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跟隨戰略

航天飛機問世後的十年內,其發射活動有百分之七十八與軍事航天有關。

從某種意義上講,航天飛機就是爲了軍事航天而出現的,對民用航天的貢獻反而不太突出。

要知道,推動航天飛機的主要力量來自國防部,而不是航空航天部。

原因就是,在進入項目審批階段的時候,航空航天部的技術專家就發現,航天飛機的運營成本遠超過運載火箭,因此就算能夠多製造幾架形成規模效應,過於高昂的發射成本也足以下退所有民間用戶。

再一點,從運載能力上就看得出來。

航天飛機的系統總質量高達二千二百噸,而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只有二十四噸,而以當時的技術,運載火箭只需要八百噸的總質量就能達到相同的運載能力,因此航天飛機的運載能力僅相當於運載火箭的三分之一。

顯然,航空航天部不是軍事部門,自然不會主推註定不會受到市場接受的航天項目。

也正是如此,中國航空航天部在主導航天飛機工程的同時,並沒放棄運載火箭,只不過不再研製大型運載火箭,而是把重點放在了小型與中型運載火箭上,而且以推動商業航天爲主要目的。

問題是,航天飛機具備一些運載火箭與載人宇宙飛船所不具備的特殊能力,而且是極爲重要的能力。

比如,航天飛機能夠回收在軌運行的衛星,並且在軌道上對衛星進行維修。

又比如,航天飛機擁有十分巨大的貨艙,能夠運載大尺寸貨物。

這兩項特殊能力,不但決定了航天飛機在冷戰期間的巨大價值,還延長了航天飛機的使用壽命。

冷戰結束之後,中國當局一度打算讓所有航天飛機退役,轉而發展運載火箭。只是,這個決定推遲了十多年。主要就是。當時中國正在主導有十多個國家參與的國際攻堅戰的建設工程,而該工程中有大量大尺寸設備,只有航天飛機的貨艙能夠裝得下。因此最後兩架航天飛機一直使用到國際空間站建成。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在八零年代,航天飛機具備的特殊能力,爲中國推動“星際大戰”創造了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

這就是。中國能夠依靠航天飛機來構建外層空間防禦體系。

一九八二年,顧祝同就明確提出,“國家戰略防禦系統”應該以外層空間爲主,即把主要的防禦武器部署在近地軌道上,以求對潛在敵國發起的戰略打擊進行外圍攔截。盡最大的可能把敵人發射的核彈頭擊落在敵國上空。

在此基礎上,中國的軍事技術專家提出了一些非常超前的概念。

比如,在近地軌道上部署以高能激光與粒子束武器爲主的定向能武器,攔截還在大氣層內飛行的敵國彈道導彈。

顯然,在構建外層空間防禦系統中,航天飛機是不可否缺的角色。

按照當時提出的概念,配備定向能武器的衛星都十分龐大,需要通過多次發射、然後在軌道上組裝。而這隻有航天飛機能夠辦到。此外。定向能武器要消耗大量能源,衛星還需要進行在軌機動,因此需要爲衛星補充燃料,而這仍然只有航天飛機才能辦到。此外,如果需要對在軌衛星進行維修的話,同樣得依靠航天飛機。

說白了。航天飛機是中國構築“外層空間防禦系統”的基本運載工具。

在航天飛機問世之後,之前很多的設想都不再是設想。至少一直採取跟隨戰略的德意志第二帝國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顯然,來自中國的壓力。迫使德意志第二帝國在相關項目上投入了更多的資金。

根據後來公佈的資料,在冷戰期間,德意志第二帝國至少在“外層空間防禦系統”上花掉了上千億帝國馬克。

與巨大的投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在該領域取得的成果寥寥無幾。

當然,中國也不例外。

事實上,顧祝同當時提出的戰略防禦設想太過超前了,很多關鍵技術問題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解決,而且在估計花費的時候,中國軍方出現了嚴重偏差,即嚴重低估了防禦系統的總投入。

嚴格說來,這些都在顧祝同的預測之內。

根據顧祝同的回憶錄,在啓動“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的時候,他就已經認識到,這套能夠爲中國提供全面戰略安全的防禦系統,在二十年之後都未必能夠建立起來,而且幾項最爲關鍵的技術,在半個世紀之後也未必能夠取得突破,因此中國根本不可能在設定的十五年之內將其變成現實。

正是如此,在除了個別的“面子工程”之外,中國投入到“星際大戰”中的資金,大多用在了基礎科研領域。

不可否認,中國的投入十分巨大。

根據後來公佈的資料,在“星際大戰”正式下馬的時候,中國在該項目上總共投入了近兩千億華元。

與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同的是,中國的投入收到了顯著的回報。

比如,中國在“星際大戰”中的“空天戰鬥機”項目,研製的不是空天戰鬥機,而是後來大名鼎鼎的j170型隱身戰鬥機,而以j170爲基礎,中國在隨後十多年內研製出了多種隱身轟炸機與隱身戰鬥機,並且在二十一世紀初,率先研製出了第五代戰鬥機,把空軍帶入了隱身時代。

又比如,在“星際大戰”項目中的聯網通信工程,演變成了後來的國際互聯網,並且在九零年代率先在民用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爲人類文明在二十一世紀初進入信息化時代打下了基礎,而中國也因此成爲了信息化的推動者,並且以自身爲核心,構建了覆蓋幾乎所有國家與地區的國家互聯網。

也就是說,中國在“星際大戰”工程中的投入都很有目的性,而且是以基礎技術的發展爲牽引,並沒有強制推動項目發展。

顯然,這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採取跟隨戰略所不具備的條件。

說白了,德意志第二帝國只能根據中國取得的發展成果、以及選擇的發展方向來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如果只盯着中國已經取得的發展成果,那麼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只能永遠跟隨中國的步伐前進,不可能超越中國。要想超越中國,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必須盯住中國的技術方向。問題是,中國的每一次技術探索未必都是正確的,而中國掌握了最新技術,因此能夠在遇到無法克服的難關之後迅速轉向。德意志第二帝國沒有這個優勢,因此會不可避免的在錯誤的方向上繼續前進。

這一點,在高能激光武器系統上體現得極爲明顯。

早在一九八三年,中國的技術專家就發現,以現有的技術、哪怕以二十年之後的技術也未必能夠製造出能夠部署到近地軌道上、摧毀核彈頭的高能激光武器,哪怕是部署在地面上的激光武器,也未必能夠摧毀來襲彈頭。結果就是,中國國防部在一九八三年就把高能激光武器項目歸入了戰略儲備技術,即只進行基礎研究。相反,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技術專家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反而認爲中國已經在該領域取得了重大成果。結果就是,到冷戰結束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在該項目上投入了上百億帝國馬克的科研經費,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十兆瓦級的激光器,卻不具備實戰能力。

由此可見,“星際大戰”的核心是中國利用技術優勢,發起的一場針對國力與財力的技術戰爭。因爲站在技術前沿,而且主導着技術發展方向,所以中國能夠在儘可能的降低投入的同時,獲得儘可能多的經濟回報。德意志第二帝國處於跟隨狀態,也就不可避免的做了很多花錢不討好的事情。 ωwш ⊕ttκǎ n ⊕¢O

很多人都認爲,“星際大戰”最終壓垮了德意志第二帝國。

當然,這個認識有點片面。

不可否認,“星際大戰”確實對壓垮德意志第二帝國經濟做出了貢獻,但是絕非唯一的主要原因,最多隻是一個重要手段。

真正導致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經濟在全面崩潰的還是中德冷戰。

別忘了,在中國大力推動“星際大戰”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捲入了巴爾幹戰爭,而且還得在其他各個領域與中國進行對抗。比如,在八零年代開始,直到二十一世紀初才技術的戰後第三次軍事技術革命。

在此期間,以第四代噴氣式戰鬥機、第三代主戰坦克、核動力超級航母爲代表的新式武器裝備陸續問世,並且成爲各國軍隊的主力裝備,等於爲冷戰雙方的國防預算增加了很大一筆開支。

顯然,各方面的巨大壓力,遠遠超過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承受能力。

在八零年代,德意志第二帝國面臨着一個艱難的選擇,即在黃油與大炮之間做出選擇。

要想在軍事競賽中跟上中國的步伐,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必須選擇大炮。可是,這意味着將損害國民的基本利益,即讓國民承擔更多的稅收負擔,導致國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從而引發民怨。(未完待續。。)

第37章 後遺症第156章 歐戰烽煙第151章 箭已離弦第376章 有備而來第186章 炮戰革命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139章 坐以待斃第387章 預備隊第127章 大陸戰爭第113章 高瞻遠矚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130章 戰場外的任務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201章 禮貌的外衣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127章 大陸戰爭第58章 面對偉人第389章 孤注一擲第532章 攔路虎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14章 營救第399章 欲蓋彌彰第233章 生不逢時第532章 攔路虎第334章 進軍東南第118章 順手擒來第438章 聲東擊西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82章 拷問訓練第164章 簡單戰術第463章 轉戰大西洋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206章 出奇制勝第462章 換位進攻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57章 錢第6章 整裝待發第449章 最後衝刺第371章 等待時機第569章 前沿部署第337章 好高騖遠第70章 戰火第88章 最後的攻擊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34章 厲害關係第296章 上帝的節日第423章 沒有目標第447章 備戰第4章 總統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613章 反差第296章 上帝的節日第548章 獨木難支第202章 防範與控制第84章 大禍臨頭第530章 避重就輕第155章 得手第514章 後繼乏力第二百一十二二章 遭遇第106章 鬼鎮第44章 你追我趕第67章 高難度任務第20章 強者第158章 接二連三第227章 遠程打擊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83章 神勇戰艦第548章 獨木難支第103章 激戰第112章 找事做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36章 狼子野心第613章 反差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506章 進軍古巴第106章 鬼鎮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26章 熱身活動第406章 戰鬥到最後第22章 迫敵決戰第162章 巔峰對決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30章 以質爲本第66章 滅頂之災第107章 妥協第117章 僞裝第157章 最後任務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42章 自以爲是第89章 借刀殺人第236章 扛鼎之作第154章 叔侄情第58章 面對偉人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237章 反客爲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