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

“給我15,000步兵和1萬騎兵的話,我大概能抵抗十天左右,之後敵軍必然突破燕山。”

“太短了,我希望你能抵抗20天。”

“如果要20天的話,也好辦,請元帥不要給我步兵,我甚至也不要25,000人,只要元帥給我2萬騎兵,我拼死拼活,全軍不剩一人,也能將敵軍拖住20天以上,元帥意下如何?”聽到高俊的要求,李銘突然雙目圓睜,眼中精光爆射,彷彿就等着高俊這麼說一樣,這激烈的態度一下子把所有人都嚇了一跳,,高俊也心中一凜:“,你是要和別勒古臺騎兵對攻,徹底拖住他嗎?”

“?光軍騎兵有這個實力,我們就以燕山爲依託,在山北和別勒古臺大舉交戰,縱然他已經佔據北口,但也不能坐視後路被包,被堵在山谷裡吧?”

高俊沒有說話,他盯着李銘,彷彿是試探一般,,緩緩走到他面前,目光始終沒有移動半寸,而李銘也昂首挺立,迴應着高俊的目光。

“那好,我只給你2萬人,你要拖住敵人20天,前8天的時間,我會集結河北河東各地的,駐守兵力到中都城下,之後12天進行強攻。你拖住,別勒古臺20天,我一定能打下中都城。”

潛臺詞就是,一旦李銘沒有拖住20天,亦或者是高俊在12天內未能破城,兩支軍隊都將一起徹底玩完。

所謂瘋狂的計劃,大抵不過如此。

所有人都被這個計劃嚇了一大跳,包括一向以剛硬著稱的張惠,都覺得12天破城未免太過苛刻,散會之後,大家找到了僅次於高俊的主心骨潘正,而後者只是雙手一攤:“,高元帥事前可從沒跟我說過這些事,我也沒參與主張,現如今將令一下,我等唯有拼死力戰,一路可走。”

但潘正也架不住大家的質詢慫恿,確實,高俊這句話未免太破,罐子破摔了一點,甚至潘正也搞不清楚,高俊究竟是深思熟慮之後做的這種決定,還是大事不妙,是一種破罐子破摔的十分笨拙的全力一擊。

想不明白,他乾脆去高俊哪裡,可得知消息說高俊已經去慰問前線軍兵了,他攔住路經的,高俊帳下掌管幹辦收發的一名典史,問他手中高俊要發出去的是什麼信件。

這東西並不算秘密,甚至高俊還會定期只會盤整他們,所以那名典史也毫無爲難的直接唸了出來,這是高俊給何志也的信,請何志也迅速擬定,目前在金戰區內得賢才名單,以備日後之用。

之後還有兩封信,一封是給山東魯家奇的,向他詢問山東地區試點的農業經營莊園目前情況如何,另一封則是給翟誠信的,,讓他把最新編撰的土地法,送來給高俊閱覽。

這下子潘正完全放心了,這一封封信都是在爲日後大計做打算,看樣子袁帥並沒有破罐子破摔,對勝利也頗有信心,元帥的信息某種程度上就是大家的信心,潘正覺得今天晚上自己可以睡得很好。

但是,高俊本人卻未必能睡好覺,在衆人面前的慷慨激昂,政策也在有條不紊的逐步下發,但是嚴肅的問他是否有信心在12天內破城,高俊也只能苦笑着回答說聽天由命。

說到底,這可是一座堅城。

唯一信心滿滿的是李銘,他無需考慮如何攻取中都城的事,而把心思全都撲在了前線作戰上,要想辦法將鐵木真的,那個勇武異常的弟弟託在燕山以北。

和高俊商議後,李銘最後還是帶走了25,000人,正如他要求的一樣,其中2萬人是騎兵,以供他與別勒古臺正面交鋒,另外5000人則由陝西出身的軍將譚建豪來指揮,動員當地民兵一塊參與,防守南口和紫荊關等地。

哪怕是打對攻戰,2萬名騎兵數量也未免少了些,轉到鎮上隊員的時候,光軍就算能集中其兵力量,也只有對手的2/3,這是個難以彌補的差距,但是李銘卻對自己非常有信心,光軍騎兵的平均水準並不差,幾乎是他一手調教出來的部隊,如果在戰場上被那幫連盔甲都裝備不全的蒙古騎兵所打敗,就說明李銘本身的巨大失敗。

而還留在中國城下的人,則拼命想着如何破城,高俊這段時間到時約見了一大批光軍高層將領,尤其是各式的點檢們,聽從他們的意見,從蘇日月熊開國再到唐太平賀萬歲,白常年,宋永紅從方印等人。各從自己所見所聞出發提出意見,。光軍也因此暫停了對城市的圍攻,首先進行整頓。

。河北河東各路兵馬接到命令後,紛紛北京前往戰場,高俊也得到了潘正的消息,上次在黃河岔流之間大敗慶山奴之後,光軍一路追擊,抵達黃泥岡,是金軍,幾乎不敢出城,前不久,許州兵變,劃片軍馬放棄城市後也跑到了恆達這邊。

而另一個正手,豫東的重要將領也偷偷給馮達來信表示願做內應,此人正是在去年淮南兵變之後,北陶的紅襖軍將領王義深。

後顧之憂全無,高俊緊緊盯着眼前的地圖,這四四方方的中都城就成了他過往10年戎馬生涯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哪怕是犧牲掉半條性命,也務必在12日內破城。

8天之內,各路兵馬陸續抵達,再加上編入戰鬥的鐵軍和民軍,每面城牆高俊都集中了5萬以上的兵馬。

“此番的作戰重點依然是施仁門,就算是兵馬打光,也務必打開這條通道,但是這次其他各面的兵力也都有所增加,不分主次全力圍攻,只要你們盡力,我這邊自然能想辦法敲開城門。”高俊在做戰前佈置,相比於其他有甕城結構的成本而言,光軍考慮再三,最後還是把突破口放在了施仁門。

既然確定了主攻方向,自然也要確定主攻隊伍,各老牌步兵營摩拳擦掌,歷數過往榮譽,都要搶奪屍人門附近的主攻位置,但是,高俊的選擇,卻又是一條大新聞,他選擇的主攻兵馬,居然是之前,籍籍無名的第52步兵營,綽號飛虎。

光軍編制上,一般而言是那些極具戰功和特色的軍隊纔有別稱,但是,第52營的別稱卻有些尷尬且特殊,他本身立下的戰功並不多,而飛虎這個名字連同軍旗都繼承自辛棄疾相公。

第一章 欺騙(上)第八章 失敗(下)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八章 警巡院(下)無標題章節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變化(上)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二章 說不出的話語(下)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十七章 鼠(上)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十九章 溏濼磐石馮叔至(上)第二十三章 刑事法令(上)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十七章 復仇的女子(上)第七章 血鐵(上)第五章 大興府(上)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八章 憧憬的災民(下)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十八章 故(下)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二十三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上)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二十四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下)第十六章 易僉虔造買北私鹽(下)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七章 願(上)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十二章 寨使大起舞(下)第十九章 勢窮力竭(上)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第六章 決(下)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八章 軍隊(下)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二十三章 終舉義幟(上)尾聲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第二十一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上)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第六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下)第十七章 密謀(上)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十八章 故(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二十三章 消失的敵人(上)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九章 後遼的陷阱(上)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二十一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上)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十章 弓騎兵(下)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二十章 國子監(下)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九章 華東莊(上)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三章 商業(上)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