

“絕妙?”宗望皺眉不解:“你說說看,爲何絕妙?”

女真人千百年來推行的都是勃極烈合議制,雖然現在改立天子,也清楚皇帝在一個國家中的地位有多重要,但他們卻不知道皇位換人會給這個國家帶來怎樣的影響。但高慶裔、韓企先這些舊遼漢臣卻是一清二楚。

韓企先道:“一旦廢了現在的皇帝,另立新君,南朝必然大亂。這等於是打開了一扇門,自此之後,不知會多少人都會起了做皇帝的心思。”

高慶裔接下去道:“天下這麼大,有野心的人永遠都不會缺,就算自知沒有當皇帝地資格,但能當個從龍之臣也是好的。東京城裡,有這樣想法的宋官,肯定是成千上萬。”

韓企先與高慶裔搭檔得很好,高慶裔話聲一落,他又繼續解釋:“東京城內一亂,外面的勤王軍肯定也是各起各地心思。雖不至於不戰自潰,但躊躇不進的人數肯定是越來越多……”

“种師道、張叔夜也會嗎?”完顏母興奮地問道。

“……”韓企先一愣。

“不……不會”高慶裔搖頭:“因爲還有道君皇帝在。雖然現在他退了位,但復辟也不是難事。儘管道君皇帝荼毒天下二十載,今次又不戰而逃,名聲已經完了,但若是東京無主,种師道等人還是會忠心於他。”

完顏母臉色一下由紅變黑:“那你這提議有屁用”

“不,這是再好不過的提議。”完顏宗翰一拍大腿,看起來想通了尾,“我們需要給南朝一個新皇帝。就算是爲了讓我們能順利離開,也必須給南朝一個新皇帝。”

他側過身子對着摸不着頭腦的一衆宗室將領道:“你們想,若是我們將現在的趙皇帝擄去北方,順便把京城裡的宗室一起帶走,換個人來做皇帝,种師道會怎麼做?”

母想也不想:“肯定會趕來救援。”

“沒錯一旦我們要挾持皇帝和宗室一齊北返,消息傳出後,种師道就算他想靜待時機,其他宋國忠臣也會硬逼着他出戰”

宗弼左手一錘右手,大叫道:“那就太好了”醒悟過來的帳內衆將也紛紛叫好。

對於种師道這等勤王軍地主力,宗翰、宗望苦惱的並不是與他們作戰,而是苦惱他們不出來交戰。女真鐵騎兵鋒無雙,從沒在野戰時吃過大虧。若是宋軍出來決戰,宗翰、宗望是求之不得。

但种師道始終避而不戰,但他又並非是怯戰,而是像條毒蛇蜷在草叢裡等待獵物露出破綻地那一刻。被人當作獵物的感覺,讓女真將帥始終睡不安穩。爲了引誘种師道出來決戰,宗翰放棄洛陽東來開封時,曾經故意露出破綻,但放下地魚餌只引來了姚平仲這條小泥鰍,真正的大魚卻始終不咬鉤,氣定神閒地吊在百里之外一步步跟過來。宗翰也不禁對完顏希尹感嘆,活到七十年的老狐狸當真不好應付。

有老種在背後盯着,誰敢貿然渡河?

但現在有了對付种師道的辦法,只要把宋帝擄走,他就不得不過來救人。到時候,宗望、宗翰有絕對的信心將他的西軍精銳徹底殲滅。

“這只是廢立皇帝的樁好處”宗望這時也想得通透,不甘示弱的比出兩根手指,“第二樁好處……就是能攪得天下大亂不是東京,不是京畿,而是天下另立新主,人心不定,北方大亂自不必提。”

“而只要立了新帝,東海王肯定會出來插上一手。看到大宋虛弱如此,他怎會再老老實實的做南朝地忠臣?是人皆有野心,我就不信,東海王會甘居人下?他地臣子會甘當藩國外臣?”

“只要他一動手,江南必亂”

有了宗望、宗翰的解釋和,廢立南朝皇帝的議案很快得出了結果,全票通過,人人表示贊同。

“那要立誰做皇帝?”完顏母問道。

“康王趙構如何?”宗望麾下的一名宗室將領提名道。

作爲人質的趙構,是東路軍的將領們最熟悉的南朝宗室,說起換皇帝,個被想起的就是他。不過……個被否決的也是他。

“絕對不行”完顏宗弼直搖頭,“那還不如讓如今的皇帝坐在位子上呢,至少他比康王聽話得多。”

“不能是道君地子嗣,甚至不能是趙家宗室”宗翰也不同意趙構登位,更把所有的宋室皇族都否定掉了,“不論哪個宗室登位,都有資格籠絡住人心。若是換上個有點膽子的,只要他一道詔,种師道就能光明正大的不來交戰,而是粘在我們屁股後面追,我們怎麼渡河?要在南朝地大臣中找”

“張邦昌怎麼樣?”完顏宗弼提了個自己熟悉的人選。張邦昌作爲宰輔地代表在金營做了近十天人質,人人皆知其是個庸懦無能之輩,也不知他是靠什麼本事爬上去的。“張邦昌膽小如鼠,怯弱無能。如他登位,必仰仗我大金鼻息,讓他做個兒皇帝都沒問題。”

“不行就因爲他太膽小了,所以不行”宗望搖頭,“有道君皇帝在外,說不定我們一走就會退位,至少得有點野心和膽量。”

“李邦彥呢?”

“名聲太臭,無法服衆。”

“王時雍呢?”

“人望太差,身份太低,沒哪個大臣會他。”

………

一個接一個的大宋臣子被提名,又一個接一個的被否決,到最後,所有的宰輔都受到提名,然後被排除在外,甚至是李綱都被拿了出來做人選,自然,被宗望、宗翰一齊否決掉了。

“最好是一個沒有足夠的威信,也沒有正當地繼承權,但又能讓一部分宋國的文武百官認同地新皇帝。”完顏宗翰眉宇緊鎖,“想不到這樣的人這麼難找……”

宗望、宗弼、高慶裔、韓企先也無不苦着一張臉,他們也沒想到合適地人選會如此難產。

“我覺得有個人符合這幾項條件呢……”完顏母突然開口。

衆人狐的眼神看着他,前面提名李綱地就是母。

母就像沒注意到衆人的視線,只自顧自地說着:“這個人的姓名不在大宋玉碟宗譜上,但也有許多人認爲他是宗室。而且他非宋人,並無威信可言,但在東京城中卻又有一定人望,卻使喚不動种師道這樣的大將。”

宗望一愣,旋即恍然,大笑道:“是個好人選”

母說得如此直白,宗弼也不會聽不出他提議的是誰。只是宗弼尚有些猶,“就怕他會投東海。”

“天家無私情”韓企先也明白過來他們說的是哪位,“只要趙瑜想當皇帝,最後絕不會讓他活着爲自己的小命着想,他也不會投東海。天下間,他只能靠我們”

“趙瑜肯定會想當皇帝的”宗翰笑道,“等他知道,他當作絆腳石扔出來的小子都能做皇帝,他會認爲自己不夠資格?就算他想做大宋忠臣,他下面的文官武將難道不想做開國元勳嗎?”

宗弼也笑道:“屆時,南方就是趙瑜與道君皇帝相爭,而北方又有大宋的孤臣孽子和我們立的皇帝廝鬥,當真是天下大亂”

完顏希尹搖頭:“西軍太強,就算种師道、姚古先被我們剿滅,我也不覺得剩下的軍隊會鬥不過東京城裡的孤家寡人。只要我們一走,他必然被殺”

“將軍放心”高慶裔道,“宋國精銳北方,江南的禁軍純屬湊數。所以爲了與東海軍相抗衡,道君皇帝必定會召西軍南下護駕。且有党項虎視眈眈,只要種、姚二人帶來的軍隊被殲滅,剩下的西軍不可能再有進攻東京的實力,而且他們還會顧忌東海趙瑜的想法。怕就怕東海動作太快,早一步登陸擊敗道君皇帝,讓西軍來不及南下”

宗望大笑:“你想得太多了東海本國遠在臺灣。離東京有數千上萬裡之遙,恐怕現在趙瑜還不知道我大金南下的消息。等到他反應過來派出軍隊,怕是都要到年中了。那時江南應是早已編練好大軍,西軍也順利到位,而東海此時登陸,兩家正好撞上。”

宗翰最後總結:“在南朝還在打做一團的時候,我們早已準備好兵馬,等到秋冬來臨,這北方就又是我們的天下了……”

一番故意不透露姓名的默契對話,將母提議人選的優勢闡述得淋漓盡致,而恍然大悟的神色不斷出現在帳內衆人的臉上,到最後,只有寥寥幾人還摸不着頭腦,茫然問;“他到底是誰?”

母以下衆人一陣大笑,最後異口同聲:

“瀛侯……趙琦”

PS:這星期俺家中有事,所以更新慢了,還請友們見諒,下週會恢復到原來的度。

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36章 海上(下)第9章 迎擊(上)第40章 帝位(中)第21章 開局(下)第11章 孤舟(上)第51章 杭州(上)第19章 軍器(下)第29章 攤牌(下)第8章 交趾(上)第31章 人心(下)第36章 島南(上)第12章 白山黑水(五)第13章 父兄(上)第59章 投奔(上)第48章 助守(下)第27章 俘王(下)第20章 衢山(下)第43章 交涉(上)第14章 意外(上)第33章 祭靈(中)第24章 風雨(下)第23章 萬馬(下)第1章 白山黑水(一)第14章 硝煙(中)第30章 戰備(上)第40章 故人(下)第1章 北行(上)第36章 決戰(上)第42章 改制(上)第18章 戰象(上)第8章 四方(中)第53章 道阻(完)第41章 帝位(中下)第4章 西路(一)第11章 和議(上)第48章 助守(下)第6章 紛亂(上)第20章 衢山(下)第17章 軒波(下)第24章 清化(下)第17章 神機(中)第54章 涌金(上)第14章 翻牌(上)第29章 星火(下)第52章 道阻(六)第24章 輿論(上)第12章 和議(中)第39章 湄嶼(下)第27章 星火(上)第45章 明教(上)第34章 出戰(上)第10章 宣傳(上)第34章 移民(上)第47章 道阻(一)第28章 焚城(上)第39章 湄嶼(下)第41章 大石(上)第37章 異變(中)第20章 開局(中)第64章 九五(完)第27章 野心(下)第32章 局勢(中)第1章 三年(上)第41章 大石(上)第35章 出戰(下)第60章 投奔(下)第2章 夜話(中)第43章 決勝(上)第8章 四方(中)第17章 神機(中)第5章 未來(上)第36章 異變(上)第8章 未雨(下)第3章 夜話(下)第13章 父兄(上)第33章 故鄉(下)第1章 平安(上)第21章 文治(下)第36章 異變(上)第28章 雄心(上)第47章 新年(下)第29章 雄心(下)第1章 夜話(上)第20章 百神第43章 改制(下)第19章 衢山(上)第33章 跳牆(下)第46章 亂象(三)第4章 滅國(下)第19章 謀算(下)第27章 俘王(下)第9章 綢繆(上)第35章 海上(上)第37章 股票(中)第17章 軒波(下)第23章 傳承(五)第2章 老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