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

川浩然寺裡拿着疊卷宗,眉頭皺得緊緊的,王侍羔和咋兩位御前心腹大將端坐在下首,一言不發。只是帶有一點緊張的神情看着皇帝陛下。?

“你們對資政院的語問有什麼意見?。?

“陛下,這是資政院的資政大夫們對大明總的戰略不清楚的緣故。”王侍堯接言道。?

“不清楚,國用和伯溫先生都不是在資政院坐着嗎?他們怎麼不對資政院的語問做些解釋?”剛說完。劉浩然突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對了,他們現在的身份不同了。到不好公開出面應答解釋這語問了。”?

馮國用和劉基分別曾經擔任過樞密院同知和陸軍部尚書,對大明整體戰略瞭如指掌,但是他們現在一位是金紫光祿資政大夫,一位是銀紫光祿資政大夫,按制到也不方便出來應答資政大夫們的諾問,但是私下可以對本派資政大夫做工作,解釋大明的戰略走向,至於對其他派系的資政大夫,他們倒沒有這個義務了。?

“哦,多是些江西學派和北方學派的資政大夫們在提出語問。”劉浩然仔細看了一下卷宗,自言自語道。?

“承華,念祖,你們對大明的戰略有什麼看法?”劉浩然放下卷宗道。?

“陛下,大明的戰略是先南後西。先集中陸海軍力量解決中南半島和南海地區的問題,待這裡穩定後再陸海軍分路,海軍繼續穩定南海局勢。主力向西,擴寬更廣的疆域和市場。陸軍向西,收復前唐安西都護府疆域,打通陸上絲綢之路,從另一處開拓市場,臣等思量許久,覺得是英明正確的。”王侍堯連忙答道。?

“可是有人現在說聯和內閣是窮兵黔武,不恤民力。”?

“陛下,這些人是鼠目寸光。我大明每一次用兵,雖然前期軍資耗費不少,但是哪一次不都最後獲利。沒有陸軍南猛的戰,何來今日大明之安寧穩定,沒有海軍四處揚帆,何來今日之商路廣通?”葉塗溫當即答道。?

“陛下,雲南收復,安曼入納,我大明四川、雲南等地貨品可由安曼直接入海,遠至錫蘭洋乃至非州。對於兩地工商來說是大利。安南、南寨克復,占城獻土,我大明多了一大片廣袤之富庶之地,再無乏糧之憂。這等好事,就算是付出再多代價也是值得的,因爲這些不僅利在當前還功在千秋!”王侍堯有點激動道。?

“利在當前,功在千秋。”劉浩然不由笑了,“你們能明白就好了。”?

明歷十四隻四月,藍玉、朱亮祖以閃電戰滅南掌國,並驅土著居民上百萬入遢羅和真臘。到了九月,占城國又出現變故,國王制蓬峨大病一場,幾欲歸西。其弟瑕披伽開始串聯一幫重臣,試圖殺其世子??圖謀篡位。待到制蓬峨好容易病好,才發現國內局勢已經大變,軍權旁落,貴族離心,瑕披伽在一旁虎視眈曉。?

病癒的制蓬峨躲過幾次毒手,終於明白事態的嚴重性,再不想辦法估計一家老小都不得善終。但是制蓬峨發現自己屬下心腹和大將在其病重期間被瑕披伽連同有了異心的王后和貴族們“矯旨”殺得差不多了。?

制蓬峨幾經思量,知道事態走到這個地步,弟弟瑕披伽和一直無,子、擔心地位不保的王后是不可能再回頭,而且這位王后出身占城大貴族家庭,孃家勢力雄厚,再與瑕披伽聯手,失去爪牙的制蓬峨幾乎不能壓制了。?

制蓬峨不愧是一代雄主,明白勢態嚴重性後,當機立斷,趁着瑕披伽和王后還在安排進一步毒計時。攜占城國王玉望、戶籍圖冊等,帶着幾個兒女和王妃連夜奔了大明駐占城使館,然後在大明駐占城使節的安排下登上一艘大明海軍戰跑出海。過了月餘便到了南京。?

一到南京,制蓬峨立即向大明外務部聲明,自己願意以占城國王的名義向大明獻土,意思也就是說。制蓬峨願意去占城國王之位,將佔城納入大明版圖。?

大明內閣經過緊急商議,同意了制蓬峨的獻土。十一月,劉浩然下詔,冊封制蓬峨爲南平公,賜府邸宅院。而資政院對這送上門的好處當然也歡迎,很快通過決議讓內閣動用軍隊接管占城。?

藍玉、朱亮祖接令後立即以朱亮祖爲主將,率十萬精兵南下,在海軍艦隊的配合下直撲占城。明軍一方面公佈制蓬峨簽署的文書,廣告占城各地,一方面公開“揭發”瑕披伽和王后的謀逆詭計。?

占城一時人心大亂,有忠心擁護國王而對瑕披伽、王后謀逆不滿的,有不願大明侵佔占城故而站在瑕披伽等人一邊的,有知道大明軍盛故?

在這種情況下,瑕披伽是獨木難支,軍中有經驗的大將此前已經被他殺得差不多了,新升上來的心腹在能力和威望上都不足以撫軍心,幾戰下來便被明軍殺得大敗。?

明歷十四隻十二月,明軍在占城附近登陸,包圍占城,隨即與南下的陸軍合力攻克占城。瑕披伽等人遁入真臘。?

朱亮祖藉口真臘接納叛臣,對真臘佔據的湄公河下游地區發起進攻。藍玉則屯兵巴色,威脅真臘北部。大明內閣一方面從武昌衛戍區、南京衛戍區調集十五萬陸軍南下,一方面通過外務部聯繫邃羅的阿瑜陀耶王國,許以好處,唆使其屯兵真臘西部,直接威脅真臘首府吳哥。?

朱亮祖得海軍配合在湄公河下游勢如破竹,一口氣打到了湄公河入海口澗書曬細凹曰混姍不一樣的體蛤”、說閱讀奸去外,一臘兵敗如山倒。又受到三面威脅。終於頂不住了。遣使仰火明求降。?

明歷十五年二月,大明內閣正式接受真臘國的求降,並與真臘國簽訂協議,北以湄公河爲界,南以金邊、楚克、貢布爲界,正式確定兩國疆域界分。?

三月,阿瑜陀耶王國、真臘王國向大明納貢,爲了安撫這兩國惶恐之心,劉浩然下詔,賜阿瑜陀耶王國國名遣羅國,賜真臘王國國名高棉國,併爲其兩國界定邊界,以蒙河、巴真、春武裡爲界。而大明與遢羅國疆域北以沙耶武裡、難府、清邁一線爲界、東以湄公河爲界、西以薩爾溫江爲界、南以班馬安馬裡和格拉杜裡一線爲界。並且爲褒兩國歸附納貢之功。劉浩然下詔將佔城、南掌、越陳三國原居民和海峽省土著居民四百餘萬全部賜予兩國。?

遢羅、高棉兩國國王得到國名恩賜後,懸在嗓子眼的心終於落下去了,因爲只要得到大明的賜名。也就意味着大明正式接納兩國爲藩屬國。朝鮮和日本就是範例。?

而從疆域來看,邃羅佔了不少便宜其疆域不比現今的泰國,高棉則丟失了最富庶的湄公河下游和三角洲地區,但是在北邊和西邊得到了不小的補償。最重要的是兩國分了原南掌、占城、越陳和海峽省的四百萬百姓。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而且在這個時代,國力的體現除了疆域廣袤之外,人口多少也很重要。邃羅、真臘都歷經了數百年的內亂外戰,人口損失不得到這些人口的補償,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大“利好消息”而對於大明來說正好擺脫了這些總想復國的原居百姓們的負擔,從另外一方面。遢羅、高棉兩國人口增多,國力提高,大明對其的商貿也可以增長,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

大明內閣準備將南掌國故地設爲南寨省、占城故地和搶來的湄公河下游、三角州地區設爲象林省,不過按照慣例,估計得再過兩年兩地局勢穩定下來,留下來的百姓歸心了纔會正式設立,現在還愕以軍認爲主、輔以官員治理。?

對於大明來說,多出的這一塊湄公河流域地盤非常富庶,這裡自古以來都是盛產稻米的地區,尤其是原占城池區和湄公河下游、三角洲地區。依託大明先進的農業技術。這裡最終將開發成爲大明重要的糧產區。所以王侍堯和葉澡溫會說南海這一戰略是利在當前,功在千秋。只要大明百姓有地耕,有糧吃,大的動亂就不會出現,而現在大明目前的情況,光是將黃河、長江流域的農業生產恢復到鼎盛時期就得數十年。此後再去開發東北、南海地區。至少兩三百年時間不用愁百姓們沒有田地分。再說了還有海外那麼多的殖民地。可以說。只要大明國策不出大問題,五百年的穩定是可以預見的。?

“不過還是有人在議論我大明對外擴張過於血腥,受害土著以百萬計。現在不僅各大學已經出現這種輿論,資政院也有資政大夫對此頗有非議。”劉浩然皺着眉頭說道。?

的確,大明每一次向外擴張都是無比血腥的。攻略東北和漠北??那裡的原居百姓不見了一半;攻略南海,數以百萬計的土著被強制遷居兩個不大的島嶼,生死由命;攻略安南、安曼、南寨、象林,上百萬百姓歿於戰火之中,先期逃走的加上下詔“恩賜”的,估計有超過五百萬百姓流離失所,被迫遷往異鄉。所以大明有聲音說,明軍攻略之所便是累累白骨。?

對於這些輿論劉浩然很是頭疼,他開大明百姓民智,讓他們不再愚昧和盲從,擁有自己的思想。而覺醒的大明百姓中有部分“先進”的學子已經看到了大明擴張下的血腥,不由提出了質疑。儘管這種質疑沒有成爲主流,但是也讓劉浩然和內閣感到壓力。?

“陛下,有所非議,依臣之見當是好事。”王侍堯不愧是在劉浩然身邊待過多年的心腹,對其的心思多有了解。?

“是啊,有這種非議從某一方面而言的確是好事。”劉浩然沉思了一會點頭道。?

“陛下,漠北、東北之事,乃是國仇,無可厚非;南邊的事情已經成局,四百萬百姓賜予遢羅、高棉兩國。這些人拿不到太多話柄;而南海諸島上多爲土著,極爲原始,就算他們爲之鳴不平,也只是說說而已。”?

王侍堯說得很正確,漠北、東北攻略是打着滅北元的旗號,就算是殺光了,誰敢在“大義之下”爲勒虜鳴不平?中南半島的百姓飽受戰火之苦,但是大明好歹將其賜給了他國。多少給了一條活路,並沒有舉起屠刀殺個乾淨,你總不能揪着不放吧;至於南海諸島上的土著,大部分跟野人差不多,比蠻夷還要蠻夷。就算有人爲其嚷嚷幾句,夫部分大明百姓也不會放在心上,這些野人跟野獸差不多,爲其鳴不平,吃飽了撐着了?而且又不是將其趕盡殺絕。只是將這些遷居集中在保留區內,便於管理而已。?

“陛下,依臣之見,將來之大患在於西域。”王侍堯最後補充了?

句。?

劉浩然深以爲然地點點頭,原本大明對西北地區穆斯林採取驅逐政策在國內引起不小的非議。國內不少人也是信奉回教的,甚至軍中將領也有信回教的。但是這一政策是打着清算原元廷色目人的旗號,當年在元廷掌握財權的色目人在中原爲非作歹,壞事做了不少,在輿論宣傳下,驅逐回回的政策得到了主流認同,與?

口激回回的矛盾也得到了緩解。但是一曰明軍殺入西域小嶄冊川數百萬計的回回,這些回回大部分世代居住在西域,可沒有到中原作惡,一旦動起刀槍來,國內輿論壓力不?

前些日子,和寧衛戍區和西安衛戍區對西域部分地區採取了一些侵襲。所過之處,青壯不留,消息傳到國內,一片譁然,反對之聲喧囂而上。一來中原王朝以德服人的傳統思想還在,二來新學派新思想的以左爲本得到認同,這樣的屠殺自然會激起一些反彈。?

但是劉浩然不打算壓制這種聲音。在他看來,這些聲音與前朝的那些聲音不同,它走出自一種真正的人文精神,而不是所謂的打着道德旗號的言語。?

“我知道了,此事當從長計議。我會讓內閣傳令和寧、西安衛戍區。以摸清敵情爲主,謹慎從事?

“對了,我和百宴商議了一下。想讓你們倆挪一挪。承華去計部。念祖去皇家銀行劉浩然突然轉言道。?

王侍堯和葉塗溫對視一眼,心裡便有數了,這是皇帝陛下對內閣應對大明最近出現的經濟問題有所不滿。?

大明工商業一直在有序地發展,其中出現的不少問題有些被解決了。有些則是掩蓋在高速增長之下。經過十幾年,這些問題積累在一起。終於開始爆發了。?

大明一直是在扶植工商業,拓寬商路,擴大市場。正是由於這種國策。大明工商業發展迅速。但是其中的問題也不少,如工商業越來越傾向於壟斷,強者越強,弱者恆弱。而且工商業與貴族官員、地主豪強的關係也是越來越密切,在這些中樞和地方權勢的支持下,利用行政手段強佔有利資源,大行排他和壓制,削弱自由競爭。?

很明顯的例子,大的工商企業有着強勁的背景,他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搶先獲得政策信息,搶佔先手。這對於那些普通背景的工商企業是不公平的。而且經過發展,不少人學聰明瞭,懂得如何去鑽法律的空子。合理避稅。尤其是大工商企業。由於其背景,往往可以一方面獲的稅收等政策的優惠,一方面可以通過會計事務所和龐大的產銷關聯企業進行避稅。結果帶來的後果是中小工商企業他們一方面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去開拓市場,另一方面則要接受不公正的稅負,極大地打擊了中工商業者。?

從這兩年來看,大明的賦稅雖然在增長,但是卻增長緩慢,與工商業發展極不成比例,從而造成了賦稅增長的不足,使得內閣中樞施政出現問題。?

秉承劉浩然的財政思想,大明中樞不比前朝歷代,以存錢爲己任,大明中樞是以花錢爲己任,其中每年的財政開支,國民教育和軍費佔了大頭,還有基礎建設、醫療體系建設、工業體系建設等等數個無底洞需要去填,沒有快速增長的賦稅是無法負擔的。?

而在另一方面,由於南海許多地區被納入了大明版圖,此前帶有掠奪性的傾銷無法再行。雖然大明海軍搶佔了錫蘭洋制海權,擊敗了埃及海軍,再以利益誘惑,迫使那些披着奴隸外衣,幹着將軍君主活的馬木留克們終於答應與大明媾和,印度、非洲、西亞乃至歐州的商路市場得到拓寬。但是新問題又出現了,隨着遠洋貿易的發展,運輸成本和風險加大,必須有銀行、保險社等金融體系作有力保障。?

而在新問題面前,以李善長爲首的內閣卻不知道面對新危機和新挑戰,思想還比較保守落後的他們不知道如何靈活和有力的運用國家稅收、金融等政策去進行調解,加上明陸在南海地區、烏斯藏地區、西域地區連連用兵,海軍遠征錫蘭洋。花出的軍費驟增,這些多出的開支與國內出現的問題以及接連的局部自然災害疊加在一起,嚴重地影響着大明的財政。這纔到明歷十五年的十一月,內閣就已經出現巨大的赤字。而李善長內閣的對策居然是準備要求大明皇家銀行增發紙幣。?

這不能不讓劉浩然生氣,大明皇家銀行發行紙幣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物力,終於在明歷十四隻實行。這其中除了要研發包含防僞等高技術的精美紙幣外,顧及紙幣發行出現的問題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但是李善長等人卻絲毫不體會到發行紙幣的風險性和調控性,而只是像前朝歷代那樣以爲國家可以隨意發行紙幣當錢花。屆時帶來的後果恐怕將會像宋、元那樣,紙幣貶值。最後變成廢紙。這和劉浩然心中所想的相差甚遠,不由他不生氣。?

在這種局面下,劉浩然只有讓深受其薰陶,明白一些先進金融財政知識的王侍堯和葉塗溫出馬,看看用什麼法子改變這一困局。而李善長與劉浩然交談之後,也明白自己所作所爲怕是犯錯誤,也同意讓精通財稅和金融的王侍堯和葉綜溫等太平學派幫他走出財政困境。?

“臣等領命王侍堯和葉塗溫當即拱手道。?

“另外還有件事,聯想延聘承華和念祖爲老師,教教皇子煥翼最後劉浩然像是不經意地說道。?

王侍堯和葉綜溫眼睛不由閃過一道光芒,這兩年,朝中衆臣一直請立太子,但是劉浩然總是推譚,今日這一着,兩人心裡便有了數。?

“臣等遵旨!~!

你正在閱讀,如有錯誤,請及時聯繫我們糾正!

第224章 伐蜀(二)第213章 新四省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182章 貨幣(一)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七章第192章 家宴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6章 桃園結義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274章 出巡之試點(一)第108章 分省(一)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134章 南平(二)第83章 江州(二)第114章 過年第119章 細川賴之(四)第326章 吹響號角第50章 氣節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88章 大事件(二)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190章 南洋之戰(三)第186章 藍玉第18章 朱重八來了第308章 幸福島海戰(二)第十章第43章 有女秦羅(一)第214章 常遇春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213章 新四省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第33章 江南行省第36章 戰東南(二)第184章 越陳第300章 事後(二)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17章 定遠城外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227章 陳孝閔(三)第十章第336章 西安第112章 中樞(三)第26章 渡江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267章 出巡之論治第244章 威尼斯商人(五)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9章 濠州被圍第226章 陳孝閔(二)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257章 士兵王金貴(六)第229章 阿瓦國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223章 伐蜀(一)第102章 中樞(二)第179章 春夏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331章 天山(二)第318章 所謂的大明政黨第97章 最後一戰(一)第292章 再亂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第34章 鎮江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第86章 江州(五)第260章 談判第331章 天山(二)第63章 準備第181章 陝甘第268章 出巡之刺客事件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第287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四)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228章 白古國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21章 風雲突變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298章 定(二)第40章 龍鳳二年第260章 談判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108章 分省(一)第230章 羅貫中第一章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274章 出巡之試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