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寒冬臘月下揚州

從長安城到洛陽,再到汴州,然後往東南直下揚州,這都是屬於大運河的成熟路線。

李寬一行人順河而下,自然不會有什麼意外發生。

“市橋燈火連霄漢,水郭帆檣近半牛。這揚州城,不愧是南方的經濟中心啊。”

李寬下了船,還沒進揚州城,就感受到了揚州那種貿易往來、商賈雲集景象的景象。

不客氣的說,如今的揚州已經是大唐南方最主要的經濟中心,哪怕是杭州、明州、泉州和廣州這些海貿城市,也比不上它。

因爲揚州作爲長江入海口最重要的城市,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海貿城市,揚州市舶司也是在去年就已經成立了。

“揚州是運河和長江的交匯點,再加上西晉八王之亂以後,許多中原士族都往江南遷移,如今大唐最繁華的地段,已經慢慢的有了從關中地區變爲江南地區的趨勢了。”

王玄策見多識廣,對此分析倒是非常到位。

事實上,他的分析也是跟後世很多專家學者的說法是很一致的。

揚州是大運河邗溝段的起點,這條最初由春秋時期吳國開鑿的運河,歷經楊廣時期的疏浚、整治,到貞觀時期,已經成爲溝通長江、淮河流域的紐帶,也是通往長安、洛陽最重要的水路。

長安城中,至少有三成的外來貨物是從這條運河而來。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王玄策是不知道的。

那就是揚州在唐朝如此興盛,是因爲此時的揚州是長江河口的頂點,後面沒有其他城市跟它競爭,因爲它的下方是水面開闊的喇叭一樣的一片河口灣,水面開闊,方便船隻移動。

但是,隨着長江裡的泥沙淤積、沙洲並岸,長江河口慢慢的東遷,揚州的河道就不是那麼適合大船的停靠了。

這就爲何到了辮子朝的時候,爲何揚州還是長江與大運河的交接地,但是地位卻是遠不如唐朝,反而是上海這座海邊城市崛起了。

“是啊,嶺南而來的船隊也好,南洋各國的船隊也好,要去到長安,基本不是從杭州靠岸,就是從揚州靠岸。哪怕是在杭州靠岸,最終也還是要路過揚州,依我看來,這揚州的地位,短時間內,只怕還要有所上漲啊。”

李寬雖然對揚州的情況不算特別瞭解,但是從唐詩裡的情況就可以看出,揚州的地位有多麼重要。

事實上,揚州最輝煌的時候,其實是安史之亂,關中地區實力大降,江南地位迅速上漲的時候。

“王爺,說起來,這揚州,還是我出生之地,不過那時候我還太小,沒有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呢。”

武媚孃的一席話,倒是讓李寬大吃一驚。

“媚娘,你不是利州出生的嗎?”

在後世,武媚娘到底是哪裡出生的,一直都有爭議。

有說是利州的,也有說是長安的,還有說是洛陽的,各種各樣的說法都有。

李寬還真沒想到她居然是揚州出生的。

“王爺,先父貞觀二年纔到利州赴任,那時候我已經比小玉米還要大了,怎麼可能是利州出生的呢。不過我在利州長大,倒是對的。”

“應國公還在揚州爲官過呀,這個本王倒是着實不知道呢。”

“先父在揚州的時候,只是區區一個長史而已,王爺不記得也是很正常的。”

武媚娘自己都不是很清楚揚州的那段經歷了,自然不會介意李寬不清楚。

“沒想到你跟揚州還有這麼一道淵源,那我們倒是要在這裡多停留幾天。”

……

揚州江都縣。

縣令顧煉在縣衙後院之中吃着午飯,不過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樣。

雖然桌上的是自己最喜歡吃的香燜羊肉,但是好幾次筷子送到嘴邊就停下,筷子上夾的羊肉掉了也沒有發現。

坐在他旁邊的女兒顧盼盼忍不住問道:“阿耶,莫不成那個長安而來的黜陟使要難爲你?我聽說他都在江都縣停留了好幾天了。”

楚王殿下以黜陟使的身份來到揚州,自然不可能低調,揚州府上上下下,都知道這段時間朝中來了大人物了。

而這楚王殿下的名聲,卻是有好有壞。

揚州離長安城比較遠,很多從長安來的消息,傳着傳着就失真了。

很多時候,百姓們都傾向於相信這些王公貴族的負面消息,對於正面的傳聞,反而不一定相信。

當然,李寬的傳言比較特別。

有些喜歡他的,簡直就把他當做明星一樣崇拜。

有些不喜歡他的,卻是認爲他就是一個紈絝子弟,哪怕是有不少的佳作流傳出來,也是假借他人之手完成的。

這顧煉的獨生女顧盼盼就是後者。

作爲揚州城有名的才女,她自然是聽說過李寬的大名。

可是當她聽說“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李寬在青樓中所作,而李寬更是長安城四害之首的時候,後面的傳聞,她都抱着懷疑的態度了。

“這幾天剛好有一個比較棘手的案子,一個處理不好,這楚王殿下可能就拿我殺雞儆猴了。”

顧煉沒有否認也沒有承認,不過今天下午李寬還要繼續在江都縣衙旁聽他審案子,卻是給了他很大的壓力。

“阿耶,下午我跟你一起去縣衙,我倒是想要見識見識這楚王殿下是否真的跟傳聞中的那麼厲害。”

顧家是江南大族,據說是越王勾踐的後裔。

在東晉時期,憑着雄厚的經濟實力,和永嘉之亂後南渡而來的北方豪族琅琊王氏聯合輔佐司馬睿登上了皇位。

投桃報李,顧氏從此就成爲東晉皇室關照的對象,許多家族成員開始進入東晉的權利核心。

而吳郡顧氏家族也真正的成爲當時的名門望族,一直到隋唐時期,仍然是江南地區首屈一指的世家。

顧煉是如今顧家長房嫡子,而顧盼盼是顧煉唯一的女兒,在揚州城裡,哪怕是揚州刺史也要給顧家幾分面子,造就了顧盼盼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盼盼,不可亂來,這楚王殿下可不是你惹得起的。”

顧煉如今是自顧不暇,這黜陟使可是有當場把他這個縣令給擺官的權利的。

“阿耶,你放心,我有分寸的。”

……

江都縣衙。

“啪!”

顧煉深呼吸一口氣,看了看坐在側邊的李寬和王玄策和一個有點面生的俊美書生,使勁的拍了一下驚堂木,大呼一聲,“升堂!”

“威——武——”

堂中兩排胥吏,拿着一半紅一半黑的木棍,不斷的撞擊着地面,給人帶來一陣若有若無的緊迫感。

李寬觀看江都縣令顧煉審理案件已經兩天了,對這一套流程自然很熟悉。

這一套流程,大概就是要給犯人傳達一些壓力吧。

人在重壓之下,才比較容易招供。

“帶人犯!”

顧煉偷偷的瞄了一眼李寬,發現他沒有要說話的意思。

“王爺,這顧縣令審案,倒也中規中矩,談不上什麼出彩,也說不上有什麼紕漏。”

王玄策在一旁低聲輕語。

李寬沒什麼從政經驗,王玄策是知道的。

特別是這些基層的縣衙之中事務,李寬更是知道的甚少。

“我倒是以前在利州的時候見過審案的情景,比這江都縣可是直接多了。”

顧煉剛纔看到的面生的書生,真是女扮男裝的武媚娘。

雖然她是揚州出生的,但是對揚州並不熟悉,也沒有什麼親人需要拜訪。

李寬接連去縣衙聽了兩天審案,她留在一邊並沒有什麼事做,乾脆喬裝打扮一番之後,跟在李寬身邊了。

“哦?怎麼個直接法?”

“地方上審理案件,對口供非常重視。可以說整個案件審判的過程,都是圍繞口供的取得進行,最終的判決也是建立在口供基礎之上的,所以爲了獲得口供,行刑逼供就在所難免了。”

武媚娘看到李寬一副認真聽講的樣子,心中很是開心。

“行刑逼供?”

李寬愣了一下,不過很快就釋然了。

在沒有天眼,沒有指紋檢測的年代,拿什麼“無罪論”來審理案件,那是完全不現實的。

相反的,很多時候行刑是很有必要的,很多案件也是這樣破解的。

當然,不可免辦的,也會有一些冤假錯案。

“對啊,大唐律中還專門對刑訊時使用的工具進行了規定呢。喏,那個長三尺五寸,大頭三分二釐,小頭二分二釐的專用訊囚杖,就是標準的行刑工具。”

武媚娘指了指堂中的幾根囚杖,很是展示了一番自己的才華。

大唐律這種枯燥的東西,一般人是看不下去的。

偏偏武媚娘從頭到尾都看過,還把主要的內容都給記下來了。

沒想到今天倒是有了用處。

就在李寬和武媚娘說着話的時候,人犯很快就被帶了上來。

顧煉再次瞄了一眼李寬,發現他沒有看着自己,稍微鬆了一口氣。

“人犯張祥,你可知罪?”

“縣令,草民冤枉啊!”

張祥已經被提審了好幾次了,不管有罪沒罪,也不會那麼輕易的認罪。

“哼!張祥,本官問你,你說那天夜裡你在林森家中喝酒,可還有其他的證人?”

張祥跪在堂中,顫抖着說:“林森家中上無老,下無小,就他自己一個,那天夜裡,沒有其他人看到我們兩在一起喝酒。”

顧煉再次將目光轉移到林森那邊,說:“林森,張祥說本月初一他在你家喝酒,一直到亥時三刻纔回家,是否屬實?”

不等林森回答,顧煉再次“啪”的猛擊驚堂木,“你想清楚了再回答,如果你說謊,那可就是從犯。殺人犯的從犯,至少也是流放三千里的處罰。”

聽顧煉這麼一說,林森忍不住身體顫抖了一下,偷偷的看了一眼張祥之後,擡起頭來說:“縣令,草民所說,每一個字都是實話,不敢有任何謊言,請縣令明察秋毫,放過草民啊。”

聽到林森還是這一套話,顧煉面色鐵青的繼續問:“那你說,那天你們喝了多少酒,喝的是什麼酒,酒是從哪裡買的?”

“喝的是紹興花雕酒,兩個人喝了一罈,酒是從鄉里的鋪子中買的。”

坐在旁邊的李寬忍不住搖了搖頭。

這一套對話,這兩天自己已經聽了好幾遍了,都快能背下來了。

這案子的卷宗,他也都看過,其實一點也不復雜,壓根就沒有後世各種懸疑小說裡頭寫的曲折離奇。

死者是江都縣下面一個鄉里的小地主,家中有良田上千畝,在江都縣還有幾處鋪子,勉強也算是富甲一方了。

不過,這個小地主的婆娘,今年剛剛去世,他又只有一個女兒,如今也是病入膏肓。

而這個女兒的女婿則是張祥。

這個月初一,小地主被人發現死在了家中。

不管是什麼年代,誰是案件的最大受益者,那麼他就是最大的嫌疑人。

顧煉能夠做到江都縣這種上上縣的縣令,自然也不是酒囊飯袋。

他安排縣衙的不良人多番盤查之後,果然鎖定了張祥。

小地主的婆娘死了,唯一的女兒在聽到噩耗之後,病情加重,死了!

那麼他的家財自然而然就落到了張祥頭上了。

不客氣的說,沒有人比張祥更具有殺人動機了。

不過,在講究口供的年代,張祥有着天衣無縫的不在場證據。

那天下午,他去了狐朋狗友林森家中喝酒,一直到亥時三刻纔回家。

本來的話,行刑逼供一下,十有八九,這個張祥就認罪了,顧煉就又能當一次青天大老爺,說不準還能從小地主的無主之財上面落到一些好處,可謂是名利雙收。

偏偏李寬這個黜陟使來到了揚州。

來了就來了吧,按理說最該操心的是揚州刺史纔對,哪知道這個楚王殿下偏偏賴在了江都縣衙。

這個時候,顧煉哪裡敢行刑逼供啊?

這不是給李寬這個黜陟使送功勞嗎?

這麼一來,就尷尬了。

人命大案,不管是在那個年代,都是屬於需要必破的案件。

這拖延的久了,說不準就會引起轄區百姓的擔憂。

李寬覺得有點膩味,這種審案,沒啥看頭啊。

“楚王殿下,要不請您移步到後院,下官有些話想要跟王爺稟告。”

顧煉看到今天似乎又要進入到死循環之中,忍不住心中一橫,準備請李寬去後院,跟他說明行刑逼供的必要性。

第502章 契苾何力的選擇第1023章 現在有多開心,以後就會多痛苦第1392章 生病第1518章第一代菸民第1553章 大唐郵局(習慣性萬字大章了)第1571章 震懾第409章 對付陳家,現在就有一個很好的引子第1471章 許敬宗的毒計第516章 各方反應第592章 李寬這是搞什麼名堂?第857章 朱銅:你爲什麼吃素菜呢?第228章 涼州遇襲第1439章 李世民的態度第975章 對付天竺的大招第659章 不一樣的巡街第1288章 不一樣的捐款第851章 閃開,讓我來!第1428章 把目光對準了小玉米第302章 投名狀第774章 不一樣的分號第709章 看不懂的局面第935章 只要鋤頭揮得好,沒有土豆挖不到第286章 紙裡包不住火(訂閱加更,七更)第1566章 內褲的革命第1200章 解決問題第131章 跟本王除了它第1014章 簡單粗暴第1530章 扔一把火第940章 擼起袖子加油幹第689章 突如其來的獎勵第565章 科學大旗冉冉升起第455章 腰不酸,腿也不疼了第107章 三觀就是用來刷新的第1039章 李世民的獨寵第170章 暖房第843章 需要一個熱點新聞第240章 給李靖的見面禮第972章 一記鐵拳打在空氣上第150章 備貨第1020章 積極的會員們(求月票)第1020章 積極的會員們(求月票)第987章 掃地大媽都來炒股(繼續求月票)第811章 不講武德的李寬第1336章 辭職炒股的賀昌毅第648章 帝王耳中的煙火氣第403章 離京還有這個福利?第1619章 大食人的選擇第69章 黎明時分第866章 體育產業第145章 釜底抽薪第1260章 李寬上課第1556章 算不算拔苗助長?第1326章 大生意第250章 這病怎麼治第382章 鬱悶的祿東贊第916章 還能繼續淡定下去?第686章 借鑑第1464章 能收回成本嗎?第121章 登州府第1488章 大難當頭各自飛第863章 史上最貴的廣告費第106章 心都涼了第865章 意外的發現第283章 武照的新領悟(求推薦票)第1596章 水陸並進(大章,求訂閱求月票)第1214章 蒸汽機設備第684章 放榜了第1295章 什麼都能扯上草原戰略第1150章 王有才的新任務第428章 閃開!都給我閃開!第265章 驀然回首第443章 不就是一些石頭嘛,就能增加水稻產量?第497章 寒冬臘月裡的訓練第879章 有發現!第1070章 誰說我沒有發現線索?第641章 發展化工產業第841章:李世民不能承受之重第1200章 解決問題第377章 嚇到了一幫人第931章 熱情的有點受不了第470章 澳洲最危險的動物居然是它?第91章 羊毛熱第235章 不一樣的打法第856章 林然的瘋狂想法第363章 舔狗和渣女,該幫誰?第21章 就這麼簡單第848章 李治:父皇,大哥給我送了一封信第1374章 長孫無忌的手段第40章 突然就火了第353章 多花錢是好事嗎?第443章 不就是一些石頭嘛,就能增加水稻產量?第984章 調教太子(求月票)第879章 有發現!第110章 不一樣的推廣第91章 羊毛熱第900章 梳理西北豪族的引子第991章 股市不是造幣作坊第1199章 李治的變化第499章 目瞪口呆的高陽第1464章 能收回成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