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外篇?不應遺忘的人們

帝王四世五年的十二月,一個名叫吳崇倫的帝國高參騎着馬穿過亞弗坦尼,來到北方,莫亞比茲在被攻佔焚燬後,人心惶惶。吳崇倫自告奮勇,決定去人人視爲危途的北方視察,在去了一趟北方後,吳崇倫上文給帝王四世明威俊,認爲北方雖失去了莫亞比茲和淩河城,但整體的防禦體系還在,以阿里斯達爲防禦支點,重新整頓防線,穩住北方當前的危局。在埃西霍的部衆覆滅,淩河城和莫亞比茲被摧毀,對北方該如何防禦,帝國高層莫衷一是,吳崇倫卻鮮明地提出了北方可以守的觀點,令帝王明威俊猶如身在黑夜中看到了一盞明燈。

帝王明威俊把吳崇倫叫過來,問他北方該怎麼守?

吳崇倫鏗鏘有力地回答:以阿里斯達爲支點,派出大軍屯集在阿里斯達,穩定住現有的城鎮據點後再徐圖發展,逐漸穩定並加強防線,安定北方的軍民。總體來看,首先守住現有的北方各城,待北方局勢穩定後,再把防線拉直,重築淩河城,然後再漸漸向外擴出去,築城屯地,向前推進。

帝王明威俊聽了吳崇倫的話後,覺得吳崇倫說得有一定的道理。不過,對吳崇倫的築城推進一說,明威俊認爲說得太早了,目前北方在一連串的兵敗下防線是支離破碎,在這副殘破的景象下,當務之急是穩住北方人心思動的局勢。至於築城推進,明威俊實在不想去多想,埃西霍和他的部衆不就是死在築壘推進上的嗎。

在選誰當北方統帥,接手埃西霍戰敗後的爛攤,帝國中央的文武官員要麼面面相覷,要麼不開口說話,只有吳崇倫毛遂自薦,主動向帝王提出願赴北方挽救危局。帝王明威俊問高層的文臣武將,吳崇倫任北方統帥是否合適?徐統尉和諾副統尉都不開口說話。學相陳青兆也閉口不言,倒是佐相韓國誼對帝王明威俊說,“當此關頭,應擇一名有實戰經驗的,有統領大軍的將才前去,最爲適宜”。譚佐相也發話道,帝國將星雲集,在這危難關頭,怎麼能派一名沒有實戰經驗的軍事人員前去北方,擔當如此重任,這麼做過於冒失,請帝王三思。聽了韓佐相和譚佐相的話後,帝王明威俊知道兩位佐相不同意吳崇倫任北方統帥,因爲他沒有實戰經驗,只是一名高級參謀。後來,一名官員上文給明威俊,說道吳崇倫此人雖有學識但不堪大用,提提意見可以,讓他帶兵打仗,則恐難勝任。

帝王明威俊認爲吳崇倫是個很有見識和勇氣的人,但他卻缺少實戰經驗,且又是個文才生,讓他去北方挽救危局是有點勉強。帝王明威俊最後選擇了羅夫康,這是因爲帝王三世臨終前告訴明威俊,若帝國有難,羅夫康可以用一用。羅夫康在帝王三世末年的西北之戰中展現了自己的作戰才華,北上作戰,羅夫康率領的第一縱隊先殲滅六千金軍,後消滅了九千蒙古汗軍,這兩個勝仗給他加了不少的分。雖然北上作戰最後無果而終,但羅夫康在北上作戰中的優異表現得到了帝王三世的大加讚賞,也讓羅夫康在帝國軍界中聲名鵲起,成爲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

帝王明威俊任命羅夫康爲北方統帥,所受的阻力就小得多,雖然韓佐相在早會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爲羅夫康沒有統率大軍的經驗。不過,帝王明威俊很快就說服了韓佐相等一些對羅夫康抱有成見的人。帝王明威俊把高層的文臣武將召了過來,對他們說道,“羅夫康雖然沒有統領大軍的經驗,但是他有這個能力。他在西北之戰中率帝國一師一萬多人能打勝仗,在北上作戰中,率第一縱隊五萬多人也能打勝仗,這就說明羅夫康具有統領大軍打勝仗的能力,這一點我堅信不疑”。

徐統尉表態說,羅夫康頗有軍事指揮才能,戰略戰術上都有一套,由他任北方統帥沒什麼問題。

諾副統尉也說道,羅夫康是個將才,能帶兵打仗,在讓誰穩定北方的局勢上,他是最合適的一個。

譚佐相當然也幫羅夫康說話。

韓佐相也贊同帝王的說法,認爲帝王“所言甚是”。

帝王明威俊見在座的文臣武將都同意他的說法,心裡很高興。羅夫康任帝國北方統帥一事就定下來了。

在選吳崇倫還是選羅夫康上,帝王明威俊更傾向於羅夫康,不光是帝王明威俊,中央各級的文武官員也都更傾向於羅夫康,“如果說中央的文武官員中有十個人反對羅夫康的話,那麼反對吳崇倫當北上統帥的至少有二十個人”。吳崇倫在當統帥的各項能力上都不如羅夫康,沒有實戰經驗,沒有帶過兵打過仗,沒有威望,沒有一支嫡系部隊可任由其指揮,也沒有羅夫康享譽盛名,因爲羅夫康曾被帝王三世明正誠授予帝國勳章。吳崇倫所具有的優點,頗有見識和很有勇氣,同樣的不見得羅夫康比他差。很明顯,羅夫康要勝於吳崇倫,而吳崇倫唯一可以勝過羅夫康的是年齡,吳崇倫當年四十五歲了,而羅夫康只有三十二歲,然而年齡的優勢並沒有什麼用。

帝王明威俊知道讓吳崇倫當北方統帥底下反對聲是一片,譚佐相就說過,“除非帝國實在是沒人用了,纔會讓吳崇倫當北方統帥。羅夫康雖然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但與吳崇倫相比,還是強不少”。

羅夫康有自己的嫡系部隊——帝國一師,有豐富的作戰經驗,打過西北長戰和嶺南之戰,有在作戰中產生的威望(在西北長戰中曾殲滅六千金軍,帝國北方許多將領就是通過此戰認識了羅夫康),與羅夫康相比,這方面吳崇倫卻是什麼也沒有,這些指標項目,吳崇倫是一片空白。

吳崇倫知道羅夫康在作戰能力上要勝於他,他接受了這個事實,繼續安心地做他的高參。

帝王四世九年,在看到北方的局勢穩定後,一直在關注北方戰局的吳崇倫寫了一篇文章《論戰勝金軍的戰略戰術》,上呈給帝王明威俊。在這篇《論戰勝金軍的戰略戰術》文中,吳崇倫寫道了戰勝金軍要分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採用築城推進的方式,重築淩河城,把北方的戰線重新拉直,回到之前故有的防禦態勢,重新把防線穩定在淩河—錦央—塔子山一線。

第二階段,在重築淩河城,把防線推進到淩河一線時,再派兵重築小淩河或豐舟、永龍,選一城重築,築好城後屯田墾種,擴大我方勢力範圍。若金軍前來困城,派大軍救援。只要我們救援的兵力甚衆,救援兵力須有十五萬才能解救金軍之困,擊退金軍的困城,保住我重築之城。

第三階段,在把我軍前沿推進到豐舟、永龍一帶時,接下來則須謀求攻佔金軍在下西邊的重鎮安萊託布,攻佔安萊託布,並尋機與金軍決戰。

若這三階段順利達成,在把我軍勢力範圍推到噶巴布斯河一線時,金軍的主力在之前與我軍的作戰中也已受到重創,無力再對我軍發起進攻,那麼我軍就可以在金國上區的腹地與金軍作戰,消滅金軍,達到戰勝金軍的目的。

吳崇倫寫的這篇《論戰勝金軍的戰略戰術》沒有產生什麼影響,帝王明威俊也沒有采納吳崇倫築城推進的意見。帝王四世十年的“花園會議”,帝王明威俊向羅夫康提出的對敵之策是金軍攻城後率部反擊的保守做法。羅夫康對此並不認同,向帝王明威俊提出了重築淩河城。羅夫康的這一想法得到了吳崇倫的大力贊同,因爲羅夫康的重築淩河城與吳崇倫的築城推進不謀而合。

羅夫康在派樑棟成的鑲紅旗軍重築淩河城後,又率近十四萬的帝國一師擊退了金軍對淩河城的圍困,贏得了淩河城之戰的勝利。淩河城之戰的勝利,也證明了吳崇倫的築城推進的對金策略是正確的。如吳崇倫所言,只要出動的援軍足夠多,帝國的軍隊便能粉碎金軍的困城,守住重築的新城。吳崇倫認爲羅夫康已經做到了他提出的戰勝金軍的第一階段的任務,接下來就是繼續採取築城推進之策,向前推進。吳崇倫曾經到北方考察過豐舟城、永龍城和小淩河城這三城的舊址,吳崇倫認爲在淩河城保衛戰勝利後,下一步築城推進所築的城最好選在小淩河城上,在小淩河城的舊址上再重新築城,派軍民在城四周之地屯田墾種,蠶食金國之地,“擴大我方勢力範圍”。

吳崇倫提出了築小淩河城之策,可是帝國高層對此反應冷淡。帝國的一些官員對吳崇倫提出的築小淩河城表示反對,他們認爲這將會重蹈埃西霍的覆轍。吳崇倫不以爲然,他爭辯道,“我們已經取得了淩河城保衛戰的勝利,再築小淩河城無非就是再打一場淩河城一樣的戰役。淩河城之戰我們打贏了,小淩河城我們爲什麼不能打贏。我們築小淩河城,金軍若來,再派出十幾萬援軍,擊退金軍有很大勝算的。小淩河城肯定也能保住”。吳崇倫向他的同僚推銷自己“築城推進”的主張,可是帝王及軍部對吳崇倫的“築城推進”持審慎態度,他們既沒有反對吳崇倫的這一主張,也沒有贊成。

羅夫康對築城推進很不以爲然,在羅夫康看來,吳崇倫的築城推進與埃西霍的築壘推進是一路貨色,是註定會走向失敗的。羅夫康決定另闢蹊徑,他派餅德部在淩河城一帶屯駐,結果引來了費朗的金軍。費朗的金軍駐紮在豐舟和永龍一帶。一些官員問吳崇倫,金軍部隊駐紮在豐舟和永龍一帶,是不是還要派兵重築小淩河城?吳崇倫回答道,這沒有什麼好驚奇的,派兵擊退金軍就是了,只要擊退金軍就能重築小淩河城。吳崇倫上文給帝王明威俊,說派軍民實行築城推進不僅是壓縮金敵的生存空間,還能消耗金軍的力量,只要削弱了金軍的力量,我們就能逐步蠶食敵人的領土,擴大我們的勝利。

可是,羅夫康接下來策動特勒拉斯之戰卻與吳崇倫所想的不大一樣。但是,吳崇倫認爲特勒拉斯之戰與他的築城推進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羅夫康以德里埃的波黎亞吸引金軍來攻,然後率帝國北方大軍與金軍決戰,擊退了金軍。這在吳崇倫的眼中,是一種另類的築城推進。本質是一樣的,即以城引敵,派援軍擊退攻城或困城之敵;不一樣的是羅夫康沒有築城,而是把別人的城變成了“自己的城”。吳崇倫不得不讚嘆羅夫康是要比他高明。後來,羅夫康平定金國的過程與吳崇倫設想的大致相同,即先謀取安萊託布,待攻佔安萊託布後,再派兵攻打金國上區的金軍,消滅金軍,最後贏得對金軍作戰的勝利。

待金國平定後,再去看吳崇倫寫的《論戰勝金軍的戰略戰術》,是有些可取之處的。不過,多數官員都覺得吳崇倫是個只會紙上談兵的人,說得非常好聽,但真正實施起來會取得什麼樣的效果,就很難說了。可是,凡是真正瞭解吳崇倫的人卻認爲他是一個實幹家。吳崇倫去過北方好幾次,對豐舟、永龍和小淩河城的舊址進行過詳細的考察,並提出了具體的對敵之策。在他撰寫的《如何在築城推進中戰勝金軍》一文中寫道:

築城推進,先是築城,在原有的舊址上重築此城,派軍民修築,城修好後,在城周之地屯田墾種。若金軍前來攻城或困城,派出強力援軍,兵力須在十三萬到十五萬之間,也可以更多,對前來的金敵採取穩紮穩打之策,援軍穩定前進,使金敵欲戰不能,被迫與我援軍扭打消耗,待敵攻勢挫,再對敵發起猛攻,一舉將敵擊潰之。保得我重築之城。這樣一來使城得以保全,二來敵軍力量得到削弱,如此不斷推進,必能收復我北方失地,贏得與金軍之戰的勝利。

吳崇倫還畫出了重築小淩河城、永龍城和豐舟城的城防圖。在吳崇倫的構想中,保住淩河城後,築城推進下一步的重點在於小淩河城、永龍城和豐舟城,在這三城中,以小淩河城爲中心,永龍城和豐舟城只是充當小淩河城的屏障,即把永龍城和豐舟城建成前沿的兩個據點,所建規模可小些,以軍事防禦爲主,用來護衛小淩河城。

當後人看過吳崇倫寫的《築城推進之術》時,多半都會認爲吳崇倫的築城推進有他的可取之處。羅夫康在《勝利的曙光》一文中寫道埃西霍的築壘推進註定會走向失敗之說有誇大之嫌。如果說築城推進註定會走向失敗,那麼羅夫康派樑棟成部重築淩河城並贏得淩河城保衛戰的勝利不就是說明了一次築城推進的勝利嗎。可以說,羅夫康重築淩河城的勝利證明了築城推進這一戰術是可行的,是能夠起到改善北方局勢的作用的。

吳崇倫去世於帝王五世五年,帝王明尚豐在看過吳崇倫寫的《築城推進之術》,有感吳崇倫是個有才之人。明尚豐認爲,如果當年吳崇倫出任北方統帥,也能逐漸改變北方不利態勢,恢復之前的淩河—錦央—塔子山的戰線,並能奪佔一部分失地。不過,吳崇倫的築城推進在明尚豐看來,它所能到達的極限是把帝國北方的勢力範圍推進到小淩河城、豐舟、永龍一帶。雖然吳崇倫提出待把小淩河城、豐舟和永龍穩固後,可視情況向前推進,攻打安萊託布。可是,吳崇倫攻打安萊託布能否奏效,就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了。正如帝國一名軍事研究人員所言,“吳崇倫的築城推進的思想說明他是一個既有進取思想,又有保守思想的人。不過,吳崇倫的築城推進是保守傾向多於進取之勢,是一個偏防守型的人。所以,吳崇倫在進攻中偏向於防守固守,以攻爲守。在他的著作裡也能看到這一思想,比如說他提出的守爲正着,攻爲奇着,恰恰說明了他的防守思想是重於進攻。若讓他負責北方戰事,他也許能守得住,並能奪佔一部分失地,但指望他消滅金軍,徹底消除金軍對北方的威脅,那是不可能的”。

帝王明尚豐對吳崇倫也有一番評價,明尚豐說,“吳崇倫守得住北方,也能取得一定進展,用他的築城推進之術,擴大帝國在北方的勢力範圍。但是若要用築城推進來取得對金國的徹底的勝利,那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築城推進之術頂多也就能削弱金軍的一些力量,把帝國的城池據點推進到豐舟、永龍及小淩河城一帶,然後與金軍長期對峙”。

在北方帝金兩國的交戰中,吳崇倫也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羅夫康對吳崇倫也有一段評價,羅夫康認爲吳崇倫是一個“有遠見卓識的軍事理論家”。只是,當人們在談論帝金兩國的戰爭時,總會有意無意忽視像吳崇倫這樣的人,因爲他們似乎從來沒有在帝金之戰中出過什麼力,僅僅提出了理論之類的意見。多數人會把帝國與金國兩軍作戰的焦點集中在帝國的將領上,他們不知道,在這裡頭還有許許多多無名的英雄,曾經爲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們有的人在戰場上與敵搏鬥英勇犧牲,有的人冒着生命危險查探,蒐集,傳遞情報,有的人協助戰士參與戰鬥。他們中絕大多數默默無聞,但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們在帝國與外敵戰鬥中所作出的貢獻,他們是一羣不應該被遺忘的人們。

第183章 嘹亮的軍號聲第77章 抽肥補瘦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181章 決勝之師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7章 大軍集結第234章 戰爭的真相第35章 帝國的中部第118章 病急投醫第179章 戰火紛飛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170章 神秘之客第172章 聲東擊西第26章 一石三鳥第209章 任重道遠第125章 長天一色第230章 誰說女兒不如男第64章 故人相逢第149章 意外之喜第140章 大有文章第41章 無眠之夜第214章 複雜的形勢第55章 烽火起南疆第32章 雙重煎熬第207章 盛大的晚宴第177章 決戰開啓第54章 淮王進都第46章 帝國勳章第40章 大戰前夕第55章 烽火起南疆第58章 擒賊先擒王第15章 北上進攻第190章 步步緊逼第165章 帝國自有後來人第34章 帝國的心臟第221章 大戰再起第1章 開胃小餐第150章 同室操戈第155章 出人意料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1章 開胃小餐第28章 突圍方案第120章 和平的希望第75章 門戶洞開第105章 新的主人第115章 攤牌時刻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122章 最貴之物第230章 誰說女兒不如男第81章 血戰棲潭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第141章 主動出擊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103章 國危思將第22章 一箭雙鵰第121章 不測風險第79章 酸甜苦味第219章 美夢成真第191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187章 戰鬥到底第195章 事與願違第77章 抽肥補瘦第231章 一代女王第10章 阿勒兒的軍事行動第109章 邪惡永不滅第232章 外篇?羅夫康的閒暇時光第33章 誰服從誰?第20章 進攻,進攻第112章 新的挑戰第3章 殘陽如血第96章 築壘試驗第132章 重築淩河第84章 更大的發現第29章 避難之地第209章 任重道遠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117章 巨魔來襲第212章 均衡格局第126章 卡里幾亞第203章 致以崇高的敬意第221章 大戰再起第5章 黑暗時刻第97章 大戰在即第136章 名不虛傳第119章 六軍大戰第97章 大戰在即第127章 希望的星光第227章 又豈在朝朝暮暮?第161章 國之大事第181章 決勝之師第41章 無眠之夜第12章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第200章 驕兵必敗第200章 驕兵必敗第86章 虎口脫險第84章 更大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