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反應

于志寧這一開頭,朝臣們也有話題可以說了,紛紛應聲,在朝中開始議論起長安城百姓的反應。

而那些世家中人,他們所議論的,更是大聲,若是長安城的百姓被這一樁血腥的案子所驚動的話,朝廷定然會適當收斂一番的。

這樣一來,接下來,陛下也就不會有什麼大的動作了,至少他們可以安心一陣子了。

總不能一個月之內,將世家們都給抄家斬首吧?

“陛下安心,今日一早,大理寺的官員就會在長安城之內張貼告示,就昨日王家之事,與百姓們解釋清楚,另外,王家之種種罪行,都會公諸於衆,至於從王家宅院廢棄的水井之中搜尋出來的十三具遺骸,大理寺也要跟長安城的百姓徵集線索,若是真的是誰的兒女,驗明瞭身份,也好領回家去,好生安葬,此事雖然瞭解,但是臣以爲,需在大理寺之中,留下案底卷宗,以供查閱。”狄仁傑拱手說道。

狄仁傑辦事,滴水不漏,該想到的,他都已經想到了,至於朝臣們的質疑,說白了,大多數也不過是利益在當中作祟罷了。

“狄大人,大理寺如此大肆張楊王家一案,怕是不妥吧?”朝臣之中,有人站了出來。

他是聽到狄仁傑說,將王家一案的詳細要告知於百姓,他的心裡產生了恐慌,真要是這樣做的話,長安城的百姓怕是心裡對世家更是有牴觸,這樣是不利於他們的。

“有何不妥?”狄仁傑問道。

“王家一案,林林總總下來,牽扯百餘條人命,這等驚天答案公諸於衆,狄大人就不怕引起長安城百姓恐慌嗎?”那官員說道:“要知道,王家一案當中所牽扯者,包括了王家府邸之中的那些個下人......”

“愛卿的意思是.......朕的這道旨意,下錯了?”李承乾看着那名官員問道。

下旨抄家的是李承乾,要大理寺一個不留的也是李承乾,現在當朝說起這事兒,說王家一案牽扯到了無辜的人,這豈不就是說皇帝的旨意下錯了,錯殺了那麼多無辜的人,這讓皇帝的臉面往哪兒放?

“臣不敢。”那官員戰戰兢兢的說道,雖然心中對皇帝的旨意有所不滿,但是皇帝問起來的時候,他肯定不能實話實說,不僅如此,現在朝廷官員對於李承乾,更多的是從心底裡害怕。

當初李承乾作爲太子的時候,還是溫文爾雅的模樣,正兒八經的國之儲君,但是現在,誰都沒想到,李承乾登基之後,手段如此雷厲風行,甚至是,心狠。

“大人的觀點,在下不敢苟同。”狄仁傑抱着笏板站在兩列朝臣中央說道:“王家一案,正因爲是血案,是震動天下的大案子,所以,更是要讓天下人知道這案子的起因、過程、結果,王家落得如此下場,乃是咎由自取,此案公諸於衆,百姓有知情的權利,另外,這件案子,更是可以震懾那些不法之徒,有王家的前車之鑑,那些背地裡行骯髒之事的人,也應當警醒,應當害怕,否則,大唐律法這柄屠刀,下一個,砍的就是他們的腦袋。”

“至於大人所憂慮的,說王家大宅之內那些所謂的無辜之人,只要大人想問,在下一定給大人一個合理的解釋,大理寺辦案,樁樁件件,皆有案宗可查,大人若是心中不服氣,在下可將大理寺的案宗調出來,供大人查閱,大人想要爲王家翻案,只要有足夠的證據,鐵證如山,本官自願摘了這頂官帽,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僅僅王家一案,大理寺之中的案宗書卷就堆積如山,從武德到貞觀,再到如今的永輝朝,關於王家,被大理寺和百騎司的人扒了個底兒掉,什麼見不得人的東西都給扒出來了,爲的,就是今天的結果。

“夠了!”李承乾出言制止了狄仁傑的話語。

聖旨是他下的,狄仁傑只是按照他的聖旨辦事兒,如今朝堂官員指摘狄仁傑,這是什麼意思?只是他們不敢對他發難,只能針對大理寺,只能針對狄仁傑罷了。

“關於王家一案,諸位愛卿,可還有什麼要說的?”李承乾問道。

含元殿之中的朝臣紛紛底下了頭。

狄仁傑辦事兒,的確是讓他們找不到可以攻訐的縫隙,當初在大理寺還是個小官吏的時候,在戴胄手下開始清理大理寺的積案的時候是這樣,現如今掌管了大理寺之後,依舊是這樣。

他們倒是想扳倒狄仁傑,倒是想把狄仁傑給弄走,但是無奈實在是找不到能夠毀了他的辦法。

狄仁傑不貪財,不好色,他父親也不是官員,人也不在長安,即便是想要從他父親下手,那也沒招兒。

而且,狄仁傑可是陛下當年還是太子的時候,一手提拔上來的,狄仁傑的靠山,是陛下,他們就算是參狄仁傑,陛下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事兒就過去了。

狄仁傑爲人如何,他們都清楚,李承乾心裡也清楚,所以狄仁傑才能在大理寺,屹立不倒。

“既然無話可說,那麼往後也就不要再提了,王家一案,整個案子,朕心裡清楚明白,在做的諸位大人心裡也明白,有些事情,朕不願意放在明面兒上說,是爲了保一些人的一個臉面,要是真撕開了麪皮去說,死了的人臉上不好看,活着的人,也未必好看。”李承乾說道:“今日,朕的話,也是點到爲止,望諸位愛卿,好自爲之。”

“臣等,謹遵陛下教誨。”殿中的大臣紛紛拱手應聲。

那些世家官員心裡也明白,皇帝的這話,就是說給他們聽的,要是老實一點兒的話還好,要是不老實的話,他們的下場,未必會比王家好到哪兒去。

長安城王家大宅的事兒,用一百三十二條人命平息了,但是王家在琅琊老家的事兒,還沒完,都是王家,一脈相連,長安城這邊兒出事兒,琅琊那邊兒也逃脫不了。

第三百三十六章:一招鮮吃遍天第八百九十五章:降職第六百八十七章:皇帝的女兒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琢磨出事兒第五十七章:啓程第五百三十六章:虛與委蛇第二百零八章:大婚(1)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代價第五十二章:一號宅!第一百二十二章:以血煉丹第五百八十三章:該殺的殺第七十五章:遂安公主的探視(上)第五百零二章:神仙打架第四百一十五章:佈局第六百零二章:反客爲主第七百一十二章:死灰復燃第五百四十九章:擴張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不能慫第八百零三章:廊下對話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會面第二十一章:所謂的幫助第二百零二章:莊子的繁榮第三百一十三章:回長安第一百二十七章:有情況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死第八十章:玄明德的真正來歷第四百九十六章:風雲驟聚第一百三十五章:耳不通,目不明第三百四十四章:王珪去世(加更)第一百六十章:醜媳婦總要見公婆第一千零八十二章:長安朝臣第五十九章:雲來樓宴會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禮部侍郎第九百零四章:做學問第一百八十一章:商州第八十七章:長安地皮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走個過場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崔孝益“自殺”第三百七十章:起爭執第四百七十四章:文成公主第十一章:入駐遼東城第九百八十八章:不戰而退李敬玄第一百九十六章:破罐破摔第一百五十八章:秦冰月和錢堆第一千零一十章:敲竹槓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名冊的蹊蹺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目標第三百二十七章:各取所需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患難凝心第二章:離別第一百四十章:腳踏兩隻船第四百七十一章:片刻寧靜第二百零五章:與袁天罡的私怨第五百九十章:月黑風高夜,殺人放火天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入獻陵第一百一十八章:帶個公主逛青樓(下)第一百零五章:疑竇第四十七章:晉陽來訪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登門拜訪第一千零四十九章:食邑兩千戶第一百三十五章:真假聖旨第五百四十一章:造船第九百六十九章:半夜急召第二十三章:計謀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哭訴第三百三十六章:黑衣人秦冰月第六十六章:祿東讚的打算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宣判第五百二十一章:集體!第五百八十章:除根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前車之鑑第一百九十七章:官府第六百四十二章:看貨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你得活着第六百一十一章:調虎離山第八百八十九章:李二陛下的糾結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打斷腿第一百九十二章:多大的熊孩子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書院戒嚴第七十八章:錢堆進宮第一千一百八十章:懷疑百騎司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李象來訪第九十四章:動手第三百七十三章:一封信,兩件事第九百四十三章:朝堂辯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塵埃落定第九十一章:遠走崑崙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什麼辦法第六十四章:分豬肉第五百二十四章:新宮的必要性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顧全大局第二十九章:座位第六百二十四章:一線之間第三百二十九章:大表哥與小表妹(下)第二百一十一章:保秦湛第三百四十五章:高句麗這塊肉第四百四十六章:談價錢第四百七十二章:聲名再起第一百五十一章:定親(上)第六百二十章:多一人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