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章:請罪

“北方不是已經安定下來了嗎?可是有好幾年沒有動靜了。”李承乾說道。

“但是今年有些不一樣,往常北方並沒有什麼大問題,不管是中原人還是草原上的那些人,都安安分分的過日子,但是去年冬天的時候,草原上因爲天氣的原因,那些党項人,損失了不少牛羊,今年雖然一個夏天過去了,但是他們的日子,好像並沒有緩過來,陛下,他們也要想辦法過日子,早在前一陣子,往北方走的商人之中,就有人遇到過那些党項人,受過那些党項人的盤剝。”崔知溫說道:“皇莊那邊,幾年前就開始收購草原上的羊毛,加上大唐各地的商人也是這般,據臣的調查,依舊是因爲去年冬天草原上的災害,那些党項人的部落,羊毛出產銳減,日子過的緊巴巴的,沒有餘錢去置辦過冬的物資,草原上的冬天可不好過啊。”

李承乾仔細看了奏摺,奏摺並非僅僅是崔知溫一人寫的,還有一些蘭州那邊遞過來的消息和條子,夾雜在奏摺之中。

崔知溫說的都是事實,入了秋之後,蘭州那邊兒的確是有些不太平。

去年冬天那些党項人受了災,雖然蘭州官府那邊兒將消息送了過來,但是因爲去年朝廷之中屢屢發生大事,這件事兒對於大唐來說,可算不上什麼大事兒,所以就給擱置了,而且,朝廷也並沒有去撥調銀兩物資去管那些党項人,都是蘭州當地的官府去賑的災。

雖說那些人都勉強度過了那個冬天,但是對於草原上的人來說,這樣一場災害,一個夏天,是養不回來的,更何況,他們現在的經濟,十分依賴於中原。

中原的錢莊一出事兒,勳貴一出事兒,連累了太多的商人,不僅僅是他們的羊毛糧減少了,商人們的來往,在去年也減少了不少。

而大唐的商人們若是去草原上一趟,去收購羊毛的,必然是挑選那些大的部落,一次能夠收購許多羊毛,這樣對誰來說,都很省時省力。

至於党項人,人不少,但是部落也不少,遷到黃河邊兒上之後,部落也分散了開來。

當初大唐爲了防止党項人聚集的太過密集,就將他們給分開了,所以他們的分散,也有朝廷的原因。

現在馬上就要到了冬天了,夏天的日子還能過,若是今年冬天的日子還不好過呢?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去年長安城這邊沒有關於賑災的旨意,那些党項人覺得,是應該靠着自己的雙手去過日子了。

李承乾合上了奏摺。

他想又想起了玄世璟,因爲有一句話,玄世璟說的一點兒都沒錯,那些外族人,都是養不熟的白眼狼。

党項人,當初將他們遷到黃河邊兒上,他們還不願意,百般抗拒,是他們的僵局契苾何力出面,力保他們,朝廷這纔對他們寬容許多,等他們到了黃河邊兒上,發現朝廷給他們的都是肥沃的土地,豐沃的草原之後,他們又高興起來了,對朝廷百般感恩。

現如今呢?因爲去年的一場災害,他們竟然又反覆,開始騷擾關內的百姓。

僅僅一場小小的災害,就讓他們忘記了朝廷是如何對他們好的。

李承乾合上了奏摺,將奏摺往書案上一摔。

“來人!”李承乾對着殿外喝到。

“奴婢在。”殿外候着的內侍趕緊跑到殿中來。

“召見契苾何力。”李承乾說道。

“是。”內侍匆匆跑出了殿外。

“崔愛卿,這件事,你怎麼看?”李承乾問道。

“陛下,現在只是發現了小股的党項人作亂,並不成規模,與其說他們是叛亂,倒不如說那些作亂的人,是落草爲寇更爲貼切,臣前兩天調查過,就算是皇家的皇莊派出去的商隊,也遭遇過他們,正是因爲如此,這件事兒,臣纔不得不說,原本以爲,這件事,蘭州那邊兒的官府能夠解決,但是蘭州那邊兒官府的人手有限,所以,臣覺得,這件事,必定是要動用蘭州那邊兒的軍隊了。”崔知溫說道。

李承乾聞言,點了點頭。

崔知溫這話說的十分中肯,讓蘭州那邊兒的軍隊去解決,也是合情合理。

“嗯,這件事朕要跟契苾何力好好商議一番,等明日早朝,再給出結果吧。”李承乾說道。

“是,如此的話,臣也無他事,便不打攪陛下了。”崔知溫說道。

“嗯,退下吧。”李承乾說道。

“是。”崔知溫拱手應聲,隨後轉身,裝作突然想起來什麼事情的樣子,又將身子轉了過來。

“對了,陛下,臣還有一事。”崔知溫拱手說道。

“嗯?何事?”李承乾問道。

“就是......臣在剛剛進宮的時候,馬車經過皇宮門口,見到宮門口有不少人,看上去應該都是讀書的學生,都聚集在皇宮門口,這.......”崔知溫說話,只說到了一半......

“哦,這件事,御史臺的御史們早就來說過了,朕也知道。”李承乾說道:“的確是書院的學生,吵着想要見朕。”

“陛下.......那些學生們,不知陛下要如何處置呢?”崔知溫詢問道。

“崔愛卿爲何好奇這個?”李承乾看向崔知溫,目光落在他身上,帶着幾分探究。

崔知溫當即跪在地上。

“臣請罪。”崔知溫叩首說道。

“崔愛卿這是做什麼?趕緊起來。”李承乾說道。

“陛下,請容臣稟。”崔知溫說道。

“崔愛卿請講。”李承乾說道。

見崔知溫跪在地上也不起來,李承乾乾脆也就不讓他起來了,等聽他說完了事兒再說。

“臣路過宮外的時候,見到那些學生,臣認出來了,那是東山縣文學的學生,他們身上都穿着文學院的院服,所以臣就留心多看了幾眼,因爲臣的家中,也有後生在書院之中上學,這一看不要緊,臣家裡的那個不肖子,果真就在那些學生當中,臣管教不力,請陛下降罪。”崔知溫跪在地上伏首說道。

第四百九十一章:十六王宅的王爺第一千二百零八章:兩頭開花第二十章:擬定章程第三章:當然選擇原諒他第二百二十章:穰城風貌第六百八十二章:大不相同第二百五十五章:又是一年第四百七十三章:張亮第一千五百零六章:風水輪流轉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李厥的請求第六百五十三章:權臣的無奈第四十二章:錢堆的好事將近第四百八十八章:失落的“工學院”第一千零三十九章:關於立太子第七百零七章:聰明這種事第六十六章:祿東讚的打算第二百二十八章:戰爭與和平第九百六十八章:迫在眉睫的戰爭第六十六章:李二陛下要的摺子第四百零三章:與高士廉對談第五百五十一章:放人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大動靜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兄弟第七十五章:遂安公主的探視(上)第五百四十九章:擴張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罪名第一百四十二章:吃肉喝湯第二百九十六章:王氏的顧慮第三百四十章:王珪的吩咐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你得活着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埋下的種子第一百二十四章:秦冰月的身世(下)第十二章:包子的誘惑第一百四十二章:吃肉喝湯第二百七十七章:招收學生(下)第二十七章:偶遇魏徵第八百九十四章:世家,鄭半朝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得安寧第七百一十章:賬本出錯第五百四十三章:拜訪蘇定方第一百一十七章:帶個公主逛青樓(上)第一百五十七章:神侯府的機會第二百九十五章:名聲、實惠都要第二百二十五章:再提秦嶺第四百零七章:意外的身份第九百一十五章:官員第五百六十一章:遼東聯絡點第三百三十五章:玄世璟的重大疏漏第二百一十章:大婚(3)第二百五十四章:麻煩的人情賬第七百九十四章:觸黴頭第二百五十六章:遼東戰事再起?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收場第四百八十一章:小名,只是一個希望第一千零三十六章:特長生的由來第五百零七章:經營臉面第四百九十七章:欺騙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動了?第十一章:幕後之人第十五章:後續第八百六十七章:死人不會騙人第三十一章:思量第九十五章:撕破臉皮第六百八十六章:感性與理性第一百三十章:推薦第六十章:死定了?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準備第三十章:李泰的心結第一百八十九章:暗中的高源!第一百三十四章:李二陛下的棋第三百一十三章:珍惜機會第六百五十二章:陰險的猜測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迎接第六百章:換將第二百五十八章:走訪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大手筆第四十七章:悶聲發財第九百七十章:宣政殿議事第二百二十章:醫館臨時工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慈孝第八百九十一章:不解氣第三百一十二章:侍女的事兒第八百五十二章:夜色下的玄武湖第四百一十五章:工學院第一百八十九章:荀攸同行第二百零九章:簡單部署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幕後第三百七十九章:斬敵第四百零九章:夜談第六百八十六章:感性與理性第六百八十二章:大不相同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偷跑出去第三百三十章:劉仁軌與蘇定方第一千四百六十章:王柱之死第六百一十三章:整合第三百六十一章:泊灼城的兵第八十三章:陪伴第五百四十一章:造船第二百五十六章:遼東戰事再起?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想都不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