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終究還是和親

最後,還是元德昭這個老宰相,不愧是聰明人,他想到了一個好方法:

“這天下,終究還是要歸於中原的,但唐國若是近在眼前的憂患,不能不屈服,所以,咱們可以表面上臣服於唐國,暗地裡卻可以繼續朝貢中原,述說利害。”

隨後,元德昭還自信的說的:“宋國皇帝能夠謀奪皇位,定然是一等一的聰明人,自然理解到咱們的苦楚,遠水解不了近渴,咱們屈服唐國,也是爲了存活。”

“祖宗的基業,不能失去。”

隨即也有聰明人指出,這兩百萬貫錢也不能輕易答應,這樣一來,容易促使其貪慾更加旺盛,須得繼續講價。

有目光長遠之輩,更是直言,寧願多輸布帛,也不要輸其錢財。

因爲天下板蕩,錢財流通不利,銅錢一直稀缺。

而吳越十數州,農商業如此富庶,每年卻要把大批的銅錢送給唐國,而金銀銅這些一旦去了他國,肯定不會回來的,那麼就會造成國內缺錢,民間商業定然受阻。

蘇州,杭州等地也會因此“錢貴物賤”、“鬧錢荒”,百姓生活肯定受影響,山野間定然會有江賊、山棚聚嘯,地主土豪們肯定會大肆私鑄劣幣。

商業蕭條不說,私錢、私鹽也會更加猖獗,無異於殺雞取卵。

甚至,他還拿曾經的南唐舉例子。

說每年南唐輸送錢財數十萬貫,還要三節兩壽送禮,南唐又不產銅,所以,其傷害尤甚於金錢數倍。

所以,商人無錢,百姓缺錢,國家日漸蕭條,被區區小國偷襲而亡國。

但要是輸出布帛的話,那麼就會讓唐國人用吳越的布做衣裳,百姓們習慣後,商家定然會出錢購買,反兒促進了商業發展。

寧願多輸布,不願多加錢。

此言一出,衆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吳越國家家都會織布,雖然府庫中布帛不多,但卻可以出錢買之,銅錢寧願留在鍋中,也不能出國。

況且,當今之際,布帛與銅錢等價,也不會說什麼。

絹布的價格,在吳越國一直很穩定,兩千錢一匹,但是在中原至少得三千錢,所以替代銅錢,想必唐國是樂意的。

“既然如此,那麼就與他們言語吧!”

錢俶對於治國,一向是隨心,大臣們的才能足夠治理一國了,他也不需要改變什麼。

“喏——”所有人都應下。

很快,布帛替代銅錢就這樣達成了,吳越國也派人前去談判。

周奎也知道自己屬於獅子大開口,兩百萬貫這是什麼水平?南唐一年的國稅,也不過三四百萬貫,這是折現的,真正的銅錢不到百萬。

所以,金額可以談,布帛代替銅錢也可以談。

由於雙方都有誠意,一上午的時間,就達成了協議。

吳越國奉唐國爲宗主國,斷絕與中原的聯繫。

吳越國給予唐軍五十萬貫(布帛折現,約二十五萬匹)作爲犒勞,再每年向唐國朝貢十萬貫錢,三十萬匹布帛。

吳越國主嫁二女與唐國皇帝,年十四歲的彭城公主。

割讓福州。

借翁山島與海龍軍駐紮。

隨後,不到一日的功夫,吳越國就湊足了所有的布帛錢財,禮送出城,足足有數千人進行搬卸,用了一天的功夫。

可以說,杭州城就是贖買回來的。

周奎哪裡看得出其中的經濟賬,對於能有百萬貫的錢財很開心,這次出兵,可算是回本了。

這是一場大勝。

不過,他也算是見識到了吳越國的富庶。

短短一日功夫,就湊了數十萬匹布帛,真是令人大開眼界,當今天下,恐怕也只有蜀國能夠媲美了。

“這是一塊大肥肉,而且抵抗不強的肥肉。”

周奎喃喃自語,雙眼放光。

和所有的侵略者一樣,收益是成本的數倍,那麼貪婪就會更多。

吳越國的富庶,覬覦的人很多,但南唐在時,還能平衡,沒了南唐,只能成爲口中的肥豬,一刀刀宰割。

沉甸甸的船隻滿載而歸,吳越國主以及羣臣目送其離去錢塘江後,不由得介嘆了口氣:總算是送走了。

“這天下,變了!”錢俶看着翻滾的錢塘江,沉聲說道,一個女兒不足惜,三個州的失去讓他痛心,國家周邊出現一個龐然大物,更是讓人心驚膽顫。

唐國的威脅,已經絲毫不亞於中原了。

祖宗打下來的江山,即將有失去的危險,他又怎能安心的唸佛吃齋呢?

“是變了!”元德昭是個文人,面臨這樣的屈辱,他感覺分外的難受,但現實卻不得不讓人屈服,吳越的軍隊,着實孱弱。

“長江以南,除了唐國,也只有咱們吳越國,境況越發的危險。”

所有人都明白,吳越國存在的意義,就是中原對南方的平衡,再加上吳越國體量大,很難吃下去,而且有中原撐腰。

但,唐國倚仗着水師厲害,卻全然不怕中原,甚至還敢硬頂,沒有中原罩着,吳越國自然就危險了。

“國主,靠人不如靠己,咱們兵馬須得強練了。”元德昭恨鐵不成鋼地說道。

“必須這般了。”錢俶嘆了口氣,強烈的危機感,讓他都難以崇佛了。

就在送走唐軍的第二日,作爲使相的吳程也歸來了,帶着數千殘軍敗將,灰塵撲撲,狼狽不堪。

顯然,唐軍的追逐,讓他吃了很多苦頭。

“臣下對不起國主,對不起朝廷!兵敗而致如此大辱,請國主治臣罪,懲治與我……”

吳程一大把年紀了,直接跪下,沉痛地進行懊悔,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着。

“勝敗乃兵家常事,使相無需如此!”

這樣說辭,以退爲進,錢俶反而更不能懲治他了。

況且錢俶也是念舊的,對這樣的老臣一直很優待,見其這般模樣,心中頗爲不忍。

“唐國倚仗着奇兵利器,江南、楚國非不強嗎?還不是被滅國了,使相無需這般,朝廷上下正準備練兵秣馬,正要您出馬呢!”

國主的一番話,讓吳程瞬間心情好了許多,他年紀雖大,卻志氣卻不小,立馬擡頭,激昂地說道:“臣見識到了唐軍之威,定能爲國主好好練兵,洗刷恥辱。”

元德昭就默默地看着其表演,絲毫動作都沒有。

第一百九十八章安南之歸(上)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1118章親臨第九百九十五章第1142章第1377章使臣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五百九十五章潤州第七百三十四章多錢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1243章錢塘自古繁華第四百七十四章無恥第九百四十八章合圍第六百五十三章第四百一十八章折騰第1339章第七百三十五章千古仁君第六百三十七章恩典第一千零五十五章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清掃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一千零一十五章李繼勳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1155章改變第八百五十三章無名第1167章驚喜第1378章和談第八百三十三章後續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1158章仇恨第五百七十一章非夷狄作禽獸事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贖買第一百二十四章歷史篇章(中)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三百二十一章緊急救援第1240章興復隴右第1291章京城事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佈局(下)第八百零五章良民(第三更)第五百七十二章敗家二代李景第1158章仇恨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兩百九十章爲謀光景第1373章兩勝一敗第九百三十七章決戰(結)第兩百五十九章湘江洶涌(上)求票,求訂閱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第六百五十五章岳陽樓第八百九十章官媒第九百四十六章第九百六十五章支援第一千零八十三章耶律沙第八百一十五章戰略番外3世系變更第一百三十八章劍拔弩張第一千零八章第六百六十七章化國第1358章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1106章修法第一百四十七章馬上行動第九百一十二章揚州城下第八百六十章萬壽節第一百九十六章出此下策第1306章驚——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暗流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清掃第一千零三十九章北巡第八百四十二章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九百二十六章命門第1213章第八百九十一章三面第四百三十七章章程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1139北行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1185章王庭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戰慄(2)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稅第六百五十五章岳陽樓第一千零七十章第1398章喜憂第三百八十一章貪污第八百四十八章第八百零二章賤戶第七百六十九章第1311章威逼第八百七十二章御前會議第一百零二章啓程耽羅第1384章呂端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五百八十八章封賞第一百八十一章財政總結第一百零三章掄才大典第四百八十七章爭論第七百三十八章氣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