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議論

鄱陽湖匯納贛、撫、信、饒、修五大河流,乃是天下一等一的大湖,而江西,也是當時一等一的富饒之地。

唐末以來,北人南下,南方各地被不斷地開拓,如湖南之馬殷,福建之王審知一般,江西的開拓者,乃是鍾傳,因剿王仙芝起義,來到江西。

然後就成爲江西觀察使兼團練使、鎮南軍節度使,封南平王,割據江西近三十年。

可以說,三十年的治理,讓江西大治,人口豐盈,百姓普遍富裕,也是南唐失去淮南之地後,最後的根基之地。

“大哥,這江西,比咱們湖南還要好咧!”一個水賊看着滿船的雞鴨,以及糧食布匹,不由得高興道。

“的確比咱們老家好些!”張大個也是一臉喜色,如果胳膊沒那麼疼痛就更好了。

“這樣好的地方,讓這羣鳥人佔了,着實可惜!”

“嘿,咱們老家都沒了,這條命又算的甚?幹他孃的,好地方不能就那麼糟蹋了!”

張大個眸中閃過一絲狠色,他大聲說道:“兄弟們,咱們好不容易活過來,長江上,那可是密密麻麻都是屍體,咱們要不是補了船,早就死了!”

“所以,這塊地盤決對不能再讓了!”

“殺了他們!”

“這裡是咱們的!”

男女老少,皆被此地的富裕迷了眼睛,這裡商船雖然不多,但村鎮卻多了不少,人人錢糧多。

不遠處,一艘船躲在蘆葦外,看着這夥人。

“老大,這個張大個在外來者中,算是比較厲害的角色!”

“恩!”男人點點頭,說道:“這樣的人多些鄱陽湖才能更亂一些,咱們的計劃纔算成功!”

“咱們多多宣揚他們的名聲,那些零散的水賊加入他們,攪亂鄱陽湖!”

“老大,有消息傳來,說是林仁肇要回來了!”

“該死,此人可是一員猛將,這些水賊肯定鬥不過他們!”男人嘆了口氣,說道:“改變計劃,咱們也主動吸收一些水賊,不能讓他們單打獨鬥了!”

“這幾千水賊,定要僞國不得安寧!”

…………

水賊被剿滅後,洞庭湖瞬間平靜一下,編戶連坐法,讓漁民們不敢爲匪,商船瞬間大漲,商賈們活絡起來,通過洞庭湖,就可直接去往長江,往江南而去。

婦人們紡織的布匹有了銷路,茶農們的茶也不斷被運走,料定今年南唐必定糧食不足,湖南的糧食也被商人們高價收走,農夫們高興的合不攏嘴。

一時間,整個湖南蒸蒸日上,人人口袋裡都有了餘錢,對於剿匪稱讚有加。

到了八月,一條來自於嶺南的磚路,終於修到了長沙府,商賈們瞬間喜笑顏開,對於朝廷讚不絕口。

當然,皇帝也沒有想到,只是隨意地想在鄱陽湖點一下,就收到如此大的效果,整個湖南都因此收益。

江西,這個南唐的糧倉,也因此受亂。

南唐會缺糧?沒有淮北,淪喪了近半國土,南唐不只是缺鹽,就連糧食,兵源,也大規模的匱乏,這次鄱陽湖大亂,果真是擊中其命脈。

“讓崇福司派人去江西,那裡佛寺極多,寺院勢力盤根錯節,打探消息是最容易的。”

皇帝又想起,江西自鍾會崇佛以來,各種寺院繁多,最是適合派遣探子。

而且,根據他的經驗,這些寺院肯定沒有一個老實的,欺男霸女不在少數,南唐吏治廢馳,以一半的國土,供養原先的一國,定然是壓迫極大。

派人去煽動佃戶佛徒暴動,讓江西,這個南唐僅存的國土,再次動亂起來。

不破不立,他不想自己佔領江西時,看見寺院盤根錯節。

況且,也只有江西動亂,纔可以拖住林仁肇,這個南唐名將。

不過,目前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遷都了。

只有遷都長沙,才能主持對於南唐的征戰。

八月一日,皇帝以楚王行宮久不修葺爲由,從內庫中撥出十萬貫,進行擴建修葺,各地也撥遣奇珍異寶充斥其中,意味十分明顯。

朝廷上下,爲之震動。

能當上官的,都是人精,而位列朝堂的,更是人精中的人精,領悟上意,是他們的本能。

到了八月二日,皇帝以長沙與廣州二城相通爲由,進行賜宴,這是明晃晃的暗示。

朝堂上下真的明白了,皇帝遷都的意向十分堅決。

從分割嶺東嶺西二府,又維持承天府,嶺南分爲三府,無人再可行割據之事,碎片化的嶺南,只能成爲財賦之地。

政事堂對此,倒是曖昧,一直未曾發言。

對於百官而言皇帝是高高在上,效忠的君上,而宰相們則是領頭羊,帶領他們升官發財的,領頭不發言,他們也不敢多語。

政事堂,午時,會食之時。

“如今朝堂上下,議論紛紛啊!”次相趙誠嘆了口氣,開了話題。

“議論再多,也是無事,咱們列爲宰輔,須得心平氣和,運籌帷幄纔是!”首相崔泉不以爲意地說道,笑容有些意味深長:

“本分在此,不可逾越。”

“話雖如此,但吾等是南人,終究不習北土!”次相趙誠說道。

“北人粗鄙,若是位列朝廷,對朝廷是極爲不利!”這時,吃着小粥,默默地孫釗,也發言說道:

“嶺南乃是財賦重地,泰半國賦皆依此地,路上的損耗,也是不小!”

毋庸置疑,他也是不想北上,理由倒是冠冕堂皇,任誰也說不出刺來。

“王相公,你也說一句!”

“我資歷淺薄,不甚瞭解,又習於軍務,諸位前輩說話,我聆聽就是!”

王寧笑了笑,謙虛地說道。

“哪裡的話,政事堂不就是我等治國之處嗎?探討才能知深淺!”

崔相公說道,話語中有些責怪。

這話若是傳到外界,這不是說他胸懷不夠嗎?沒有胸懷的宰相,背後的議論可就多了。

“我也就明言,朝堂上議論的遷都之議,無論真假,對於大唐復興而言,是極爲有利,嶺南偏僻,長沙府富饒,而且臨近中原,最是合適!”

首相一語定下,宰相們大吃一驚,難怪他與皇帝私下已然妥協了?

第三百六十二章歸程第三百五十六章處理第八百六十七章鴻之舞金礦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九百四十七章兵來第一百零九章奇恥大辱第一千零八十二章第四百六十三章吃醋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三百七十八章駕崩番外4——再興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一百二十八章坐鎮番禺(下)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七百四十四章高麗第1235章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1189章拿人第七百六十四章教頭第1337章第七百八十七章府庫充盈第一千零六十章大朝第1159章第1304章成婚第九百零四章連雲棧道第四百六十三章吃醋第六百三十章第四百七十一章錦帆軍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五百二十四章意外(求票求訂閱)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第四百六十九傳播第十四章未雨綢繆第六十二章錦衣歸鄉第九十五章倔強彈劾第五百一十八章戰略第三百二十五章糧草危機第三百四十七章匪徒第一千零三章崩太上皇李維特別編——越南第七章赫赫李府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九百二十章白重贊第四百八十五章漳泉(完)第七章赫赫李府第1238章護法第一百二十章人至番禺(上)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1265章死戰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戰慄(2)第五百一十二章虎頭蛇尾第五十九章歸來安排第六百八十六章第七百二十章探討第七百四十五章朝貢第五百零七章僵硬第八百三十三章後續第七百八十八章第兩百九十章爲謀光景第七百四十六章第兩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第1300章假道第一百七十一章行動起來第九百三十三章仇恨第1367章窺伺唐法第1284章誘惑第七百八十九章威逼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巡鹽御史第七百一十二章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1184章第1338章諸王第一百九十八章安南之歸(上)第1299章西域戰略第一千零一十五章李繼勳第八百八十四章法師第二十一章巡查探訪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四百三十九章秀才(上)第九百三十章流言第七百七十一章不得不打第1296章南詔第八百八十一章流言第五百八十九章心思第兩百八十九章前途似錦第1269章漠北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六百七十六章令人生畏第1400章盛世與危機第九百二十三章第1391章藩王第七百七十五章拍賣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七百九十三章參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