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約法三章

杜睿想要從李進的口中得到關於天草四郎的確實線索,不過很快李進就讓他失望了,說到底,李進不過是天草四郎安排在澳洲的一個棋子,如何能得到天草四郎的信任,而且大唐距離澳洲遠隔重洋,或許天草四郎都不記得當初他安排了這麼一個人。

平日裡,也都是新間錦和李進聯繫,李進除了知道新間錦是倭人之外,對其他的都是一無所知。

“公爺!小人委實不知那天草四郎是何人?平日裡都是那化名田五郎的倭人與小人聯繫,公爺!小人說得句句是實,還望公爺明察!”

杜睿也知道自己將問題想的太簡單了,這個李進擺明了就是個小角色,說白了充其量也就是個日本倭寇身邊的胖翻譯官,他所知道的也必然有限。

杜睿看着李進,此刻他也沒有了繼續和這個唐奸說下去的興趣,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既然如此,那麼你對本帥也就沒有價值了,你在澳洲道做了不少大惡之事,不單單是對土人,更甚的是對自己的同胞,你的手段也堪稱冷酷至極!人既然做了錯事,就必須付出代價!現在你去恕罪吧!”

李進越聽臉色變得越是蒼白,正要開口求饒,就聽到杜睿喊了一聲,緊跟着數個全副武裝的親衛便衝了進來,他們看向李進的臉色也帶着利芒。

杜睿身邊的親衛,都是他府上的家人,平日裡整天都在一起,感情自然親厚無比,這一次居然被李進殺了數人,這些親衛如何忍得了,要不是沒有杜睿的命令,他們早就將李進碎屍萬段了。

杜睿擺了擺手,道:“將他和那些罪大惡極的混賬東西,都放到一處去,來日,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衆親衛應了一聲,便如狼似虎的上前,將李進給押了起來,李進見狀,心中不禁大爲驚恐,連連求饒道:“公爺!你答應過小人的,要是小人據實以告的話,就饒了小人的性命,公爺!您一言九鼎,不能言而無信啊!”

杜睿看着還在不斷掙扎的李進,道:“本帥並沒說過要放了你,本帥說的是可以考慮,現在本帥考慮好了,李進!你殘害人命,罪無可赦,明日本帥就要用你的人頭,來告慰那些被你害死的人!”

李進知道自己被杜睿給忽悠了,即便是求饒也斷無生理,開口便大罵了起來:“杜睿!你這個言而無信的小人,我就是做鬼也不會放過你的!”

押着李進的親衛見其還敢辱罵自家主人,上去就是一拳,狠狠的打在了李進的小腹,李進雖然也是苦出身,可是這些年來,榮華富貴,早就將他的身子幾乎掏空了,被這麼猛的一拳打在了身上,李進幾乎噴出血來。

佝僂着身子,雙眼怨毒的看着杜睿,他想要痛罵一番,但是巨大的痛苦已經讓他張不開口了。

杜睿也不想再和一個快要死的人廢話了,擺了擺手,親衛便將李進拖了下去。

杜睿長嘆了一聲,看向了北方,那裡是大唐的本土,他知道等到他回去之後,在那裡還會掀起一番腥風血雨。

次日清晨,奧府城的街道之上,押送的囚車在五面大鑼的開道下,像烏龜一樣在太陽將要升到頭頂正中的時候,終於到達了此行的目的地一一刑場!

這一路行來,人生鼎沸!

這一路行來,萬人空巷!

昨日,杜睿便讓薛訥貼出了告示,今日將要處斬李進等四十八人,這四十八人無一例外都是最早來到澳洲道的移民。

同樣,也是無一例外,這四十八人的手上都沾染了累累血債,這些年來,不知道有多少土人和唐人移民死在他們的手上,如今杜睿要將其處斬,自然是大快人心。

刑場的一端,還有一個奇怪的方陣,他們的四周圍站滿了唐軍將士,似乎是在保護,但更像是看押。

格洛族長站在最前面,冷眼看着那些被羈押在囚車之內,神色頹唐的人,這些人他並不認識,但是他知道,這些年來,他族人所遭遇的種種噩夢,這些人就是罪魁禍首。

“族長!那個惡魔當真要殺了那些惡人嗎?”一個身材高壯的年輕人,小聲問道。

格洛族長冷眼看着,道:“看着就是了!先不要說話!”

“誰知道他們是不是演戲給我們看!隨便抓些人來,殺給我們看,讓我們感激他!”

格洛族長搖了搖頭,道:“應該不是!你們沒看見那些外來人的表情嗎?他們肯定都恨急了那些惡人!”

此次的刑場就是原本都督府前的廣場,不過此時的刑場之上,一個高大的行刑臺拔地而起,就那麼突兀的豎立在平地之上。邢臺周圍站滿了全副武裝的唐軍將士,由內至外,整整五千名唐軍將士一層層的組成了十個大小不同的圓圈,把行刑臺牢牢包圍在了嚴密的防禦之中。

用水潑不溼,針插不進來形容,都一點兒也不爲過,只見最裡邊的兩層唐軍人手一把弓弩、中間站着的是身着明光鎧的飛虎軍,再往外看去是兩層手持弓箭的唐軍將士,最後最外邊的士兵每人手中一杆長槍,威風凜凜的把百姓和土人都隔在了距行刑臺十丈之外的空地上。

澳洲道的叛亂雖然已經平定,但是杜睿也不敢確信澳洲就沒有了天草四郎安排的人,再者李進等人在澳洲經營多年,誰也不能保證他們沒有親衛死士。

這時李進等人被從囚車上解了下來,一個個像死狗一樣,渾身沒有絲毫的氣力,任那幾個士卒不停的擺佈,慢慢的李進等人被架到了邢臺之上。

“殺了他!殺了他們!”

“就是那個混蛋,禍害了我的女兒!”

“殺了他!爲我們報仇啊!”

看着從後面押上臺李進等人一露面,在場的唐人移民頓時發出了呼喊,手中的雜物也一股腦的飛了上去,押解李進等人的唐軍將士見狀,趕緊轉身就跑,避免殃及池魚,只是苦了那些劊子手。

“啓稟將軍,人犯帶到!”

薛訥點了點頭,也不說話,等待着午時三刻的到來。

被押上臺來的李進看到外圍如此多的官兵,不禁一陣失神,心中不由的開始盤算起來自己逃出昇天的機會究竟有多大,心中不斷的盤算,腦子在不斷思考,眼睛在來回的轉動着。想來想去最終得到得結果是“十死無生”。

得到這個結果李進毫無意外,這時的他甚至都打消了繼續活下去的想法了,因爲即使當真上天垂憐,讓他有逃出去的機會,只怕杜睿就算是追到了天涯海角,也絕對不會放過他的,到頭來,還是免不了一死。

杜睿此刻就站在都督府內的一座高樓之上,登高而望,廣場上發生的一切,他都看的清清楚楚,目之所及,黑壓壓一片,老百姓的神情中都充滿了即將復仇的興奮。

對李進這種爲了榮華富貴,就甘心做倭人走狗的漢奸,杜睿也是恨之入骨,正是這廝與馮毅等人狼狽爲奸,爲禍澳洲道多年,殘害百姓,鼓動馮毅謀逆,真真是罪無可赦,李進如今之所以淪落到今天這個下場,也全都是他咎由自取,惡貫滿盈的應有結果。

薛訥坐在監斬官的位子上,原本這個位子應該是杜睿的,他也不知道爲何,杜睿居然非要讓他來坐,看着癱軟在行刑臺上的李進等人,薛訥也是心恨不已,不過好在他還沒忘記了正事,如今可是收復民心的好機會,土人自然是要安撫,但是唐人移民的心更需要挽回。

薛訥穩定一下激動的情緒道:“諸位鄉親父老,當初隻身投奔到這澳洲,爲的不過是能好好的活下去,可是事與願違,諸位不但沒能達成所願,甚至在這裡還要過的更加悽慘,這是爲何?”

薛訥說着,語調急轉而上,遙望四周,見無人作答,便站起身來走到李進等人的身邊,指着他們萎靡的身影,眼神中冒出一團怒火道:“就是因爲他們這樣的無惡不作的宵小之徒,橫行霸道,欺男霸女,致使百姓生靈塗炭,妻離子散。而且此等人渣,背後又有某些不自愛的官員爲其撐腰,使父老鄉親們敢怒不敢言,當真可惡至極!”

移民們聽得此言,心中深以爲然,那些受過李進等人欺壓的人更加難過,想起沒能等到這一天,就被李進等人折磨而死的親朋好友,紛紛痛哭流涕起來。

“殺了他們!”

“殺了他們!”

聽了薛訥的話,百姓們更是激憤難平,紛紛大喊了起來。

薛訥見狀,道:“這些人罪行累累,罄竹難書,本將軍奉大唐澳洲道行軍大總管,宋國公之命,監斬這等惡賊,還百姓一個公道!”

薛訥愁容滿面,言語之間慷慨激昂,甚是悲壯,百姓們聽聞此言,心胸溫暖,感動莫名。

薛訥仰望天空,豔陽高照,正當午時,他大步走回公案旁,手拿板籤,急聲道:“儈子手聽令,午時已到,即可行刑!”

“啪!”

一支令籤像幽魂一樣,從薛訥的手中投擲了出來,它在空中肆意的旋轉着,不知道轉了多少圈終於還是掉落在了地上。

百姓們聽得此話,俱都睜大了眼睛,仔細的看着李進等人被砍下頭顱的那一個精彩的瞬間,看他們的模樣,甚至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那一排雄壯有力的唐軍將士,充當儈子手,一個個肌肉汶起,凶神惡煞,高高的掄起鬼頭刀,一道耀眼的光芒閃過,狠狠的向李進等人的頭顱砍了下去。

百姓們頓時聽到那聲熟悉的人頭落地的“咚”聲,可是唯獨跪在行刑臺最前面的李進那裡,百姓們卻沒有聽到聲響,擡頭一看,只見鬼頭刀竟然卡在了李進的脖子上,血順着刀尖滴落到地上。

這一幕太過恐怖,衆人看得瞠目結舌,暗暗心驚,一些膽小的居然被嚇得緊閉雙眼,身形站立不穩,歪歪倒到的就要掉了下來。

一些女子更是被嚇得滿面蒼白,閉着眼睛,捂着胸口,靠在身旁親人的身上,有氣無力道:“死了沒有?”

她們得到的答案無一例外,都是一句:“沒死,還得再砍一遍!”

依着唐軍的刀法,自然不可能出現這樣的失誤,只不過這些將士深恨李進殘殺杜睿的親衛,有意爲之。

此刻李進的頸椎已斷,只有幾根韌筋牽連着腦袋與軀幹,他一時又咽不得氣,雖然雙目已瞎,仍空洞的盯着儈子手,張口露出半截舌頭,彷彿要說什麼,卻又說不清楚,只是嗚嗚的幾聲哀嚎,似乎是想要哀求,結束這種痛苦,只可惜他已經說不出划來,血從口裡和嗓管裡一起涌出。

行刑的劊子手冷笑一聲,再一次掄起鬼頭刀,對着他的脖子狠狠的又砍了下去。只聽得咔咔兩聲響,鮮血染滿了高臺,李進的腦袋咕嚕嚕如皮球一般滾下了下去,衆人趕緊閃在一旁,掌聲如雷,齊聲叫好。

ωωω☢тt kǎn☢C○

處置了李進等人,杜睿知道自己也該出場了,今天演這麼一出血腥的戲碼,關鍵爲的可是那些土人。

殺了李進等人,唐人移民的民心已經重新歸附,他們原本就是大唐百姓,只要杜睿能代表朝廷,給他們一個公道,他們自然不會再生事端。

可是最難辦的是那些土人,這些土人才是大唐安定澳洲道的關鍵,如果土人不肯歸心的話,只怕等到杜睿離開之後,澳洲依然不會太平。

杜睿出了都督府們,直接上了行刑臺,李進等人的屍體已經被收走了,只留下了斑斑血跡,杜睿也不在乎,直接站到最前面,看着臺下的百姓和土人。

“諸位!澳洲道孤懸海外,朝廷鞭長莫及,致使馮毅,歐陽延嗣,李進等人爲虎作倀,殘害生靈,如今本帥既然到此,自然要爲你們主持公道,本帥代聖天子與你們約法三章,從今日之後,有膽敢殺人者抵命,傷人者刑,及盜者抵罪!從今以後,不論是唐人移民,還是澳洲當地土人,我大唐都將一視同仁,視爲我大唐子民。”

杜睿同澳洲土人約法三章,頓時讓在場的土人歡呼了起來,方纔眼看着李進等人被處決,他們雖然痛快了,可是心中對杜睿卻並不如何信服。

不過聽到杜睿約法三章,他們頓時放下了懸着的心,畢竟此刻他們還都是唐軍的俘虜,杜睿會如何處置他們,他們自己的心裡也沒底,不過此刻,他們放心了。

土人之所以聚衆叛亂,不過就是爲了活下去,因爲從一開始,他們就知道自己絕對不是唐軍的對手,要不是馮毅,李進等人逼迫過甚的話,他們也不會鋌而走險。

杜睿看着歡呼的土人,也是長舒了一口氣,他知道這些土人還未脫蠻荒,若是用嚴苛的法律去規範他們的話,根本難以起到任何效果,與其勞心勞力的去治理這些土人,倒不如用更加粗放一些的方式去對待。

就像當初漢高祖劉邦一樣,劉邦約法三章,定鼎關中,進而取得了天下,其關鍵就在於一個人心,杜睿想要讓大唐在澳洲道站穩腳跟,一味的迴避土人,根本就不行。

如果杜睿也像馮毅一樣,極力的壓榨土人,最終的結局,只能是不斷加深唐人和土人的矛盾,只怕到時候澳洲道可就遍地烽火了。

歷史上劉邦進入咸陽後,部下諸將見到秦宮室中的珍奇玩好、金銀財寶,不禁眼花繚亂,饞涎欲滴。驚奇之餘便肆無忌憚地你爭我奪,鬧得不可開交。一時間,咸陽城中混亂不堪。一貫好酒及色的劉邦也以征服者的姿態,大搖大擺的走進秦宮室,面對不可勝數的帷帳珠玉重寶和數以千計的後宮美女,也不禁貪婪地想止宮休舍,體驗一下做關中王的滋味。

好在劉邦手下諸將中還有頭腦清醒的人,不斷地提醒着他。

比如,樊噲對他說:“沛公,你是打算將來統一天下,還是打算佔有這些財富,只做一個富翁而已?珠寶玉器和美人婦女都是秦所以亡天下的原因,你怎麼能留在宮中呢?應該趕快還軍灞上。”

但劉邦此時正沉迷於勝利之中,根本聽不進樊噲的話。

張良聽說此事後,也對他說:“秦爲無道,沛公你才得以至此。這和暴秦有什麼兩樣呢?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希望你能聽從樊噲的勸告。”

在樊噲和張良的苦苦勸說之下,劉邦這才醒悟過來,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灞上。

劉邦還軍灞上後,便召集諸縣父老豪傑,向他們發佈安民告示:“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入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爲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且吾所以還軍灞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

高祖約法三章,使得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而劉邦則辭讓不受,說:“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

這樣一來,人又益喜,他們終於消除了對劉邦的懷疑和戒備,唯恐沛公不爲秦王。

正當劉邦在灞上約法三章時,項羽也已掃平河北,率諸侯的40萬聯軍和秦將章邯的20萬降軍一路浩浩蕩蕩地渡河進抵新安。由於諸侯聯軍中的士兵從前大多曾被秦徵發到關中服徭役,輕折辱秦吏卒,這樣,項羽部下的兩部分軍卒中間,便產生了很深的隔閡和猜忌。

秦降卒們擔心,萬一入關後不能取勝,項羽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項羽聽說此事,不但沒有想辦法安撫,反而害怕這些秦吏卒人心不服,到關中後無法約束,會出亂子,便在一夜之間將20萬降卒統統活埋在新安城南,只留下降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三人,從而造成了自公元前260年秦將白起在長平坑殺趙40萬降卒以後的第二次大慘案。

劉邦約法三章,定鼎關中,而項羽暴虐嗜殺,大失民心,這也爲後來的楚漢爭霸,項羽滅亡埋下了伏筆。

杜睿不想學項羽,以霸道對待澳洲的土人,澳洲的安定,其關鍵就在於土人和唐人移民的關係,想要讓雙方和平相處,杜睿能選擇的就只有安撫。

歷史上劉邦的約法三章是迎合百姓切身利益的舉措,很快便爲劉邦贏得了民衆的信任與擁戴。劉邦對於扮演仁義之師的角色似乎頗有天賦,不但賺得滿堂彩,更重要的是,爲後來戰勝項羽打下了堅實的羣衆基礎。

在冷兵器時代,戰爭的勝負基本上是由民心的向背決定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在政治實踐中,瞭解民情,順應民意,撫慰民心,唯有世事練達的政治家才能做得到。

劉邦顯然就是這樣的政治家。他一入咸陽,就廢除繁雜殘酷的秦律,頒佈‘約法三章’,贏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擁護,他得到了天下。項羽不是,他失去了天下。

劉邦率軍進入咸陽時,咸陽城中一片混亂。劉邦手下的將領爭着跑到藏有金銀珍寶的官府,一塊兒瓜分。這還不是最要命的,最棘手的就是對投降的子嬰怎麼辦。將領們紛紛要求讓子嬰血債血償。

最終,劉邦決定把子嬰交給相關部門拘押看管。如何處置子嬰這件事情其實很具有挑戰性,劉邦以“寬人律己”爲由,說服衆人,保住了子嬰一條命。這樣做的社會效益遠大於逞一時之快的即時效應,從而也彰顯了劉邦比較成熟的政治智慧。

搞定秦王子嬰的事情之後,劉邦終於有機會參觀一下咸陽秦宮。時年51歲的劉邦第一次見到了傳說中金碧輝煌的宮殿。無數奇珍異寶,數以萬計的絕色美女,名貴的良駒獵犬,令他眼花繚亂心馳神往。劉邦一時難以抑制激動之情,決定當晚在秦宮下榻。後來在樊噲張良的勸告下,劉邦決定離開秦宮,還軍灞上。

秦帝國滅亡的根本原因在於民心盡失。劉邦入關後,努力爭取民心成爲他必須做的功課,於是纔有了約法三章。

《呂氏春秋》中寫道:“墨者之法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所以禁殺傷人夫禁殺傷人者,天下之大義也。”

根據《漢紀》,“約法三章”的內容應包括三項,三種罪行,三種處罰,即犯殺人罪的要處以死刑,致傷他人的要受肉刑懲罰,偷盜者則受與罪行相應的處罰。

“約法三章”樹立起了新政權威嚴天下、取信於民的形象,也奠定了漢高祖劉邦的歷史地位,對後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和作用。由此可見,劉邦領導地位的確立,是歷史與人民的選擇,是時代的要求。

“約法三章”給劉邦增加了不少印象分,他深知打鐵還須趁熱,於是派人與秦國官吏去到地方各縣各鄉發佈安民告示。百姓們看了告示就像吃了定心丸,自然都很高興,爭相拿來酒肉慰問劉邦的軍隊。

面對人們的熱情,劉邦委婉地表示了拒絕,並對衆人說:“我們的軍糧足夠多,不能給大家再添麻煩。”

劉邦的這番話說不清是虛情假意還是真心實意,不過效果很明顯,直接導致其人氣爆棚,關中百姓都“唯恐劉邦不當秦王”。

爭取民心的工程暫告一個段落,約法三章是此工程的核心措施,也是劉邦最值得稱道的舉措。他抓住了秦國失掉民心最重要的原因:暴.政和苛法。在這樣的雙重枷鎖下,百姓的生存環境極其惡劣。忍字頭上一把刀,忍無可忍之時便是動刀反抗之際,大澤鄉起義就是這樣被逼出來的。

那麼,“約法三章”,其價值又該如何評定呢?第一,化繁爲簡。秦國的法律不但嚴苛而且繁複,諸如“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這樣的條文讓人的神經隨時都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腦袋。

而劉邦的“約法三章”實際操作性其實很差,殺人的情況千奇百怪,傷人的情況紛紜萬象,其間是非曲直又該如何界定,僅用“殺”和“抵罪”來描述實在不明不白。可正因爲這樣的“不明不白”一下子讓關中百姓從長期受壓的精神困境中解脫了出來。給予期盼已久的一點自由,足以讓關中百姓感激涕零。

第二,雙向制約。和秦律不同,“約法三章”既對平民百姓有約束力,也對入關的義軍有約束力。改朝換代的動盪時刻,最容易出現社會秩序紊亂的狀況。劉邦嚴格要求義軍遵紀守法,以求儘量確保關中地區的社會秩序正常,同時也向百姓們展示出值得信賴的新軍形象。

第三,廢止連坐。秦律中的連坐,令人聞風喪膽。“約法三章”廢除了連坐,改用“一人做事一人當”的形式,只懲戒罪者,不涉及其家人,這樣的設定無疑更加人性化,更深得人心。

劉邦用約法三章,將飽受秦國嚴苛刑法折磨的關中百姓的民心徹底收復,如今杜睿也用了這一招,同樣也讓那些散漫慣了的土人歡喜不已。

這些土人懶散慣了,最受不了的就是約束,與其制定刑法,規範他們,倒不如給他們真正的自由,這樣一來,他們對大唐成爲這片土地主人的牴觸,自然將會大大的降低。

不得不說,杜睿走了一步好棋,一下子就將澳洲道最難解的一道題給輕而易舉的化解了,一旁的薛訥看的目瞪口呆。

原本薛訥以爲,要解決澳洲道的事情,絕對不會是意見容易的事情,至少短時間內絕對沒有可能,說不得他們這些人還要在澳洲道待上很長的一段時間,用以鎮守地方,防止土人再生事端。

可是他沒想到,杜睿居然輕描淡寫的就讓土人歸心了,而且所用的居然還是這麼簡單的一道計策,薛訥身爲薛仁貴的獨子,也稱得上是家學淵源了,漢高祖約法三章的故事,他自然那知道,而且耳熟能詳,可是如今杜睿照搬照抄,居然輕鬆的就解決了那麼棘手的問題。

此時臺下已經歡呼聲響成了一片,薛訥悄悄的走到了杜睿的身旁,小聲笑道:“舅舅果然好手段,居然這般容易,就讓土人歸心!”

杜睿也是微微一笑,道:“你這小子,你只看見了容易,卻不知道這背後的辛苦!你當嘴上說說約法三章,就能讓澳洲道從此長治久安不成。”

薛訥奇道:“那還能如何?難不成那些土人還會不安分!?”

杜睿道:“此後的事,土人是否能當真歸心於大唐,並不在土人,而在唐人!若是唐人真心對待土人,信守承諾,土人自然歸心,可若是,朝令夕改,不能處理好與土人的關係,一樣會遺患無窮。”

事實上,劉邦在統一天下之後,就覺得“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於是命蕭何定律,恢復六篇,另外又增加了三篇,總共九篇了,後來叔孫通又增“傍章十八篇”,到了漢武帝,張湯增加《越宮律》二十七篇,趙禹增訂《朝律》六篇。

這時漢朝的法律篇章就達到了60篇,是秦朝的10倍了,這還不包括當時的令甲300餘篇。而爲這些律法所作的司法解釋那就更多了,後來的《晉書》記載,當時“凡斷罪所當由用者,合26272條,773萬餘言”。“言數益繁,覽者益難。”執法者看都不一定看得完,更別說熟練運用了。法律總是不斷健全完善的,內容多了條款細了,那是法律的進步,也是人類社會的進步。照這點看,劉邦的“約法三章”,應該屬於違反常規的操作,說到底,不過就是一時收買人心之術罷了。

但並非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照搬照抄的,劉邦和他的繼任者所面對的是已經進入了文明社會的華夏民族,可是如今澳洲道上雖然有了不少的唐人移民,但是主體還是依舊處在矇昧之中的當地土人,如果朝令夕改的話,極有可能會激起土人的反感,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事情到這裡可不是結局,甚至都稱不上是告一段落,只不過是剛剛開始,鎮壓已經結束了,剩下的事情只會更加麻煩。

首先,杜睿要面對的問題,就是澳洲道接下來交給誰來治理,如今長安那邊,杜睿實在是不放心,畢竟一個天草四郎的威脅實在是太大了,杜睿如果不回去的話,怕是沒有人能制的住他,顯然杜睿是不能留下的,剩下的還有誰,薛訥?這個自然也不行,薛訥雖然頗具將才,可是讓他治理澳洲道,顯然他的能力還不足。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杜睿一邊在忙着恢復澳洲道各地的生產和民生,並且還要命人打造船隻,準備回返,毛亮的船隊被馮毅一把火燒了大半,澳洲道原有的船隻又不足以將大軍全部運送回大唐,就是這麼忙,杜睿一邊還要頭疼這個問題,以至於他都顧不上派人去海上尋找寶釵和杜學武,還是杜平生放心不下,派了一支船隊去尋找,轉眼之間,又是兩個月過去了。

突然這一天,有人入內稟報,薛言港迎來了一支船隊,杜睿聞聽此言,也是一愣,連忙命人備馬,帶着杜平生等人到了薛言港。

等杜睿到時,船上的人已經登岸,杜睿見了,不禁心中一陣狂喜,因爲他這一次迎來的居然是寶釵和杜學武,讓他更爲驚喜的是,還有狄仁傑。

原來,那一日狄仁傑自離開大觀園南下,日夜兼程到了泉州,尋到了韋鑠,備說分明之後,韋鑠也不敢怠慢,急急忙忙的派人找來了正準備前往室利佛逝貿易的朱傑,陳友二人,商量了一番之後,陳友,朱傑連夜準備了大船,將杜家商社的精銳水手全部帶上,便向澳洲駛來。

一路上倒是平安無事,畢竟陳友,朱傑二人也是常年在海上討生活的,這大海的脾氣,他們二人最是熟悉不過了。

在經過所羅門羣島的時候,居然意外的遇上了,從澳洲逃出,正在那裡避難的寶釵和杜學武一行人,於是纔有了現在衆人重逢的場景。

寶釵那一日被毛亮和薛訥拼死護着逃走,在大海上漂流了十幾天的時間,最終到了所羅門羣島,她又不像杜睿那樣,能將全世界的地理都裝在心裡,如何能夠分辨得出東西南北,海船有被風浪侵襲,無法航行,她原本以爲此生再也見不到杜睿了,沒想到否極泰來,居然還有衝鋒的一天。

此刻寶釵也拋開了矜持,一見杜睿,便快步跑了過來,撲到了杜睿的懷中,衆人見狀,連忙轉身迴避。

狄仁傑原本以爲澳洲道的形式十分危機,馮毅,歐陽延嗣叛亂,毛亮戰死,定然已經到了糜爛的地步,原本前兩天就已經到了澳洲的附近,卻也不敢輕易靠近,畢竟他雖然也曾跟在杜睿門下學過兵法,但是和馮毅,歐陽延嗣這兩個師兄比起來,那是要差的遠了,陳友,朱傑又非將才,他不得不小心謹慎。

今日靠岸,這還是寶釵逼迫的,寶釵擔心杜睿有事,如何能置身事外,只是衆人沒想到的是,澳洲道的事已經解決了,一切的變得風平浪靜。

杜睿抱着寶釵,笑道:“哭什麼,我這不是好好的嗎?你和學武能脫險,這可是件大喜事啊!”

寶釵道:“夫君!妾身無能,害的夫君擔心了!”

杜睿聞言,心中不禁升起一陣愧疚,他終日裡只想着如何才能穩定澳洲道,居然都將寶釵失蹤這件事扔到了一邊,確實不該,更何況寶釵對他如此情深意重,杜睿卻有些薄情了。

杜睿連忙安慰道:“好了!如今大家都平安無事,這纔是最重要的!”

又說了一陣,安撫好寶釵,杜睿又走到了杜學武的身旁,這孩子雖然早熟,但終歸年紀尚小,此番經歷了這麼一場大波折,哪有不害怕的道理。

“孩兒拜見爹爹!”杜學武還是一如既往,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

杜睿見狀,也不禁點了點頭,有了這麼一番磨難,杜學武看上去更加成熟了些,心性也磨練的更加堅韌了。

“好!學武!臨危不亂!誓死不降,你總算是沒有墜了爲父的聲名!”對杜學武的表現,杜睿確實值得欣慰。

安慰了杜學武兩句,杜睿接着又走到了狄仁傑的面前,看着滿臉風霜,一身疲憊的狄仁傑,杜睿道:“懷英!此番辛苦了!”

狄仁傑看到杜睿無事,也是一陣後怕,畢竟此前聽了寶釵的描述,狄仁傑也知道杜睿當時的處境,定然十分危險,他之所以遲遲不敢靠岸,一方面是覺得杜睿不可能被馮毅擊敗,另一方面,也是想想出一個更爲妥善的辦法,原本他還擔心杜睿會誤會他,但是此刻見了杜睿的面,看杜睿的表情,聽着杜睿的語氣,狄仁傑知道還是自己想多了。

“恩師能平安無事,學生便大感安慰了,如何還敢說辛苦二字!”

杜睿一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心中一顫,道:“懷英!此番你怎的會來澳洲?莫不是朝中發生了大事!”

狄仁傑聞言,臉色頓時暗淡了下來,低着頭,好半天才道:“恩師!是~~~~~~是聖上!”

杜睿聞言,一顆心幾乎都要跳了出來,急道:“聖上!聖上怎的了!?”

狄仁傑也不想隱瞞,他此番前來,爲的就是請杜睿回去,扶保大唐的江山社稷,便嘆息道:“聖上怕是遭了惡人的毒手了!”

第51章 資治通鑑第9章 疑懼第6章 集 思廣益第28章 佈局第十九章第四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51章 貞觀十七年第85章 太宗的憂慮第61章 出師表第94章 勇能搏虎第四十八章第四十六章第20章 滿載而去第2章 良友第5章 寶島第69章 先聲奪人第99章 不過一隅第四十一章第83章 七寶齋內藏七寶~~~第八十四章 大觀園第30章 陳三事續第40章 幻滅第20章 頭疼第57章 太子掌軍第64章 大軍出,天下動第六十三章第7章 大食消息續第4章 褚公遂良第63章 安定地方第80章 日食第26章 願做一閒人第104章 不如歸去第73章 一戰功成第44章 利奧三世第二十二章第62章 此身許國難許卿第二十四章第14章 最後一搏第19章 父子之國第53章 三戰而下第102章 妖言惑衆第11章 消弭於無形第62章 英雄遲暮第二十七章第42章 舉國歡騰第2章 良友第二十八章第40章 平壤第六章第95章 急症第69章 先聲奪人第87章 什麼情況第二十一章第20章 北疆有事第48章 情深義重第60章 滿則溢第1章 洗牌(上)第76章 事了拂衣去第十七章第五十六章第71章 戰戰兢兢的倭國第四十五章第1章 重生第五十六章第29章 瑪雅第54章 翻身農奴把歌唱第71章 大決戰(下)第14章 抉擇第29章 尚武精神第四十二章第63章 諸子第80章 日食第二十八章第39章 死而不僵第29章 陳三事第77章 收得佳徒第7章 老宅第71章 飛虎軍初顯威第12章 兄妹情深第44章 利奧三世第59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五十三章第2章 良友第80章 朱門酒肉臭第六十二章第72章 歸來第7章 等你們好久了第50章 連雲堡第18章 身後事第27章 不敢領受和不容拒絕第2章 長安消息第34章 殺吐蕃第34章 全功第19章 確有此事第44章 大刀闊斧第67章 追隨第67章 追隨第七章第1章 永徽八年第16章 燧發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