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倒黴的李承乾

隋朝真正的滅亡原因。

除得罪了隴西世家集團外。

很大一部分還是因爲隋煬帝實在太好戰了。

隋煬帝當了十四年皇帝,卻連續對外征戰八次之多。

徵吐谷渾,徵林邑,徵契丹,徵琉求以及對高句麗的三次征戰。

這一場場戰爭接連不斷,使得民怨沸騰,最終導致隋朝被推翻。

而現在大唐,從最早的徵樑師都,又到徵北漠突厥,兩年內已經歷經兩場大戰。

若現在再度開戰,連李世民都不敢保證,最後會引發什麼樣的結果。

這也是讓李世民在面對吐谷渾的入侵時,只是無能狂怒,卻不敢直接調集兵馬打回去的原因所在。

“去年纔剛剛結束與北漠突厥的戰爭,若是今年再度與吐谷渾開戰。”

李世民嘆息一聲道:“朕豈不也要淪爲與隋煬帝一般的暴君了?”

“怎麼您就成暴君了呢?”

李承乾挑着眉看着李世民。

“隋煬帝打高句麗,固然有一份想要擴張版圖的雄心壯志。”

“但這三次征討高句麗,皆是在錯誤的時機,發動了錯誤的戰爭。”

“再者說,這事兒可與隋煬帝三徵高句麗不一樣。”

“如今是吐谷渾先入侵我們,這怎麼看都是一場保家衛國的戰爭,又不是我們主動挑釁。”

聽聞這番話,李世民頓覺眼前一亮。

華夏亂的太久了。

就算一統天下的隋朝也不過幾十年就土崩瓦解。

李世民是真的害怕大唐步隋朝的後塵。

若非如此,他也不能這般着急,甚至忽略了現在他們纔是被入侵的哪一個的事兒。

李世民看向李承乾問道:“那你覺得,我軍該如何反擊?”

李承乾思索了下,隨後擡頭望向李世民道:“此次之戰,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我軍不得動用府兵。”

衆所周知,唐初採用的是府兵制。

全國共有六百三十四個府,均由十二衛和東宮六率分領,每府府兵歸折衝都尉管轄。

並有明文規定,在設府的地方人民就有充當府兵的義務,服役年齡是二十至六十歲。

而充當府兵的人,平日務農,農閒教練,徵發時自備兵器、資糧。

這實際上是一種兵農合一的兵役制度。

證調服役的人,定期宿衛京師或戍邊。

戰時出征,戰事完畢,即“兵散於府,將歸於朝”。

這種制度雖然看起來很好,屬於全民皆兵。

但實則有很大的弊端,若是偶爾打一仗,誰也不會有什麼怨言。

可若是連年征戰,勢必會引起百姓大規模死亡。

甚至出現煬帝第三次出征高句麗時,許多士卒逃跑的情況。

因此,李承乾才提出不得動用府兵這一項。

但李世民很是不解,他有些疑惑的望着李承乾。

“若不用府兵,那誰還能去征戰?”

“您的親軍。”

李承乾直直的望着李世民道:“您的親軍立於大唐的軍制體系之外,他們都是職業軍人。”

“動用職業軍人,就已經讓戰爭與百姓完全脫離。”

“這樣一來,也勢必不會引發連年動用府兵導致的民怨來。”

“而且您的親軍戰力強悍,當今天下無人能敵。”

“不說您親自領軍出馬,只需派遣一位指揮能力超高的統帥,定能用最快時間平息戰爭。”

“屆時,就算父皇想要反攻吐谷渾,也不會有人說出什麼來。”

聽聞李承乾這一番話。

李世民頓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如此一來,似乎所有的事情都變得簡單許多。

李世民沉思了一下問道:“那你覺得,此次主帥人選誰最合適?”

“程伯伯,段伯伯,兩者去一即可。”

“若父皇不放心,還可加孩兒的老師。”

實際上,在大唐初期的這些武將當中,幾乎都是能獨當一面的。

但想要求穩,勢必要派出三大統帥之一。

唐初三大統帥,無外乎是李靖、李勣、李道宗,並稱三李也無妨。

聽見這幾個人選後,李世民沉吟了一下道:“若是我將這三人外帶神武軍、龍武軍一同派出呢?”

“這絕對不行。”

李承乾連忙道:“神武軍,龍武軍派其一便可,若是皆派出去,那父皇身邊可只剩一個羽林軍能用了。”

“若到時候出現什麼變故,想要抽身都極難。”

聞言,李世民點了點頭道:“既如此,那這次便派出龍武軍,由李勣、段志玄來統帥。”

“而上次征討突厥時,隴右道的府兵一支都沒有動用。”

“如今既是隴右道遭受敵人襲擾,那隴右道的府兵也該活動活動了。”

李承乾一躬到底:“父皇英明。”

“兒臣對父皇的敬佩之情,簡直如滔滔江水。”

見他這模樣,李世民白了他一眼。

“行了,別在這拍我馬屁了,你也回去收拾收拾,這次你便跟着你老師一同出發。”

李承乾剛想應是跑路。

可猛然間覺察到不對勁。

什麼鬼?

又讓自己去戰場?

李承乾滿臉詫異的看着李世民:“父皇,您剛纔說什麼?”

“讓你與李勣一同去戰場。”

“難道是朕吐字不清嗎?”

李世民的表情似笑非笑。

毅然帶着一股子陰謀得逞的意味。

李承乾的腦袋裡,頓時多出仨字兒。

上當了……

很明顯,在讓李世民想開了之後。

李世民的腦袋瓜裡就有了做將領的人選。

李勣、段志玄是肯定要有的,而在這之上還得加個李承乾才行。

別的不爲,只爲讓李承乾能多在李勣哪裡學習一些兵法戰策。

對此,李承乾滿心無奈。

我的父皇呀……

你這是坑兒子呀……

他可沒有那股子好戰的熱血。

他只想老老實實的待在家裡,沒事兒再進皇宮調戲調戲未婚妻,不香嗎?

怎麼就非得讓自己上戰場呢?

可也沒辦法,李世民的話都說出來了。

他也只能照辦。

於是在隊伍出發之日。

李承乾就順理成章的出現在了隊伍當中。

於是乎,這次出征的隊伍,在隴右道府兵、龍武軍之上又加上一個乾字營。

但不論怎麼看,乾字營都像是來搞笑的。

畢竟只有這千餘人,而且大多數都是新卒。

他們上戰場能幹嘛?

頂多就是跟李承乾一起在軍陣後大喊加油了。

對此,李承乾也只能嘆息一聲。

我有什麼辦法?

我也不想的呀。

如果有機會,我寧願在家當鹹魚。

誰沒事兒閒的願意去戰場?

真是天坑地坑也沒自家老子坑。

誰叫他有李世民這樣一個老子呢?

第1081章:薛延陀內戰第131章:我不裝了我攤牌了第229章:趙有林落榜了第387章:誰說你無官無職的第495章:倒黴的程咬金第548章:殺人滅口第635章:援軍抵達第1186章:滾刀肉扶余義慈第548章:殺人滅口第281章:瞅瞅你那死德行第1207章:你們還記得西域龜茲國嗎第229章:趙有林落榜了第318章:他敢違背朕的意思嗎第992章:讓所有人都能識文斷字第197章:向大唐開城獻降第75章:兩個流氓又來了第842章:李承乾的安排第1031章:霸道奶爸護犢子第1121章:兄弟見面第1220章:不當人的李崇義第185章:倒黴的李承乾第73章:敬愛的偉大的父皇來了第287章:出人命了第182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第1001章:老頭子聽說你找我第1024章:挑戰我底線呢是吧第73章:敬愛的偉大的父皇來了第339章:交鋒開始第152章:李世民整治世家的決心第407章:高句麗要對大唐動手了第1075章:你在我眼中什麼都不是第252章:襲擊第561章:教李世民做事第12章:春獵終於開始了第321章:活捉周公公第977章:不走了就留下第860章:細菌感染第576章:李世民的教誨第98章:李世民的慈父心第903章:來戰第1199章:若無我,哪有他第255章:自不量力第962章:人脈第911章:蘇州叛亂第1223章:新羅與百濟第398章:到最後還是得坑老程第848章:走親戚第696章:看大戲了第66章:捱揍和當渣男二選一第49章:議親不順就來找我第871章:出逃第855章:帶我回家第311章:她未死他就不能死第217章:天生的背鍋命第1017章:這也太快了第593章:大烏龍第868章:鬧劇第409章:李聽雪想錘死的人第198章:替他們看長安第820章:收集把柄第245章:強制讀書與開設武舉第797章:高至行的辦法第500章:真的長大啦第761章:擊潰第724章:她的表妹第852章:欺我長孫家無人第926章:餿主意第879章:大局第1056章:高至行的承諾第757章:嫉妒使人面目全非第70章:她把魚精給釣上來了第1006章:必須先討好太子第495章:倒黴的程咬金第872章:鹹魚生活第1160章:原來都是你搞出來的第344章:讓他憤怒(補)第703章:跟我有一毛錢關係麼第757章:嫉妒使人面目全非第1161章:神秘客公子齊第813章:變臉第148章:你特麼倒是大方第429章:脫困第954章:正面強攻第500章:真的長大啦第546章:希望這一切從未發生第600章:我想做一支箭第370章:我特麼嘴咋這欠第461章:科技的力量第159章:李承乾的小套路第860章:細菌感染第767章:龜茲的出路第466章:照單全收第525章:準備驚衆生的祝廣第3章:不就是個姑娘麼第268章:只要是你說的我都答應第999章:誰算計了誰第736章:賤嗖嗖的程咬金第816章:不見棺材不掉淚第624章:我可沒吃醋第271章:趙有林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