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六、兩個大坑

好一會兒,趙佶平息了怒火,才又問道:“那朝廷如今用度缺乏,他有什麼說的?”

趙構苦笑,自家父皇想得有些理所當然,似乎覺得周銓就該爲他出謀劃策一般,這也是多年來形成的習慣。

他心中突然生出一個念頭:或許父皇去五國城看看,這對他更有好處。

這個念頭一生出,便不可遏制。

但他也明白,正常情況下,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皇帝出京之事,自古少有,唯有封禪之時,或許可以短時間離開汴京,但那最多也只是到泰山,順便拐去徐州看看,要去濟州島,絕無可能。

“怎麼,他沒有說?”

“兒臣也曾向他問計,他只說了八個字,不在其位,不謀其事。”

趙佶氣樂了:“他這是向朕要官啊?想當戶部尚書還是宰相?”

趙構不好迴應,只能在那兒乾笑。趙佶心中煩躁,一甩袖子:“罷了罷了,他不幹就算了,朕就不相信,若大的大宋,離了他就辦不成事……讓有章來見朕,這事情,終究還須得由天水商會來辦,還是自家人做事讓朕安心!”

若是蔡京尚在爲相,絕對不會讓趙佶如此,但如今蔡京在家中閉門養老,蔡攸等人別無本領,故此趙佶此令發出,並沒有受到任何阻攔。

“你還有什麼話說,兩次去見他,都是空手而回?”

“並非如此,他受了朝廷的濟國公爵位,另外,還答應出售火炮給朝廷!”趙構說道。

趙佶頓時歡喜起來。

他心裡其實也是有點嘀咕的,畢竟周銓此前預言童貫會敗,結果童貫果然敗了。周銓又預言女真人會南下,而如今朝廷兵力不足,若這事情真發生了,只有藉助火炮這等利器,纔有可能擋住他們的步伐。

“出售,不是獻給朝廷麼……好吧,朕就知道,他是一個奸商!”心中歡喜,趙佶口中道。

“是,是,他說了,可以向朝廷出售十八門大炮,都是個頭巨大、射程極遠、殺傷極強的,正合朝廷用於拱衛京師之用。他還說,這十八門炮,便是他那裡也少有,都是放在五國城炮臺上當炮臺主炮用的。”

“這麼說來……他果真拿了最好的大炮?”趙佶有些不相信。

“兒臣當時也有些不信,故此提出親眼見一見此炮之威,他便給兒臣安排了一場試射,果然如其所言,此炮重達七千餘斤,炮丸擊發,可射出四至五里,炮擊所中之處,石碎山摧,無不崩壞!”趙構眼中還閃着餘悸,當時他可是真被這火炮的威力嚇住了。

“射程四至五里,石碎山摧無不崩壞……周銓莫非是大忠臣,王黼他們整日說的是錯的?”趙佶大吃一驚,喃喃說道。

大宋也可以造炮,但是趙佶很清楚,大宋自己造的銅炮射程只有兩裡不到,這還是最遠射程,要冒着炸膛危險拼命塞藥才行。

這四至五里的射程,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差距!

趙佶興奮地都有些哆嗦,而且周銓還很貼心,這十餘門炮是用在汴京城的防禦上的,只要架上城頭炮臺,哪怕敵人拿同樣的大炮來轟,他們都會有優勢。

這豈不是意味着,他可以高枕無憂了。

“大忠臣,濟國公真是大忠臣,王黼那蠢貨,他輔佐鄆王北征不利,便挑唆朕與濟國公的關係,想着要以此來脫罪!”

大喜之下的趙佶,瞬間覺得周銓形象又光輝起來,至於周銓不肯出錢爲朝廷解決財政危機之事,當然也很可氣,但那與大炮比起來,又是枝節了。

“此炮價錢如何?”定了神之後,趙佶又問道。

朝廷沒錢,若是此炮價格昂貴,那周銓的忠心就要打折扣了。

“造炮耗費時日與材料極貴,人工要求也高,因此炮價昂貴,每炮兩萬八千銀圓……十八門炮,共值五十萬又四千銀圓,抹去四千零頭,共五十萬圓。”

趙佶眉頭頓時皺起:“國庫裡倒是拿得出這五十萬圓,只是若用此錢來編練新軍……”

“兒臣也向周銓說了,國中如今無錢,要他便宜一些,周銓不肯便宜,卻許朝廷分期付賬。”

“分期付賬?”

“朝廷一次付十萬圓首款,待明年三月之前再付十萬,如此五年,與其結清。”說到這,趙構又道:“每門炮他還配送二十斤重鐵彈各十枚,發射火藥各十包。”

趙佶對發射火藥與鐵彈沒有什麼興趣,他卻不知道,這纔是周銓真正想向他推銷的東西。

他此刻被周銓開出的便利條件所感動,越發認爲,周銓真是個大忠臣了。

當然,這個大忠臣有自己的小心思,可是隻要他不謀反不自立,別的就都可以不在乎。

他當然更不會知曉,賣這火炮給他,看似表明周銓無反意,實際上,周銓若真是謀反,豈是區區十八門大炮能阻止的?

周銓本來就不想將汴京變成戰場,強攻開封從來不在他的計劃之內,這十八門大炮,射程雖遠威力雖大,可是因爲只能座於炮臺之上,不能用作野戰,所以只要不強攻開封,它們就是可有可無的擺設。

便是發生什麼意外,周銓需要強攻之時,僅憑送去的十發彈藥,能夠發射幾炮?待這些火藥用完之後,只能用朝廷自己配製的火藥,那火藥威力不足,大炮的射程必然會下降,未必能比得上週銓現在裝備給護衛的野戰重炮。

十萬圓,從國庫裡拿出來,想必現在爲戶部尚書的唐恪不會羅嗦了。

“唉,可惜他不願意代爲發售戰爭債券……”趙佶又嘆口氣。

然後他看到趙構欲言又止的模樣,有些不滿地道:“你爲何這副模樣,有話就說,難道你有計策?”

“兒臣雖無策,但濟國公確實有策。”趙構略一猶豫。

“你不是說他不肯獻計麼?”

“他雖是不肯獻計,但兒臣在他的一本書中看到了計策,父皇請看。”想來想去,雖然覺得不穩妥,可是爲了換取父皇的青睞,趙構還是將那本《富論》呈了上去。

與濟州其餘書籍一般,爲了方便書寫數字符號,所以這本《富論》也是橫排的。趙佶接過來,先是鄙視了一番上面充滿匠氣的書法。

“父皇請番至第三十三頁,兒臣以硃筆劃下了一段內容。”

趙佶依言翻到那邊,然後看到上面幾排小字,大致意思是,如果政府出現無錢推動基礎建設的事宜,可以考慮以國家信用爲抵押,向民間募集國債。充當具體抵押物者,可以是一段時間的國家稅收,可以是某些國家產業的收益,甚至可以乾脆以土地爲質。

這些倒不是什麼新奇的,此前朝廷發放戰爭債券,採用的就是這路數。

“父皇再看下一頁。”趙構提醒道。

在下一頁裡,舉了一個例子,以大宋爲例,可以充當抵押的國家信用有許多種,比如每年的鹽課,就是一大筆收入,完全可以以鹽課爲抵押,以一定的利息,從民間募集債券。

除此之外,發行債券還有另一種方法,就是從國庫支出中想辦法。比如以大宋爲例,每年要花費七成以上的財政收入,用於官員俸祿、軍士兵餉,但實際上官員俸祿與軍士兵餉中相當部分都非是生活必須,朝廷可以將之折爲債券,許以高息,連年計息還本,則可以募集大量資金。

趙佶一看到這裡,頓時精神大振。

說的沒錯,如今朝廷一年用於官員俸祿、軍士兵餉上的支出,是朝廷支出的重頭,但實際上大宋的官員們都很優裕富庶,將其中部分暫留下來,對他們的生活並無影響。而且既然天子與士大夫們共治天下,如今宮中天子尚且“節儉”,他們也理當爲此做些事情。

想到這裡,趙佶一拍膝蓋:“果然,若能從官員俸祿中抽出十分之一,一年也是千萬貫之巨資,以十年爲期,還本付息……妙計,妙計!”

在趙佶看來,這是絕對的妙計。

將那書抓在手中,趙佶輕輕拍了一下趙構的肩膀:“吾兒坐得不錯,當勉之!”

趙構心中大喜。

此時他在趙構心中的地位,只怕直線上升,已經要接近鄆王,可能超過太子一籌了!

原本他還想說,周銓在後面章節中特別提出,這種發行國債的方法,切忌失信,若是失信於人,則官怨民憎,會損傷朝廷根基。

可見父皇正在興頭之上,他想了想,決定不去做掃興的事情。

“父皇,兒臣以爲,贈婚之事,須得速行,兒臣這有一份奏章,請父皇批閱。”他將自己密藏在身的那份奏章拿了出來。

此事重大,爲了防止送信者泄露了機密,因此趙構沒有在信件中送來。

趙佶拿來一看,當看到周銓“無嗣”一句時,又是一拍大腿:“對極,對極,若是朕的外孫,但是封其爲藩國親王又有何不可?”

越想越是興奮,他起身轉了兩圈,不僅如此,公主下嫁,周銓總得有點表示,而且他這個皇帝舍下臉面,要求賜婚,周銓不可能不給這面子拒絕。

“詔蔡太師入宮,此事,確實宜快不宜慢!”趙佶終於下定了決心,下令說道。

四九九、第十二道金牌金檜四一一、豐收一八六、罵上門來二二九、莫怕,莫怕三八、“妹子”王啓年一八五、被捕三六一、業餘選手對職業選手四四六、走着瞧就是六二六、華夏人民的老朋友四八九、草雞與猛虎一七二、資本的血腥四五七、丈人對丈母六二七、污點五八三、周銓的大忌諱一六零、許久未見那小郎一六六、你們有福了五零二、秘約二五四、火在燒二三零、負心之國四零一、我喜歡一個蓋世英雄四八五、金人會瘋吧一八七、堵門六一七、不可仁慈四零八、強撐三五六、要搞,就搞大的!三五五、一個人頂十個師四七一、兀朮的毒計四七六、復仇者五八七、真巧與不幸四零七、敢言退者,當如此物七十、勾當修內司水泥窯務三一、搶着送禮五一一、兩個戰場三零九、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一六六、你們有福了五三五、消息傳開六零九、偷聽一零五、天生反骨三七七、牆倒衆人推五三二、莫非有變第549章 五四九、戰始三九、怒爆一二一、歹路十九、砸場子四九六、各自“將軍”三八九、雷電九九、亂戰二五五、史石頭聞見錄五三二、莫非有變一六六、你們有福了四、香車系在誰家樹(4)一二六、意四一六、火炮擴散三一五、濟州賊?五七五、華夏帝國第一次御前圓桌會議三四九、剪徑二二六、仙術妙法四二零、齊人之福不好享四七六、復仇者五八二、我也可以做三四七、肺要氣炸一一三、周衙內三五六、要搞,就搞大的!三六、別有用心二七零、滿心淒涼一零六、會合三六九、送上門二八三、高衙內的抉擇二五七、叛火三三二、東海龍王神六二五、周銓教子三六三、大戲餘聲第550章 五五零、值得慶幸的慘烈四八四、風雲應天二七四、是兒最無情也一六零、許久未見那小郎一九一、盧進義的野心二七六、又一位公主?六零四、明君一八二、倚仗爲何一二五、鬼火十八、有人內通三四九、剪徑第547章 五四七、必定有詐四七、小短命鬼三二七、法不輕傳四六三、無雙二九二、公主收集者周銓三四九、剪徑五一七、室中碩鼠識廈傾四八五、金人會瘋吧四六零、好大的世界三八四、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二三零、負心之國三二六、我真不是公主收集者九五、突降危機一三七、私心二七七、這對忘八父子四九四、山與火四三七、身居高位,恐不免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