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0章 經濟殖民(求月票)

“嘭!”

長孫府中,長孫衝忍不住將手中的茶杯摔在了地上。

“那孔穎達是吃錯了藥了吧?這《金瓶梅》跟他們孔家有什麼關係,他整天糾集一幫人在那裡聲討《金瓶梅》幹什麼?他要說白話文不好,也不要天天對着《金瓶梅》來說事啊。”

在長孫家的打壓下,有那麼幾天的時間,《金瓶梅》的熱度急劇下降,銷量也同樣下滑了不少。

但是,沒想到那個孔穎達那麼積極,懟天懟地懟空氣,跟《金瓶梅》搞上了。

他不僅自己親自下場,還拉着國子監一幫教諭和學員在那裡抨擊《金瓶梅》。

結果《金瓶梅》的銷量不僅沒有下滑,反而上漲了。

這固然讓孔穎達很不爽,但是最不爽的是長孫衝啊。

“表哥,要不要我們派人去東西兩市各個書鋪裡頭警告一下,讓他們不要售賣《金瓶梅》了?”

高瑾也很是鬱悶。

雖然長孫衝比他更加倒黴,但是他高家如今也算是聲名狼藉了。

家中的女眷,這段時間都不敢出門,免得被人認出來之後指指點點。

他們什麼時候受過這種委屈啊?

“警告有什麼用?這些書鋪,許多都是背後有人東家的,人家未必就肯給我們面子。再說了,哪怕是人家明面上不售賣了,你也管不住人傢俬底下售賣啊。歸根結底,還是那個李寬太過缺德,搞出這麼一本書來噁心人。”

長孫衝現在憋屈的很。

他很想自己也寫出一本跟《金瓶梅》一樣水準的小說,好好的抨擊一下楚王府。

奈何沒有這個本事啊。

“可是任由事情這樣子發展下去,那麼我們兩家的名聲可就真的爛大街了。現在《金瓶梅》主要還是在關中流行,沒有蔓延到整個大唐,假以時日,那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

高瑾心中很是着急。

“關中今年的雨水一直都很少,跟往年不大一樣。聽說這段時間,已經有些地方出現缺水的情況了。如今我們最好就是把大家的注意力轉移到這些地方,讓大家別整天關注《金瓶梅》了。特別是那孔穎達,他們不是最關心農業的嗎?

如今關中道缺水,影響莊稼的生長,他們應該想想辦法。再不濟,也讓舅舅想辦法安排一幫官員去到關中各州縣巡查,看看怎麼治理今年的旱情。”

長孫衝想不到什麼好辦法,只能在長孫無忌之前提出來的計謀的基礎上,做一些變通。

要創造話題很簡單,比如他可以直接安排遊俠去未來之星幼兒園行刺,到時候搞出一堆傷亡出來,絕對能夠吸引長安城百姓的注意力,但是長孫衝還做不出這樣的事情來。

那根本就是禽獸不如的人才會選擇這個方案啊。

“外面鬧得那麼兇,頤和園裡面卻是一點動靜也沒有!這事也是夠怪異的。”

高瑾原本還指望李世民直接下令將《金瓶梅》定義成禁書,這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長孫家和高家的困擾。

但是,李世民卻是一直都沒有出手。

“李寬畢竟也是陛下的血肉,指望陛下在這件事情上面幫我們,是不大現實的。”

長孫衝倒是看得恨透,沒有指望李世民站在自己這邊。

“哎,說的也是,那就只能指望我們自己想辦法轉移大家的注意力了!這個時候,要是邊疆有什麼戰事就好了。”

通過戰爭來轉移注意力,緩解壓力,這是歷朝歷代都百試不厭的方法。

哪怕是到了後世,這個方法也還是非常管用。

可惜,高瑾不是李世民,沒有辦法通過發動戰爭來轉移壓力。

……

當長安城因爲《金瓶梅》這本書搞得喧囂異常的時候,李寬一行人卻是悄無聲息的出現在了朔州城。

“王爺,今年棉花的種植面積相比去年再次增加了三成,整個朔州城外,已經全部都是棉田了。按照屬下的估計,今年的棉布價格可能會有一輪大跌,我有點擔心棉布價格大跌,導致棉花價格也大跌,從而影響棉農種植棉花的積極性。”

褚遂良站在李寬身邊,看着前方一望無際的棉田,臉上是喜憂參半。

一方面,李寬幫他謀劃朔州刺史的位置,目的就是讓褚遂良在這裡大力推廣棉花種植,讓朔州徹底的成爲大唐的內陸城市,而不再是邊疆。

另外一方面,通過棉花的推廣和普及,讓百姓們都有衣服穿,讓棉布成爲大唐出口的拳頭產品,這也算是另外一個目的。

任何一個國家,想要飛速的發展,一定要有外力來藉助。

大唐可以通過售賣棉布、絲綢、玻璃、瓷器和鐘錶、茶葉等商品,從海外換回大量的金銀和貨物。

就比如南洋的香料,新羅的人蔘,草原上的羊毛。

利用產品附加值的差異,大唐能夠輕而易舉的讓周邊的部落、國家成爲自己發展的力量源泉。

通過吸取這些國家身上的養分,來加快自己的發展。

“東海貿易如今已經初步打通了西洋的貿易渠道,今年棉布上市之後,將會大量的運往西洋去售賣;與此同時,倭國和南洋的百姓也已經接受了棉布,到時候這些地方的銷量也不會差。

最關鍵是這棉布,不僅僅可以用來製作棉布,還可以製作成棉衣,大量的出售到遼東道,以及更加北面的靺鞨人和室韋人,從而擴大棉花的銷量。

聽說在室韋和靺鞨人的北邊,還生活了一些其他的胡人,這些人各個是打獵的能手,我們利用棉衣跟他們置換皮子,應該是一個不錯的生意。

除此之外,棉被的銷量也還有非常大的空間。許多百姓家中,連一條像樣的棉被都找不出來,如果能夠讓棉被成爲家家戶戶都有的東西,那麼別說是今年增加了三成的棉花種植面積,哪怕是翻一番,也沒有問題。”

李寬一點也不擔心棉花種植的過多了,會導致棉花和棉布價格下跌,從而影響棉農的種植積極性。

在大規模機械化耕種出現之前,這種可能幾乎爲零。

真要是出現這樣的情況,他寧願購買棉花回去燒掉,也不能讓棉花價格的下滑來影響棉農的種植積極性。

這就是爲什麼後世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經濟危機的時候,有些農場主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願意送給有需要的人,怕的就是破壞了原來的商業鏈條啊。

“這幾年,各地涌入到朔州的百姓和奴隸,數量着實不少。如今整個朔州已經有超過五十萬人,特別是那些新修建的棉布作坊和棉花粗加工作坊,吸收了大量的奴僕和百姓。不過這也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朔州的糧食價格一直都比晉陽和洛陽等地高一截。

這種情況,今年不僅沒有緩解,反而有點變嚴重了。我有點擔心朔州的人口規模要是繼續變大,那麼糧食缺口會越來越多。

到時候,一旦出現什麼災荒,那就容易出大事呢。所以屬下有個建議,是不是明年把土豆的種植向朔州這裡傾斜一下呢?”

饒了一大圈,褚遂良把主意打到了土豆的身上。

雖然在朔州、涼州、鎮北道等地,都有幾畝的土豆地,觀獅山書院農學院的學員們在專門打理。

但是今年主要的土豆種植,還是放在了長安城。

褚遂良對土豆的高產可是深信不疑的。

在他看來,這土豆簡直就是爲朔州如今的局面量身打造的啊。

只要簡單的騰出一些土地來種植土豆,就能大大的緩解朔州的糧食問題。

這樣,哪怕是以後出現糧食運輸不及時或者災荒,也不至於讓朔州的局勢立馬亂掉。

“你放心,遼東道生產建設兵團如今在大力開墾遼東道的黑土地來種植水稻,今年秋收之後,就會有大量的富餘糧食。而那個時候,幽州通往遼東城的水泥道路,也差不多修建好了。遼東道多餘的糧食可以運到幽州進行售賣,河東道就不需要往幽州運輸糧食,這剩下的糧食,就可以運輸到朔州來。

再者,本王原本就計劃在鎮北道大量的種植土豆,到時候朔州這邊也不需要往草原上運輸糧食了,這也算是節流了。

當然,你說的在朔州種植土豆,這也是遲早的事情。不過我覺得朔州這裡的土地環境,可能更加適合種植玉米。等到‘妖言惑衆楊本滿號’從美洲帶回來玉米種子,本王優先考慮在朔州這邊推廣。”

很顯然,李寬並沒有因爲褚遂良是自己的嫡系,就打亂原本的計劃。

土豆的種子,優先供應鎮北道,這個方向是不會改變的。

這關係到李寬的草原戰略的徹底達成。

“已經找到玉米了嗎?”

“我也不知道,不過找到玉米這是遲早的事情!”

雖然很長時間沒有“妖言惑衆楊本滿號”的消息了,但是李寬覺得他們既然都能順利到達南美洲,繼續前往北美洲的風險,應該是比較低的。

當然,哪怕是他們真的遇難來了,也會有源源不斷的船隻從希望港朝着北方出發,玉米和地瓜的發現,也不會太遠了。

“王爺,那朔州這裡,明年還要繼續擴大棉花的種植面積嗎?我看那些大的種植園主,對此也是有點猶豫。如今棉花的價格預期是下降的,但是購買奴僕的價格卻是上漲的,要不是因爲土地幾乎不要錢,大家都掙不到太多錢財了。”

褚遂良自然也想把朔州建設成塞北的江南,這樣他的政績就非常煊赫了。

到時候李寬再稍微一運作,回到長安城之後,至少也可以擔任六部中的某一個侍郎,假以時日,封侯拜相也不在話下。

“擴大,爲什麼不擴大呢?我在登州的時候,已經跟淳于家說過了,讓他加大力度,從天竺那邊運輸奴僕過來,最多等到明年,就會有大量廉價的奴僕進入到朔州和鎮北道。至於棉花價格下跌,這確實是一個必然。

但是你不用擔心這個價格會下跌到虧本,無非就是以前種植一畝棉田的收益,頂得上十幾畝水稻,將來可能種植一畝棉田,也就跟種了兩三畝水稻田的收益差不多。

終歸還是棉田的收益會更高的,市場會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楚王府下屬的各個作坊和商隊也會出面調控棉花價格。

與此同時,本王也會說服朝廷在朔州建設一個倉庫,專門儲備棉花和棉布,以防不時之需。”

棉花可是李寬用來控制各個國家服裝市場的利器,怎麼可能才發展了幾年就開始停滯不前?

衣食住行,對於海外的番邦屬國來說,大唐最容易控制的就是“衣”了。

李寬無意把南北高句麗、新羅、百濟、倭國之類的國家直接吞併,留着他們在大唐旁邊,也許是一個更好的結果。

畢竟,幸福是對比出來的。

你吃不飽飯,我能吃飽,我就比你幸福。

當然,留下這些國家,並不表示李寬就任由他們跟着大唐的發展而發展。

李寬希望通過一種更加隱晦的方式來吸取這些國家的養分。

經濟殖民,就是李寬爲這些國家準備的藥方。

像是倭國,整個海貿都掌控在大唐手中。

棉布進入倭國市場之後,在短短的一年內就將倭國原本的麻布市場摧毀的七七八八。

也就是一些鄉間,還有一些農夫自給自足的紡織一些麻布。

至於糧食市場,如今也基本上掌控在東海漁業手中。

不管是在奈良城,還是在難波津,東海漁業都是當地最大的糧商。

他們有海船可以將倭國的稻穀運輸到登州售賣,也可以從江南道採辦稻穀運輸到倭國。

反正就看怎麼折騰有錢掙,就怎麼來了。

至於住宿,除了如家客棧在倭國有幾家分號之外,其他的住房倒是還掌控在倭國人自己手中。

畢竟,這年頭沒有什麼房地產行業的說法,倭國的房子基本上都是自己隨便搭建的。

李寬就算是想要掌控倭國的“住”,也非常的苦難。

而“行”,如今掌握了倭國所有海路的東海漁業,基本上算是掌握了倭國一半的出行市場了。

誰讓倭國是一個島國呢?

第1601章 李世民和小玉米的不期而遇(還是萬字,求訂閱)第462章 真的被嚇死了嗎?第1019章 史無前例的銷售方法第1288章 不一樣的捐款第1105章 蝗災沒有那麼可怕?第1382章 江山就是百姓第96章 肉食不夠?第706章 自己中籤了?第821章 野蠻生長的韭菜第325章 小東西意義不小第1392章 生病第1226章 不怕死的第1169章 是誰做的?第1460章 股市有風險第1255章 乾脆你也去排一排隊吧第747章 可以下船了第549章 史詩級的震撼場面第1205章 國內城的變化第248章 足不出戶的生活第1517章 抽菸第307章 怎麼說話不算話呢(五更,求月票)第1211章 小東西,大影響第44章 報仇不隔夜第608章 物美價不高第491章 孔穎達的怒火第350章 總有刁民在搞事第1621章 和談第1297章 被拯救的鯨魚第714章 先搬走再說第86章 誰說涼州荒涼?第1035章 給晴兒一個交代(求月票)第530章 明知道被宰,還要把頭伸過去第610章 家大業大也吃不消第287章 跟着他的步伐走(再爲月票加更,八更走起)第1153章 貨幣戰爭第306章 出海的熱潮第1058章 對付吐蕃國的新招數第147章 遣唐使要回國第130章 空手而回第1165章 不搞三胎搞火鍋第298章 敵襲,有倭國人來襲第166章 再回長安第706章 自己中籤了?第1188章 又見妖言惑衆楊本滿號第837章 狄仁傑的手段第1221章 走馬觀花第50章 中秋詩會(上)第1604章 不相信也是沒有用的第828章 不要小看七品芝麻官第1083章 李世民的憂慮第781章 嗅覺靈敏的商家第988章 加稅第991章 股市不是造幣作坊第802章 什麼財都有人發啊第1380章 談話第1376章 發難第219章 歎爲觀止第1485章 但是萬一不是呢?第486章 威力如斯,出乎大家的意料第703章 楊本滿的困惑第1558章 金山港的複雜局面第1414章 朝會第700章 誰說不能賣?第1614章 顧問委員會第983章 不講武德的李世民第1544章 如何活下去第1196章 局勢惡化第1123章 日行千里不是夢第969章 連楚王府都認輸了第142章 標點符號第142章 標點符號第839章 李承乾慌了第623章 彈劾永不停第23章 是個高手第928章 海妖來了?第200章 夜黑風高第367章 特殊的留客手段(加更送上)第1308章 風靡法蘭克第559章 被雷劈了第765章 不可置信的結果第997章 船隊迴歸第163章 立規矩第1162章 離廢紙的距離不遠了第1589章 戴木樂的憂慮第1396章 出了一身冷汗第1577章 李諺師徒差點氣吐血了(日常萬字,求訂閱)第1357章 韋思仁眼中的商機第1289章 你怎麼就覺得作坊城房子價格會下跌呢?第444章 這幫人,人人都是奧斯卡影帝第353章 多花錢是好事嗎?第794章 韋杜聯手第532章 威力如斯第14章 跨時代的手術第1378章 應對之策第1170章 對吐蕃國動手的契機第1618章 阿帕奇見聞錄第964章 李世民籠絡人心的特殊手法第974章 爲他鼓掌(爲月票加更!)第365章 房遺愛想出名,怎麼辦?(求訂閱)第74章 假傳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