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一章 真是後生可畏!

狄進自從回京後,先後拜訪了三座府邸。

一座是樞密副使陳堯諮的,一座是翰林學士劉筠的,一座則是樞密使張耆的,畢竟這位熱情邀約,還是要上門走動走動的。

三位朝廷***後,接下來就是同輩之間的交情了,比如同爲三元及第的宋庠,比如天聖五年的同科回京,結果沒想到,現在卻來到前朝老將李允則的家裡。

跟着宅老一路進入院中,就見一位背脊挺張,虎威猶在的老者站在堂前,狄進見了立刻快走幾步,上前行禮:「李公!」

李允則打量着他,片刻後點了點頭,做了個邀請的手勢:「狄三元請!」

「李公請!」

雙方入座,李允則讓宅老奉了茶,然後就開門見山:「狄三元此來,想來也不是用膳的,老夫就不多做準備了,談事吧!」

換成另一個人,會覺得這老頭脾氣好急躁,但狄進結合李允則在真宗朝所做的功績,卻不會爲表象所迷惑,語氣平和地開口:「此來正是要向李公請教,我想要獲得以下情報,遼國正使蕭遠博有幾個兒子?死去的這位行次第幾?嫡出還是庶出?其母是出身遼國大族?還是身份卑賤?」

李允則沒想到這位更加直接,略顯渾濁的眼珠轉了轉:「你覺得這些很重要?」

「當然重要!」

狄進頷首:「諜細的能力雖強,地位卻往往低下,‘金剛會"敢用計謀,卻又憑什麼讓一位貴人之子配合着送命?」

李允則發問:「所以你懷疑,死者不是蕭遠博的兒子?」

狄進道:「不無可能,但那樣也有被直接揭穿的風險,所以不排除是計中計,等着我們懷疑他們的父子關係,等到進一步證實後,更加理虧……」

李允則再問:「那就是蕭遠博不待見的庶出子?」

狄進道:「既是不待見的庶出子,又拿來送死,平日裡定然飽受羞辱,又如何能肯定,這個人願意捨棄自己的性命,直到審問的最後階段暴斃身亡,都不提前露出半點端倪?」

李允則繼續道:「那就是這位不待見的庶出子,有一位牽掛的人,爲了那個人,這位庶出子甘願當死士,所以你還要詢問他的母族,看來考慮得確實全面……可惜,這些情報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查清楚的,你所做的猜測,也毫無依據可言!」

狄進並不失望,只是嘆了口氣:「是啊!兩國諜報的難度大不相同,機宜司的風波,近來傳遍朝堂,市井之中都有議論,反觀遼國那邊的秘密,則要專門安插人手打聽,高下立判!」

李允則淡淡的眉頭揚起:「狄三元這般認爲?」

狄進將之前對比宋遼兩國社會結構與諜報難度的關係,對着這位跟遼國打了半輩子交道的老將軍講述了一遍,末了總結道:「遼固然也自稱中國,自詡爲中原正統,可實質上還是外夷,哪怕經歷了多少教化,以民爲奴的核心制度不變,也只是批了一層外皮罷了!但這種上下分明的階級壁壘,確實造成了情報的阻隔,是我們必須克服的困難!」

李允則畢竟歲數大了,思維的敏銳程度肯定不及當年,緩了一會兒,咀嚼着這番話語,終於露出動容之色:「不愧是三元魁首!好見解!當真好見解!」

狄進道:「不敢!在下只是淺見,況且只提出了難題,並無適合的解法。」

李允則想了想,也不禁嘆了口氣:「沒有捷徑,唯有靠人,前仆後繼地送往遼地,用自己的命來換得那些珍貴的情報!狄三元,你可聽過‘射鬼箭"?」

狄進搖搖頭。

李允則道:「那是遼人的一種刑罰,將人綁在一根柱子上,然後對其亂射,直至亂箭穿身而死,這同樣是契丹的軍禮,在其出征和還

師時都會施行,而遼軍每每在還師時用來射鬼箭的,就是所獲的我宋人諜探……」

說到這裡,李允則的語氣裡不自覺地透出悲傷:「這羣人中,有的老夫至今還記得,但有的姓甚名誰,是什麼模樣,家中妻兒老小過得如何,老夫都已經記不清了……但正是那些關鍵的情報,讓我們每每能料敵先機,一次又一次地遏制住遼人南侵的慾望,讓兩國盟約維持至今,有了這太平之世啊!」

狄進肅然起敬:「無論哪個朝代,都有一羣默默無聞的守護者,在不爲人知的戰場上,保衛着國家的安定!」

這個年代的底層百姓對於國家並無概念,只是被裹挾着參軍,或是被迫與入侵家園的敵人拼命,但願意深入敵國的諜探,往往多義士之輩,這羣人是真的形成了初步的愛國意識,有着保家衛國的大義。

「說得好!」

李允則大讚。

這位老將軍同樣值得尊敬,因爲他並非只是嘴上說說,晚年定居京師時,還讓那些從遼國迴歸的諜探住在自己家裡,當作門客供養。

歷史上李允則死後,又提前將這羣人安置到樞密院的官營裡,可以說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顧這些爲國家立了功勞,生活卻依舊沒有保障的人羣。

當兩人在這個方面達成共識,李允則態度已然有所改變,調整了情緒,重新轉回正題,語氣和善了許多:「狄三元對於‘金剛會"更加了解吧?可願說給老夫一聽?」

「當然願意!」

狄進開始講述:「事實上,我在同判兗州之前,就想要抓出他們的蛛絲馬跡,但遺憾的是,在丐首何萬那裡斷去了線索……‘金剛會"的人員數目稀少,皆是精銳之士,又擅於保護自己,他們在國朝潛伏了近二十年,扶持起來的乞兒幫都成爲了大患……這乞兒幫不僅窮兇極惡,藉助無憂洞的環境極難剿滅,還有七名丐首脫下了污衣,穿上了淨衣,這一切正是自稱‘大爺"的首領主導……」

關於遼人諜探的調查,狄進之前就沒有藏私,都記錄在了案卷之中,存放在開封府衙,後來機宜司將這些案卷都拿走,自然也有所瞭解。

不過記錄在紙質上的內容,當然遠不及他這位抓捕者詳細,李允則聽着,時不時地問出一句細節。

待得狄進介紹完畢,李允則沉默下去,思索半晌後,緩緩地道:「‘金剛會"比老夫原先所想的還要難對付,這羣人已經不止是一個遼人的諜探組織了……」

狄進道:「此話怎講?」

李允則道:「依老夫接觸過的宋遼諜探,從未有在敵國待過五年以上,更妄論二十年!這般漫長歲月,足以改變諜探的方方面面,老夫這也是揣測之言,你姑且聽之,可以將‘金剛會"視作一羣國朝的叛徒,而非遼人的諜細對待,這樣反倒更容易抓住他們!」

狄進若有所思,他之前也有過類似的考慮,但這位老將軍根據親身的經歷,看得無疑更加透徹,變換身份的思路更是一針見血:「當作國朝叛徒,而非遼人,李公所言予我啓發甚大,然還有一點不解,這羣人的忠誠又如何保證呢?」

李允則即刻:「只要領頭的首領對遼忠誠,這個組織就垮不了,但這個首領只要找不到合適的繼承人,或者繼承人的威望不足以壓服其他成員,‘金剛會"很快就會發生內亂,等待他們的自是消亡!」

狄進點了點頭。

此言與他當時的評價同樣不謀而合,他也認爲「金剛會」這樣的模式長久不了,就算沒有外敵,都會漸漸走向滅亡,不過切入點與李允則有所不同。

當然,問題還是那個問題,誰也不知道這個組織什麼時候完蛋,萬一對方再能熬些年頭,到

了宋夏戰爭,在背後狠狠捅上幾刀,到時候再後悔爲什麼不早早抓人,就太晚了……

狄進定了定神,再度轉回眼前的難題:「李公既也認可了‘金剛會"的威脅,想要化解這個困局,我們是否要選擇一個合適的目標?」

李允則目光一動:「你想怎麼做?」

狄進道:「從遼國使臣蕭遠博身上入手,查明真相!」

李允則想了想,明白了狄進的策略:「你認爲,機宜司這邊的調查,都在‘金剛會"的算計中,破案的把握不大,反倒是從那死了‘兒子"的蕭遠博身上,能夠尋找到突破口?」

狄進點頭:「蕭遠博是使臣,他可以出於某種原因配合諜探,但終究不具備諜探的專職技巧和高度警惕,我們如今已經落於下風,失於被動,如果再按照‘金剛會"準備好的路走下去,那最後迎來的必定是慘敗,唯有改變思路!」

李允則深以爲然:「說的好!」

這位老將軍是很擅於套路的,當年他坐鎮雄州時,舉辦上元佳節燈會,有遼人統軍偷偷前來遊玩,他就故意派人去款待那遼人統軍,好吃好喝招待着,全程卻沒有詢問任何問題,然後再放其離去,沒幾日,這個遼人統軍就被遼國誅殺了……

又比如他接到諜探情報,某位遼國***喜歡宋的一套茶具,李允則立刻令工匠仿造了一份一模一樣的,將其帶到雄州榷場進行展示,又僱傭人大肆宣傳,然後過幾日直接將其撤下,於是榷場的人都在傳,這套茶具被拿來賄賂遼國***了,最後那位***因爲無法證明自己的清白,被遼庭處決……

正是這樣的將領,鎮守河北二十年間,期間或明或暗,讓遼國吃了無數的虧,才能讓河北之地免遭這羣貪婪的外夷劫掠,得享一段來之不易的太平。

可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所以狄進是真心實意向這位老將請教的,而李允則也未藏私:「你所思所慮,確實是如今最佳的破敵之法,然機宜司緝拿金剛會理所應當,機宜司若對遼國正使展開調查,萬一後續發生意外,正使蕭遠博有個三長兩短,你可曾想過後果?遼國趁機責難,陳兵於邊界,或許他們也不願輕啓戰端,但這羣貪婪的賊子,會在已經擬定的盟約上,索要更多的好處,這個罪責落下,無人能擔得起!」

狄進卻是早有想法:「李公所言極是,蕭遠博確實不該由機宜司調查,機宜司依舊追查死者的案情中,牽制住‘金剛會"的目光與精力便可!」

李允則不動聲色:「依你之意,是那位渤海遺民執掌機宜司?」

狄進搖了搖頭:「大榮復要做的,只是履行提點的義務,他的身份和資歷都不可能令機宜司心服口服,提舉依舊是劉知謙,兩位主官合作,再將那些不利於團結的人清除出去!」

李允則問得直接:「哪些人不利於團結?」

狄進答得果決:「提點孫永安,爲爭權勢,一意排擠大榮復,便是不利於團結之輩,但凡這等只顧爭權,不顧朝局的,統統要清除出去!」

李允則完全明白了這位的來意,沉默少許,感嘆道:「後生可畏啊!」

如李允則這樣的老臣,當然不會因爲一席話語,就完全改變立場,哪怕再合緣,也得考慮到政治因素,何況他的弟子劉知謙還捲入其中,爲機宜司提舉。

所以狄進提出了政治上的合作。

大榮復終究是渤海遺民,這樣的人可以得太后提拔,做副手定位的機宜司提點,但想要直接提舉機宜司,現階段是完全不現實的。

而狄進應承了宋庠,會在需要的時候出面,卻也不是去提舉機宜司。

那麼就目前的局勢來說,還是劉知謙繼續

擔任提舉爲好,再將一羣人清理出去,誰的人?

曹利用的人!

所以李允則纔會說出這樣的評價,滿朝文武都忌憚曹利用,你這小輩卻敢堂而皇之地在虎口中奪食,豈不是後生可畏?

可問題並未解決,李允則是很不好糊弄的,繼續問道:「蕭遠博怎麼查?」

狄進毫不遲疑地道:「我會爭取館伴使之位,便可光明正大,親查這位遼國使節!」

「你……」 Www ¸ttκǎ n ¸¢o

李允則有些動容,這個時候去跳館伴使這個火坑?

但他轉念一想,對於別的臣子來說,這是一個火坑,對於眼前這位年輕的館閣人才來說,反倒是利大於弊。

因爲狄進畢竟入仕未久,資歷還不豐富,就算最終沒有幹好,讓遼人佔據上風,主要責任依舊在打死人的機宜司,頂多短期受些責罰,長遠來看,反倒獲益無窮。

這是有擔當的臣子,在國朝有難的時候願意出面頂上去,豈能不受重用!

可如此一來,又衍生出一個新的難題,李允則苦笑着搖了搖頭:「狄三元爲國朝效力的心是好的,然‘館伴使"一職,並非什麼官員都能擔任,你的官品和資歷,並不足以獲得這份差遣!」

事實上,如果不是發生了打死大使之子的禍事,館伴使是個很熱門的差事,積累外交經驗,增加兩國影響力,北宋中後期,甚至由宰執重臣親自擔此重任,即便不是宰執出馬,常常也能見到翰林學士出面迎接外賓。

遼國派出的使節也不是無名之輩,總不能宋廷隨便派個人應付不是?

這其實也是如今的館伴使生病後,其他人不好選的原因,如果真是能指派箇中低品官員,那由不得對方拒絕,唯有選擇的餘地不多,個個都有資歷背景,翰林學士那一檔次的官員,是入兩府的最後階梯,誰願意在這個時候沾染污點,纔會遲遲無法決定由哪位來背鍋……

偏偏此時此刻的狄進,即便是三元魁首,也不夠資格!

別說他了,上一屆的宋庠都不夠格!

面對這最後的難題,狄進絲滑地從袖中取出書卷:「進初入仕途,資歷淺薄,確實不足以服衆,但倘若加上這部《洗冤集錄》,又當如何呢?」

李允則有些怔然:「老夫年邁,夜間卻是看不清字了,狄三元不妨說一說,這是什麼書?」

狄進正色道:「在下年少,本不敢著書育人,然慕於先祖狄樑公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再見地方官員,多輕實證重刑罰,便試著此刑案之作,望天下間的冤假錯案能越來越少!」

李允則對此是真不清楚,聞言也有些半信半疑,謹慎地讓年輕識字的僕從唸了起來:「獄事莫重於大辟,大辟莫重於初情,初情莫重於檢驗。蓋死生出入之權輿,幽枉屈伸之機括,於是乎決。法中所以通着今佐理據者,謹之至也……」

當序章讀完,明瞭此書的核心思想「人命大如天」,李允則深吸一口氣,終於沒了疑慮。

一位著書立言的三元魁首,絕非可有可無的國朝小官,確實可以破格當上館伴使!

如此一來,不僅解決了朝堂如今的任職難題,還能在兩國接待中,順理成章地調查使節之子無故身亡的要案!

而想清楚一切關隘後,面對這位未雨綢繆,能將各方利益都考量進來的年輕三元,李允則定定地打量了一番,最終忍不住再度發出這一聲感嘆:「真是後生可畏啊!」

第九十章 此等小案,也要陳堯諮過問?(第四更爲盟主“風起隴西”賀)第一百八十四章 記錄在案(第一更)第三百三十四章 我爲刑房主官,叫我公孫推官!第一百零三章 皇城司:我們還沒來得及污衊他,竟然先被污衊了?第三百二十三章 我也給你誠意,你受得住麼?第一百五十六章 將七爺的秘密一層層扒乾淨(第三更)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樁能影響京師房價的特大迷案(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二章 三個嫌疑人已經不夠用了!(第一更)第三百一十二章 終於拿下!第兩百七十二章 太后特賜五品服第三百二十九章 盜首:只要我夠極端,就沒人能威脅得了我第九章 鎖定綁匪特徵第三百八十五章 御史公孫策準備開噴第一百九十五章 官家,你想點狀元也別這麼明顯啊!第一百六十八章 趙禎:我只信任一個人!(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九章 雷家:我們如臨大敵的敵人,在狄進面前只顧着求饒?第九十七章 《蘇無名傳》多了兩位讀者(第一更)第兩百二十九章 朝堂重臣的格局第三百零八章 鹹魚丐首喻平背後的真相第兩百三十六章 不知天高地厚的盜匪第一百二十五章 到底是誰把誰放在火上烤?(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一章 和吳景成爲獄友的七爺(第三更)第四百一十四章 展昭再“擒”白玉堂兩百六十九章 死者的身份,太后的震怒第三百三十九章 這下誅心了!第三百四十九章 快別熱身了,你打不過這個宋使啊!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經他人苦,不知他人有多苦(第二更)第四十九章 攻守之勢異也第三百八十一章 這下師出有名了!第三百七十二章 遼主中了宋人的“奸計”第四十六章 皇城司奈何不了的書生第一百六十四章 省試還是去看看榜,不然太裝逼了!(第三更)第一百六十章 解元在備考之餘,順便擒獲無憂洞賊首?(第二更)第三百二十六章 靈童舊案的真相第九章 鎖定綁匪特徵第四百一二十章 “長春”,你終究逃不掉!第八十五章 《蘇無名傳》與《洗冤集錄》(第六更求訂閱!)第一百七十六章 這下丐首兄弟在監獄團聚了! (第一更)第兩百二十八章 破案要從娃娃抓起!第三十章 真相第四百二十一章 “你到底是誰?”“狄進,一位偵探而已!”第一百五十章 開封府衙有一點忙(第三更)第四十九章 攻守之勢易也第四章 熟悉的陌生人第五十九章 送別第兩百六十五章 劉娥初見狄卿(除夕快樂!)第十章 抓到你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科學狂人的死穴第三百六十四章 殺人預告第兩百七十五章 合着你連中三元包括武狀元啊?第三百八十章 “金剛會”最有成就感的一次行動第一百零三章 皇城司:我們還沒來得及污衊他,竟然先被污衊了?第八章 目標不是亂選的,是有備而來!第三百七十一章 遼帝有請第三百七十二章 遼主中了宋人的“奸計”第三百九十三章 姐姐和公孫二孃的初識第一章 先祖狄仁傑第三百八十章 “金剛會”最有成就感的一次行動第兩百零四章 丐首:坦白從寬,反倒是爲了兄弟之情?第六十四章 《客棧惡鬼殺人事件》第一百七十六章 這下丐首兄弟在監獄團聚了! (第一更)第兩百零二章 姐姐:我現在也有後臺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誰的人都敢抓!誰的人都要審!(第二更)第一百七十章 你看,又急!(第二更)第一百二十章 什麼叫風輕雲淡啊?科舉之後,不看榜單!(第三更)第二十章 潘縣尉的推理第三百零五章 熬老頭戰術啓動第八十一章 郭家接待(第二更求訂閱!)第三百八十六章 人未歸,策已至第兩百零三章 一切盡在更新裡第一十五章 拉攏第三十八章 打草驚蛇第四十四章 案件變更——《官家生母謀害事件》第八十章 揚名之始(第一更求首訂!)第三百二十七章 公孫策不正是御史言官的最佳人選?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人升上雲巔,一人墜入深淵第四百一十八章 親眼見證三元神探抽絲剝繭的能耐上架感言第兩百六十六 你看!他們急了!(除夕快樂!)第三百八十四章 讓李元昊回不了西夏第兩百二十六章 和神探同行,你們有福氣了!第三百一十章 瘋的第一百九十章 犯人想不到吧!神探有三位!第一百五十章 開封府衙有一點忙(第三更)第六章 《富家子女連續綁架事件》第一百六十二章 考場大魔王再度降臨(第一更)第一百六十章 解元在備考之餘,順便擒獲無憂洞賊首?(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一章 和吳景成爲獄友的七爺(第三更)第兩百八十三章 功勳舊臣不允許提功勳第一百七十四章 又不是你丟了兒子,你叫我拿什麼冷靜!(第一更)第一百一十三章 一樁能影響京師房價的特大迷案(第二更)第一百八十六章 狄仁傑也讓武則天這麼煩惱過嗎?(新年快樂!)第兩百四十五章 要犯剛被捕,當官的就瘋了一個?第兩百零二章 姐姐:我現在也有後臺了!第八十七章 盼着與包拯、公孫策共飲的一天,早日到來(第一更)第二十章 潘縣尉的推理第二十三章 破案了嗎?如破!第八章 目標不是亂選的,是有備而來!第一百四十一章 駙馬,你知道“和離”嗎?(第三更)第兩百零二章 姐姐:我現在也有後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