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擴張的引子

如果,西域諸國的人有錢,那麼,唐奉義是不介意發動大唐其它的持股大戶也出手的,經過兩次分拆之後,海外探索投資公司總共可是有兩千四百萬股,以現在三十多貫的價格來算,那可是要七億多貫才能全部買的下來,而且,就算他們全部買下來,朝廷還持股一半,掌握絕對話語權。

七億多貫,那可是大唐三分之一的存款,足夠讓西域所有國家傷筋動骨,以當前世界經濟總量來看,就算是拜占庭帝國,能夠動用的活錢,也絕對不會超過三億貫,也就是跟大唐幾年前的水平相當而已。

而隨着出高價的人,屢屢購入了一部分股票,海外探索投資公司的股價,也一路在多方不斷提高價格的情況下,直線上揚,這些紅了眼的傢伙,已經不再像以往交易交易大廳的大唐富豪們出價那麼溫和了,幾文,幾十文的往上加,完全不能滿足他們阻擊對付的意圖,直接五百文,一貫的往上加,成了常態,所以,不到半個時辰,單價就上升到了四十貫。

不過,此前一段時間,見慣了海外探索公司的股價翻倍的往上漲的大唐持股股東們,並不爲之所動,今天從二十三貫多漲到四十貫,還一倍都沒有達到呢!他們根本不急着出手,天知道,這個價格會漲到什麼程度,反正,他們只需要繼續拿着股票,以後就能妥妥的有分紅,它的實際意義,已經不是它的市值了,而是它能分紅的這個特性。

大家都不傻,誰會願意賣掉一個源源不斷給自己下金蛋的雞呢。

交易中心每天的只開盤兩個時辰,上午一個時辰,下午一個時辰,截止下午收盤,唐奉義共賣出去了二十萬股,均價在三十七貫左右,得錢七百多萬貫。

而收了盤之後,不代表馬周和唐奉義就下班了,這二十萬股股票,分散在了十幾個王國的手中,只是希拉剋略手上的股份稍微多一點而已,買到了五萬股,在計算過這些買到了股份的人手中的總錢款之後,他們兩人到了大明宮李承乾的辦公大樓彙報工作。

“太子殿下,咱們的計劃奏效了,僅僅是一個下午,就從他們手中掏了七百多萬貫出來,如果咱們把陛下在江陵碼頭試吃新作物,以及更多新作物的具體消息公佈出去,那麼,臣有把握,明天一天,就能將他們手中還剩下的錢,全部都掏出來,而且,咱們需要出手的股份,並不需要那麼多。”唐奉義率先奏報道。

李承乾聞言,點了點頭讚道,“你們做的非常好,不過,咱們只從他們身上掏幾千萬貫出來,能對他們國內的經濟造成衝擊嗎?”

唐奉義搖了搖頭道,“不能,以他們各國的經濟量體,至少要上到兩三億貫,才能起到很明顯的效果,所以,咱們還需要有下一步計劃。”

李承乾問道,“什麼計劃?”

唐奉義笑了笑答道,“當然是抵押貸款給他們,而且,讓他們用買到的股份做抵押。”

“抵押貸款給他們?”

李承乾聽了唐奉義的建議,先是皺了皺眉頭,然後,馬上就想通了。

海外探索投資公司就在這裡,別人搬不動,拿不走,借錢給他們買股票,大唐實際上,只是把左口袋的錢,挪到了右口袋裡而已。

而他們,雖然會因此拿到很多海外探索投資公司的股票,卻會欠下大唐鉅額的貸款,他們想要還款,則勢必需要在本國橫徵暴斂,他們不還款,想賴賬,則他們找大唐借貸時,用來抵押的這些股票,會直接被用來償債,他們白白損失掉已經購入股票的錢財不說,還會在名義上,欠大唐一大筆債務。

這就是一場利用新物種的噱頭,對西域諸國展開的經濟戰,在他們還沒有意識到戰爭已經開始的時候,大唐已經開始賺取了實際利益,大大的削弱了他們經濟實力的同時,加劇他們內部的混亂。

誰叫這個畝產萬斤的作物,對他們的誘惑力那麼大呢!

只可惜新作物數量有限,都要用來做種,否則,李承乾一定會用這些新作物,在明日的晚宴上招待他們,讓他們更加的低檔不了這樣的誘惑。

“只要報紙上的消息一刊登出去,臣有把握明天臣在交易中心,將他們帶過來的錢全部掏光,而太子殿下可以在明天的晚宴上,透漏大唐能夠爲對他們提供一定數額抵押貸款的消息,具體怎麼借貸,讓他們來找臣談即可。”唐奉義胸有成竹的說道。

“很好,一切都依你的計劃辦,此事若成,咱們大唐向西域擴張的難度,至少能減輕兩成。”李承乾最終拍板道。

西域各國最近幾年其實受到大唐的影響已經很大了,因爲,他們對大唐進口,遠遠大於出口,而且,買回去的,都是一些消耗品,而賣給大唐的,卻是一些資源類不可再生的物品,在錢不斷向大唐流入的情況下,他們已經開始出現一定程度的錢荒,那些富人,中產階級,因爲自己的開銷日益變大,卻並沒有增加收入的渠道,就會產生許多不滿足情緒,這種不滿足情緒,當然不是衝着給他們帶來精美商品的大唐的,而是會衝着他們的統治者。

因爲,他們的統治者不僅沒有在這件事情上有所作爲,還想要更大量的使用大唐的產出的商品,也因此,他們更加需要錢,所以,會不斷的增加各種稅收,窮人就算把他們扒光了也沒錢,那麼,他們只好與本國的權貴富豪去爭利了,這會讓他們國內的穩定指數,大大的下降。

每個國家的富貴階層之所以富,都是有原因的,那都是掌握了一定資源和力量的階級,怪只能怪大唐的商品,太被他們所需要了,因爲,設計打造這些商品的人,是來自後世的孫享福,他只是用後世一種比較爛大街的營銷策略,來設計製造商品而已,那就是‘被需要’,只要大唐造出來的東西,都是別人所需要的,那麼利益自然就會源源不斷的流入大唐。

還有很多的別的因素,比如,西域諸國的富人大量的向大唐移民,也加劇了他們國內不穩定因素的增加,這也是大唐比較穩定的政治環境,比較安定,無戰亂的生活,被這些富人們所需求的一種表現。

所以,他們混亂的因由,已經埋下了,只等他們的統治者,把剝削的手段伸向最底層的平民的時候,大亂就會徹底爆發,屆時,就是具備給所有百姓帶去安逸生活的大唐出手的最佳時刻。

李世民和李承乾唱了幾年的雙簧,就是爲了布好這個局,而這個局,在新物種到達大唐,高產的噱頭出來的時候,被馬周和唐奉義抓住機會,推進的更加完美了。

而當這些高產作物真正種出來了的時候,大唐將不再害怕養活更多的人口,在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生存必須物資儲備等等各方面完全準備好了的情況下,擴張,就會變的勢不可擋。

在李承乾在長安運作這一系列的驚天大計的時候,山南道這邊也沒有閒着,孫小妹,趙河,已經成了明星一般的人物,各種適合在南方種植的新作物,在郢州治下新開出來的垸田裡,種植了下去。

“吶吶吶,可別小看這個蝦,掌門說了,有它在,至少可以幫你帶動一個人口大縣的經濟,要不是掌門指定了用你治下潛江縣的地盤來餵養的話,我還捨不得給你呢!”在李恪按照趙河的意見,將潛江縣的一個大魚塘用石灰消毒殺菌之後,趙河很不情願的過來檢查水質道。

李恪看着那幾桶小龍蝦,有些鬱悶道,“可是,你要我將整個縣一大半的土地挖成池塘,而且,都要像這口池塘一樣,用石灰水殺毒清理,這工程量也太大了吧!潛江縣可不是九垸縣那麼點地盤。”

潛江在後世,可是有兩千多平方公里,已經升級爲了市,這個時期它之所以出現,是郢州復設了之後,長孫無忌因爲其境內有河道分流漢水,取漢出爲潛的意思,才命名爲潛江縣的。

當然,歷史上是宋朝才這麼命名的,而長孫無忌之所以這麼規劃,自然是因爲孫享福當初劃分垸田區域的時候,就把這塊獨立的規劃了出來。

現在的潛江縣,其主要區域是安遠鎮蚌湖周邊,這塊區域正好可以圍成一塊大垸田,單獨成一縣,這樣之後會很好治理,而且,安遠鎮因爲有多條河道交錯,水路發達,當地生活的百姓已經超過千戶,已經有了立縣治的基礎,長孫無忌才這麼規劃的。

它現在並沒有後世的潛江那麼大,因爲其東部位置,是屬於復州竟陵縣,但也有差不多一千二百多平方公里,一平方公里用後世的田畝數量算,那可就是一千五百畝地,哪怕是隻把一半的地方,六百平方公里開發成養蝦的水塘,那也要挖九十萬畝以上的水塘,差不多快有整個九垸縣那麼大了,這個工程量,直接讓李恪有點頭暈。

“怎麼地,你覺得這些蝦不值?告訴你吧!就這幾百只小龍蝦,只要食給夠了,只需要兩三年的時間繁殖,就能把你整個縣的水塘全部都佔滿,到時候,那可是取之不盡,吃之不完的蝦,這些蝦肉,人可以吃,這些蝦殼,是上好的雞鴨飼料,有了它,你就可以給整個山南道的雞鴨養殖業,提供精飼料,這可是源源不斷的財源收入。對了,你不是又接手了五十多萬耽摩來的勞工麼,都派過來,用雙翅犁,一遍一遍的刮土,挖水塘費不了多大功夫的。”

“行,我挖,但願你所說的是真的。”李恪一邊說着,一邊將那幾桶小龍蝦,倒入了這塊有幾畝大的池塘裡。

五十萬人,挖一百萬畝左右的池塘,平均每人其實只要挖兩畝,可即便是有雙翅泥這樣的削土神器,想要靠人力和牲畜,來將兩畝大的地方挖到一米多深,那也是非常有難度的事情,因爲越是深,越是難挖,江漢平原區域,通常挖半米深,就會出水,在最開始的土層還能靠耕牛,到了半米以後,就只能靠鐵鍬了。

這麼靠人力挖下去,想要達標,至少得兩個月來挖,而兩個多月的時間,如果用這些人去築垸田的話,至少能修建好半個縣的地方,用半個縣的築垸工程來換一百萬畝左右的水塘,李恪總感覺有點虧,他覺得直接用蚌湖來養這些小龍蝦還好些,不過是捕撈的時候稍微麻煩一些而已。

從後世來的孫享福可是一向比較注重食品安全的,他自然是希望所有人吃的放心了,而且,它想盡量的控制小龍蝦的野生繁殖,免得吃不過來,形成災害,影響生態。

所以,即便是現在麻煩些,他也叮囑了趙河,必須要做好,畢竟,現在根本不可能把一個活水湖殺菌消毒,而大量捕食野生的,容易吃壞肚子,以現在的醫學水平,寄生蟲可不是那麼好對付。

看着那些在桶裡餵養了塊半年的小龍蝦下了塘,趙河就放心了,這些小龍蝦用桶養的這麼久不死,經過多輪的清水沖洗,身上基本不可能存在什麼寄生蟲了,也算是生命力比較強的良種吧!

不過,他現在的任務,可不是教李恪餵養小龍蝦,而是要將新作物種出來,李世民可是打算在運動大會期間,用這些新作物來大規模宴客的。

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549章 北上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502章 新的投資計劃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273章 酒宴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555章 再會夷男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729章 說服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626章 突然就亂了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四十六章 幸福的種子第543章 採紅菱第126章 用計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202章 幸福村的核心第七章 集上衝突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654章 推動新型房屋發展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470章 夜襲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502章 新的投資計劃第572章 震撼的表演第九十一章 歡樂繼續第331章 種花椰菜第182章 見李績第714章 航海人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604章 擺鐘第194章 你不敢我敢第221章 城門激戰第421章 又上朝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二十二章 上衙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381章 各種忙第431章 難得休閒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368章 定計第293章 返程路上第692章 擴張的引子第305章 對策第567章 宴會第268章 夷男進善陽第714章 航海人第400章 再對質第三十四章 唱詞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144章 越來越不懂第347章 農門的新課題第733章 到吐蕃第729章 說服第198章 接種試驗第378章 農部的工作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693章 去雲南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130章 計策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404章 慰問工人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201章 良苦用心第175章 唐奉義第六章 小河集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372 人才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