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

“阿耶……”趙昕被人抱着,放到趙禎身前,微微恭身行禮。“二郎來了……”趙禎笑着抱起自己的兒子,照例放到膝蓋上:“阿耶正和宰臣談及這次遼主國書的事情呢!”

許是在兒子面前,這位官家的語氣和神態,都從容了起來。

畢竟,沒有父親,願意讓自己的孩子,特別是還年幼的孩子,看到自己軟弱的一面。

他微微直起身子,對趙昕道:“此番遼主,是以四個問題,欲干涉我朝與西賊的戰事……”

“其一爲,周世宗當年不該擅自攻取瓦橋關以南十縣之地……”

“其二爲,當年我朝太宗北伐,師出無名……”

“其三爲,元昊尊遼主爲舅父,且早已稱臣,被遼主賜名耶律元昊,大宋興師討伐,不該不先問遼主的意見……”

“其四爲,澶淵之盟約定,宋遼雙方在邊境,皆不設要塞、路障、城市,以示友好,我朝卻決水堰塞,是爲背盟……”

趙昕聽完,冷笑了一聲,答道:“阿耶,這遼主的腦子,是不是昏掉了?”

“周世宗北伐,乃是弔民伐罪,行國家之大一統偉業,太宗北伐亦然,怎麼會有錯?”

羣臣聽到這裡,紛紛擡頭,震驚不已。

實在是自太宗雍熙北伐後,大宋最高層,已經很久聽不到這裡擲地有聲,態度堅決的語言了。

趙昕卻是無所畏懼,繼續說道:“何況,澶淵之盟已經約定,宋遼約爲兄弟,前嫌皆不計較,遼人如今舊事重提,只是沒事找事罷了!”

“至於元昊的事情……我朝發兵之前,就已經知會遼主了,自寶元二年迄今,整整三年,遼人不置一詞,如今忽然提起不過是故意使然!”

“阿耶……”趙昕擡起頭,看着父親,道:“二郎以爲,阿耶不如回書遼主,質問其一個問題:今元昊稱制,大遼難道就願意坐視?”

這個問題,一針見血。

遼國,當然也是不肯見到西夏建國稱制的。

因爲這不僅僅關乎面子問題——大遼皇帝,亦稱天子,若元昊稱制成功,於遼主而言,也是顏面無光。

更關乎現實利益問題。

遼人和元昊的党項族,可是在河套、河西都有利益分歧。

在趙昕的前世,宋、夏議和後,遼夏戰爭立刻就開始。

不過,結果是遼人被西夏人按在地上一頓暴揍,被打的鼻青臉腫,錯非元昊這個瘋子自己玩脫了,被其兒子一刀砍了腦袋,恐怕,遼夏戰爭還是難以收場。

當然了,更緊要的緣故,還是如今擲彈軍先期招募的兩個指揮,已經初步具備了戰鬥力。

而且,配備了第一代被設計出來,用於投擲的手榴彈。

這種手榴彈,用一個鐵鑄的外殼包裹,裡面裝藥一斤,鐵殼內還裝有一百多枚鋒利的鐵片作爲彈片,由一根導火線,從彈體延伸而出,經過試驗,引信點燃後,投擲的士兵可以有五秒鐘的時間來做投擲準備。

投擲出去後,爆炸產生的威力,會將整個彈殼以及包裹在彈體內的彈片炸碎,並在強大的動能下,產生巨大的殺傷力。

劉永年報告說:百步之內,硝煙瀰漫,片瓦不存,牛羊皆斃。

這當然是誇張的修辭說法。

但是,這種第一代的手榴彈的威力,顯然已經足夠。

遼國人若是想南侵,那就只好拉上這兩個指揮的擲彈軍,去雄州請遼人品嚐一下被炸個七零八落的快樂。

正所謂,手持鋼刀,自然心有猛虎。

面對着跨時代的武器和兵器,遼軍騎兵會知道,什麼叫降維打擊的。

當然,如今擲彈軍的人數還是太少,而且,黑火藥的生產與儲備也不足以維持大規模的長期戰爭之需。

不然的話,那就不是遼軍威脅南伐,而是大宋再興義兵北伐,收復燕雲十六州,乃至於逆推草原,重建天朝上國的秩序。

趙禎不知道這些,但他還是被趙昕的話打動了。

“二郎所言,不無道理……”這位官家沉吟道:“只是,倘若如此直接,難免激怒遼人……”

“阿耶莫急……”趙昕馬上就眨着眼睛,笑着道:“就在方纔,二郎命皇城使劉卿去拜訪了遼國副使劉六符,從這位遼國林牙口中,已知遼主底線!”

“哦……”趙禎眼睛亮了起來。

“與阿耶所料無差!”趙昕趁機拍起自己父親的馬屁來:“遼主此次,確實是以訛詐爲主……不過是想要趁機要點好處,如今種種皆是色厲內荏而已!”

趙禎聽着,馬上就笑了起來,膽子和底氣也充足了起來,道:“若是如此,那就好,那就好!”

只要遼國確實沒有南下的意圖和決心,那就是可以用錢解決的問題。

而對大宋來說,任何能夠拿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哪怕是元昊問題,若是可以用錢解決,讓元昊老老實實,趙禎也就認了。

關鍵是元昊那個瘋子不肯哪!

非但不肯,他還寫了一篇嫚書,將大宋上下從頭到尾都黑了個底朝天,狠狠的將大宋顏面踩到了腳底。

所以,哪怕再不願意,也只能硬着頭皮打了。

不打的話,沒辦法向天下交代,也沒辦法保全國家的顏面。

“那阿耶,就按照和兩府商量的,派富弼去遼國,面見遼主,將我朝的決心,說與遼國上下聽……”趙禎道:“只是……可憐了高麗上下……卻要受刀兵之災了……”

說着,這位陛下,就流下了兩滴鱷魚的眼淚。

但其實,他對高麗什麼的,連半分好感也沒有。

畢竟,上一次高麗朝貢大宋,還要追溯到宋太宗時代,其後至今六十年,高麗人只向遼人稱臣、朝貢,並沒有派一個人來大宋,向大宋天子朝貢。

所以,賣掉高麗,給遼人吃一顆定心丸,叫高麗人來擋這個災,自然沒有絲毫心理壓力。

於是,宋庭旋即就正式答覆遼國國書上的四個問題。

第一:周世宗攻取瓦橋關以南十縣之地,本來是北漢的土地,和遼國沒有關係,況且,中國天子遂行大一統之業,乃是正當的,同樣的理由,太宗北伐亦然。

大一統,是中國天子不可推卸的責任。

且,澶淵之盟,宋遼已經冰釋前嫌,約定不再計較從前的所有事情。

所以,這是遼主失禮,大宋沒有任何責任。

第二,元昊反叛,非但是叛宋,也是叛遼。

大宋天子毅然起兵平定,也是爲弟皇帝出氣。

若大遼天子願意,大宋天子願意與大遼天子一起鎮壓西賊,事成之後,宋遼平分西賊之土,若遼國願意,大宋甚至可以答應將瓜州、沙洲,這兩個元昊佔據的地盤,讓給遼國,方便遼人將整個河西、河套連成一片。

第三,考慮宋遼兄弟之邦的情誼,兄皇帝大宋天子,經過慎重的考慮,與仔細的查閱歷史,如今已經查明,高麗是新羅之後,與高句麗沒有任何關係,所以大宋鄭重宣佈,承認並接受大遼天子主張的‘高句麗已爲唐所滅,高麗不過新羅之後,無權對任何高句麗事務進行干預與插手’的主張,並同意且贊同,大遼天子對渤海、遼東等地的統治,乃是‘代天行政’,已經命令國史館,修改相關的史料,爲大遼天子正名,特別是爲前一代大遼天子遼聖宗耶律隆緒的東征正名。

保證中立、客觀且高度評價,遼聖宗東征,乃是弔民伐罪,師出有名。

第四,作爲兄皇帝,大宋天子鄭重提醒大遼天子,爲人君,當爲天下表率,做一個孝子。

第三章 天降聖王(2)第六章 祖宗(3)第七十一章 不能坐以待斃第一十七章 參政(2)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壯年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謀第一百二十三章 慶暦之盟(3)第九十章 緣由第七十章 頭大的官家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第九十四章 驚變(2)第二十章 參政(5)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第十一章 南廳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第一百二十三章 慶暦之盟(3)第六十三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二十九章 外戚(1)第三十六章 元昊氣暈了(2)第五十五章 打草驚蛇(2)第八十七章 恰同學少年第四十三章 國公聖明(6)第三十六章 元昊氣暈了(2)第二十五章 世宦之家的智慧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爺爺(2)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第二十四章 國公千秋(4)第八十七章 恰同學少年第七十一章 不能坐以待斃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第一十八章 參政(3)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第十一章 南廳第八十四章 驚雷(2)第九十九章 聽政(1)第十三章 富弼(1)第一百零二章 回稟第三十二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1)第七十三章 一切盡在掌握第二十八章 風流官家第九十七章 孝子(1)第九十八章 孝子(2)第八十九章 青唐來使(2)第七十二章 雞湯沒喝夠啊!第九十章 緣由第一百二十六章 唐王爺爺(2)第九十五章 唐王(1)第一百零七章 遼國謀議(2)第六十一章 滾刀肉第八十二章 潛龍在淵(2)第五十六章 牛痘一出天下驚(1)第十三章 富弼(1)第一百零二章 回稟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第八十五章 大宋擲彈兵(1)第二十一章 國公千秋(1)第二十一章 國公千秋(1)第八十章 實驗(3)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第一百二十章 漢家阿舅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謀第一千零四章 父子的不同第三十五章 元昊氣暈了(1)第七十六章 洗腦(1)第二十章 參政(5)第八十八章 青唐來使(1)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王爺爺(1)第一百一十七章 G2 (1)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賊(2)第六十章 小報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第四十二章 國公聖明(5)第一百零六節 遼國謀議(1)第三十四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3)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賊(2)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壯年第三十三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2)第一章 讀書救不了大宋第三十八章 國公聖明(1)第二十四章 國公千秋(4)第三十一章 外戚(2)第二十六章 傾國才人(1)第九十四章 驚變(2)第一百二十章 漢家阿舅第九十六章 唐王(2)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第三十六章 元昊氣暈了(2)第七十二章 雞湯沒喝夠啊!第七十八章 實驗(2)第一百零八章 邊事(1)第一百三十章 入寇(1)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洋的饋贈(2)第八十一章 潛龍在淵(1)第二十二章 國公千秋(2)第十一章 南廳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