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一封信,兩件事

“這是陛下對你的器重,此事璟兒你更應該上心一些纔是。”王氏囑咐道。

現如今春闈不日即將開考,已經成爲全長安最爲矚目的事情了,這等大事,無論是民間還是官家,茶餘飯後都會談論起來,這幾日王氏偶爾也會與程夫人和秦夫人在一起小坐,談論的話題最多的,還是這春闈。

尤其是玄世璟還得了陛下的旨意要負責春闈內場的巡視,這差事,讓多少人豔羨。

雖說長安城大家族的子弟只要找個門路,找個人引薦一番,官職便唾手可得,但是現如今的形勢已經大不如以往了,朝中除卻老一輩的官員把持着重要的職務之外,若是出了缺,這位子的人選,定是出於李二陛下的旨意,也就是說,能夠通過春闈讓李二陛下看中的人,只要在長安,又或者是地方上放任幾年,有了資歷,一旦回到長安,進入大唐的權力中心,便不再是一件難以企及的事情了。

說白了現在朝廷用人,出身不再如同往常一般重要,重要的是才能,是資歷。

就拿玄世璟來說,出身是一方面,只是先前玄世璟的出身,李二陛下不過是給了一個不怎麼正經的侯爺封號罷了,玄世璟從隴西回到長安,在隴西和程處默一同對付吐蕃的兩萬大軍的時候才彰顯出玄世璟的能力,這才擺脫了那個不怎麼正經的封號,正兒八經的成了東山侯。

這就是所謂的出身是一回事,能力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不但大唐的朝堂上如此,就連現在李承乾的那些個東宮屬官,若是僅僅有一份好出身,沒有什麼政治能力,在東宮,也是得不到重用的,譬如之前的王敬直。

玄世璟坐在王氏的對面,聽着王氏的話,點了點頭。

“娘,放心吧,今年春闈的場地就在國子監,出不了什麼差錯的,更何況國子監外頭還有吳王殿下率領着五百玄甲軍駐守,錦衣衛在內場,不過是走個過場罷了,若不然,陛下也不會再春闈的最後一日將神侯府衆人放回來,給高峻舉辦婚事。”

“雖說如此,但也不可大意,長安城的形勢向來複雜,自從你接了陛下的這道旨意以來,這些日子前來咱們府上拜訪的人也多了起來,也好在你不住在府上,不然無論是見與不見,都是兩難,平白得罪了人,你這般在神侯府或者玄武樓躲着,也未嘗不是個辦法。”王氏嘆息一聲說道。

“娘,想要走這條路子的人也不傻,即便是找不到人,一封書信送來,兒子還是要處理這些事情的,前些日子兒子已經給他們回了信,信中也提及了一些事情,若是這些人聰明,能夠纔想出陛下的心思,這條路,他們放棄了便是,若是執迷不悟,恐怕到時候都不用兒子出手,陛下也不會坐視不理的。”玄世璟解釋道。

這次的春闈選舉出來的進士是要上得廟堂接受李二陛下的殿試的,這也是開創了一個科舉制度先河的一個舉動,李二陛下自然是對其無比的重視,誰要敢破壞,迎接他的,將是李二陛下無比鋒利的龍爪。

“也罷,璟兒看來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孃親就不多說什麼了,璟兒現在也長大了,是吃虧,又或者是得福,都是你這一輩子必須要經歷過的,以後的路,娘只能站在你的身後支持你,至於前方如何,還需璟兒你自己前行啊。”王氏語重心長的說道。

“是,兒子知道了,娘,您可是兒子最堅強的後盾。”

玄世璟母子兩人坐在房間裡聊天,外頭的小吉手中拿了一封信,走到了房間門外,對着屋子裡頭說道。

“侯爺,夫人,玄武樓錢掌櫃派人送了信來,說是要親手交到侯爺手上。”

“錢堆的信?”王氏眼中閃過一絲疑惑,隨後對着玄世璟說道:“既然錢堆找璟兒有事,璟兒還是趕快去處理正事吧。”

“恩,娘,那兒子就先走了。”玄世璟起身說道。

剛剛回到侯府之中才這麼一會兒工夫就要離開,玄世璟心裡也是有些不自在,自己整日在外頭忙這忙那,好不容易回家一趟,結果外頭的事兒還是找到了家裡來,卻又不得不去處理。

見到玄世璟出來,小吉將手裡的信件交給了玄世璟,

玄世璟接過信件之後,拆開信封拿出信紙,仔細的瀏覽了起來。

這是錢堆的親筆信,信中交代,高源已經到了長安,現在正在玄武樓中,其次便是,在長安百里之外的地方,找到了玄世璟先前所說的煤礦,現在已經與當地的官府開始交涉要拿下那礦山所在的地方了,至於後續該如何處理,錢堆的意思是讓玄世璟安排一番。

煤礦的事情對於玄世璟來說十分重要,自然是馬虎不得,秦嶺腳下的水泥窯還等着煤礦運過去呢,沒有水泥,整個道政坊投進去的錢財都要打水漂,這對侯府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至少長安這邊兒,短時間在錢財上,是翻不過身來了,因爲一開春,玄世璟安排錢堆早早的開始處理道政坊的時候,手上所有的餘錢就投入到了道政坊當中。

對於錢財,玄世璟看的並不是很重要,自己一腦子的想法,沒錢了隨時可以賺取,但是道政坊這邊兒,要做,就要做的漂亮,而想要做的漂亮,就一定會有大筆的投入。

前期投入的越多,等到收穫的時候,勝利的果實就會越大,越甜,錢多了,想要做其他的事情,就簡單的多了。

現在的長安,寸土寸金,越來越多的番邦人涌向長安,玄世璟知道,這個時候的長安,可以說是整個亞洲的政治文化中心了。

在這樣的一個城池做個房地產項目,只要腦子沒病的,都會賺個盆滿鉢滿,這道政坊若不是早些年間就開始着手,放到現在,侯府連半個道政坊都吃不下。

現在的道政坊可以說萬事俱備,只欠水泥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鄭安的仇恨第一百三十七章:藥丸、要完第四十七章:晉陽來訪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傷口縫合第一百六十九章:安排訓練第一千零五十八章:臨行前第二百八十四章:太聰明第三百四十章:泉蓋蘇文的處境第一千零五十五章:錢莊事宜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一個不留第六十七章:橫生枝節第九百零七章:繼續折騰第一百八十二章:緣由第一百五十七章:神侯府的機會第五百六十七章:馮家的特殊第五十一章:官二代們的交集第三百零九章:差事第七章:退守第六百七十四章:君臣之間的“敘舊”第一千零三十五章:清洗第六百五十六章:長安大事件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傾訴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兩封書信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木已成舟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李厥的請求第五百五十五章:官府失信第五百六十三章:官官相護第六百零五章:適應第三百三十九章:晉陽的留意第一千二百零六章:倒大黴的王家第四百六十六章:該來的總要來的第三百六十四章:後宮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捨得第七十三章:闖府第一案三百二十六章:人選第一百三十九章:逃路王爺第三百五十七章:跑!第四百七十六章:對李淳風的信任第二百八十九章:魔障第三百零五章:陵園第四百一十三章:書院外的讀書人第七百一十三章:作死第十七章:重新開業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老毛病了第一百九十六章:回程第三百二十三章:上奏第二百零九章:大婚(2)第五百七十二章:困獸之鬥第四十四章:玄世璟心中東山縣第一百四十章:李治回長安第六百五十章:意料之內的封賞第一百三十二章:興州第三百章:蟄伏三載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迫切第五百四十七章:演示與震驚第三百一十九章:王珪的心思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善後第二百八十五章:定策第五百零二章:結果第九百九十六章:被打亂的謀劃第九十六章:捱打第二百零一章:打一仗第六百一十二章:白袍小將薛仁貴第五百五十九章:急行軍第一百八十八章:失敗的父親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希望第九十一章:遠走崑崙第一百章:比試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李醫去世第三百一十一章:應對第四百六十六章:李安儼與方士第三百五十九章:刺客的消息第五百二十四章:新宮的必要性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知足第八十章:宰胡商第六百七十九章:關於馮浩第五百四十三章:拜訪蘇定方第七百零二章:何來不滿?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萬年縣來客第二百九十六章:王氏的顧慮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傷口縫合第一千二百零三章:李義府升官第一百三十二章:興州第三百三十章:小表妹的能耐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萬年縣來客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一團麻煩第二百二十章:皇子的落馬第三十二章:討個說法第四百二十四章:被人相中第二十四章:房遺愛和高陽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一具屍體第五百二十五章:投奔第五百一十二章:招生報名第四百章:開始第三百八十九章:抓捕泉男建第二百九十章:春天來了,又到了第二百二十四章:相見第五百一十章:平和的日子纔是最珍貴的第九十八章:李元景的準備第七章:藥王孫思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