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合縱長

辦法還是有的,比如說已經在這個世界上出現過一次的六方會談,巧了,也是上一次尹朗危機的時候英國用來解決尹朗問題的。

考慮到可以刷一下存在感,風險上又不是很大,艾倫威爾遜又開始了合縱則楚王,橫成則秦王的楚王路線,趕緊把五常加上德國一起叫過來,商量一下尹朗問題。

比起當初英國和尹朗頂牛的那一次六方會談,成員上出現了一些細微的變化。

主要是有聲有色的大國變成某大國,這不能怪英國世故,上一次的六方會談,一衣帶水的兩個好鄰居,還沒有決戰喜馬拉雅之巔。

人家印度確實是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但是自從那場戰爭之後,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這一次尹朗人質危機,要是把印度拉進來,總覺得有些怪怪的,艾倫威爾遜讓外交部對印度人解釋這個問題。

“怎麼解釋?”威克作爲常務次長不是連這種問題都要詢問,可衆所周知無上權威是東方問題專家,尤其是在涉及到了印度的事情上,從來都是要過來問一下的,這已經成了習慣。

“就和印度人說……”艾倫威爾遜雙手插兜權衡道,“雖然英國非常願意邀請印度解決尹朗人質危機,但是他們的北方鄰居反對。而且美國現在和他們的北方鄰居處在蜜月期,所以,你懂吧。”

一個非常簡單的挑撥離間,明顯到了都不需要隱藏的地步,可不代表就不管用,對印度人來說多提一提北方鄰居還尤其管用。

威克剛想要去進行操作,艾倫威爾遜又補充了一句,“我們是自由世界,不做蘇聯那種封鎖消息的事情,所以在輿論上,印度人應該知道,爲什麼這一次的六方會談沒有印度,就這樣。”

那當然是因爲這是一個恃強凌弱的世界,所以從實力地位出發,所以我們這些欺軟怕硬的帝國主義國家,就把你們印度替換掉了。

至於德國,德國可是白人國家,還是歐洲主要大國,抵抗蘇聯的前線,那怎麼能一樣?

再一次,美國處在十分尷尬境地的時候,英國表達了不能坐視不理言論,但表示仍然可以給尹朗一個機會,不然將對面臨主要世界政治力量的共同敵視,大英帝國奉勸尹朗好自爲之。

尹朗人質危機爆發之後,美國出臺一系列制裁尹朗的措施,同時號召西方盟友對尹朗進行制裁,試圖通過外交途徑及早解決人質問題,而尹朗也提出了反制措施。至此,美尹雙方陷入僵局,誰都無法提出和平解決的方案。

而英國這邊,艾倫威爾遜幾次面見撒切爾夫人,闡述自己的外交戰略,希望英國出任這一次的合縱長,以強硬態度面對自由世界的敵人。關鍵這個敵人也足夠有分量,但還不像是蘇聯這麼不好惹。

當前英國的局面,也確實需要轉移一下矛盾,撒切爾夫人同意這一點,艾倫威爾遜表示這一切都交給他,首先要駁斥尹朗人宣稱的理由。

巴列維離開尹朗是和反對派達成協議的,即國王交出政權,反對派允許國王流亡海外;革命後,巴列維國王先後去了埃及、摩洛哥和瑞士,尹朗國內都沒有提出異議,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病,尹朗國內突然要求引渡巴列維,這是沒有道理的。

尹朗學生組織對使館的衝擊要遠遠早於巴列維前往美國,早先美國就有一名美國使館工作人員被綁架,而之前德黑蘭主要大學的學生領袖就在謀劃佔領美國和蘇聯大使館了,巴列維國王前往美國只是個導火索,並不是事件爆發的根本原因。

他們反對美國的原因是擔心美國支持尹朗國內的反對派,發動政變來推翻***革命;反對蘇聯的原因是蘇聯是一個信仰馬克思主義、不承認真正存在的政權。

真正同情巴列維的人,其實是阿拉伯國家的君主們,埃及國王就收留了流亡的巴列維,並沒有遭到尹朗方面的不滿。

所以這一次的尹朗人質危機,本質上是尹朗那羣神棍有預謀的給美國難堪,此時此刻英國和阿拉伯君主國的友好關係,再一次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隨着英國外交部的使團開啓了中東之行,埃及、約旦、尹拉克、阿曼、阿聯酋、科威特先後表示尹朗的行爲根本不可理喻。

本來尹朗就是美國在中東的看門狗,長期以來在以色列問題上都是小罵大幫忙,和以色列關係曖昧。

在巴列維沒有被廢黜之前,尹朗王國配合美國總統卡特一直撮合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間的長久和平。

歷史上埃及不願意在進行無休止的戰爭,選擇和以色列和解,美國總統卡特也拿到了戴維營協議這樣的政績。

不過這個世界阿拉伯一方明顯處境好得多,誰敢和以色列和談誰就是叛徒,沙特也不敢在這個問題上犯錯誤。只有尹朗上躥下跳的呼籲什麼中東和平。

現在尹朗革命,革命這個詞彙在君主制國家從來都是不受歡迎的,而且阿拉伯世界在這個領域,堪稱是世界上封建主的集中地區。

尹朗革命而被趕出國的巴列維,得到了阿拉伯世界的普遍同情。

所以這一次英國的合縱長操作,主要就是分爲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召集世界主要強國的六方會談,另外一個就是在阿拉伯世界當中進行外交工作,希望阿拉伯世界能夠共同立場,看待尹朗問題。

尹朗明明就是以色列暗中的盟友,又大逆不道推翻了國王的統治,這兩點足以讓阿拉伯世界同仇敵愾了。

到了最後,艾倫威爾遜甚至又把泰國想起來了,泰國也是君主國家,是不是在這個時候也要表個態,現在英國還在美國裝死狗的時候,堅決支持泰國抵禦越南的威脅呢,泰國要是不表態也是說不過去的。

“尊敬的首相,說是理想化也好,說是愚蠢也好。當前尹朗的外交政策,用一句話來概括,反資也反社,同時對君主國家也相當的反感,認爲只有尹朗的制度纔是人類光明的未來。”

ωwш◆ тTk an◆ ¢ o

唐寧街十號當中,艾倫威爾遜面對首相撒切爾夫人,闡述當前尹朗的外交理念,他必須要和首相談論這個問題,不然人家還以爲無上權威做了這麼多年外交官浪得虛名。

比起之前被關在門外的財政大臣,外交大臣卡靈頓的運氣相當好,有幸親臨現場,知道內閣秘書長和首相是怎麼溝通的。

同時也爲白廳迅速就拿出來了應對方案感到震驚,恰好撒切爾夫人是近年來最爲擁護英美特殊關係的首相,討論的氣氛算是相當和睦。

英美特殊關係雖然是戰後英國用來表明和美國是親密盟友的外交理念,但說實話,也只有戰後一段時間被英國政客頻繁提及。

在撒切爾夫人上臺之前,英美特殊關係已經不怎麼提及了,是用英美傳統關係取代。

總是把英美特殊關係掛在最邊上的人,並不是任何一個首相或者大臣,而是艾倫威爾遜這個內閣秘書長。所以在美國至少是一部分的眼中,艾倫威爾遜纔是英國內部最鐵的親美派首腦,現在可能又多了一個女首相。

撒切爾夫人也是希望這一次能夠彰顯英國的影響力,讓美國能夠認可英國的地位,“爵士,是不是可以更加主動一點?”

“這終究是美國人的事情,如果我們過於發揮作用,可能會適得其反。”艾倫威爾遜開口回答道,“我們能夠組建起來主要大國和阿拉伯世界的共同態度,相信足夠讓尹朗人冷靜下來了。”

他怎麼能夠真的爲美國勞心勞力,現在英國自己一堆內部問題呢,哪有身上癢癢爲別人撓撓的道理?英美特殊關係也要有個度。

撒切爾夫人不知道自己面對什麼樣的環境麼?通貨膨脹已經超過了卡拉漢執政的時期,至於失業率?僅僅是大蕭條之後的新高。戰後英國就沒有出現過這麼高的失業率,要改變英國嚴峻經濟態勢的首相,現在面臨的經濟形勢更加嚴峻了。

尹朗人質危機,英國可以搭一個臺子,但美國還要解決自己的問題。

“幾個月以來,我一直在對不知道什麼時候又開始的罷工進行準備。希望能夠在這個問題上,讓已經罷工成了習慣的工會,明白將要面對什麼。”艾倫威爾遜對撒切爾夫人說道。

兩人都明白,不來一次狠的,英國的罷工還會出現,想要來狠的就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不能像是從前交通癱瘓,能源短缺。

如果做不好這個準備,一旦罷工開始,撒切爾夫人的所謂強硬就是一個雞蛋殼,不會比工黨執政的時候表現好多少。

撒切爾夫人最終也同意,美國的問題讓美國自己解決,“爵士說得對,罷工的威脅必須要徹底解決。”

轉眼間,距離卡拉漢那個不滿之冬已經過去一年,似乎英國工人又開始蠢蠢欲動,軍情五處已經得到消息,這一次可能是鋼鐵工會。

而白廳這邊正在抓緊調兵遣將,好時候已經過去了,不會再有一罷工政府就必然會妥協的事出現。

第六百九十六章 禍不單行第1544章 恐慌的社會第二百二十七章 雙管齊下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集體主義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英印軍演第1743章 局勢逆轉第八百九十一章 太空霸權序曲第1706章 冷戰結束第五百三十二章 命運的偏愛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舊日支配者第1645章 連任和陰謀第1627章 初露崢嶸的寡頭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724章 內訌的徵兆第1695章 清算的不完全第五十五章 這是蘇聯的問題第七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帝國病第1669章 特殊關係的終結第四百四十四章 優勢在我第六百六十一章 除掉他第1718章 遺憾的刺殺第1586章 星球大戰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履行諾言第八百三十六章 前衛號的未來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四百九十四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管太多的大臣第六百九十六章 禍不單行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造船業我拯救第二百四十四章 凱瑟琳赫本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獨立浪潮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布熱津斯基助攻第1733章 法定假期第1559章 存在艦隊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達成共識第六百七十四章 英伊和解第1697章 歐洲集體意志第1577章 阿諾德的建議第八百一十三章 阿爾及利亞戰爭第七十二章 潛艇生產線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拿騷會談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聯蘇抗美第九百四十三章 新外交大臣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密意識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挑戰者坦克第六百章 影帝威爾遜第九百六十三章 父慈子孝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團結的法國第1749章 一家團聚第1574章 空中組合第三百三十九章 救死扶傷第五百七十八章 離岸平衡之地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倫敦論鍵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爸爸的背刺第九百九十三章 飛行棺材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嚇阻蘇聯第六百四十三章 共同立場第二十四章 召回總督府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活學活用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華沙機場第四百二十六章 失去價值的甘地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溫暖的邁阿密海灘第八百九十六章 救火隊員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調停建議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第二個王室領地第八百九十章 首次馴服大臣第五十三章 指一條明路第九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九百九十四章 解散議會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慫恿印度第六百四十九章 感覺良好的公主第八百四十三章 PPT造航母第八百七十五章 封閉式小區第九百九十六章 後座議員撒切爾第1726章 清洗大西洋派第1622章 好大兒的求助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歐洲投降了第五百五十章 農牧業革命第七百四十二章 所圖甚大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出賣剛果第八百零三章 敵在國會山第八百零九章 軍政暢通第四十一章 前往柏林第三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七十七章 我要走了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還得是法國第五百三十七章 海務大臣蒙巴頓第九十三章 光輝時代回來了第七百二十九章 西半球的革命者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參觀中的尼雷爾第二十八章 勝利曙光第九百八十五章 救民先救官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說服葡萄牙第七百五十三章 艾倫佐夫斯基第三百零六章 虛假的總督第二百八十八章 三千萬美元第1716章 曾經也是盟友第五百八十二章 輿論漩渦的麥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