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兩河輪戰(十一)

ps:感謝書友1103031的大額打賞,恭喜成爲舵主,老飯感激不盡!當然還有eagle周,沒得說了,周兄依然那麼給力。另外就是月票了,謝謝大家了,把老飯的月票排名推進了前200之內,這本書的收藏和訂閱都不高,但是月票卻硬生生擠進收藏上萬、乃至兩萬以上的其他書堆裡,老飯這叫一感動啊,兄弟們這叫一給力啊,想想自己的更新速度,老飯慚愧得想直接跪了。熱淚盈眶的說

博昌行營向趙州軍騎兵二營發來的軍令中,要求該營出動兩都以上的騎兵,沿濟水南岸向西巡弋,經高苑、長山、章丘等地,直到齊州,掃除這一線的宣武騎兵斥候。趙指揮從博昌城中回到營地後,立刻緊急召開都隊以上軍官會議,發佈任務簡報、下達出擊軍令。

按照博昌行營提供的任務簡報,自八月初開始,早就被盧龍軍控制的濟水南岸一線,開始陸續出現了宣武軍騎兵斥候的身影,這些騎兵斥候一改過去四騎一組的方式,往往以十騎爲一編組,在齊州、淄州兩座堅城的身後腹地進行大範圍活動,已經嚴重威脅到盧龍、平盧聯軍對齊州、淄州的補給線。軍令要求騎兵二營至少出動兩百騎以上兵力,掃蕩濟水南岸,保證聯軍對這條補給線的牢牢控制。

緊急軍議之後,各都隊又接着召開伙長、伍長以上軍官會議,然後由各夥長、伍長將簡報和軍令繼續傳達到每一個普通士兵。

任遂安和夥裡的弟兄們對此都相當興奮,他們是頭一次執行軍務,也是頭一次直面敵手,很多人都開始幻想着立刻就能獲得軍功,從此踏上成爲軍官的道路。任遂安的內心也很不平靜,但他在興奮中還含有一絲緊張。與夥裡的其他弟兄稍有不同,任遂安出身武人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曾經在老盧龍軍中效力,祖父曾經是一名邊關鎮將,父親則擔任過都頭之職。

武人世家出身的背景讓任遂安對打仗更具備幾分清醒的認識,他知道戰場之上異常殘酷,軍功雖然旦夕可得,但危險卻也時刻存在。給任遂安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他的父親,老盧龍軍健卒營的一名都頭,曾經在當年的貝州一戰中身負重傷,功勞雖然不小,卻從此背上了沉重的傷患。繼而退出了軍伍。

因此,任遂安在臨睡前又再次整理了自己的揹包,查看了一遍揹包中的乾糧、白麻布、火棉、生薑、鹽、手弩和弩匣等物,這才懷着即期盼又忐忑的心情,緩緩合上雙眼。

天色濛濛之際,任遂安被軍號聲喚起,他和弟兄們有條不紊的整束好軍服,出了營帳後,用帳外備好的清水簡單洗漱一番。又取出豬鬃製成牙刷,蘸着青鹽刷了刷牙。任遂安刷牙的時候感到不太舒服,他看了看牙刷上已經掉落了一半鬃毛的刷頭,暗自琢磨着這次軍務結束後是不是該去後勤官那裡領取新的牙刷了。

洗漱結束後。便是用餐,按照慣例,軍隊出戰之際,餐中肉量要增加一倍。因此,任遂安很是滿意的啃到了兩塊新鮮的肉骨。吃完之後回到營帳,每人有一刻時整理行裝。任遂安套上輕甲,又將氈毯捲起,綁在揹包的頂部,將水囊掛在揹包左側的扣子上,行裝便算整理完畢。

任遂安揹着半人高的碩大揹包,左手提着騎槍,右手扶着腰間的馬刀,在夥長的帶領下前往馬廄牽馬。他把揹包拴在馬鞍左側,將騎槍和馬刀掛在馬鞍右側,然後牽着戰馬來到營門外等候。

沒有撈到軍務的弟兄都聚集在各自營帳外,羨慕的向任遂安等出戰的騎兵鼓掌,有些相互認識的大聲開着玩笑,無外乎“別被宣武那幫兔崽子幹趴下”之類,又或是“小心胯下的卵蛋,別被人割走”等等粗鄙不堪的笑話。

甲都、丙都和丁都三百騎兵很快就聚合成隊,在營門外等候了片刻。不多時,趙指揮出來說了幾句不疼不癢鼓勵士氣的閒話,便大手一揮,帶領騎隊繞過營寨,向西而行。

因爲作戰任務是“掃蕩濟水南岸”,並沒有時間上的限制,也沒有固定的作戰目標,騎隊仍舊按照平常拉練一樣,步行牽馬行軍。當晚,三個都的騎兵抵達高苑,留宿在莊內。這裡駐有一都步卒,趙指揮和營裡的軍官去拜訪都頭自不用提,任遂安則和弟兄們在屋子裡美美的睡了一覺。

第二天,騎兵營開始分兵。甲都承擔北路的掃蕩任務,繼續沿濟水南岸向西,丙都和丁都則分別向西南和正南改道。趙指揮和營部參軍、押衙跟隨丙都掃蕩中路,並和北路的甲都、南路的丁都約好了每日行進距離和互通情報的時間。

濟水南岸的甲都負責的區域是南北寬十里的地帶,地勢雖然平坦,但仍有山丘不時起伏,如果全都弟兄合兵一處行進,很有可能會將宣武軍滲透進來的騎兵斥候漏過去。都頭、參軍和兩個隊正稍作商量,便再次分兵,左隊、右隊各負責南北寬五里的正面,整個都齊頭並進,進行拉網式搜索,力爭不留死角。

五里寬的地帶仍然很大,於是各隊再次分散,每夥負責一里寬的正面,基本上便能將整條行進的通道全數覆蓋了。

經過一年多的戰事,濟水南岸早已沒有百姓,遠遠眺望,經常能夠見到殘破的村舍和廢棄的田壟,偶爾還能在身邊看到枯骨和殘破的木槍,以及被燒得漆黑的車輪碎片。有時候還能看到大羣的兀鷹圍在一處,不停的扒着地上的死屍啄食。連續走了兩天,弟兄們都感到有些心悸。

偶爾會碰到來往於齊州和博昌之間的輜重車隊,弟兄們就連忙上前拉幾句家常,問問前方的狀況。據輜重車隊的護衛軍士說,這些時日,濟水南岸經常能夠看到宣武軍的騎兵斥候,這些斥候人數不多,但有時候會圍在車隊附近,讓車隊的行進速度大大降低,很是討厭,於是任遂安和弟兄們搜索時更加警惕了。

等到過了長山一線之後,任遂安所在的夥散得更開了,他們仔細的搜索着每一處灌木和樹林,見到阻擋視線的丘坡時,還要小心翼翼的上去查看一番。

這天傍晚,就要到了收兵的時候,按照慣例,各夥要向都頭所在的方向聚集。劉夥長看了看天色,於是招呼弟兄們向北轉向。行了一箭之地,就見左前方有一片低坡,劉夥長隨手指了指那片低坡,道了聲:“過去看看。”

盧龍軍騎兵作訓條令中,對於斥候小隊在行進中的序列是有嚴格安排的,分毫都不允許出錯,平日訓練的時候依照條令來進行,戰時依然如此。

按照行進操典,一夥兒十名騎兵獨自執行任務時,隊列分爲三組。夥長居於首位,他的左後方是伍長,與身後四名騎兵形成中間一組,這一組騎兵手中不持軍械,以保存體力爲主。左右兩側間隔一定距離各有兩名騎兵,形成左右兩組。左右兩組行進時,首騎持騎槍,次騎則持扣好弩箭的手弩。

這種行進隊列的安排源自於虞侯司、作訓司的聯合研究,他們總結了歷次對草原騎兵的作戰經驗,最後將其制定爲行軍操典,其中還會衍生出近戰和遠戰的許多戰術,是盧龍軍騎兵作戰的圭臬。

左側一組的首騎就是任遂安,他雙腿一緊馬腹,右手將騎槍從馬勾上摘下來,抄在右臂腋彎下夾緊,然後朝低坡處馳去。他身後的次騎則跟隨在他身後大約五六個馬身處,不緊不慢的吊着。

連續幾天的所搜無果,讓任遂安有些鬆懈,他策馬斜刺裡直接衝上了低坡,然後……

數支羽箭“嗖”的幾聲,十分突兀的向他迎面射了過來,冷不丁射得任遂安一陣驚駭。索性任遂安家傳的武藝,百忙中向右側偏了偏頭,一支羽箭直接撞在皮盔一側,被皮盔彈飛,另外兩支羽箭從左面頰外擦過,射了個空,還有一支羽箭則正好射入左肩甲上,透過外層皮革和內襯的麻衣,釘在肩窩裡,當即疼的任遂安悶哼了一聲。

任遂安家傳的武藝,又在契丹騎射好手的教導下,結連練習了半年多的騎術,此刻驟逢敵軍,條件反射般右腿加緊馬腹,身子重心向右偏移,戰馬立刻轉向,斜着繞了圈子兜了出去。任遂安忍着疼痛大呼道:“敵騎!”

就在剛纔一瞬間,他匆忙間看到了十來名騎兵藏在坡下,前面四人下馬半跪在土地上,正在向弓弦上扣搭第二支羽箭,後面六人開始認蹬上馬,已經準備發動突擊了。

任遂安在馬上矮着身子遠遠兜了一圈,等迴轉過方向的時候,正好看到宣武軍騎兵從低坡下衝出來,向本夥發動衝鋒。剛纔跟隨在自己身後的次騎則繞到了宣武軍騎兵的側翼,正用手中的短弩向宣武軍騎隊射擊,眨眼工夫,次騎的手弩射擊便取得成果。

盧龍軍騎兵配備的標準手弩是三矢連發弩,弩前還有定格望山,發射速度快,準頭也足,次騎的三矢連發將宣武騎隊中吊在後面的一名騎兵直接射落馬下,腳還勾在馬鐙上,被奔跑的戰馬拖拽着前行,同時影響了宣武騎隊身後的幾名騎兵的衝鋒路線。

宣武騎隊立刻分出兩名騎兵向任遂安的次騎奔來,想要除掉次騎對他們側翼的威脅。次騎將射空的手弩扔在地上,打馬往外就走,並不與宣武騎兵糾纏。(未完待續……)

第1章 西京變(四)第31章 雙極(三)第114章 南北戰策(八)第12章 蔣袁合流(二)第81章 大王莊——將軍廟(五)第1章 幽州留後(一)第98章 決戰上黨(十三)第76章 懷遠新思維(八)第34章 雙極(六)第85章 東都會盟(五)第115章 南北戰策(九)第18章 西京變(十八)第84章 釘子(十七)第29章 幽州留後(二十九)第50章 盧龍節度(十九)第84章 釘子(十七)第20章 整軍(三)第22章 大河之東(七)第50章 盧龍節度(十九)第76章 仁恕之道(九)第6章 西京變(六)第7章 遼西雙城(七)第51章 饒樂山巔(五)第21章 遼西雙城(二十一)第47章 白狼山水間(十四)第44章 君之野望(二)第59章 兩河輪戰(五)第35章 盧龍節度(四)第25章 大河之東(十)第59章 河北新軍閥(二)第28章 諸侯之定(七)第142章 國器(四)第62章 己未之冬(十三)第75章 轉折(七)第75章 非常規戰爭(十二)第75章 釘子(八)第61章 己未之冬(十二)第86章 決戰上黨(一)第75章 懷遠新思維(七)第78章 釘子(十一)第81章 東都會盟(一)第73章 轉折(五)第74章 非常規戰爭(十一)第89章 決戰上黨(四)第26章 幽州留後(二十六)第7章 遼西雙城(七)第64章 己未之冬(十五)第36章 營州經略(八)第66章 己未之冬(十七)第16章 大河之東(一)第51章 范陽之春(五)第3章 魏博血夜(三)第52章 君之野望(十)第91章 決戰上黨(六)第22章 遼西雙城(二十二)第86章 決戰上黨(一)第50章 君之野望(八)第9章 幽州留後(九)第96章 決戰上黨(十一)第61章 兩河輪戰(七)第98章 決戰上黨(十三)第24章 榆關風雲(三)第57章 燕郡問題(二)第76章 懷遠新思維(八)第25章 大河之東(十)第42章 雙極(十四)第94章 決戰上黨(九)第45章 雙極(十七)第58章 饒樂山巔(十二)第83章 東都會盟(三)第43章 春夏(九)第29章 榆關風雲(八)第61章 燕郡問題(六)第33章 營州經略(五)第64章 己未之冬(十五)第65章 兩河輪戰(十一)第58章 己未之冬(九)第70章 釘子(三)第35章 春夏(一)第90章 決戰上黨(五)第15章 北迴歸線(五)第61章 兩河輪戰(七)第80章 懷遠新思維(十二)第28章 大河之東(十三)第3章 西京變(三)第64章 饒樂山巔(十八)第17章 西京變(十七)第59章 己未之冬(十)第36章 雙極(八)第141章 國器(三)第59章 兩河輪戰(五)第56章 饒樂山巔(十)第43章 君之野望(一)第3章 貝州(上)第2章 西京變(二)第22章 諸侯之定(一)第41章 薊州(三)第61章 己未之冬(十二)第4章 貝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