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對手(上)

洪武元年五月初三。戊辰。【西元1126年5月29日

南京建鄴。

時已春末,江南的天氣已炎熱起來。一旦日後高照,就與盛夏無異。

但今天,建鄴行宮中卻如籠罩着一層陰雲。文武百官、侍衛婢僕,都輕手輕腳,低聲細語,大氣都不敢出。不因他事,只因新登大寶的洪武天子今天的心情並不好。

主要是因爲他最疼愛的大女兒,原本因爲生病被留在基隆,沒能趕得上參加登基大典。好不容易康復之後到了南京,卻在被封爲壽康公主的典禮上受了點風,當天夜裡便又病倒了。前病剛退,後病又至,趙瑜哪能不擔心。

這是個沒有抗生素和退燒針的時代,兒童死亡率高得驚人,新生兒死上五成是很常見的情況,就是帝王將相,能有一半子女活到成年,也已是萬幸。就算趙瑜手上擁有一個水平尚算得上出色的醫療衛生體系,但他的子女也有五分之一在七歲之前夭折。所以天下人中,小名起作佛保、菩薩保、觀音奴的有那麼多。無論漢人夷人,都是一般。

再加上御醫們給天家貴胄治病,向來都是以穩妥爲主,不求有功,只求無過,稍微重一點的藥都不敢使用,全用人蔘、黃芪、甘草之類吃不死人的藥來拖着。趙瑜昨日看過藥方,若不是蔡婧和陳繡娘在旁規勸,十幾個太醫官全都得到麻逸度過餘生了。

另一個附帶的原因,則是种師道的死訊。一個月前,老種在衛州病逝,但跟着他西行的隊伍,入關到了陝州後方才發喪。是以直到現在,訃告纔跟着康王趙構在長安登基的消息一起傳到他這裡。

老種病故,的確讓趙瑜心中沉重起來,作爲抗金名將,漢家的民族英雄,趙瑜始終抱着很深的敬意。就算他固執的不肯投降,而定要返回關西,趙瑜對他的敬意也沒有改變。

不過更爲重要的情報,很快轉移了趙瑜的注意力。他全然沒能想到,完顏宗翰會將趙構放回來。看來趙桓在河北的表現,並不能讓宗翰滿意。但趙構就能成功制衡他趙瑜、給他添亂嗎?

趙構比起趙桓來,能力上也許要超過不少,當然,這也是趙桓本身水平太差的緣故。而趙構再強也改變不了敗亡的命運,天下大勢已定。換做是李世民來了也沒用。

而趙桓能給趙瑜添亂,不是因爲他的能力,而是因爲他的身份,是承繼道君皇帝皇位的大宋天子,有着符合禮法、能讓天下人認同的法統傳承。以他的身份,即便從金營回來後,還是能夠招徠一批忠心的官吏軍民。

但趙構有什麼?論法統,無論趙佶、趙桓都沒有留下讓他繼位的詔書,而趙瑜是自承天命,以太祖之後的身份坐上皇位。論實力,趙瑜還有着能掃平天下、滅盡韃虜的一支強軍,而趙構如今就只有一部分西軍將領支持。

若像另一段歷史中那般,沒有任何一個競爭者,趙構的確能坐穩皇位。但如今有趙瑜在,他這個皇帝卻又能做上多久?

女真人畢竟是女真人,思維觀念還停留在部落合議制的階段上,根本不瞭解帝系傳承的合法性,對於皇帝有多重要。他們只會看到趙構的才智能力比趙桓強上些許,根本都不去考慮正統性的問題。

‘還是趙桓去關西,會給我添得麻煩多點!’

不過,如今靖康皇帝的人呢?

种師道病故。餘部返鄉。而相州陷落,韓肖胄順理成章的投降,改任河北安撫使,配合着新近南下、代替鄧廣達駐守相州的驍騎二營,四處剿滅河北各地流寇。

趙桓的兩名重臣的蹤跡清晰可尋。但趙桓和李綱那對君臣到底哪裡去了?

“趙桓呢?”趙瑜問着。

朱聰搖着頭:“微臣不知。不過構逆在登極僞詔中指稱陛下篡國謀君,囚禁上皇,發誓要報仇雪恨。”

“不幹朕的事也能栽在朕的頭上!”趙瑜冷哼一聲,謀君一詞可以指趙佶,也可以指趙桓。但趙構的大詔在後面還有囚禁上皇一句,那前面的這一句很明顯的就是在說趙瑜殺了靖康皇帝了。

但最後見到趙桓一行的,是鄧廣達派出去聯絡趙琦出兵攔截逃亡廢帝的一支騎隊,他們在黃河北岸追上了剛剛登船的趙桓和李綱。可是等他們過了河後,就再也沒有找到靖康皇帝一行的蹤跡。

所以趙瑜很奇怪:“郭立不是回報說追到黃河南岸後就不見人了嗎?趙構是從哪裡聽說廢帝死在朕的手上?”

“具體消息,微臣也不知曉。”朱聰低聲解釋:“職方司在關西的情報點太少,收集不到足夠多的情報。”

“那就再去細查。”此事趙瑜也知,職方司的人手也是有限的,只能先將主要精力放在江南和北方沿海,還有東京開封。至於關西,只能先放一放。

朱聰低頭應了,此事不必趙瑜說,他也會去做。等他擡起頭,卻又道:“其實微臣還有個猜測。”

“什麼?” щщщ◆тt kΛn◆¢Ο

“廢帝會不會是被姚家父子暗害了。趙構篡逆是在四月十一。從時間算,廢帝初一從相州逃離,日夜兼程,七八天後也差不多到陝州了。而陝州,可是姚古所部的駐地。初八初九動手,等一兩天後,構逆便順理成章的登基了。”

“姚家兩父子應該沒那個膽子。”趙瑜說得很肯定。就算另一個時空中幾年後的苗劉兵變,也僅僅是逼着趙構做太上皇。而不是直接殺了以絕後患。經過一百多年的打壓,此時的武將不比五代,哪有膽子殺皇帝?

何況這麼做能瞞着趙構嗎?能殺天子的武將,趙構敢用嗎?可一就可再,能殺一個皇帝就能殺第二個。姚家父子就不怕趙構會這麼想?!就算趙構強逼着他們,姚家父子都不會幹的。

姚家將沒那麼蠢!只要兵權不失,他家就能屹立不倒,但若是在皇權爭奪中插手太深,卻會是死無葬身之地。

“不過假的也可以變真的。”朱聰笑得有些陰險,“要論聲音,陛下這裡可比構逆要響亮得多。”

“這種謠言沒必要傳!已經不是舊時了!”趙瑜搖着頭,過去散佈謠言是爲了動搖道君皇帝的根基,如今再依舊法施爲,卻是毫無必要了。

“等廢帝死訊一旦確定,朕認下來便是。朕討伐不臣,順天應人,也不懼外人說。”這點小罪名,趙瑜完全不介意,唯獨可惜了一個李綱,“屆時,讓天下元元一應皆知,趙構便就是下一個。及早歸降還能不失一安樂公,若是頑抗到底。日後就是六尺白綾、半兩牽機給他預備着。”

“微臣明白!”

朱聰退了下去,他口中說是明白,但趙瑜清楚他心裡還是不明白的——爲何有手段而不用?

趙瑜心中自有方略,只是他無意解釋罷了。

好東西要備而不用,要用就需用在刀刃上。若是散佈謠言控制人心的手段日後形成了習慣,日積月累,朝廷在天下人心目中的信譽定然會越來越低——不可能有人能一直說謊而始終不被戳穿的——趙瑜豈是這樣沒有遠見的蠢人?

正如他所言,已經不是舊時了,按照後世的說法,既然已經從在野黨變成了執政黨,思維方式和行爲方式都要適應這個變化。

……

當陳正匯進來的時候。他所聽到趙瑜和南山則正在說的話題,同樣是爲了適應變化的舉動。

“讓《大宋新聞》給老種做個紀念專題?”

“正是!”南山則點頭稱是。

他如今已是皇宋新聞社的社長,同時身兼《東海新聞》易名後的《皇宋新聞》的主編。《東海新聞》舊時各個板塊也被分割,政務和軍國大事的新聞歸於《皇宋新聞》,而各地商情、趣聞軼事、詩詞歌賦還有小說連載,則歸入了分割出來、同屬皇宋新聞社下轄的《皇宋商報》。東海已是陳跡,如今則是皇宋新朝的開始。

身任要職,睥睨天下,南山則意氣風發,在陳正匯面前侃侃而談,“老種天下名將,久鎮關西,雖因故不得追贈,但還是要讓天下人都他一生的功績。种師道幾十年來守土有功,又是忠直之輩,自當受此殊榮!示天下以公,示天下以正,陛下能有此舉,正是皇宋真命天子方有的氣度。”

三綱五常,君君臣臣。無論何時,忠誠的臣子永遠都會受到讚美,而屈膝歸降的叛臣就算立下再大的功勞,日後照樣要被歸入貳臣傳中。

南山則說得義正辭嚴,倒是陳正匯表情有些尷尬,早年他也是道君上皇的臣子,雖爲道君所棄,但與沒有拿過一文舊朝俸祿的南山則還是有些不同。

陳正匯臉色的變化,其中緣由趙瑜看得出來,便笑道:“紀念老種,主要還是爲了示好關西百姓,他在關西人望甚高,多誇一誇也沒壞處。”

當然,他作爲大宋天子,大加褒揚保衛大宋子民有功的臣子,當然是理所應當,而不應該因爲效忠的是另一個皇帝而有所區別,正如南山則所說。天子就得有天子的氣度。

“陛下說的是!”陳正匯聽出趙瑜話中維護之意,心中暗自感激。他看看南山則,手上正好有一件事與他有關,“既然南主編在此,臣正好有一關係新聞報紙之事要啓奏陛下。”

趙瑜點點頭,示意陳正匯說下去。

“檄文之利,勝於刀劍。報紙鐵筆在手,如有槍炮在握。如今福建路各地軍州中,已有多家報紙刊行於世,雖聲名不廣,每期僅有百十份。但若是讓心懷不軌者利用,其流毒之廣卻更甚於揭帖。

此事須得未雨綢繆,臣請陛下及早設立新聞監察司,監控所有的印刷坊和公開的報社,審覈各家報刊上的文章。對於散佈謠言,惑亂人心者,或囚或流,必要時甚至可以置之於法。無論如何,天下清議必須控制在朝廷手中。”

趙瑜聞言,先看了看臉色一下難看起來的南山則,不禁心中苦笑,才坐上皇位沒多久,下面的臣子就開始爭權了。不過,趙瑜也不奇怪,不趁皇朝初立就將各家的地盤界限劃定下來,日後扯皮的事可就說不清了。陳正匯也是老於此道,當初東海稱王時,他的這位陳先生和趙文兩人,可沒少爲軍政之權在他面前打官司。

用眼神阻止了南山則的反駁,趙瑜又問:“先生可有什麼章程?”

“無有規矩,不成方圓。該管的事,當然要管起來。以臣愚見,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法令不可不寬;爲防妖言惑衆,煽動民亂,執法則不可不嚴。”

陳正匯說得堂堂正正,卻盡是空話,唯其道理不差,南山則竟無從駁起。

不過趙瑜卻有的是辦法來調解:“先生的顧慮確有道理。南卿,你與敇令編修所聯繫一下,兩家合作,及早將新聞管理條例的草案定出來……陳先生,新聞監察司的管勾官有你來挑選,編制上隸屬於諫院。”

讓南山則自己來編訂管理條例,便是‘法令不可不寬’,讓鐵面無私的諫院來執掌監察,當然是‘執法則不可不嚴’,而讓陳正匯來處置人事,卻又是酬勞了他提議的功勞。幾家各攤一塊,誰也不好再說什麼。

最後將新聞監察司的編制歸入不屬於政事堂的臺諫,卻是防止政事堂鉗制言論的預防措施。御史臺和諫院的御史諫官們,無不是天下清議的領袖中人,有他們司掌新聞監察,正是符合情理。

一番處斷,趙瑜自覺滴水不漏,心中甚是自得,笑道:“兩位卿家,你們覺得如何?”

陳正匯、南山則相顧無言,齊齊行禮:“臣遵旨。”

……

南山則急急的退了出去,條例編纂,事關重大,由不得他不急。而陳正匯來覲見趙瑜,新聞監管只是見到南山則後偶然一提,真正要稟報的卻是爲了另外一事。

“那些老傢伙的封地都已經定下來了?”

剛聽陳正匯說了兩句,趙瑜便是一臉驚訝,連稱呼都忘了改回來。

分封諸侯,是國家重典,不能只封馬林溪一人。如今,第一批冊封的藩國都已確定,一個侯,四個伯,還有十七個子、男。除了馬林溪這名成國公、世襲成襄侯外,其餘的也都是趙瑜之父那一輩的老傢伙,本是掛個中郎將或是雜號將軍的軍銜,留在臺灣和外島養老,現在乾脆一起都放了出去。

按照趙瑜的計劃,他們全數都安排在九州島上。依照商港不封的原則,他將九州島北的瀛洲港【平戶港和周圍的數千平方公里保留在手中,而把其餘土地給衆人分了個乾淨。

九州島其實貧瘠得緊,火山多,地震多,唯獨可以開墾的田地少。馬林溪的封地已經確定,北緯三十二度以南之地沒人能跟他爭。但其他人卻都有得爭,好地盤就那麼幾處,關係到子孫後代,誰也不可能放手,每日去兵部大吵大鬧,甚至拉拉扯扯到趙瑜面前打御前官司的都有。

趙瑜也是心知會有這種情況出現,所以纔將這些個佔位子的老傢伙們踢出來,先試試水。在分封的過程中,如何計算過往的功績,如何評價封地的等級,如何將功績合理的換算成封地的大小等級,這都要在這最初的一批諸侯分封中找到答案,以保證日後分封現役將領時,有章可循,不至於平生亂事。

以趙瑜估算,等老傢伙們吵到沒力氣,爭出個各方都能認同的方案,至少需要半年——只不過他等得起,趙瑜並沒有準備連續分封,不致仕是不會有資格參與分封成爲諸侯的,真正大批冊封,要等他一統天下,功臣元老們已無用武之地的時候纔開始——可是出乎趙瑜意料,竟然一個多月就出結果了。

“誰定的主意?!”趙瑜很好奇,是誰這麼本事,連他都頭痛的事,這麼快就給解決了。

“是兵部軍功司員外郎的秦檜!”

“秦檜?!”

其實封爵、策勳之職應該歸屬吏部,但趙瑜將軍功審覈的權利交給了兵部後,分封諸侯的職權,除了吏部和鴻臚寺,也不得不讓兵部參上一腳。趙瑜卻想不到,秦檜竟然也參與了其中。

“正是!”陳正匯沒有注意到趙瑜語氣的變化,“正是他提出,將各人年資及所獲功勳換算成分數,同時將不同地形對應不同的分數,如一年軍齡爲十分,一枚特等從龍勳章則是一千分,平原一畝計五分,山地一畝兩分,而灘塗則是一分,如此計算。最依照分數來確定封地。

其實在舊朝吏部中,那些胥吏計算官資磨勘時,也是記分的。上上爲四十,中平爲零,下下則是減掉四十。按分數來評判轉遷與否,任誰也無法置喙。【注1”

“竟有此事?!”

注1:這是俺以前看書時記下來的,但現在只剩個模模糊糊的印象,卻找不到出處了。權當野史來看罷。

第36章 海上(下)第10章 三國(下)第29章 連橫(中)第6章 未來(下)第2章 北行(下)第24章 風雨(下)第30章 輕取(上)第1章 夜話(上)第44章 蔡攸(上)第24章 輿論(上)第35章 出戰(下)第15章 翻牌(下)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44章 餘波(下)第15章 翻牌(下)第14章 意外(上)第41章 帝位(中下)第34章 南行(下)第34章 南行(下)第18章 謀算(上)第31章 跳牆(上)第31章 人心(下)第26章 開春(上)第28章 連橫(上)第38章 股票(下)第26章 開春(上)第24章 喪事(下)第13章 琉球(下)第21章 文治(下)第5章 西路(二)第22章 戰船(下)第48章 助守(下)第42章 關山海(下)第31章 輕取(中)第57章 西軍(中)第47章 助守(上)第26章 天子(中)第15章 間奏(下)第39章 戰線(下)第24章 突遇(上)第13章 西路(五)第30章 祭靈(下)第8章 未雨(下)第31 回航(下)第64章 九五(完)第6章 對手(下)第44章 交涉(下)第52章 道阻(六)第29章 連橫(中)第24章 風雨(下)第9章 綢繆(上)第64章 九五(完)第24章 風雨(下)第39章 帝位(上)第16章 傳承(二)第27章 星火(上)第18章 豐收(下)第34章 覆亡(上)第27章 開春(下)第48章 江山(下)第22章 球賽第4章 使團(下)第32章 中秋(下)第38章 土着(上)第24章 烈風(下)第25章 帝國(上)第4章 奪城(下)第17章 神機(中)第25章 野心(上)第2章 北行(下)第43章 改制(下)第15章 傳承(一)第46章 新年(上)第24章 喪事(下)第46章 明教(下)第11章 白山黑水(四)第25章 帝國(上)第4章 東京(上)第20章 陣線(中)第31章 局勢(上)第25章 野心(上)第38章 湄嶼(中)第41章 關山海(中)第51章 杭州(上)第7章 紛亂(下)第27章 野心(下)第32章 輕取(下)第20章 百神第16章 軒波(上)第23章 風雨(上)第50章 聖公(下)第29章 連橫(中)第18章 戰象(上)第8章 四方(中)第11章 白山黑水(四)第15章 間奏(下)第6章 紛亂(上)第38章 股票(下)第7章 紛亂(下)第33章 冬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