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新的戰爭模式

歷朝歷代的將領,都知道後勤保障的重要性。

但是,怎麼把後勤保障搞好,研究的人卻是並不多。

大唐皇家軍事學院後勤科算是少見的專門研究後勤補給的機構了。

“趙國公,士農工商,都是我大唐子民;只要有利於大唐獲得對高句麗作戰的勝利,有利於完善戰爭時期大軍的供應補給,有利於減少不必要的消耗;把一部分後勤補給交給商人來做,有何不可?”

李寬算是長安城中對商家支持力度最大的一個勳貴。

事實上,他本身也算是最大的商人。

“商人重利!這是誰都無法否認的事實。楚王殿下你能保證他們不會爲了多掙錢,給大軍供應僞劣物資嗎?你能保證商人裡面就沒有一些被高句麗收買,故意在那裡搞破壞的嗎?你能保證在委託商人對應後勤的過程當中,沒有徇私舞弊嗎?”

長孫無忌能夠位列功臣榜第一名,自然不是吃素的。

“兩害相權取其輕!我們不能因爲一些擔憂就因噎廢食!陛下要快速的御駕親征,打高句麗一個措手不及,讓商人蔘與到後勤補給,以及戰後的戰利品處理上來,絕對是一個省事又省錢的做法。”

朝堂中的這些大臣,都不是那種真正的酸儒。

所以李寬當着大家的面言“利”,倒也沒有誰覺得有什麼不合適的。

“這個提議不錯!楚王殿下,我要是沒有記錯,涼州那邊的捕奴隊,當初就是跟着大軍出征吐谷渾,每次打掃戰場,都由捕奴隊負責;如今把捕奴隊換成一些商家,效果應該也是差不多的。”

秦瓊這個時候,站出來支持李寬。

他倒也不怕大家覺得自己跟李寬走的太近。

反正他的命都是李寬救的,這個事情長安城沒有幾個人不知道。

哪怕是他什麼也不做,大家也會認爲他是李寬的支持者。

“陛下,隋煬帝三徵高句麗之後,落下那麼個壞名聲,最關鍵的就是因爲這些戰爭消耗了隋朝太多的人力物力,將幾十年的積蓄都給花費的七七八八;如果此次陛下御駕親征,最終戶部不僅沒有花錢,反而掙了錢,那麼對百姓的傷害必然會降到一個非常低的程度;這麼一來,這場戰爭很可能會成爲一個千古流傳的經典,爲今後新的戰爭模式奠定基礎。”

李寬知道李世民非常注重名聲,便從這方面出發進行勸說。

“出征高句麗還能掙錢?楚王殿下,我沒有聽錯吧?”

長孫無忌冷笑一聲,覺得自己終於抓住李寬的小辮子了。

自古以來,就還沒有看過哪場大戰是能夠掙錢的。

“寬兒,能夠儘可能減少支出,不對戶部來年的安排造成影響,就已經是一個非常理想的事情了。掙錢的事情,就不用勉強了。”

李世民雖然心動了一下,不過他也覺得這應該是李寬在吹牛。

打高句麗哦!

隋朝付出多大的代價啊。

到了自己手中,居然成爲能夠掙錢的事情?

根本不可能嘛!

這個傢伙,有點飄了啊。

“打高句麗,最終能讓戶部掙錢!陛下,微臣這話,是深思熟慮之後才說出來的。”

李寬磚頭看了看長孫無忌,再微笑着看着李世民說,“很多人都覺得,遼東到處都是荒山野嶺,氣候寒冷,沒有什麼價值。其實不然,那裡的土地比關中還要肥沃,只要春天隨便播種下去,秋天就能豐收。不管是種植水稻還是粟米,收成都不會比關中差。

並且,高句麗也算是一個人口大國,一旦大唐收服遼東,單單俘虜就至少有幾十萬,把這些俘虜分配給府兵,然後再給將士們獎勵遼東的田地,不需要十年,大唐就可以多一個繁華的遼東道。”

東北的黑土地,這個年代幾乎完全處於未開發的狀態。

雖然大唐如今不缺土地,但是對於肥沃的良田,其實不管是哪個朝代,都是緊缺的。

特別是關中地區,幾百年來都是中原王朝的政治經濟中心,土地的肥力下降的很快。

如今大唐的人口增長速度非常快,不需要二十年,關中地區就將變得擁擠。

適當的把一部分的關中人口遷移到遼東去,是一個完全可行的方法。

畢竟遼東最大的麻煩——寒冷,已經有了棉襖和蜂窩煤,基本可以解決了。

“楚王殿下的意思是通過府兵和俘虜把遼東開發出來,然後吸引關中勳貴百姓前往遼東購買良田,朝廷通過賦稅和出售土地獲得收益?”

房玄齡的腦子轉的很快,立馬就抓住了李寬話裡的意思。

“差不多是這個意思!其實遼東不僅有良田,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不管是鐵礦還是煤礦,亦或是金礦,都能遼東找到。再加上遼東多河流與平原,不管是走水路運輸,還是修建水泥路,都很方便。”

“楚王殿下,遼東要是有你說的這麼好,高句麗人爲何就沒有發現?”

長孫無忌發現大家討論的話題都被李寬給帶偏了,鼻子都要氣歪了。

“對啊。如果遼東這麼好,這麼富饒,那麼豈不是意味着高句麗人的實力比我們瞭解的還要強大?我們要是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就出徵,豈不是容易遭遇損失?這一次父皇御駕親征,可是不容許有任何意外的。”

李泰總算是發現了契機,連忙再次跳出來表示不着急出征。

“呵呵!趙國公,魏王殿下,高句麗是一個半農半牧的國家,雖然依靠當初隋朝戰敗留下的幾十萬匠人,國內的工藝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他們的體制,註定了不會重視遼東的開發。再說了,他們就是想要開發,也得有那個實力才行。

但是我大唐不一樣,百姓對土地的追求,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比不上的;只要大家知道遼東有無數的良田,朝廷還是免費提供,願意去開發的人會有大把;畢竟遼東跟嶺南不一樣,只要解決了禦寒的問題,那裡就沒有什麼值得恐懼的。”

李寬這話,讓長孫無忌和李泰不知道反駁。

但是就這樣讓李寬主導着今天的討論,他們又不甘心。

這明明是跑題了嘛。

居然沒有人管一管?

第695章 爽快的有點意外第448章 我阿耶是李寬第786章 從小農場開始第521章 父憑子貴第347章 等一會,這是什麼東西?第1213章 金太鏈條第615章 軍醫科的福音第1318章 西北風讓煤油燈更加閃亮第588章 鬱悶的呂掌櫃第968章 太原王氏的底蘊第1403章 西洋來的聲音第980 李泰的禮物第479章 長孫皇后在追更第1093章 到底是誰幹的?第1123章 日行千里不是夢第339章 陛下,不如再問問楚王殿下吧第1405章 陸戰隊第1376章 發難第667章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第775章 互相算計第675章 錢來的太容易了第1402章 農學院的發展第1492章 做對了一次選擇第1187章 德妃帶來的後續影響第1331章 新的韭菜來了第1346章 變故第838章 紇幹承基招了第1593章 老大和老二的碰撞(萬字,求訂閱)第969章 連楚王府都認輸了第1618章 阿帕奇見聞錄第945章 重大失誤第888章 太平洋一點也不太平第266章 宿命嗎第255章 程府的大喜事第978章 這不算拔苗助長吧?第373章 一本書引起的反響第1127章 玉米的發現第1290章 投資方向第784章 得天獨厚的寶藏第946章 一爭高下第1124章 劃時代的體驗第571章 一拍即合第463章 這幫人老搞事,得給他們找點事情做第1340章 股災第976章 觀獅山書院的怪物第264章 元宵燈會第1081章 裝傻,也是一門勳貴子弟必學的技能第1167章 這是價值投資?第188章 接了個大活(九更,你懂得)第1424章 這次真的是意外?第1472章 嚇出了一聲冷汗第28章 倭國人都去了國子監第1511章 以卵擊石?(6000字來了,求月票)第1015章 調查局在行動第224章 菘菜第1278章 亂戰第877章 抽絲剝繭第1257章 成了投資指引了?第483章 廣告的效果第531章 穩如狗的銅球第272章 出一道題就夠了第70章 降維打擊第181章 出名要趁早(第二更,求月票)第1069章 完全沒有頭緒的案子第692章 調查局在行動第260章 這數據是瞎寫的吧第1029章 米塔爾的野望第1559章 兔子的威力第438章 一查糧倉就着火第1531章 冉冉升起的橡膠巨頭(萬字大章又來了)第1302章 不一樣的禮物第1327章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第67章 首次交鋒第943章 商機第15章 手術成功第979章 被王位耽誤了的釀酒師(求月票)第188章 接了個大活(九更,你懂得)第387章 還真是煞風景啊第919章 只有一條路可以走第164章 羨慕嫉妒恨第907章 有人來自首?第1504章 太子港的安全第1052章 顧盼盼取經第462章 真的被嚇死了嗎?第1483章 好好看熱鬧就行了第169章 玻璃的作用第1489章 大唐皇家海軍第37章 珍寶閣第1485章 但是萬一不是呢?第1350上章 盧家的動作第223章 拉不下面子第320章 頭鐵的楊本滿第135章 渾身是寶第488章 一心向往大唐的小田切第1379章 還擊第1023章 現在有多開心,以後就會多痛苦第794章 韋杜聯手第166章 再回長安第647章 簡單的油條不簡單第293章 阿斯卡的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