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黨的最高綱領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一、黨的最高綱領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我們黨之所以稱爲共產黨,就是因爲我們黨要爲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是以實現共產主義爲最終目標的。無論過去、現在和未來,共產主義理想都是共產黨人的力量源泉、精神支柱和立身之本。

(一)共產主義是共產黨人追求的最高理想

共產主義不僅是一種理想的社會制度,而且是一種科學的理論體系、思想道德體系,同時還是一種現實的運動,即共產主義運動。

馬克思、恩格斯認爲,共產主義社會形態,按其成熟程度,可以分爲低級階段和高級階段,通常分別稱之爲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歷史上最美好、最進步、最合理的社會制度。中國共產黨把實現這樣的社會制度作爲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不僅代表了我國最廣大人民的最高利益,而且表明了共產黨人所從事的事業,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壯麗的事業。

(二)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們黨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爲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不僅僅因爲它是人類歷史上最美好的理想社會,更重要的還在於它反映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必然趨勢。

首先,共產主義社會以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爲基礎。馬克思主義認爲,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矛盾運動的結果。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是一切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資本主義社會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一個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社會,它必然要經歷一個產生、發展到滅亡的過程。這是因爲資本主義社會存在其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佔有制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決定了資本主義必然爲社會主義所取代。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客觀規律。

其次,共產主義社會的實現有其階級基礎。馬克思主義不僅科學地回答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而且還指出了無產階級是埋葬舊制度、建立新制度的社會力量。這是因爲,無產階級是大工業的產物,大工業生產的特點決定了無產階級最富有組織性、紀律性和團結精神,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無產階級經濟地

位極其低下,處於資本主義社會的最底層,不佔有任何生產資料,被迫出賣自己的勞動,因此他們反對私有制和一切形式的剝削。生產和鬥爭實踐使無產階級最富有革命的堅定性和徹底性,能夠成爲一切被剝削階級利益的代表。這些特點決定了無產階級成爲資本主義的掘墓人。

最後,共產主義社會的實現有其現實途徑。馬克思主義在總結階級鬥爭的歷史經驗,特別是在總結國際工人運動鬥爭經驗的基礎上指出,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是實現共產主義的必由之路。實現共產主義的歷史必然性,不僅有科學的理論依據,而且也爲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的歷史進程所證明。當前,雖然世界範圍的社會主義事業遭受嚴重挫折,但這絲毫沒有改變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社會主義制度仍然在十幾億人口的東方大國巍然屹立,並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這本身就是社會主義的一個偉大勝利,給世界廣大的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在今後的歷史進程中,不管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還會遇到什麼錯綜複雜的情況,共產主義社會在全世界最終實現的趨勢都是不可阻擋的。現實告訴我們,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後,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道路,不斷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是實現共產主義的現實途徑。隨着共產主義因素的生長和生產力的發展,實現共產主義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將逐步具備,共產主義最終必然實現。

(三)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

共產主義是人類最美好的理想社會,也是人類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人們一代又一代長期不懈地努力,需要社會主義社會中的共產主義因素不斷成長髮展,這是一個由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的漫長的歷史過程。

第一,共產主義必須經歷若干個發展階段才能實現。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把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劃分爲三個階段:一是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的過渡時期;二是共產主義的低級階段即社會主義社會;三是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即共產主義社會。其中最關鍵的是社會主義社會這一階段。在中國,共產黨對於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在中國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在認識上經歷了一個漫長、曲折的過程。1956年我國就基

本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但直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我們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纔在認識上有了一個飛躍。黨的十二大以來,我們黨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理論體系,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南。

第二,共產主義社會將是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但生產力的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傳統到現代、由落後到先進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人們的精神境界、思想覺悟的提高也不是自發實現的,特別是要把數千年來生活在階級社會中受各種舊習慣、舊傳統影響的人逐漸地改造過來,使他們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顯然要經過無數曲折的過程和極其艱難的工作才能實現。因此,共產主義是要經過長期不懈的艱苦奮鬥才能實現的。

第三,共產主義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社會主義革命可以在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首先取得勝利並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但是,共產主義則不能在一個國家單獨取得勝利並建立共產主義制度。這是因爲,共產主義社會是國家完全消亡的社會。當今世界,資本主義制度還有發展餘地,國際上的階級鬥爭影響着社會主義國家,使得國內階級鬥爭不能最後消滅,外部帝國主義國家武裝干涉和顛覆的危險依然存在。這種情況下,階級和階級鬥爭依然存在,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任務還沒有完成,國家還不能消亡,當然也就不能進入共產主義社會。實現共產主義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需要全人類的共同努力。

第四,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需要在探索中前進的特點,決定了由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曲折性和長期性。社會主義作爲一種新型的社會制度,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鑑。社會主義各國的具體國情又有很大不同,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完全需要各國共產黨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去尋找適合本國國情的、帶有自己特色的道路,社會主義只能在探索中前進,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出現一些曲折和反覆是在所難免的。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實現共產主義的曲折性、複雜性和長期性,樹立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爲共產主義奮鬥終身。

(本章完)

第十四章 依法治國:新常態下的大國法治_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義重大四、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第十四章 依法治國:新常態下的大國法治_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義重大二、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一、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一、科學把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佈局、總任務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_二、一個“核心”和“三個代表”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黨的最高綱領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第五章 行動指南: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_三、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三、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三、不斷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引向深入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三、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一、“第五個現代化”的豐富內涵和重要意義一、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科學內涵與精神實質四、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第一章 堅定信念:肩負起大學生黨員的歷史使命_一、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第十章 復興圓夢:中華民族的最美中國夢_四、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第十章 復興圓夢:中華民族的最美中國夢_五、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四、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二、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四、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淵源第十二章 關鍵抉擇:全面深化改革_一、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第二章 波瀾壯闊: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_一、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第五章 行動指南: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_三、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一、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_一、黨的先鋒隊性質第十章 復興圓夢:中華民族的最美中國夢_二、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五、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三、黨風問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三、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意義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論淵源第十二章 關鍵抉擇:全面深化改革_一、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第十四章 依法治國:新常態下的大國法治_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五大原則第十四章 依法治國:新常態下的大國法治_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五大原則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_四、堅持以民爲本、以人爲本第十二章 關鍵抉擇:全面深化改革_四、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一、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第七章 基礎工程:全面加強黨員隊伍建設_四、自覺履行黨員義務,正確行使黨員權利二、黨的紀律是黨的事業勝利的重要保證第一章 堅定信念:肩負起大學生黨員的歷史使命_三、黨和國家領導人歷來重視青年工作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_二、一個“核心”和“三個代表”第二章 波瀾壯闊: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_二、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確立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_一、黨的先鋒隊性質第二章 波瀾壯闊: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_二、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確立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_四、堅持以民爲本、以人爲本三、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全面深化改革三、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二、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二章 波瀾壯闊: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_二、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確立第十章 復興圓夢:中華民族的最美中國夢_五、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二、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一、黨的最高綱領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第一章 堅定信念:肩負起大學生黨員的歷史使命_三、黨和國家領導人歷來重視青年工作第七章 基礎工程:全面加強黨員隊伍建設_一、黨員隊伍建設面臨的新任務新要求第十四章 依法治國:新常態下的大國法治_五、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二、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五、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一章 堅定信念:肩負起大學生黨員的歷史使命_二、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追求三、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全面深化改革第二章 波瀾壯闊: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_一、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四、加強黨性修養,提高思想覺悟,增強工作本領第三章 固本浚源: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_二、一個“核心”和“三個代表”第五章 行動指南: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_三、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五、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第十四章 依法治國:新常態下的大國法治_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義重大三、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第一章 堅定信念:肩負起大學生黨員的歷史使命_四、大學生黨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第十二章 關鍵抉擇:全面深化改革_四、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第七章 基礎工程:全面加強黨員隊伍建設_三、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第十四章 依法治國:新常態下的大國法治_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義重大一、“第五個現代化”的豐富內涵和重要意義第十章 復興圓夢:中華民族的最美中國夢_五、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第十四章 依法治國:新常態下的大國法治_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意義第七章 基礎工程:全面加強黨員隊伍建設_一、黨員隊伍建設面臨的新任務新要求第七章 基礎工程:全面加強黨員隊伍建設_四、自覺履行黨員義務,正確行使黨員權利一、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第十四章 依法治國:新常態下的大國法治_五、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三、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第二章 波瀾壯闊: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_三、開創和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第五章 行動指南: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_一、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基礎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四、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第十章 復興圓夢:中華民族的最美中國夢_六、激發正能量,共築中國夢第二章 波瀾壯闊: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_一、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第十四章 依法治國:新常態下的大國法治_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三、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效治理國家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全面深化改革第二章 波瀾壯闊: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_二、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確立三、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四、加強黨性修養,提高思想覺悟,增強工作本領第十六章 四個全面: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_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十章 復興圓夢:中華民族的最美中國夢_五、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一、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