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一章 計將安出

“母親,咱們這是要放棄楚國嗎?”

十數人位列在小小的佛堂,說人擠人也毫不過分,太后的話在座的所有人都驚訝莫名,只有周保權還沒有體會到權力的味道,自然是最坦然的一個。

“沒錯!”嚴氏點點頭,拿起姿態,似乎是在說給大臣們聽:“祖國雖然是你父親留下的,但我們母子卻留不下來,四周都是豺狼,虎視眈眈,想把我們吞了個骨頭也不剩,爲今之際,也只能聽從你父親的囑咐,北投中原。”

“太后明鑑!”觀察判官李觀象立馬諫言說道:“但此事卻得徐徐圖之,萬不可輕舉妄動!”

“楊將軍正率領近衛軍以及牙兵精銳,與嶺南對峙,咱們若是北投中原,中間隔着南平,若是從嶽州而動(楊師璠常駐嶽州),楊將軍必然有事,大軍震盪!”

“況且,中原之心,猶在淮南,而嶺南數萬人馬正虎視眈眈,且聽聞,嶺南第一大將潘崇徹督領蠻軍,恐怕等不及中原的兵馬,我等就會被其大軍所圍。”

聽到這裡,所有人這才恍然大悟,尤其是嚴氏,這才知曉,自己果然是想簡單了,若是果真實施,朗州不戰而亂,更是得不償失。

“李公之言,真乃真知灼見啊,幸賴李公不然就釀成大錯了!”嚴氏立馬拜下,真摯地說道。

“大嫂,若是捨棄楚國,北投中原纔是錯誤,嶺南之國,穎兒爲後,若是投靠嶺南,咱們周家必然會有妥當的安置,富貴永享,依然是可見的!”

周行武只是農民出身,被周行逢任命,成爲了武平軍節度使,但也沒什麼學問,平日裡也不管事,都交給手底下的判官,平日裡都只是待在朗州。

正因爲農民出身,他眼皮子比較淺,只顧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女兒就是他的唯一子嗣,哪裡管得了什麼楚國,有好處自然向着女婿了。

若是在嶺南,他可是國丈。

“中原統一天下之勢已成,若是投靠嶺南,最後自然也免不了亡國之患!此乃下下策!”有人駁斥道,哪裡管你個粗鄙的農夫。

“哼,你看這天下亂了多少年了,中原也不一定能統一天下,我只知道我女婿就是在嶺南,必能好好對我等!”

周行武不屑一顧地說道,聲音很大,臉上滿是驕傲之色:“爾等若是在唐國,看在多年的相處份上,我會讓我的女婿好好升你們官的!”

“你——”

隨後,這場內部會議不歡而散,太后下令,不許外傳。

“大嫂,怎麼說穎兒也是你的女兒了,怎麼不向着自己的女婿,而向着北方中原呢!”

最後只留下一家人,周行武那也沒有了顧忌,直言道:“我可不管,這楚國是咱們周家的,就算是扔了不要了,也只能爛在我們鍋裡,萬萬不可讓別人搶了去!”

“好了,小叔,你也下去吧!我也是周家人,自有分寸!”嚴氏嘆了口氣,無奈地說道:“這是你兄長的囑託,你又不是不知道,下去吧!”

“哼,敗家娘們!”走出佛堂,最後瞥了一眼,周行武毫不顧忌身份,吐了口痰,不過二十多歲的嚴氏,他完全沒放在心上。

“老爺!”來到了府外,一頭老牛正牽引着過來,在奴僕的服侍下,他一下子就跨到牛背上,安穩的牛步,讓他渾身都放鬆下來。

楚國雖然缺馬,但對於他這個身份而言,並沒有缺乏二字,只是熟悉了老牛,坐習慣了,別人也管不了他。

“這娘們要真的想不開,將楚國賣給了中原,這可如何是好,我女婿不就虧大了嗎?”周行武嘆了口氣,黑臉上滿是糾結之色。

委屈了女婿,就等於委屈了女兒,委屈了女兒,就等於委屈了他以及整個周家。

“這可不行,楚國可是我們周家的!”

他下定決心,絕對要讓肉爛在鍋裡。

回到府邸後,他坐在書房中,想着爲女婿公報信,但是卻纔意識到自己不識字,事情也不能對外說起,一時間陷入了僵局。

這時,有奴僕來報,說是有親戚尋訪而來,還送來了一封信,打開一瞧,卻是女兒的筆跡:

“快,讓他過來……”

長沙府,城外的軍寨。

“這封信可是真的?”招討使段友良驚異地問道。

“當然,這是射聲司的手筆,這書信與皇后的筆跡一模一樣,平常人看不出來的!”李淮這次運送糧草輜重過來,碰巧就遇上了射聲司的消息,不由得感嘆道。

“如今看來,朗州也不安穩,竟然想投靠中原,我等出兵北上,可不是爲了這區區三州之地!不如北上,直接佔據朗州!”

右羽林軍都指揮使李威則沉聲建議。

“不可,楊師璠手下一萬多近衛軍,加上一旁的僞唐陳兵邊境,潘都統手下的蠻兵都駐紮在邊境,我們手底下只有兩萬人,若不能一舉消滅楊師璠,拖延之下,就糟了!”

一直低調的左神弩軍都指揮使黃陽出聲反對,言之有理。

“楊師璠這一萬多人,與我等對峙在長沙府,其後則是玉潭,之後是益陽,益陽之後是龍陽,然後纔是朗州,雖不過數百里,但道道城隘阻抗我等,短時間內,是無法佔據朗州了!”

指着地圖,李淮輕聲說道。

“關隘雖多,但想來卻是沒有多少兵馬駐守了,所以,我們的阻礙只有一個,楊師璠。”段友良重重地說道。

“可是,楊師璠的近衛軍也是精銳,與我等相差不了多少,兵力差幾千,但也無濟於事,短時間內是攻破不了的!”

“如今楊師璠不知曉朗州情況,咱們料敵先機,先明修棧道,與其對峙,然後派人沿湘江北上,將到洞庭湖之際,西行,直入益陽,龍陽,然後兵圍朗州,逼迫楚王歸降大唐!”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六十八章跳到前面去了,沒事求個收藏及票票第兩百一十章充實後宮第七百九十六章第1228章子嗣第三百二十八章整編訓練第五百三十三章借師助剿第1147章兩人第八百五十三章無名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1385章分以四國第一百六十章衣帶詔(上)第1226章取暖第五百五十八章虔州城第七百六十五章第兩百四十三章收穫不定第1129章續第九百七十六章口號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會議第九百章第八百二十二章太原第一千零七十五章恩怨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七百七十章謀算第1180章豐州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第八百四十章軍制(下)第七百六十五章第六百三十五章官缺第五百七十二章敗家二代李景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四百九十六章餘暉第六百章俸祿增減第一千零八十三章耶律沙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行進第七百四十七章燕雲第六百五十章千里馬第一百五十九章以夷制夷第1352章第三百九十八章潛移默化第五百七十九章蓮峰居士第四百九十章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九百九十七章勝之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國大動亂第五百三十九章悍勇第1191章囂張跋扈第八百六十二章交州第一百二十六章坐鎮番禺(上)第兩百四十四章任重道遠第八百一十一章播州楊氏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一千零五十章疑惑第八百八十七章第1303章清明第兩百八十四章倭國變化第兩百一十章仿製回回炮第1410章危機第1257章安南府第一百八十三章獎賞之制第九百九十二章大決戰(上)第1341章第1308章諸王第兩百六十章湘江洶涌(中)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1367章窺伺唐法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兩百八十四章倭國變化第八百三十九章軍制(上)第1336章鼓動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六百六十九章大朝會第一千零七十二章第一千零四十三章鹽業革新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九百零一章拿下鳳州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九百八十九章第一千零七十七章攻略第八百五十六章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鹽場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1386章就藩第八百六十七章鴻之舞金礦第六百五十一章丈人第九百九十八章暗流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1309章就藩第1258章偷樑換柱第一千零三十章無題第五百九十二章官房第1219章異議第1298章規格第五百一十三章準備第1186章第九百章第1397章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