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告誡

在殿中其它人眼中,皇帝與太子之間的氣氛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了,氣氛有些不對,尋常時候太子來這邊請安,一家人和和睦睦的,有時候坐在一起吃飯飲酒,陛下順帶着教導太子一些朝政之事。

可是今天,太子進來之後,別說教導了,到現在爲止,太子還躬着身子站在那裡呢。

“明白就好,用晚膳了嗎?”李二陛下問道。

“兒臣已經用過了。”李承乾恭恭敬敬的迴應道。

“嗯,如此,朕也就不多留你了,退下吧。”李二陛下揮手說道。

“是,兒臣告退。”

越來越不對勁了,陛下竟然就這麼把太子給打發走了.......

長孫皇后目送着李承乾退出殿外,隨後將殿中伺候的人全都揮退了下去,德義見狀,也很是自覺的退出殿外。

待殿中只剩下長孫皇后和李二陛下兩人之時,長孫皇后這纔開口。

“陛下,可是承乾做錯了什麼事,惹得您不快了?”長孫皇后說道:“如此對待承乾,臣妾這還是頭一次見陛下如此呢。”

“孩子們都長大了啊。”李二陛下感慨道:“承乾做太子,已經二十多年了吧。”

看上去是一句普通的感慨,但是就剛纔的事情與氣氛而言,長孫皇后還是從中讀出了李二陛下的意思。

“是有二十多年了,難不成.......”長孫皇后想到此處,錯愕。

李二陛下點了點頭:“有人等不及了。”

“竟然會如此。”面對這種事情,長孫皇后也不知該如何說,一邊兒是自己的丈夫,一邊是自己的兒子,爲誰說話都得傷着另一邊。

不過看樣子,陛下似乎已經有了處理的辦法,自己也就無需多言了。

“先前丹藥的事情,便是由太子那邊起來的。”李二陛下說道。

若原先長孫皇后不過是對李承乾別的心思有些錯愕,覺得李承乾只是等的着急了,那麼李二陛下的這句話,徹底讓長孫皇后有些憤怒了。

怎能如此!

這不僅僅是心性的問題了,陛下可是太子的父親,是大唐的君王,這是謀害父親,謀害君王的事,身爲太子,怎麼能做出這樣的事情!

“陛下這兩天讓德義清理宮中,就是爲了這件事?”長孫皇后問道:“可找到確切的證據,指明瞭是太子所爲?”

雖然心中對李承乾的作爲很是生氣,但是長孫皇后仍舊保留了幾分冷靜,也想要問問這這件事情的始末。

雖然長孫皇后主張後宮不幹政,但這並非是簡簡單單的政事,這更多的是家事,涉及的是自己的丈夫和兒子。

家不和,萬事不興。

“朕今天上午,一時興起,去東宮看望承乾,恰巧在書房門口聽到了承乾與他身邊的內侍說話,朕回到宣政殿之後,便將輔機召進宮來,輔機雖然沒有說什麼,但是從其態度之中,朕敢斷定,此事與太子脫不開關係,再加上這幾天德義在宮中的排查,此事已經可以確定了,但是這件事情是太子自己主張如此,還是背後另有其人在攛掇,朕還不確定,因此,針對東宮之中,朕還要暗中查探一番。”李二陛下說道。

“竟然是這般,不管這背後還有沒有旁人攛掇,承乾此行爲,已經有悖父子君臣之大倫,不能就這般過去,若是不嚴加教導,此後還不知會做出什麼更加出格的事情。”長孫皇后說道。

長孫皇后雖然疼愛自己的兒子,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拎的清楚,而且身爲一國之母,後宮之主的長孫皇后,從來不敢在對子女的教育上有什麼懈怠之處,而如今太子做出這樣的事情,長孫皇后覺得,這也是有自己的責任,怪自己平日教導督促不嚴。

畢竟她是太子的生母,生下他,就有教育他的責任,不管現如今太子年紀有多大,始終都是她的兒子,兒子做錯事,母親有資格教育他。

“子不教,父之過,這是朕的疏忽。”李二陛下說道。

李二陛下平日裡每天下朝之後總是在宣政殿,要麼就着急朝臣商議國事,要麼就是自己獨自在殿中批閱奏摺,至於太子,上朝的時候規規矩矩的上朝,退朝之後就回東宮,東宮之中本身就有不少事情,雖然被東宮的官員們分擔了許多,但是還有一些,必須要李承乾親自去處理。

這樣一來,父子兩人,各忙活各的,李二陛下身體不適期間,李承乾坐朝處置政事,倒是在那段時間,還經常到李二陛下的寢宮之中去探望自己的父親,至於平常時候,父子兩人之間幾乎也沒有太多的交集,即便是在長孫皇后殿中見面,兩人之間說的,也不過是朝中的政事。

李二陛下似乎從來就沒有身體力行的起教導李承乾一些別的東西,只是站在一旁看着李承乾的成長,給他找這天底下最好的老師來教導他,自認爲將最好的東西都給了李承乾,但是似乎在李承乾眼中,這些被李二陛下人爲是最好的東西,對他來說,還不如自己父親的一句肯定和誇讚。

你覺得最好的,放在別人眼中,或許不值一文。

“陛下每日忙於國事,這些事情,本應是臣妾多多上心纔是。”長孫皇后勸慰道。

皇帝不會錯,也不能錯!

李二陛下搖了搖頭:“皇后無需多說,朕並非是那種看不開的人,朕或許作爲一個皇帝,對天下萬民,盡到了朕的責任,可是對於朕的孩子們,朕平日裡,卻是疏忽太多,正如同皇后所說,朕是偏心的。”

李二陛下對於自己的子女,是偏心的,對於那些並非皇后或者是四妃所出的孩子,他詢問甚少,而對於長孫皇后所出的孩子,則是關心衆多,對於太子,寄託了諸多厚望,卻不經常親自過問和教導太子,只是將一切都交給了太子的老師。

李二陛下不怕認錯,但是卻是怕自己做錯,因爲他是大唐的皇帝,做事,不能出錯,皇帝做出錯誤的決斷,關乎朝堂,關乎天下。

新書《這個三國不正常》已經發布,求收藏,求推薦,請各位同學們將推薦票都投給新書,跪謝

第八百四十七章:帶着孩子來長安第一百五十三章:前往岷州第一百九十二章:再臨山寨第十二章:包子的誘惑第一千三遍二十七章:十分巧合第四百八十六章:蘇定方來訪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出發第八百四十一章:回家依舊忙碌第九百一十四章:揭開第一百一十二章:太子良娣第六百二十五章:人心不可褻第三十章:李泰的心結第一百一十六章:誰比誰心思深第三百三十七章:所夫孫必須死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李厥回宮第八十七章:搬石頭砸自己腳第二百五十章:大考將近第一千四百零六章:大張旗鼓第五百零四章:該殺的殺第一案三百二十六章:人選第八百七十九章:蠢材第二百零三章:佛第三十六章:一世人,兩兄弟第一百五十七章:燕來樓的“大東家”第四百一十三章:書院外的讀書人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書院見王禹第一百六十一章:得手第二百四十章:地道入口第一千零九十七章:知進退第四百九十七章:心中的梗第五百四十六章:擔心第四百八十章:喜得貴女第五百七十七章:打建安城的主意第一百零三章:常樂第一千三百零五章:手握資本第八十一章:藥王離侯府第九百四十四章:醉翁之意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提醒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埋下的種子第七百零三章:老辦法第五百九十五章:打起來第一百五十三章:所憂所慮第三百二十九章:動起來第五百六十八章:動機第九百二十四章:屎盆子第一百零二章:你猜第二百一十九章:出城第四百四十章:難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要選秀?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宮中的消息第九百五十六章:文學院的進士們第一百七十九章:放棄抵抗第三百四十二章:強取手書第四百八十五章:打李孝恭的主意第四百七十六章:對李淳風的信任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早就料到的結局第三十七章:覲見第二百二十五章:令人智熄的操作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平安回來第一百二十八章:做公益的想法第十三章:養傷第三百零九章:差事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提防第五百七十章:甕中捉鱉第三十八章:論遣唐使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抓人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抄家(上)第四百二十九章:閻立德出面第一百九十三章:熊孩子儘管作死第八十一章:藥王離侯府第八十五章:鹿山書院第五百六十二章:令人震驚第二百九十七章:分而化之第三十九章:遼東大災第七十章:惡人先告狀第十二章:負荊請罪第八百五十二章:夜色下的玄武湖第三百零八章:再次聯盟第五章:遇襲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劍指王弘義第五百九十三章:泉蓋蘇文的想法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登州查賬第一百三十章:夜會第四百三十四章:蹊蹺第五百三十一章:新的元日(中)第二百三十五章:朝堂事端第二百五十三章:如何處置第九十四章:動手第四章:渾水第八百七十八章:竇孝果第一百三十八章:賣柺、賣車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平安歸來第四十八章:圈子2第三百三十一章:神侯府的神秘來客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各方彙集第三百五十一章:抄家第七百一十一章:興致第二百一十七章:佛?道?第三章:石城第一百二十七章:鄭安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