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初試弓箭

次日醒來已經是日曬三竿了,我很少這麼遲起來的,只是由近一個月的海上艱險生活,一下轉變到有如仙境的沈府裡,就有如從地獄一下到了天堂般,讓我不知不覺地睡過頭了。

我睜開雙眼坐起身,一陣檀香味撲鼻而來,覓着香味望去,牀腳案上一個小巧的三足銅鼎,正徐徐地冒着青煙,旁邊早站着兩個手捧衣物的丫環。我苦笑着搖搖頭起身,任丫環爲我穿戴,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怎麼穿得來這種綁來綁去的衣服,讓丫環幫我穿,我也好學習一下,我總不能去問沈澈或是史開山怎麼穿吧。

接着便有丫環端來洗臉水、細鹽、和漱口用的香湯。古代時沒有牙刷、牙膏,便是用手沾些細鹽清潔牙齒,然後用香湯涮口,但這也不是普通人能消費得起的,皇帝也無非是這樣。

對於這樣的奢華的場面,我現在已是見怪不怪了,比起昨晚我趕走的,要陪我洗浴和要陪我睡覺的丫環來說,這些實在不算什麼。大家可別以爲我鄭言突然轉性不好色了,我鄭言雖是好色,但前提是MM跟我沒有半分勉強。昨晚要服待我的丫環雖然也沒有半分勉強,但一想到她們被主子隨意送人的悽苦身世,唉……我那個下不了手啊,誰讓我鄭言天生就是這樣正直,這樣憐香惜玉的人啊……(喂,別吐啊,我還沒說完呢。)

剛洗漱完,便有一個家丁進來作揖道:“小的王順,老爺吩咐我在鄭公子身邊打點一切,鄭公子有什麼需要只管吩咐。”

“嗯!”我淡淡地應道,雖然我不想這麼冷淡,但昨天的經歷我總結到了一個經驗:在這個時代,下人們都習慣了主人的冷淡,你如果對他們好些,只會讓他們擔驚受怕,你如果冷淡一些,反而會讓他們心安理得。還是入鄉隨俗吧,就算我想改變這種狀況也是無能爲力的,因爲這些下人,都是長期甚至幾代都生活在這種自卑的環境裡,這並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解決的。所以我儘量學着史開山那冷冷的語調說道:“你家老爺起來了嗎?”

“起來了。”王順恭敬地說道:“老爺和史大人都在練功房,鄭公子用過早點後小的就帶公子去。”

我一向用早點都十分簡單,通常就是一包牛奶加一個麪包,所以雖然王順安排的早點十分可口,但我還是胡亂地扒了幾口就完事了。

隨着王順左拐右繞地穿插在園林之中,半柱香的時間後,我們便來到了一幢百丈長寬的大房前,王順推開門後便在旁垂手待侯着。

這裡不會就是沈澈的練功房吧!我再次被沈府的大手筆所震驚,看這幢房的大小,在現在都可以建個小型的體育場了。走進房門,只見四處擺着各種刀、槍、劍、戟,還有沙包、啞鈴,各種練功、健身用品是應有盡有。我當然不會相信沈澈是個練武之人,古往今來的老闆都是一樣的,他們雖然不怎麼鍛鍊,但他們的器材卻是最多、最好、最全的。這其中最能吸引我的眼球的,還要數中央兩百步見方的箭圃,看着牆上掛着的一把把製作精美的弓箭,和豎立在箭圃中的箭靶,不禁讓我聯想起了,以前每天都要呆上幾個小時的靶場。呼……要是現在有一把自動步槍就好了,現在的我,就像是吸毒者一樣,心癢得難受。

“子恆兄來了。”見到我進來,史開山、沈澈便熱情地迎了上來。

看着沈、史二人手拿弓箭,我驚奇地問道:“澄明兄、朝陽兄你們會射箭嗎?”

沈澈一臉難以置信地看着我道:“子恆兄難道不會嗎?”

我搖搖頭道:“我從沒射過,有什麼奇怪的嗎?”

“不足爲怪。”史開山對沈澈解釋道:“子恆兄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小島上,沒射過箭也是常理之事。”

“哦。”沈澈恍然大悟,我的“來歷”他早就聽史開山說過了,只是剛纔一時沒有想到而已。

“不若子恆兄也來試試吧。”沈澈招了招手,便有家丁取來了弓箭。

接過弓箭,只覺得弓入手輕重適中,線條流暢。箭卻是一枝三棱透甲箭,箭頭兩寸長左右,箭桿長兩尺,光滑且重量均勻,箭羽我還看不出是什麼羽毛製成。雖然這是我是第一次手握古代的弓箭,但一入手便有張弓瞄準的慾望,於是忍不住多看了幾眼。

知道我沒有射過箭,沈澈便解釋道:“射乃六藝之一,禮,樂,射,御,書,數,中的射指的便是射箭。”

“哦。”我恍然大悟。六藝在高中的語文課本里就有學過,只是一時沒有和現實聯繫起來。也難怪在知道我不會射箭後沈澈會這麼吃驚,原來這時代的讀書人都有學射箭的。既然射是射箭,那御就是騎馬了,難道宋朝的讀書人都會騎馬、射箭嗎?那爲什麼宋朝的軍力還這麼弱呢?

正當我胡思亂想之際,卻見沈澈隨手射出一箭,只射中靶邊,同時口中呤道:“君子無所聞,必也射乎。”

“揖躟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史開山也是一箭,卻是瞄也未瞄,結果連靶都沒沾上。

看着兩位仁兄的“槍法”我不禁奇怪,這也叫射箭嗎?

“子恆兄,到你了。”史開山轉身道。

“啊……”我明白了,文人的射箭,名爲射箭其實是呤詩,就像喝酒吟詩一樣,其意不在酒。我哭笑不得,射箭是這樣,那騎馬又是怎麼呢?在我腦海裡閃過一幅畫面——風景如畫的高山平原,朝陽遍灑點點金光,一羣家丁牽着一羣裝飾華麗的高頭大馬,每匹馬上都坐着一位手拿摺扇的書生,搖頭晃腦地呤詩作對……

“子恆兄!”史開山打斷了我的聯想。

“哦,到我了嗎?”我心中直泛苦水,又要作詩了,這不是存心爲難我嘛,堂堂一個特種兵卻到宋朝來作詩。正當我絞盡腦汁苦想之際,突然看到了手中的弓,一句詞便閃入腦海,我脫口而出道:“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也有樣學樣,一箭射出,與沈澈差不多,射中靶邊。

史、沈二人一怔,我所吟的卻是他們從未聽過的詞。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我繼續道。接着又是一箭,這箭好些,離靶心近了點。

“好詞!”史、沈二個齊聲讚道。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沈澈動容地道:“子恆兄好大的氣魄。”

“子恆兄所說的成吉思汗可是蒙古的皇帝嗎?只識彎弓射大雕,呵呵,對成吉思汗這蠻人倒也十分貼切。”史開山道。

“史兄可千萬別小看了成吉思汗,這成吉思汗智勇雙全,手下蒙古騎兵來去如飛,悍勇善戰,連金國也不是他的對手。大宋應及早防範纔是。”

“嘿,不過是蠻夷罷了,子恆兄不也說了,蠻夷只懂得彎弓射大雕麼?更何況,成吉思汗已死了。”沈澈對此頗不以爲然地道。

“什麼?成吉思汗已經死了嗎?”我吃驚地問道。(成吉思汗於1227年在軍中病死,主角不記得成吉思汗是哪年病死的。)

“是啊,已經死了兩年多了。”史開山道:“子恆兄長年居於小島之上,消息不怎麼靈通吧!”

“哦,是啊,是不怎麼靈通,那窩闊臺即位了吧?”我問道。

“是窩闊臺即位的嗎?”史開山疑惑地道。

沈澈卻是身軀一震,吃驚地望着我道:“子恆兄是如何得知窩闊臺即位?”

看着沈澈驚疑的表情,我暗自後悔問出了那句話,只苦於覆水難收。忙胡扯道:“我所住的小島上經常有蒙古商人來往,我常聽他們說起蒙古三王子窩闊臺最是歷害,所以猜是窩闊臺即位的。”

沈澈將信將疑地說道:“原來如此,正如子恆兄所猜,窩闊臺於去年八月繼位。我也是剛得到消息,還沒來得及上報朝廷。本來以爲此事大宋只有我最先知道,沒想到子恆兄竟然能未卜先知。”

我暗道好險,心想以後可要多加小心,如果這下有像老船家那樣長期在海上過活的人在這裡,我就過不了關了,地球人都知道,蒙古人一向都在草原過着自給自足近似原始人的生活,在海上哪會有什麼蒙古商人,我想蒙古現在也許還不知道,商人是什麼東西吧,也只有像沈澈、史開山這樣毫無航海經驗的人,纔會信我的話了。但這樣多來幾次的話,就難免會讓人起疑,如果讓人當作奸細辦了,我豈不冤枉。

史開山聞言,卻對我毫不懷疑,口中直呼歷害,眼中對我的崇拜又多加了幾分。

第38章 論戰第5章 脫險第21章 試射第11章 聯繫第30章 水門第25章 燕京第29章 洛陽之戰(2)第17章 淮河之戰(1)第34章 叢林追蹤(4)第43章 宋廷第43章 埋伏第6章 蒙軍的戰術第16章 無奈第56章 蔡州之戰(9)第9章 脫軌第24章 陰謀第41章 釣魚城之戰(9)第7章 權相史彌遠第34章 洛陽之戰(7)第61章 丁黼之死第4章 水調歌頭第16章 出征第15章 出城第56章 軍心第23章 以已之長克敵之短第51章 意外第24章 陰謀第7章 權相史彌遠第58章 冉氏兄弟第34章 釣魚城之戰(2)第52章 成都之戰(7)第21章 三峰山之戰(5)第65章 利州第47章 絞肉機第32章 楚州之戰(1)第47章 絞肉機第42章 備戰第57章 釣魚城之戰(25)第31章 洛陽之戰(4)第39章 釣魚城之戰(7)第45章 熊掌魚翅第50章 歸降第37章 鐵子第53章 成都之戰(8)第14章 三冗第42章 士氣之戰第37章 鐵子第10章 盡忠第47章 釣魚城之戰(15)第40章 丁黼第20章 燕京第59章 成都之戰(14)第30章 燕京之戰(4)第11章 聯繫第53章 蔡州之戰(6)第58章 福禍相倚第33章 釣魚城之戰(1)第46章 釣魚城之戰(14)第6章 順流而下第19章 淮河之戰(3)第9章 楚州攻略(2)第15章 除夕之夜第22章 沉浮橋第16章 過河拆橋第36章 釣魚城之戰(4)第28章 洛陽之戰(1)第1章 一箭示警第58章 福禍相倚第23章 以已之長克敵之短第46章 要求第1章 京師臨安第9章 楚州攻略(2)第68章 利州之戰(3)第36章 忠順軍第16章 無奈第16章 過河拆橋第30章 燕京之戰(4)第13章 完顏守緒第15章 出城第13章 弩陣第38章 論戰第20章 李寶第23章 請降第44章 成都之戰(1)第22章 知府王洪第6章 順流而下第13章 襄陽第64章 志同道合第22章 回汴京第21章 試射第67章 利州之戰(2)第38章 聖旨第51章 蔡州之戰(4)第27章 入洛第54章 成都之戰(9)第20章 三峰山之戰(4)第30章 插翅而飛第8章 驚奇第34章 叢林追蹤(4)第70章 利州之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