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新的軍隊管理模式

393 我有烈酒

平業詡聽了李世民如此汝話“也不禁心具 若吐蕃人真敢如設想的那樣,用脅迫尼婆羅下嫁公主般手法來要脅李世民許婚的話,那大唐與吐蕃之間直接大規模的武力衝突將不可避免

放眼大唐四圍,敢如此威脅大唐,要以武力逼迫大唐應允什麼事兒的部落或者國家,還真沒有。如今生生地跳出一個吐蕃來,定是讓李世民惱恨。

若兩軍要交戰,那戰場將會在大唐西部的高寒地帶,地理、氣候環境比青海周邊之地更是惡劣,相比較,長期在高原上生活的吐蕃人在適應環境方面佔着優勢,這對長期在平原地帶練的唐軍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而且要想控制或者兼併吐蕃。必須將吐蕃打得無還手之力,那需要大量能適應高原環境的將士,徵集原吐谷渾族人入伍是個不錯的選擇。但眼下要應對吐蕃可能的侵犯。還是主耍依靠漢軍將士。漢軍將士們要適應一下高原的環境,才能在與吐蕃人大規模的作戰中,不至於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李靖不是正吩咐自己領軍出去練嗎,這是咋。好機會。

李業詡想到這些,當即對李世民說道:“陛下,吐蕃人長期在高寒之地上生活,對西部高原環境已經很是適應,而我軍長期處於平地上,若要與吐蕃人對仗,恐怕大多的將士們都適應不了那種環境,會有很多軍士因爲環境的惡劣而影響戰力。連特衛軍都不一定能保持良好在戰力。不若由臣帶着特衛軍,到氓州、疊州一帶進行適應性的練,以期能與吐蕃人不會因適應不了高原的環境而降低戰力,”

李靖建議李業詡能領兵到外地進行主練,以增加戰力,也能暫時避免不由自主地牽入太子和魏王之間的爭鬥中,如今這樣說正是一個非常好的藉口。

李世民想了一會,點頭同意:“唔,此言甚是有理,聯同意特衛軍到這一帶進行刮練,以期能在與吐蕃人的作戰中能適應環境,同時令青海一帶李大亮和段志玄所領之兵不可鬆懈,加強戰備佈防”李世民接着膘了眼李業詡,眼神良是怪異。“只是不必由你領兵出去,由蘇定芳和鄭仁泰兩位帶領即可,你還耍在長安負責監收可地的情報,以做出必要的安排,聯還有諸多事兒要問詢與你!”

李業詡有些傻眼,如此讓蘇定芳和鄭仁泰帶兵出去,那他在長安不是沒什麼事兒可做,更有空閒時間了。真是有偷雞不着蝕把米的感覺。看李世民的眼神,覺得這皇帝似知道自己的心思一般,當下也不敢再說。只是應道,“是,陛下!臣這就去做安排”想告退了。

“賢侄,你稍候,聯還有事要問你”。李世民皺了皺眉頭說道,“你有沒有考慮過,若全部以募兵代替府兵,諸軍如何佈置,各地邊境之軍如何調防?聯這些日子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卻沒有異常好的解決之道”。

“陛下,這事需要您和諸個朝中大臣們做決斷,臣心卑尚淺,所慮不周,不敢妄議!”

若府兵全部退出現役,以募兵所的補充兵員,那唐軍的戰力必將提到大力的提升,特衛軍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如今特衛軍已經進行了幾年的試驗,左右衛也進了了嘗試,效果是異常的不錯,李世民要大力推力募兵,那也是正常不過的事兒。

但也不可能整個大唐的武裝力量一下子就全部轉換爲募兵制,從府兵制到募兵制的過渡,也將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聯知道你有主意,你說來聽聽,無論是對是錯,聯都不會怪罪於你!”李業詡眼中有精光在閃,“聯不信當初你提出以募兵取代府兵,沒考慮過這個問題”。

李世民這段時間一直爲這個問題頭疼,從左右衛及左右領軍衛部分士卒的試驗性結果來看,以募兵所得的士卒經過刮練,單兵素質可是大大的提高,紀律方面更是差距明顯,這也讓李世民下定決心要將募兵制在軍中大範圍地施行,並按李業詡當初的建議 ,逐步將府兵作後備兵員使用。

如今江南經過多年的開發,使得朝廷所儲備的糧食是異常的充足,賦稅收入更是大增,已經基本有能辦供養一支龐大的常備軍隊開支。

但如何設置軍隊模式,在保持軍隊戰力的基礎上。又不使領兵將領專權,使各軍隊都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卻是個困擾李世民的

題。

後來一想募兵之道是李業詡大力提倡的。想必李業詡定是考慮過這個問題,也早就想找個機會問問他了。

“陛下,那臣就說一點不成熟的想法,或有說錯之處,還請陛下勿責怪!”對於採取募兵制後如何管理軍隊,李業詡心中自有一些想法。後世以大軍區管轄軍隊的模式是現成可用的。

在全國之內設置幾咋。類似軍區的主管軍事的機構,每個軍事機構下面轄幾個類似集團軍編制的軍衛。應該是個不錯的方法。只是如今軍隊的基礎、將領的組成和任”泛後勤供應與後世宗倉不同,不可能全部照 當然,以現在十七衛模式管理募兵所得的軍隊,那肯定是行不通的。十七衛的管理機關都在京師,不可能將全部軍隊都置於長安之近。

不說這麼多的軍隊放在周邊無用武之地,光這些人的各種消耗都供應不起。

也不可能十七個所轄的軍隊在各的。而管理機關在京師,那軍隊沒有有效的管理,還不亂成一窩粥了。

“聯說了,無論說得對與錯。聯都不會怪你的”李世民再次皺皺眉。彷彿有些覺得李業詡如此婆婆媽媽。

既然李世民如此說,李業詡也把他所理解的後世一些朝代的軍制,及解放軍還有其他國家的一些軍隊 管理模式,講給李世民聽,也說了各自的利弊,

李世民仔細地聽着,並不插嘴。

講了大半天,李業詡最後說:“臣覺得,可以在兵部管轄之下,在每道內設置一主官兵事的分支機關。如現在各邊州的都督府,管理駐防在此道內的軍隊,各級主將設置也可以如同現在各衛軍,負責其所轄軍隊的日常管理及練,但只有管兵權和練兵權,沒有調兵權,遇有戰事。兵部奉皇上旨意調軍,任命領兵將領,率領從衛所調發的軍隊出征。戰爭結束,領兵將領繳印回朝;軍士各回衛所,統軍權與調軍權分離” “而且隔二三年,各主將進行互換,且武將不得干預地方事務,避免武將專權,所領的士兵也可以在各地間進行調防,每處的兵員由朝廷指令兵部安排各道統一招募,招募所得士兵由兵部重新分配”

“軍需供給軍隊的武器、鎧甲、馬匹、糧食,均由朝廷管理和供應。這些戰略物資的供應可由地方州府與各道的軍事分支機關共同主管”

“軍隊組成可以分京軍與地方軍,還有水師,京軍爲全國軍隊之精銳。平時宿衛京師,戰時爲征戰的主力,地方軍包括各道所轄之衛軍、都督府邊兵及作爲後備兵員的府兵”

“各衛軍可施行軍事屯田,可作軍用,特別是邊軍,以軍衛在所駐之地能長期駐屯,穩固我新佔之地的治理”這點是李業詡最爲上心的。後世那生產建設兵團的模式。是對西北那最大的省份進行有效治理的極佳模式。

李業詡講得口乾舌燥,也不知這宴帝聽了會如何想。

李世民聽了似有所悟的樣子。對李業詡道,“你說愕,甚是在理。聯會仔細考慮。他日與諸臣們商議此事時,聯也要你發表自己的看法。你回去後,寫一份這方面的詳細奏摺,交與聯!”

“是,陛下!”李業詡想着這又是一件苦差事,寫那麼多的繁體字真是累人的活。想着這次特衛軍出去拉練,要把那能寫一手極佳毛筆字的裴行儉留下,自己口述讓他寫。也省些功夫。

“只是軍隊兵員全部採用募兵所得,朝廷所花費定是巨大,雖然南方經過幾年的有效開發,朝廷財力尚可,但要維持一支龐大的軍隊,還要支撐不斷的戰事,這點家底經不起折騰。賢侄,你有何法能使朝廷賦稅方面的收入進一步的增加?。李世民問道。

這也是困擾大唐這位皇帝一個很重大的問題,若以後有不斷的戰事。國家還是不一定能支撐的起小漢武帝時候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訓。李業詡既然能在所有朝臣都沒想到的時候提出開發南方,眼光一定異於常人,或許有更好的方法,因此也就有此一問。

“陛下,臣有個想法一直想與陛下說,在大力發展農業的基礎上,鼓勵商業的發展”。李業詡說道,“如今百姓都比較富足,社會也比較安定了,許多人不甘於守着那些田的過簡單的日子,想謀一些其他的營生。因此,各級官府應該爲百姓經商創造條件,支持百姓在農閒時候做些販賣的生意事兒,並鼓勵手工業的發展,重農興商,並加大時外番的商業貿易,以我們所餘的換取我們所需的,更一步促進商業的繁榮,朝廷可以從中收取更多的賦稅

李業詡看李世民很有興致地聽着,繼續說道,“而要促進商業的發展。使各地更加的繁榮,應大力修築道路,使來往更加的方便。如今各地還有不少的戰事,所俘之敵可以奴使其勞役,進行諸如修路,疏淡河道等方面的勞作,加以改造”

唐代並不抑商,但各級官府也沒有大力支持商業的發展,就現在長安還實施宵禁上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李世民聽了,沉思了半天,臉上有喜色,“賢侄,你所說的這些,聯聽了是受益匪淺,當是可行之道!”

“謝陛下不怪臣胡言亂語之罪!”

“你去吧,聯到時會再召你商議這些事兒”。李世具看着面前堆得很高的一疊奏摺,苦着臉道,“聯還要披閱如此多的奏摺!”。如欲知後事如何,

第53章 慘烈的火屠第57章 回到長安第35章 特種訓練(上)第104章 閻氏兄弟第55章 抵達幷州第38章 血戰赤海(六)第211章 與蘇定芳會合第14章 回府(上)第78章 爲何如此第81章 攻擊夷男牙帳第75章 女助手第21章 巧遇父親第147章 悠閒的日子第133章 鬆州之戰(七)第87章 這小子還真行第130章 鬆州之戰(四)第47章 會師第106章 因誰之故?第118章 我不允許任何人陷害你第31章 是喜是悲?第253章 終於回家了第128章 李恪又回京了第129章 長孫無忌爲何會如此?第98章 溫情第152章 此人是誰第77章 訪客衆多第27章 大戰牛心堆(上)第98章 溫情第36章 特種訓練(下)第74章 要將兵法傳於後世第273章 沒開始就結束了第272章 歷史在開玩笑?第108章 吐蕃人的行蹤第262章 皇帝果然要對付世家第122章 伏擊戰(上)第134章 鬆州之戰(八)第253章 終於回家了第26章 漢化,是最好的征服手段第23章 初次進宮第10章 祖孫對第154章 踏上征途第67章 遭遇伏擊第90章 與吐蕃人的比試(上)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54章 上元節第54章 上元節第94章 太上皇駕崩第62章 反擊薛延陀第56章 遭遇馬賊第155章 吐蕃人的最新消息第1章 這是在哪兒?第215章 這些都是大唐的國土第141章 曼蘇歸來第80章 貞觀五年是個好年份第151章 南北夾擊第32章 美味的軍糧第123章 伏擊戰(中)第6章 長安西市第175章 龍顏大怒第30章 小子,你得娶媳婦了第78章 異常情況第9章 這是愛情嗎?第6章 長安西市第163章 好戲開場第33章 血戰赤海(一)第153章 李靖面授機宜第18章 計策第209章 放了黑齒常之第16章 戰爭迫在眉睫第8章 琴瑟之合第136章 馴服良馬第3章 組建軍事學院的重要性第208章 黑齒常之被俘第137章 高麗生亂第20章 李靖新的使命第56章 意外的事第20章 初探終南山第69章 可能的理由第23章 初次進宮第56章 爭功第158章 出海第78章 禮節真多第265章 天竺人伏擊我使團第39章 伏俟城外第109章 歡迎你再次來到長安第30章 接下來的安排第245章 倭王宮內血流成河第176章 李世積回京第27章 大戰牛心堆(上)第61章 緊急事件第9章 戰神李靖第269章 太子的奏議第7章 較量第204章 高延壽歸降第110章 這是調查的結果第123章 兵進吐蕃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152章 此人是誰第174章 西北不平靜第174章 西北不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