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佛教和中原

佛教是在西漢末,新莽時和東漢前期時由印度經西域傳入的。

根據記載,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

到了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漢明帝夢見金人,於是派人去西域,迎來迦葉摩騰與竺法蘭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經,用白馬駝回首都洛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四十二章經》,那裡也就是現在的白馬寺。

因此,在中國佛教史上,多以漢明帝永平十年作爲佛教傳入之年,白馬寺成爲中國第一座佛寺,《四十二章經》,也成爲中國第一部漢譯佛經。

佛教傳入中國時間比較早,但是由於當時儒家興盛,所以佛教發展十分受限,直至五胡亂華之後,佛教纔開始興盛。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曹丕、孫權都信佛,甚至還大興佛寺,這也是佛教一貫的做法,就是將君主發展成佛教信徒,那麼佛教的發展就不用愁了。

西晉年間,官方與民間的佛教信仰,逐漸普遍。相傳西晉時代東西兩京(洛陽、長安)的寺院一共有一百八十所,僧尼三千七百餘人。

東晉朝廷中奉佛的也很多,晉元帝、晉明帝以賓友禮敬沙門,晉元帝又‘造瓦官、龍宮二寺,度丹陽、建業千僧’,明帝也‘造皇興、道場二寺,集義學、名稱百僧’,於是建康佛教,盛極一時。

經歷過五胡亂華時期之後,佛教大肆興盛,因爲這些外來的各個入侵中原的異族統治者基本上都信佛了,然後修建佛寺,翻譯傳播佛經什麼的,就更加普遍了,佛教可以說是趁着這個時期走上了一次輝煌。

在南北朝初期,也就是南朝時候,佛教十分的興盛。

後來唐朝詩人杜牧走到揚州時候還曾寫過一首詩,說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雖然到了杜牧那個年代佛教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破敗,許多寺廟都殘破了,但是這個數目就可以看出,揚州一地就幾百座寺廟,可見當年佛教是多麼的興盛。

到了南北朝後期的北朝之時,開始有君主看到佛教的危害,就提出了滅佛,最爲著名的就是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都是因爲他們看到了佛教不事生產,不參加徭役,不上交糧稅,還要鼓勵國家青壯勞力上山信佛出家,大大的危害國家的發展,所以就動了殺機,開展滅佛行動。

這兩位滅佛,跟後來的唐朝後期的唐武宗滅佛,在歷史上並稱‘三武滅佛’。

一直到了前隋的兩任皇帝,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都是信佛的,對佛教採取政策支持,隋文帝還好,竭力用平衡手段實現儒釋道三教共治,隋煬帝楊廣倒好,直接成了佛菩薩座下持戒弟子,雖然這些可能是統治者統治民衆需要的手段,但是也因此能看出,那個時期佛教多麼受推崇。

一直到了大唐建國,李淵其實也是信佛的,還給大兒子李建成取小名毗沙門,但是由於大唐建國時期,爲了給李家正名漢家正統,奉道家老子李耳爲先祖,因此道教就成了大唐的國教,即便如此,大唐貴族階層多是從前隋留下來的,很多一部分人都是信奉佛教的。

現在大唐因爲現實需要,要跟佛教動手了,所以李二這個孝子也不得不將老爹找來好言相勸,好在老李淵並不是什麼虔誠的佛教徒,甚至老而成精,對於佛教擋了大唐的路也是非常看不慣,嘴上沒說,心裡其實是支持白凡出手的,所以這次私議就沒有叫李家老大李建成來,就怕他搞事情。

至於說白凡點將的那位太史令傅奕是什麼人物,可能許多人都沒有聽說過,太史令一職,其實就是司馬遷當年的職位,負責記錄編寫史書,在大唐,太史令和掌管天文曆法的火山令同屬於太史局所管,直到後來唐高宗時期掌管天文曆法的更名爲渾天監。

而傅奕,就是現如今大唐的太史令,年紀已經七十六歲了,這位在歷史上可能不算有名,但是在宗教史上可是大大有名,尤其是佛教歷史上,傅奕可是唐初著名的反佛鬥士。

他以唯物主義自然觀和儒家倫理道德爲理論基礎,堅決反對佛教。指斥佛教不講君臣父子之義,對君不忠,對父不孝;遊手遊食,不從事生產;剃髮易服,逃避賦役;剝削百姓,割截國貯;講妖書邪法,恐嚇愚夫,騙取錢物。

曾在武德七年時候,上書《請除釋教疏》給李淵,主張禁斷佛教,雖然引起了李淵的注意,但是朝堂上佛教信徒太多,支持傅奕者寥寥,最後也不了了之了。

大唐有了這麼一個能人,皇帝一提起對付佛教,白凡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老爺子,因爲他可以說是跟佛教鬥爭了一輩子的鬥士,自幼就機敏善變,論起跟和尚鬥嘴,白凡相信就算是自己的得意弟子杜構都不及這老爺子。

“哈哈哈哈,好,沒想到簡之竟然也知道傅奕,看來你以往思考過佛教的問題,傅奕的確是一個好幫手,對付佛教,比老程都有一套。”李淵撫掌大笑。

李二點頭道:“如此,朕再調叔寶的左武衛給你,還有元霸也回來了,讓他也給你幫忙。你這第一戰準備拿誰開刀?

他們二人一個將土地捐給了河北的潭柘寺,一個將土地捐給了嵩山的少林寺,這兩家寺廟都是佛寺裡面名氣比較大的,所以很是不好對付,你要小心。”

“無妨,大魚小魚在我眼中沒區別,我白凡出手,自然要對付敵人精銳才行,全是菜鳥絲毫沒有挑戰性那多沒意思。

至於第一戰嘛,不用捨近求遠,就來個一路通殺,先從京城長安名氣最大的無漏寺開始吧,這裡可以算上是一處皇家寺院了,想來滅掉他們,還有一定的敲山震虎作用。”

無漏寺是隋文帝下旨在北魏淨覺寺的故址修建的佛寺,就在曲江池旁邊,在長安佛寺地位非常的高。

歷史上是貞觀二十二年,李治爲了感念母親長孫皇后的恩德,在無漏寺原址上修建大型寺院爲之祈福,起名慈恩寺,又叫大慈恩寺。

直到唐玄奘取經回來,玄奘在大慈恩寺建起一座大雁塔,用來安置帶回的佛經佛像和舍利,從此大慈恩寺成爲佛教不可撼動的聖地。

當然這都是史書記載的後話,這一世有了白凡這個變數,不僅長孫皇后似乎免除了死劫,連帶着佛教的發展恐怕也沒有那麼順利了,這個佛教聖地還沒有進入萌芽期呢,就要迎來一通暴風雨。

今日第二章,感謝大家支持。

第一百四十四章 師弟你沒時間了 國難將至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飛呢?白凡月下追齊王第五百一十八章 天神姿態 再生變故第六百八十九章 嚇哭的四小第六百八十九章 嚇哭的四小第九百七十五章 大結局第三百四十八章 教徒弟後院秘訣第一百七十七章 災難終過 學子歸來第九百七十四章 老狐狸的真正目的第三百七十二章 張良計和過牆梯第二百六十六章 醉酒狂徒地圖炮第四百七十六章 終於得手 調虎離山第二百零四章 租地建場 佳人康復,咱們結婚吧第十五章 鋒芒初露之一箭三雕第二百四十四章 白凡醉酒 我要打十個第七百六十四章 千金買馬骨第五百七十三章 是非分明的耆老 幕後黑手終現第六百五十六章 屠寺搜書第三百八十五章 爲什麼?圍魏救趙第二百四十八章 功力有突破 心疼我的酒第二百五十九章 琴簫和鳴第八百三十八章 頂天立地李元霸第五百八十六章 斬首行動 復仇第一戰第三百八十九章 忍無可忍的李淵 開場舞第五百四十三章 皇后駕到 羣敵環伺的白凡封推感言第四百七十三章 朝陽羣衆 秦瓊剿匪第四百零六章 獨家秘藥 王家難抉擇第一百六十六章 尉遲敬德拿雲州 屈突父子險就義第三百三十一章 猛將遇險 頡利醒轉第四百七十九章 修羅之名 殺手來到宿舍區第六百八十六章 白凡行醫 不長記性的王子第五百五十六章 專治各種不服第一百零七章 白凡毒辣嗎?那要看對誰了!第四百二十八章 孤注一擲的賭局 盧氏末日第五十四章 天策府升帳 我有個親戚?第五百三十九章 白凡的理由 仙糧真容第五百四十四章 貓的故事 皇后發飆第八章 錢給我,我出手比他快第九百二十一章 再戰天竺海軍第四百九十八章 吐谷渾堅城 破城神器第九百四十章 接二連三的離家出走第四百三十九章 李二不在家 人是我打的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兵平嶺南?第二百一十三章 前路被斷 全軍死戰第三百四十章 奇門遁甲 傳世奇陣第五百四十三章 皇后駕到 羣敵環伺的白凡第八十三章 教導主任誰來當?蠻子不能放第一百八十一章 兇狠頡利 殘酷手段第六百三十六章 老袁論道 自斷根基嗎?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們一起上吧第九百三十四章 暗潮涌動第二百二十一章 胡攪蠻纏 霸氣李二(第四章,求首訂!)第三百七十章 我不同意 我被騙了第七百六十九章 摻水了第五十一章 除賴 釣出一條大魚第六百一十三章 邪神之心第九十八章 家業之論 婢工奴曲第三百二十章 嶺南三寶 巾幗英雄第六章 見面禮 這是你小師叔第一百三十二章 失心神佳人受磨難 救愛情日夜行千里第六百四十一章 老程栽了 達摩傳人(加更)第六百三十三章 一刀接一刀第八百八十九章 硬氣的博陵崔氏第三百六十九章 白家喜事有難題第八百三十二章 再會李明心第三百七十一章 前因後果 求援第三百五十九章 激烈對決 發人深省第八百零九章 千里傳音的神器第二百八十三章 多情公子 走鏢偶遇第六百九十章 大唐第一屆武道大會第六百七十二章 西北事了 石破天驚第五百九十六章 仙糧豐收 尉遲醉酒?第九百四十三章 反打劫組合轟動綠林第七百七十二章 策反第三百四十三章 都不是好人 悲劇的突利第四百二十四章 隴西李氏遭劫 鬱悶的侯君集第九百二十二章 苦行僧玄奘第一百零九章 傷離別 塞外出使第九百四十六章 白家老二的烏龍第四百三十章 書院再開學 招生手段花樣多第七百五十六章 思想的難題第一百五十章 大唐版無間道第三百三十二章 步兵巔峰 敗象已現第九百三十一章 比殺人更狠的刑罰第十一章 秦王大喜第一百二十二章 三舅現身 形勢逆轉第四百七十八章 誰說喝醉不能打?修羅殺手哭了第八百四十三章 師徒再見第四百八十章 找到一千軟柿子 人形兇獸第六百二十一章 恩威並施爲分田(四)第八百七十四章 未來的神探出糗了第八百零九章 千里傳音的神器第七百二十章 折中對策第三百六十四章 杜如晦的後事 誤會了第五百八十三章 青城被圍 比武論罪第八百零四章 是非分明李元霸第二十九章 太子建成 杯中之交第六十五章 北戰突厥 被迫從軍第三百二十六章 厲兵秣馬 白凡去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