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零章 完美之法(續)

(謝:漂流一魚、神奇的金甲蟲、書友39750183、moshaocong、破壞王等兄弟的賞。謝諸位的票。)

“你也莫矯情。老夫訓斥你幾句罷了,你又要給老夫安上個氣量狹小,打擊報復的罪名麼?你且說說你所謂的對策,若有道理,老夫便不追究。若胡言亂語,說不得老夫還真給你小鞋穿。倘若你不說,那便是跟老夫作對。”楊俊喝道。

林覺苦笑無言,攤上這麼個上司還真是沒辦法。楊俊戎馬半生,性烈如火說一不二,跟他打交道還真是一門學問。

“下官遵命便是。楊大人,下官之前說的兩條西夏離心的主要原因便是朝廷應該早早佈局進行改變的對策。下官認爲,朝廷應該在收復西夏之後便要着力改變西夏部族的現狀。首要解決的便是他們的生存問題。朝廷應該撥付錢糧對西夏進行救濟補助,要派駐官員按照中原的作法組織他們開墾田畝興修水利。解決了生計的問題,只要衣食無憂,事情便成功了一半。這之後便要解決同化他們的問題。倉廩實而知禮節,不讓他們吃飽穿暖,後面的事情談也不要談。”

楊俊點頭道:“甚有道理,朝廷施恩,百姓安居,確實會解決很多問題。”

林覺道:“是啊,但這還不夠。異族畢竟爲異族,要徹底改變,則必須改造和同化他們。正如大人所做的那般,遷党項幼.童於中原腹地撫養,這便是同化的手段。但對於孩童是可以的,對於成年人卻是不成的,那要付出更大的耐心,做更多的事情。在改善生計的基礎上,可實行多種手段。要築城爲居,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變逐水草而居爲定居。將那些散落各地的部落聚集起來,這樣既便於管理也便於進行同化改造。要設立學堂,以中原儒家之學教授西夏之民。教會他們讀中原書,寫中原字,教會他們尊儒重道,重禮義廉恥,忠君愛國。總之咱們的這一套都要搬過去。不僅如此,還要允許中原百姓遷居西夏,允許西夏的百姓內遷。形成異族和漢族雜居的狀況。這種情形下,我中原文化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要鼓勵漢族百姓和党項百姓通婚交好,最大限度的融匯交融,更會產生更快的同化效果。不必擔心我中原百姓被他們同化,我中原之習俗理念乃最爲博大精深先進的文化,兼收幷蓄,海納百川,絕不會爲落後異族所同化。除了這些手段之外,當然還要輔之以高壓重典。因爲必有一些党項人是不願接受的,這些人當然不能手軟,該殺則殺,毫不留情,藉以警示震懾之用。總而言之,各種手段都要用上,軟硬兼施,剛柔並濟。也許一開始不會順利,小衝突會不斷,但只需久久用功,步步爲營,不出三代人,党項人和我漢人便將融匯一體,從外表和內心裡怕是都難以區別了。”

林覺侃侃而談,一口氣說出這麼多話來,只聽得楊俊瞠目結舌,驚訝萬分。他不得不承認,眼前這個青年人是極有才能和想法的,他所說的這些東西既新奇又鞭辟入裡,每一條都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如果按照他的作法實施的話,結果一定不會太差。楊俊再一次的對林覺刮目相看了。

“了不起,了不起。在我遇到的年輕一輩之中,你林覺給我的驚訝最大。這些想法當真都是你自己的想法?這可真叫人吃驚。你纔多少歲啊,怎會有如此深刻的見解?”楊俊喃喃道。

林覺笑道:“大人謬讚,這些是我和一位朋友討論思索這件事時得出的結論。不能算我一人的想法,應該算是我和我的朋友共同的想法吧。”

“哦?你的朋友?那應該也是一個有才能的人吧。不知他官居何職,姓甚名誰?老夫可認識麼?”楊俊問道。

“大人一定認識他,他叫楊秀,現在在開封府提刑司任職。”林覺道。

林覺說的可不是假話,當初在崇政殿說書公房之中,自己和楊秀有過關於此事的討論。楊秀確實提出了要進行文化同化的觀點。林覺適才所言的部分內容是楊秀的想法。只是楊秀的想法有些幼稚和想當然,林覺所提出的更趨於實際和完整。

“楊秀?那是誰?老夫認識他?老夫怎麼沒印象呢?如此有見識的人,怎地朝中並無名氣呢?”楊俊皺眉思索着。

林覺愣了愣,原來楊俊早已忘記了楊秀這個人了。當年楊秀寫了一篇策論指責《滅絕令》的危害,對楊俊也大加諷刺,故而得罪了楊俊。之後雖然高中一甲,卻在崇政殿說書公房中蹉跎了十幾年未能升遷,幾乎半輩子毀在楊俊手裡。然而這個始作俑者此刻卻根本想不起來這個被他左右了命運的人了。這恐怕便是小人物的悲哀吧。在上位者眼中,不過如螻蟻一般無名,哪怕是被他左右了命運,遭受了極大的苦難,別人卻連你是誰都忘了。

林覺無意揭穿這其中的過節,忘了便忘了吧,記得反而不是好事。

“我這位朋友低調的很,大人不認識他也是情理之中。我只是以爲您認識他罷了。”

“哦。改日你帶他來見見老夫,如此人物,我要見見。”楊俊隨口說道。很快他又皺眉道:“不過,你說的這些雖然頗有道理,但卻有個很大的弊端。不知你自己可意識到了。”

林覺道:“大人是不是說,所費時間太久,還要投入巨大的財力物力?”

楊俊點頭道:“看來你自己也意識到了。你適才說的是三代人麼?我沒聽錯吧。那便是四五十年光景了。這麼長的時間做這件事?你不覺得太長了麼?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各種消耗也是巨大的。你覺得可行麼?”

林覺呵呵笑道:“四五十年長麼?西夏歸於大周已經快九十年了,倘若早早佈局規劃,行同化之策,則早已長治久安,不再有後面的這些紛紛擾擾了。西夏之地位置之重要人所共知。西夏歸順,不但解西北之憂,更讓我大周從此不再缺少良馬,讓我大周軍隊不再懼怕北地遼人的鐵騎。和遼人百年交好的燕雲之盟之所以能簽訂,還不是遼人自知對我大周覬覦無望,所以才肯訂立盟約。之前我大周缺馬,步軍不敵遼人鐵騎之時,他們肯坐下來談和平麼?纔怪呢。”

楊俊緩緩點頭,確實,之所以要收復西夏,不計代價的穩定西夏,正是因爲西夏之位置重要。西北之局穩定以及解決大周養馬之地的需要。否則大周永遠處於被北方騎兵的壓制之下,被動挨打,難以挺直腰桿。西夏拿下之後,整個戰略格局大變,北方遼人也意識到優勢不再,於是選擇了和平共處之策。

“至於說投入的錢糧巨大,我只問楊樞密一句,和九十年來數次平叛用兵所耗錢糧死傷人口以及西夏部落襲擾我腹地州府殺人劫掠所造成的損失相比,哪個更多?”

楊俊愕然,無言以對。楊俊是知道爲了西夏花了多少軍費的。幾次平叛,大軍損失的人馬不算,光軍餉便已經是個駭人的數目,數千萬都打了水漂。而且即便現在,爲了維穩,西夏還駐紮着一隻二十萬人的西北軍。楊俊當年的手下愛將袁振乾常年駐守在那裡。每一年軍費開支,維穩之費都是一大筆數目。加上之前西夏部落兵馬對邊鎮的襲擾和劫掠,損失無可統計。這些錢加起來足夠用於林覺所言的那些措施所費了。可這些錢都花掉了,西夏卻沒有絲毫的變化,還指不定哪天會爆發出來叛亂。兩相比較,確實有些覺得得不償失。

“你要是早生幾十年,早些將這些見解稟報朝廷,或許朝廷便採納了。可惜現在一切都晚了。你我今天說這些,也只是事後閒談罷了。”楊俊嘆道。

林覺搖頭道:“我相信幾十年前一定有人提出過類似的想法,我大周人才輩出,哪一代沒有賢臣良相,聰明才智之士如過江之鯽,我林覺又算得了什麼?其實現在做也並不晚,難道楊大人以爲我大周幾十年國祚都不能延續不成?大周只要在,這個問題便要解決。與其空談,不如早做打算。不過此一時彼一時,此時朝廷的財力不同往昔,做起來怕是更難了。但只要下定決定,我覺得大有可爲。”

楊俊呵呵笑道:“林覺,你以爲這一套朝廷會接受麼?不可能的。朝廷不會同意的。”

林覺嘆道:“我明白。我大周曆代朝廷的通病便是急功近利,遠見謀略卻沒人踏踏實實的沉下心來去規劃設計。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卻沒人去想如何防止得病。當今朝廷也是如此。非要大病來襲,方知平日該保養身子。而且開方子治病的人也大多喜歡用猛藥,結果病也許好了,身子卻更弱三分,下一次大病來襲,卻不知能不能撐得住了。”

楊俊一愣,沉聲道:“林覺,你此言似乎意有所指?”

第一五五二章 城裡城外第七八九章 衆志成城第三六七章 現真身第二五三章 師訓第七六三章 騰籠換鳥第六七二章 雷霆第一四四九章 敗局第三九三章 囂張跋扈第一三八零章 大風起兮第九四三章 密會第一六六三章 糊塗賬第一一八四章 戰雲密佈第一四四三章 揭露第八二三章 生疑第一六三二章 入甕第二七零章 西湖之西第九百章 客自應天來第八五四章 兵臨城下第一四一六章 決裂第五二六章 贈君鴛鴦帕第八六零章 突襲(續)第六八九章 傾訴第一一五八章 別無選擇第一五四九章 退兵第一零九二章 蜚語第一三八五章 羣龍無首第八三三章 亂起第一一一二章 血色黃昏(序章)第一五四章 愛恨何物第五一二章 脅迫第七六九章 安排第一五六九章 酣戰第一三六八章 破城第一四零四章 不得不戰第七零七章 戰事終了第六六二章 山中事第一一二七章 驚惶之夜(五)第一一五四章 軍人的榮譽第九二九章 真相第一一七三 誓師第七二八章 找尋第七九六章 強人所難第六五九章 亭亭山上鬆第一一九一章 烈火熊熊第六零六章 常平新法(續)第二三七章 受挫第一六一六章 築營第五一五章 漏夜訪客第四零三章 突發事件第一五六五章 攻城第八一一章 黑鍋第二三六章 智取第一二六二章 襲擊第七八七章 火拼在即第一一一九章 血色黃昏(七)第三四四章 拖延之計第一二九九章 大戰第一六零八章 誓師第三一九章 障眼法第八五六章 冷酷無情第一五六章 問情第三十章 懲罰第三零五章 各有絕技第一八九章 海上之王第二五七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七二八章 找尋第一一零三章 歪打正着第一六六二章 海嘯襲來第一三一零章 逼迫第一六五零章 大決戰(十一)第四九六章 策論第一二二四章 暴風驟雪第一零九二章 蜚語第三二八章 摸蝦兒第八八一章 血戰到底第一四零零章 好戲開場第四五六章 變卦第一一九六章 負隅頑抗第七七二章 會面第一二五三章 擒獲第七三五章 借題發揮第八一三章 疑似故人來第一五零八章 山中雨第四五三章 變戲法第一七零四章 新時代第六十六章 盛況空前第六六二章 山中事第九十二章 悍匪第三二三章 爭議第四十六章 杖責第十二章 今非昔第一九八章 挑撥第一零四九章 索命第三零二章 探知第一五五一章 兵臨第四五一章 土地的秘密第三九六章 對戰第三六十四章 大肆斂財第五九零章 昏招第一六三零章 自投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