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6 推上神壇

今年正值聖丹斯創建三十週年紀念日,各大主流媒體都派出了採訪團隊;而藍禮座談會落幕之後,沸沸揚揚的話題熱潮讓主流媒體的主力記者紛紛趕到帕克城,越來越熱鬧的場面儼然已經打破了頒獎季的封鎖,成爲了2014年開年以來的最大焦點,就連上週收視率回暖的金球獎都甘拜下風。

正是在這股追捧熱潮之中,“爆裂鼓手”舉行了首映式。

“綜藝”雜誌的超值好評僅僅只是揭幕戰而已,一百分滿分的評分旗幟鮮明地爲首映式專業媒體評論拉開了序幕,與此同時,其他各大權威報刊雜誌的影評也呈現出了全面井噴的繁榮姿態。

“紐約時報”的影評人伊麗莎白-威茲曼始終對藍禮青睞有加,當初“愛瘋了”登陸聖丹斯,伊麗莎白就是首批觀看電影的影評人之一,對於整個故事,她完完全全感同身受,反反覆覆觀看了數次電影之後,她才落筆撰寫了評論。

時至今日,“愛瘋了”依舊是伊麗莎白個人最愛之一,與電影質量無關,與個人經歷有關;而同樣的,伊麗莎白對於藍禮的喜愛也不曾動搖,她幾乎可以說是一路陪伴着藍禮成長起來的,親眼見證了藍禮在表演道路之上的蛻變。

如果說“地心引力”和“醉鄉民謠”創造了藍禮的職業生涯新高,達到了一個幾乎無法複製也無法超越的頂峰,那麼“爆裂鼓手”就真正地讓藍禮進入了殿堂級演員的行列——是的,藍禮現在才僅僅二十四歲而已,着實太過年輕,但事實就是,他現在已經躋身到了一個全新階段。

至少伊麗莎白是如此認爲的。也許,有一點點私心,只是一點點。

“我們可以找到一萬個不喜歡’爆裂鼓手’的理由,卻只需要一個喜歡’爆裂鼓手’的理由:藍禮-霍爾。

霍爾再次奉獻了驚豔的表演,賦予了電影無與倫比的光影魅力,這就足以成爲人們走進電影院的理由;不過,幸運的是,這部作品在霍爾之外還擁有着令人着迷的獨特氣質,不僅展現出了爵士的復古魅力,而且還展現了藝術創作的與衆不同。”

伊麗莎白在影評的開篇就沒有掩飾自己的個人喜好,但客觀來說,觀影本來就是一件私人的事情,即使是影評人,他們的評論也難免帶上了個人視角和觀點——東海岸和西海岸對於優秀電影和出色表演的定義就是不同的,文化、教育、環境、種族、階級等等的影響都方方面面地滲透在每一件事的觀點之中,影評自然也不例外。

更何況,伊麗莎白可不是狂熱粉絲,不是爲了喜歡而喜歡,而是因爲出色而讚歎。

“‘爆裂鼓手’的成功之處就在於真實而生動地呈現出了藝術突破過程中的掙扎與困惑,痛苦與折磨到底是不是推動藝術的動力?人性與感性到底是不是創作藝術的源泉?在成功的道路上,到底要犧牲什麼才能夠成就極致?

這部作品比’黑天鵝’更進一步,真實而殘忍地呈現出了整個過程,這使得整部電影都充斥着血腥與黑暗的冰冷氣息,帶來了一種不寒而慄的驚悚感;但觀影結束之後的突破感卻帶來了難以置信的體驗。絕對堪稱一場盛宴!

藝術創作無疑是非常抽象的一個過程,達米恩-查澤雷、JK-西蒙斯、藍禮-霍爾,三個人卻聯手完成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轉換過程。

兩位演員攜手奉獻了新世紀以來最精彩也最震撼的對手戲之一,西蒙斯的魔鬼導師形象讓人想起了阿爾-帕西諾在’魔鬼代言人’裡幾近着魔的駭人姿態;而霍爾則以堅韌不拔、細膩豐富的表演讓男主角在追逐藝術道路上一步一步地完全蛻變,以具像化的方式賦予了爵士藝術生動的靈魂。

西蒙斯作爲引導和催化的角色貫穿整部作品,但所有的戲劇重量還是落在了霍爾身上,而霍爾不負衆望地再次奉獻了頂級演出,這位年輕演員在表演領域的探索和突破已經達到了全新高度,真正地讓表演成爲了一種藝術。

西蒙斯和霍爾的表演,讓觀看這部作品成爲了一種煎熬卻也成爲了一種享受。”

毋庸置疑,伊麗莎白毫不猶豫地給出了滿分,並且出現在了“紐約時報”官方網站的頭版頭條,以這樣的方式表示了雜誌的官方立場。

如果說“紐約時報”代表了東海岸的主流觀點,那麼“洛杉磯時報”則是西海岸的旗幟媒體——即使是“綜藝”、“好萊塢報道者”這樣的專業媒體,在不少新聞事件方面,他們的觀點也都朝着“洛杉磯時報”看齊,權威性自然是無需贅言。

一直以來,“洛杉磯時報”對於東海岸出身的藍禮都保持了一份冷靜——不僅僅是藍禮,伍迪-艾倫、韋斯-安德森、託尼-凱耶、諾亞-鮑姆巴赫等等等等,他們都是一視同仁。與個人喜好無關,更多是一種藝術文化氛圍的差別。

當然,優秀作品就是優秀作品,“洛杉磯時報”也不會吝嗇自己的讚揚之詞,但相較於東海岸的追捧來說,他們的評論更加冷靜一些,少了些許狂熱;反之亦然,有些作品在“洛杉磯時報”所代表的西海岸備受推崇,但在東海岸就平靜許多。

東西海岸的文化差異是整個北美大陸沿襲多年的地域特色,與歷史成因息息相關;而更加鮮明的是中部地區,這裡有着許多宗教屬性的媒體雜誌,觀點更加保守,態度更加頑固;另外,還有新時代的網絡媒體則削弱了地域影響力,卻擴大了網絡因素,觀點也更加與衆不同。

自然而然地,“洛杉磯時報”和“紐約時報”的觀點也必然有所不同。

此次,面對“爆裂鼓手”,“洛杉磯時報”的資深影評人羅傑-摩爾(Roger-Moore)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到底應該如何稱讚藍禮-霍爾呢?這似乎已經成爲了每一部電影上映之後的固定套路,每一位影評人和記者都在絞盡腦汁地思考這個問題,希望可以通過語言的藝術來表達自己的震撼與喜愛。

某種角度來說,這是令人產生挫敗感的過程,因爲詞彙的匱乏總是讓人產生無力感,而且,長時間的讚揚也讓普通的話語失去了魔力,甚至讓人產生一種吐槽和咒罵霍爾的衝動。

但更換角度之後來看,這卻是一個魔法創造神奇的過程,因爲這位演員總是能夠在表演的世界裡創造更多奇蹟。稱讚霍爾漸漸成爲了一種習慣,但’爆裂鼓手’卻進一步證明了,那是因爲他值得如此待遇。

藍禮-霍爾又做到了。

儘管在’爆裂鼓手’這部作品裡,值得稱讚的部分着實不少。查澤雷的才華,以鼓點和旋律來控制電影的鏡頭節奏,這讓觀影過程成爲了一種享受;西蒙斯的表演,近乎猙獰而冷血的表演賦予了角色獨特質感,讓角色與電影主題完美地結合起來。

但……所有聚光燈依舊聚集在了霍爾身上。這不公平,對於查澤雷和西蒙斯的精彩表現和出色效果來說,這不公平。但霍爾的演出確實讓電影主題層層推進,繼而達到昇華蛻變,他依舊是整部電影最爲核心的靈魂力量。“

羅傑在評論之中使用了這樣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對藍禮的驚歎:

“如果對於藍禮-霍爾依舊保持着疑慮和遲疑,那麼請務必觀看’爆裂鼓手’。不是因爲它是一部比’地心引力’或者’醉鄉民謠’更加出色的作品——事實上,它的確不是;而是因爲它呈現出了霍爾在表演藝術探索道路之上的層層突破與全神貫注。”

“洛杉磯時報”對於“地心引力”也是倍感推崇,但羅傑卻從來不曾使用過如此旗幟鮮明又如此情感濃烈的詞彙,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把所有的焦點全部都落在了藍禮的身上。

從量變到質變,“爆裂鼓手”的橫空出世正在讓藍禮身上的光環逐漸演變成爲萬丈光芒。“綜藝”的史蒂芬是如此,“紐約時報”的伊麗莎白是如此,“洛杉磯時報”的羅傑也是如此。

“霍爾表演最爲出彩的部分,無疑是架子鼓演繹,雖然後期製作中,部分畫面由專業鼓手完成了真正專業的演奏;但實際拍攝過程中,霍爾全程親自上陣,並且在多數鏡頭中完美呈現出了真實的鼓點,這讓他的表演靈魂滲透到了音樂之中,具備了震懾心魄的力量。

僅僅只是如此,霍爾就已經奉獻了足以與’黑天鵝’之中娜塔莉-波特曼比肩的精彩表演,而他還在表演過程中更進一步地探索到了全新高度,從純粹的心理驚悚懸疑層面,蛻變成爲古希臘悲劇式的藝術探究。

這一份功力,恰恰成就了霍爾的出衆。

在電影之中,霍爾對於專業技術之外的個人生活展現出了細膩雕琢,真正展現出了他的表演方面的強大控制力與滲透力,尤其是角色與父親之間的微妙關係,值得反覆品味再品味,這也使得整部電影的主題上升到了全新高度,真正地躋身到了一部頂尖佳作的行列!”

滿分一百分,羅傑以如此簡單的方式爲自己的影評畫上了句號。

1107 奇妙一年223 鄰居危機371 大獎在握1119 一躍而下271 得寸進尺218 一往無前1141 風平浪靜1133 胡思亂想584 臺詞功底980 別出心裁891 祝願好運170 一鳴驚人067 展現能力1466 開門見山1661 一切待定240 狀態波動134 街頭表演345 甜蜜入心735 再次破億1082 拼圖一角665 前景未卜795 作者電影322 怒不可遏1654 不務正業1599 甘之如飴740 相愛相殺1678 三強爭霸1199 大費周章043 登場在即1108 黃金年份738 演技雙提1090 難上加難1181 一個長假1582 父女來訪1385 循序漸進1176 曾經心動805 順水推舟1544 人滿爲患1731 閉幕儀式540 布朗克斯1473 溫水煮蛙1792 殊途同歸1710 藝術完美643 七次試鏡1797 無法預測1793 前仆後繼752 戲劇項目095 密閉體驗1278 放馬過來715 應景之作584 臺詞功底817 召集號令1067 故技重施975 票房預測1032 藝術共鳴1293 內部競爭432 當機立斷1244 神奇之旅1490 連環震撼560 深厚功底554 微弱進展1724 請君入甕1677 整體格局1229 業內騷動1561 不是怪物976 接連登場1761 怒火滔天218 一往無前1690 粉絲福利860 全面淪陷1761 怒火滔天588 商業巡禮112 陌客接機999 一場炒作1305 尤利西斯514 週末盛況1324 無從分辨1435 循循善誘411 切入角色1414 海市蜃樓316 孩子打架1763 左右爲難645 業內大佬1145 丟掉柺杖1217 操之過急1313 患得患失1396 魔鬼舞步850 年度新人636 破億征程097 走火入魔327 熱烈歡迎007 先驅村莊1715 霍爾規則024 艱苦卓絕1048 冰桶挑戰387 藝術作品1018 一人千面1273 正面羞辱828 永不放棄1345 擁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