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小小分歧

所以說,要救濟遼東,僅僅是凍瘡,就要先想辦法解決,解決之後,便是大筆藥材的投入,想到這個,玄世璟覺得自己的腦袋有點大。

“遼東乃是我大唐邊境國土,更確切的說,遼東乃是兵家重地,大意不得,這幾年來從朝廷上的動向來看,無論是高句麗還是與遼東隔海相望的倭國,皆不得不防,所以,此次遼東雪災比不得以往平常的災害,畢竟以往若是哪邊州府遭了災,朝廷僅需派人賑災便是,但遼東之地,牽扯諸多,不得不謹慎行事,依臣之見,玄侯所提之策雖說可行,但是若由東宮及武德殿文學館獨攬此次賑災事宜,略顯不足啊。”杜正倫起身說道。

“那依杜大人的意思呢?”李承乾問道。

“臣下以爲,遼東駐有重兵,若是尋常災害,駐紮在遼東的軍隊應當有一定應變之策,但此次報災請援的摺子卻是軍中送到宮裡,足以說明災情之嚴重,已不是軍中所能作爲。”

“杜大人的意思是,遼東之事已不是東宮及文學館一應人士的能力範圍之內了?”王珪問道。

“正是......”杜正倫應道。

茲事體大,遼東之事必定在朝堂上掀起一番是非爭論,這不是東宮屬官能夠把控的,一旦朝堂上那些重臣發了話,他們這些人也是無可奈何,倒不如事前將此事放到朝堂上去。

不同於他人,杜正倫一邊考慮着遼東的災情,一邊也在思索着李承乾在處理此事上的得失,像玄世璟所說的那樣,事情做的圓滿了,李承乾得到的好處無疑是巨大的,連帶着李恪李泰還有東宮及文學館的人,得到的都是前所未有的好處,但是,一旦出現一點點的失誤,那李承乾必將遭受各方非議。

“杜大人爲何如此無自信,偌大的東宮,我等官員難不成連遼東災情都無法應對嗎?杜大人何必妄自菲薄!”王珪斥道。

“各位大人,有話好好說。”李恪連忙出來打圓場:“兩位大人所慮皆有道理,至於該如何定奪,還是要由太子殿下來決定不是?”

“吳王殿下說的沒錯,兩位大人所說的都有道理,王大人所思慮的是否是前些時日東宮屬官尸位素餐之事,此番遼東的事情,正好用來爲東宮的屬官們做個證明。”玄世璟說道。

雖說前些時日東宮的屬官裁撤了一批,但是現在李二陛下對於東宮諸多官員的態度依舊是有些不滿,在李二陛下看來,他派遣瞭如此多的能臣來輔佐太子,但是到最後東宮出現這麼大的問題,這些能臣們竟然一點反應都沒有,這讓李二陛下對他們很是失望,態度也不由得冷淡下來。

王珪嘆了一口氣,沒有說話,算是默認了下來。

“而杜大人則是考慮的較爲周全,畢竟凡事都有兩面性,好的壞的都有,也都要考慮周全,此番遼東一事,好處便在於無論是太子殿下還是東宮及武德殿文學館,都能得到極大的認可,太子與兩位王爺的聲望,也會在這件事中,被推到一個新的高度,但是,此事一旦出現一點點失誤,那對於三位殿下和東宮及文學館,都是一個不小的打擊,而東宮諸多官員的處境,將會比現在更加糟糕。”玄世璟繼續分析。

杜正倫撫須點頭道:“沒錯,所以,臣以爲,殿下所憂所慮,所行所想,還是應以謹慎爲上。”

坐在主位上的李承乾點了點頭,分別看了李泰和李恪一眼,出聲問道:“阿恪和青雀是如何想的呢?畢竟此事,你二人還需出人出力,孤想聽聽你二人的看法。”

于志寧見李承乾並未立做決定,甚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三思而後行,孺子可教也。

“諸位其實無須將事情想的太過複雜,遼東既然糟了災,那咱們的重中之重那就放在救災上面便好,至於其他,自有長孫大人、房相還有褚大人等人去商討,咱麼要做的,僅僅是救災而已。”李泰笑道:“所以,咱們要負責的,也只有就在而已。”

本身運送物資、救災等事情也不是很複雜,所需要的,無非是錢糧物資罷了,至於其餘的,那絕對不是東宮屬官與文學館一應人士能夠獨自應對的來的,所以,李泰這是漂亮的將球踢了出去。

“確實如此。”李恪點了點頭:“我等便只管籌集救災的錢糧物資,由大哥運送至遼東即可,既然諸位大人有諸多擔心,那爲何不盡善盡美,盡心盡力的將事情做的完美無暇呢?”

聽得這話,玄世璟爲李恪在心中默默的點了個贊,這一陣子東宮的官員們一直死氣沉沉的,應當是受了李二陛下態度的影響,做什麼事情都沒有一點活力,這可不行啊,這若是讓李二陛下見到,心中不是對他們更爲不滿嗎?

也許借這次遼東的事情,能夠激發東宮這幫官員的鬥志......

李恪的話同時也讓杜正倫等人心中一愣,心中一種愧疚油然而生。

自己總是在找原因,總是在挑剔,無論是時機還是事情,捫心自問一番,無論對何事,是否又真的做到了盡心盡力,盡善盡美呢?

杜正倫對着李恪拱手一禮:“臣多謝吳王殿下提點,殿下一番話,着實是令臣茅塞頓開。”

李恪微笑着對着杜正倫點了點頭,說道:“小王說的話能夠讓杜大人有所感想,小王之榮幸。”

“既然如此,那此事今日孤便上奏父皇,諸位大人可回去着手準備了,還望諸位大人齊心協力,能夠助孤一臂之力。”李承乾起身說道。

“臣等謹遵殿下旨意。”

這次東宮之行,李恪倒是給了玄世璟一個意外之喜,李恪的幾句話,激發了東宮這些屬官的鬥志,想必在遼東一事上,進展勢必會比想象之中要順利的多。

衆志成城的力量,就看看,東宮的屬官們,團結一致所發揮出來的能量吧。

待衆臣退下之後,東宮的大殿之中便只剩下李承乾兄弟三人和玄世璟還有晉陽了。

晉陽在衆人議事的時候很安靜,並未多做參與,有些事情,晉陽作爲一個公主,可以私下裡在李承乾的面前幫他出主意,但是在公開的場合,她是絕對不會多嘴的。

“小璟,你說要解釋給孤聽的,是什麼?”李承乾走到下方,與衆人坐在了一起,目光落在了玄世璟的身上。

第二百九十六章:必滅高句麗的理由第一千零三十九章:關於立太子第三百五十八章:新的任務第二十六章:除夕夜宴(下)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李醫去世第六百四十九章:夫妻第六百九十章:又來事兒第一千零三十二章:齊國公第二十五章:客棧雜談第三十一章:思量第六十四章:銷售概念第一百六十三章:心思第十一章:秘書瓏兒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暗中進行第二十八章:大朝會第六百六十八章:失蹤的太監第五百六十八章:安市城的反應第四百五十一章:暖閣行第四百八十章:心結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想不通的行爲第九百四十七章:所追無非名與利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沂州城官府第一百五十八章:錢堆的辦法第七章:退守第一百七十一章:野心之人第九百章:佈置第三百六十八章:聚將第一千三百零二章:扯皮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兒女事第三十五章:長安,長安!第六百零六章:責任第七百七十一章:國子監內的傳言第五十三章:拍賣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抓人第五十四章:入學弘文館第五百三十八章:農第八百二十章:燕來樓會面第三百一十八章:盧家第一千四百六十章:王柱之死第一千四百八十章:拿什麼挽留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決心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子之怒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生殺予奪第四百四十四章:真假(上)第四百二十三章:十六王宅的外來客第四百七十二章:“幼稚”的承諾第二百四十九章:查抄寺廟第四百零八章:一個交代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蘇氏的心思第一千零六十章:鄭鈞第二百五十九章:出路(上)第六百六十二章:目的是什麼?第四十九章:盡善盡美第四百一十七章:選址第五章:遇襲第二百五十章:大考將近第四百四十章:攆出去第一百零七章:孫耀庭事件的猜測第二百二十二章:又要坑人第四十五章:道政坊要宣傳第二百零二章:莊子的繁榮第二百章:事後諸葛亮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消息傳遞第九百六十三章:肉眼可見的改變第一千零六十六章:上鉤第八百六十八章:黃疸第七百零三章:老辦法第五百七十二章:困獸之鬥第三百一十七章:攻入大行城第九百七十三章:舉薦第一百三十二章:進宮看長孫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封后!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約見第一千二百零八章:兩頭開花第四十九章:盡善盡美第二百五十一章:波及第一百五十章:小二賢莊第七百零三章:老辦法第四百零六章:過不去的梗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看人下碟第三十三章:脣槍舌劍第一百八十六章:藏在心裡的淒涼第四百八十七章:裴行儉第一千零八章:套路第一百三十五章:真假聖旨第四百八十三章:洗三第一百六十三章:李淵病危第一百六十七章:沉默與懇求第一千一百零一章:辦法第七章:直到四肢中了幾箭第四百五十章:滅國狂國第四章:遊湖第八十八章:線索第三百六十八章:赦免第九十九章:深夜襲擊第一百二十八章:鄭安的轉變第六百四十五章:歸途第四百四十二章:好聲好氣第五百章:晉陽的爲難第一百四十一章:李淵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