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六 你看!他們急了!(除夕快樂!)

“大娘娘在垂拱殿召見仕林?”

趙禎放下手中的書卷,眉宇間不自覺地露出擔憂之色。

能得執政太后親自召見,對於官員自身的地位其實是一種隱性的提升,但關心則亂,他還是怕狄進頂撞了大娘娘,落得個被貶出京的下場。

所幸經過這段時間的磨練,年輕的官家同樣有所成長,深吸一口氣,冷靜下來:“垂拱殿議的,都是朝堂政務,狄卿才幹出衆,大娘娘定是有要事囑託,喚閻都知來!”

閻文應很快前來:“官家!”

趙禎直問:“館試如何?”

閻文應已經知道,狄進把重禮全部摺合成銅錢,運了整整兩大車,還給了義子閻士良,固然很是失望,但還是不願得罪對方,立刻答道:“狄三元才學出衆,館試自是從容以對,聖人親見,亦多稱讚其寵辱不驚,授秘書省著作郎,直集賢院……”

這正是趙禎當初定的官職,卻是不合規制,如今狄進同判兗州歸來,倒是不會有臣子明面上反對了,當然如果按照趙禎的想法,至少也該直史館,再得一個實職差遣。

現在這樣也還行,趙禎知道自己沒有執政的權力,必須沉住氣,頷首道:“大娘娘聖明!”

閻文應很清楚,官家招自己來,就是問明垂拱殿內太后到底說了什麼,換成平常,他是萬萬不敢亂傳話的,但此番太后似乎有意讓官家知道一些事情,便接着道:“聖人還有意,讓狄直院提舉機宜司呢!”

“提舉機宜司?”

趙禎目光一亮:“大娘娘聖明!狄卿有破案之智,查敵之明,此前正是他挫敗遼人的陰謀,如今機宜司若能由狄卿統領,定能肅清邪氛,還京師以安定!”

對於機宜司的建立,趙禎確實是認同的,他對於皇城司並沒有好感,認爲這羣人已經難以發揮出當年太祖成立時遏制外敵的作用,另立機宜司是合適的,如果自己信任的狄進能掌管這個部門,那就是兩全其美了。

閻文應想到機宜司奪走了原本屬於皇城司的權力,就是一陣窩火,卻沒有絲毫表露,反倒以惋惜的語氣道:“狄直院以年少難當重任爲由,並未應下此職……”

趙禎怔了怔,目光微微一閃,突然意識到,大娘娘突然給自己看重的臣子如此大的權力,這其中定有蹊蹺,緩緩地道:“狄卿此言不無道理,他終究年輕,若提舉機宜司,朝中恐有非議,大娘娘應另擇人選……”

閻文應道:“狄直院同判兗州期間,擒獲一位渤海王族後裔,感於國朝聖德,投誠歸順,此人對遼民多有了解,聖人便有意,讓他入機宜司效命,任提點機宜司,位在提舉之下,可爲副手!”

“還有這等人?你仔細說說!”

趙禎是真不知道大榮復,待得聽完了閻文應的講述後,點頭道:“大娘娘安排妥當,不過朕聽聞機宜司乃曹相公力薦重興,曹相公可認同這位渤海遺民麼?”

閻文應見官家終於意識到了關鍵,立刻道:“聖人的旨意已經傳入政事堂,曹相公確有不同見解……”

趙禎沉吟片刻,開口道:“曹相公昔日使遼,爲兩國止戈罷戰,立下大功,然遼人表面遵守盟約,暗下派諜細亂我國朝,居心叵測,此事朕以爲,大娘娘處置的聖明!外夷之輩,向來畏壯侮怯,遼國以諜細試探,我朝自當還以重擊,機宜司此番再立,萬萬不能讓遼人看了笑話去,大榮復當用,提點機宜司!”

三聲大娘娘聖明,第一次是敷衍,第二次是認同,第三次則是交換。

朕助大娘娘一起打壓擅作威福的功勳舊臣曹利用,大娘娘也該用朕看重的臣子,正如晏先生臨行前的暗暗告誡,還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而這每一步,都是朝着那個方向的努力!

……

“我……我要當官了?還是抓捕遼人的大官?”

大榮復呆立原地,被突如其來的幸福險些砸暈過去了。

狄進等他興奮過後,才淡淡地道:“你覺得這是好事?”

大榮復當然覺得是好事,還認爲這是宋廷看重了自己的渤海王族身份,所幸他知道即便提點了機宜司,跟眼前這位還是比不了,趕忙道:“下官於仕途並無瞭解,還望指點!”

末了他又補充了一句,姿態放得很低:“下官能有這般前程,多虧了公子引入正途,此後保證唯公子馬首是瞻!”

對於這種所謂的發誓效忠,狄進是半個字都不信的,兩人這是在書房中議事,也不藏着,直接問道:“樞密使曹公利用,你瞭解他嗎?”

大榮復有些茫然地搖了搖頭:“不知。”

狄進本來只是打開話題,沒想到對方真不瞭解,頓時頗爲無語,宋朝別的官員不知道也就罷了,曹利用是澶淵之盟的關鍵人物,既想反遼,怎能連這位都不知道,但也只能把曹利用的生平事蹟介紹了一遍。

大榮復聽明白了,這個人大大的可惡,宋遼開戰多好啊,當時說不定努努力,就把蕭太后和遼聖宗一起留下了,和談個什麼勁,卻還是不清楚現在爲何突然提到:“他與機宜司有關麼?”

狄進道:“原本機宜司只在邊境重城,是曹相公以樞密使之尊,將這個情報機構徹底組建成一個位卑權重的中樞部門。”

大榮復皺起眉頭:“所以他是不會願意我入機宜司的……”

狄進又道:“曹相公爲人剛直,又重親族,朝野上下不免得罪了一些人,若要坐穩樞密使之位,機宜司頗爲重要。”

大榮復完全明白了,倒吸一口冷氣:“曹利用將機宜司當作自己穩固權勢的護身符,現在太后則要我們搶奪機宜司的實際控制權,那便是眼中釘肉中刺,成了宰執的死敵啊!”

狄進看了看他:“你既要入仕,便是在人後,也要稱相公,這是對兩府重臣的基本尊重。”

大榮復抿了抿嘴:“是!”

狄進道:“太后原本有意,讓我提舉機宜司,我不願站在那風口浪尖,受各方掣肘,故而拒絕,但太后又選定了你,你是招安之人,戴罪立功,我無法推諉……”

大榮復不興奮了,露出苦笑:“下官明白!”

狄進淡然道:“伱是我舉薦的人,你一旦入了機宜司,曹相公自然也會深恨於我,這場較量是避不開的!你只需要記住一點,你若真的想在國朝立足,就盡心盡力辦事,只要你自己不犯錯,若是別人要冤你害你,有我在!”

“有公子此言,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大榮復精神爲之一振,發揮出江湖人士混不吝的本事:“我原是戴罪之身,如今能得官職,大不了便是免官!若能立足,從宰執口中奪下肉來,更是一場快事!”

狄進予以認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你入了機宜司後,若有這樣的心境,反倒是真能成事的。”

大榮復摩拳擦掌:“那我何時去赴任?是不是越早越好?”

狄進搖了搖頭:“我給你的第一個忠告就是,吏部一日不明文任命,你一日不要踏入機宜司的門。”

大榮復格局不行,但並不愚蠢,若有所思,明白了其中的奧妙,拱手道:“下官遵命!”

……

機宜司的任命確實遲遲未下,倒是狄進的官職很快下來了。

秘書省著作郎,直集賢院。

秘書省著作郎,是正七品官位,平常基本上沒有什麼事,只要偶爾去秘書省報個道就行了,趙禎設想中那種關進小黑屋,每天更新的情況,實際上是不會發生的。

直集賢院則是在集賢院對書籍進行修撰和編校,同時提供了在浩瀚經卷中苦讀的機會,不斷充實學問,而這個過程中,中樞大佬都在關注,一旦有什麼關鍵的職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些人。

這就是館職的意義,爲中央儲備人才。

官職一定,狄進第二日就來館閣上班。

爲求清靜,不受打擾,館閣位於皇城一角,往來之人很少,偏偏館閣又不止昭文館、史館、集賢院三館,還有秘閣、龍圖閣、天章閣等等,林林總總十數座,這點後世就統一多了,直接一個翰林院多方便,現在狄進則轉了一大圈,險些被繞暈了,還是在吏員的指引下,纔來到了自己將要辦公的集賢院。

嗅着空氣中陳年故紙的舊墨香氣,狄進徐徐步入,當一排排整齊的書架印入眼簾,賞心悅目的同時,又不禁想到了與八大王相關的榮王宮火。

那場火不僅把自己的榮王府給燒了,也連累了宮城,三館和密閣中珍藏着從唐朝、五代開始,直到宋初的各色孤本珍本,還有歷代詔書、奏疏等重要的歷史資料,在大火中焚之一炬,損失之大,難以估量。

當然更悲慘的還有天子的內庫,太祖太宗兩代的積蓄,數千萬貫之多的財富,全部燒成了灰燼。

而那場火也就發生在十幾年前,因此這座集賢院也是十幾年間新建的,卻再度收集了上萬冊書卷,再往裡面走,頓時看到一處環境優雅的讀書之地,其中一張寬大的桌案後,坐着一位紫袍老者。

聽到動靜,老者擡起頭來,正是翰林學士、龍圖閣直學士、同修國史、判尚書都省的劉筠。

狄進上前執學生之禮:“劉公!”

劉筠微微一笑:“仕林來了,坐!”

狄進依言坐在劉筠面前,就見這位曾經的知貢舉,目光溫和地打量過來:“你拒絕了機宜司之職,是很明智的選擇!”

堂堂三元魁首,是最根紅苗正的文臣,與情報部門沾上直接關聯,就算立下功勞,在部分文官眼中都屬於失分項,劉筠就對狄進的選擇很是滿意,因此態度分外和藹。

稱讚之後,劉筠還提到了《洗冤集錄》,所言和呂夷簡一致:“老夫看了你所著的《洗冤集錄》,表象雖爲刑名之事,內中卻是我儒家之學,遊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你若能將之發揚光大,當教化世人,功在千秋!”

狄進露出受教之色:“學生領會!”

接下來就是劉筠的懷舊時間,說着說着,自然又談到了西昆體的改善,狄進的回話,依舊是省試的思路延伸。

倒不是他不真誠,實在是西昆體的根就在那裡,華而不實,誇誇其談,劉筠固然看到了其中的缺陷,卻終究無力改變。

所以狄進所做的,只是滿足一位老者人生最後階段的念想罷了,難得糊塗。

對於西昆體文風的細節改變,進行了探討,劉筠心滿意足,年齡大了,終究精力不濟,便舉薦了幾部在他看來最值得一讀的孤本,轉入館後休息去了。

狄進依言將那幾本書從書架上取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讓吏員去泡好茶,開始了自己的工作。

一杯茶,幾本書,一坐就是一整天。

甚至不能說一整天,宋朝官員雖然不比前唐只上半天班,午後就能下班回家,一般坐班的時間也只是到申時,即下午三四點下班,不必熬到晚上。

這就是三館任職,儲備人才的生活。

美滋滋。

狄進確實對此甘之如飴,緊迫的日子過多了,也得放鬆放鬆,不然精神總繃着,那是跟自己過不去。

就這般,他在集賢院養老,外面則圍繞着機宜司和《洗冤集錄》風起雲涌。

這一日。

狄進優哉遊哉地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品茶看書,很快匆匆的腳步聲傳來,一位並不相熟的吏員來到身前,輕聲稟告:“狄直院,機宜司抓獲了一名‘金剛會’的成員!”

狄進輕輕點了點下巴。

吏員又開口道:“提點機宜司大榮復,還未上任,機宜司就抓人了……”

狄進無動於衷。

吏員沒能等到應有的反應,心情忐忑,卻又不敢多問,不得不行禮離開。

狄進不慌不忙,繼續把這一頁看完,拿起茶杯,抿了一口,合上孤本,不忘插好自制的書籤,微微一笑:“他們果然急了!”

第三百九十七章 狄進:論如何拿捏一位宰執第三百八十三章 一切爲軍事服務的狂人第一章 先祖狄仁傑第一百四十四章 現在該稱駙馬一聲“中貴人”了(第三更)第一百二十七章 紅傘驗屍(第一更)第六十三章 氣氛都到這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考場大魔王再度降臨(第一更)第一百二十章 什麼叫風輕雲淡啊?科舉之後,不看榜單!(第三更)第兩百八十二章 死者身份的解釋權,在我們這裡!第一百九十七章 最年輕的三元魁首,再也沒有任何阻礙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科舉第一場——國子監發解試(第二更)第兩百一十七章 全自動式破案法第三百七十四章 當狗有什麼不好!第一百八十三章 誰的人都敢抓!誰的人都要審!(第二更)第一百九十七章 最年輕的三元魁首,再也沒有任何阻礙了!第三百二十八章 呂夷簡的助攻第三百四十三章 在朝堂中的份量,已經不可忽視了!第四十八章 誰都可以是萱娘第一百八十七章 今科狀元,舍他其誰!(第二更)第兩百零九章 給鹹魚丐首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第七十九章 神探也這麼能打?第三百三十六章 展仲的死亡信息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爺”,我現在要打死你,你能別跑麼?第三百一十三章 寶神奴版本的血海深仇第一百四十六章 絕望的人是不會讓同夥好過的(第二更)第四百一十二章 真展昭一擒白玉堂第一百二十七章 紅傘驗屍(第一更)第一百二十八章 好官不該蒙受不白之冤!爲上任推官正名!(第二更)第三百八十一章 這下師出有名了!第兩百零二章 姐姐:我現在也有後臺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誰的人都敢抓!誰的人都要審!(第二更)第三百零六章 年輕人不講武德第兩百九十六章 太后再賜銀魚袋第兩百三十九章 能打死的,就別嗶嗶!第一十五章 拉攏第兩百四十五章 要犯剛被捕,當官的就瘋了一個?第四百一十九章 追尋長生法的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終於拿下!第兩百零四章 丐首:坦白從寬,反倒是爲了兄弟之情?第兩百零三章 一切盡在更新裡第兩百五十六章 《洗冤集錄》上線前夕第兩百五十九章 這特麼八歲?第五十九章 送別第四十五章 爲了查案,小抄一首第一百一十四章 公孫策:我嗅到了大案子的味道!(第三更)第三百五十九章 讓遼人教西夏何爲上下尊卑第三百七十一章 遼帝有請第一百六十章 解元在備考之餘,順便擒獲無憂洞賊首?(第二更)第兩百七十一章 真是後生可畏!第三百七十八章 最好的挑撥就是如實相告第三百二十二章 三元魁首的官場積累第兩百三十八章 姐姐出馬第兩百七十六章 遼人尋子也可以三選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最好的挑撥就是如實相告第兩百八十章 這個真相特別勁爆第三百五十二章 《蘇無名傳》對於勳貴的吸引力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覺得我又行了!第三十四章 解試報名第兩百四十一章 破局的關鍵第四十七章 官場靠山第三章 狄氏家傳武器,鐗!第兩百七十九章 每天都給遼國使節一個新驚喜第三百一十八章 《渤海王國的秘傳寶藏》第三百六十六章 施壓!成名!第兩百七十二章 太后特賜五品服第三百一十二章 終於拿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一切爲軍事服務的狂人第三百七十四章 當狗有什麼不好!第六十六章 查案不忘上進第三百二十章 邀請北俠攻略盜門第三百九十八章 便宜行事之權!第五十七章 內訌!殺官!第一百零三章 皇城司:我們還沒來得及污衊他,竟然先被污衊了?第一十二章 解救雷娘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三個嫌疑人已經不夠用了!(第一更)第三百五十一章 出使不忘推薦《洗冤集錄》第一百五十章 開封府衙有一點忙(第三更)第一百三十七章 此案最大的支持者是太后(第二更)第兩百四十四章 神了!真神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雙喜臨門第三百三十二章 本來想露臉,結果把屁股給露出來了第十章 抓到你了!第兩百二十四章 官家成長了,大家都很欣慰第兩百七十六章 遼人尋子也可以三選一第四百一十四章 展昭再“擒”白玉堂第三百三十九章 這下誅心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想要我查案,先完成三件事(第一更)第七十章 客棧裡竟有河東神探?第七十三章 鬼也有冤第三百八十九章 雄獅迴歸第一百零四章 狄進正式出馬!(第二更)第一十七章 一些漫不經心的話語,將疑惑解開第兩百五十五章 狄同判是如何跟地方土豪講道理的第三百三十九章 這下誅心了!第三百一十五章 先把自己的路走到盡頭,登臨絕頂!第兩百八十二章 死者身份的解釋權,在我們這裡!第一百一十六章 科舉第一場——國子監發解試(第二更)第三百六十六章 施壓!成名!第一百四十一章 駙馬,你知道“和離”嗎?(第三更)第一百四十七章 太后:不愧是狄樑公的後人,太讓人驚喜了(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