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海上鷹眼

這種被命名爲“鷹眼”的海上巡邏機在一九四六年底,由南昌飛機制造廠研製成功,隨即就獲得了海軍的訂單。一九四七年一月底,第一批“鷹眼”就交付給了海軍,一個月之後的裝備量達到了四十架。

有趣的是,“鷹眼”的載機不是轟炸機,也不是以往的海上巡邏機。

要知道,海軍最初的要求,只是一架配備了對海搜索雷達的巡邏機,並沒有對載機的性質提出明確要求。

正是如此,其他幾家參與競標的飛機制造廠都認爲用原有的巡邏機改裝就成了。

顯然,這樣的巡邏機,根本不可能滿足海軍的需求。

雖然把對海搜索雷達裝上海上巡邏機並不難,當時的好幾種巡邏機都能裝載雷達,但是原有的巡邏機並不是最好的載機。

主要就是,這些巡邏機在設計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安裝對海搜索雷達。

更重要的是,這些運輸機的機體結構已經固定下來,因此要加裝雷達,只能安裝在機鼻處。

這下,問題出來了。

當時,能裝在機鼻的雷達,性能都不會好到哪裡去。主要就是,雷達的小型化技術並不成熟,如果只是用於反潛巡邏,把雷達裝在機鼻處還算勉強過得去,可是要用這樣的雷達來進行大範圍搜索,那就行不通了。

事實上,這也正是反潛巡邏機難以執行大範圍對海搜索任務的主要原因。

也正是如此,對原有的巡邏機進行改進根本行不通。

問題是,如果爲此單獨研製一種大型飛機,顯然得不償失。要知道,大戰已經到了收尾階段。而且海上巡邏機的產量肯定不會大到哪裡去,海軍能採購幾百架已經很不錯了。而任何一家飛機制造廠都不可能爲此單獨研製一種大型飛機。要知道,海軍也肯定不會拿出太多的資金來採購海上巡邏機。

當時,南昌飛機制造公司就看清了這一點。

研製新的平臺不可能,而原有的海上巡邏機又不堪用,那就只能尋找一種現有的,更加合適的平臺。

有趣的是,南昌飛機制造公司盯上的不是轟炸機,而是運輸機。

要知道,當時最有望獲得海軍訂單的西安飛機制造公司就是以遠程轟炸機爲平臺,改造出海上巡邏機。

雖然西飛的方案也很不錯。但是最終依然敗下陣來。

原因只有一個。轟炸機的造價過於高昂,在覈算成本的時候,西飛方案的單價竟然是南飛的三倍!

更重要的是,西飛方案的性能未必比南飛的好。

結果就是,海軍只選擇了南飛一家進入工程試製階段。並且在簽署試製合同的時候就明確提到,只要樣機達到了海軍提出的最低指標,海軍將在量產之前就簽署採購合同,讓南飛有足夠的資金建造生產線。

必須承認,南飛選擇運輸機爲載機,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雖然海上巡邏機也是作戰飛機,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很有可能遇到敵機,甚至會遭遇敵人的戰鬥機,但是與戰鬥機、轟炸機相比。海上巡邏機只是二線飛機,而且是屬於部署在機場上的飛機,因此海軍並沒有要求海上巡邏機必須具備自衛能力,甚至不會太在乎海上巡邏機的生存能力。

說白了,海上巡邏機最主要的生存手段,就是利用機載雷達。在數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之外發現敵艦,然後避開敵人的防空戰鬥機。

更重要的是,配備了雷達的海上巡邏機主要在夜間活動。

要知道,直到大戰結束,也沒有一種艦載戰鬥機能夠在夜間升空攔截敵機,因此也就不可能在夜間對海上巡邏機構成威脅。

這樣一來,海軍對海上巡邏機的一些硬指標並沒有太高的要求。

事實上,在主要飛行性能中,海軍只在乎兩種,一是航程、二是最大持續飛行時間。

相對而言,後者還要重要一些。

主要就是,海上巡邏機不是偵察機,並非沿着固定航線飛行。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每一架海上巡邏機都會有一塊巡邏區域,而且這塊區域不會小到哪裡去,所以海上巡邏機需要有足夠的持續飛行時間。

這樣一來,海上巡邏機的飛行速度反而不益太高。

原因很簡單,飛行速度與油耗成正比,提高巡航飛行速度,就會增加油耗,也就縮短了持續飛行時間。

顯然,轟炸機的速度太快了。

雖然重型轟炸機的作戰半徑並不短,當時已經達到了四千五百公里,但是其持續飛行時間不到二十個小時。

要知道,海軍對海上巡邏機的要求是達到二十四小時。

此外,“超級空中霸王”要持續飛行二十個小時,還對飛行高度有嚴格要求,並非在任何情況下都能飛這麼久。

能夠達到持續飛行二十四小時的,也就只有大型運輸機了。

當然,運輸機並非作戰飛機。

要知道,在大戰期間,軍隊更重視武器裝備的產量,而不是質量與性能。

結果就是,中國軍隊的所有運輸機,都是按照最低標準製造的。雖然這在戰鬥中產生了很多問題,比如在執行空投任務的時候,運輸機的損失率非常高,導致了大批空降兵與飛行員傷亡,但是這也保證了足夠多的產量,讓中國空軍能夠一次空投數個師的兵力,從而提高了總體作戰能力。

使用運輸機的第一個好處,就是造價低廉。

當然,這還不是最突出的好處。

事實上,當時西飛方案的造價也在海軍的接受範圍之內。

真正的好處,在於運輸機龐大的機體。

說白了,就是不用把雷達裝在機鼻,而是把運輸機的機艙改造成專門用來安裝雷達設備的艙室,然後在腹部開一扇門,在使用的時候把雷達天線伸出去,而不使用的時候則收入機體裡面。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巧妙的設計。

當然,也只有運輸機的大肚皮能夠裝上碩大的雷達天線。

要知道,如果要達到海軍對巡邏機探測能力的最低要求,雷達天線的尺寸就不會小到哪裡去。雖然在西飛的方案中,“超級空中霸王”在經過改進之後,其機身彈艙也能夠容納雷達天線,但是沒有足夠多的地方容納其他設備,比如爲雷達供電的發電機,還有操作雷達的十多名官兵。

顯然,大型運輸機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

當時,南飛採用的是被稱爲“空中貨輪”的四發重型運輸機,其貨艙能夠裝載兩輛陸軍的吉普車,或者是一輛二十噸內的裝甲車。如果運送空降兵的話,能夠一次搭載一個空降連的一百多名官兵。執行運送傷員的任務時,可以安放七十八具擔架牀。只要有長度在兩千米以上的跑道,還能載着三十四噸的貨物升空。

如此強的運載能力,用來運載一部雷達與操作雷達的十多名官兵,現在是綽綽有餘。

事實上,南飛在設計的時候,還考慮到了長時間飛行對飛行員與乘員造成的影響,專門設置了一個有六張牀位的休息艙,一個雙人洗手間與一個有冰箱、電熱爐等必要設備的小廚房。

也就是說,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多載六名乘員。

一般情況下,會多搭載兩名飛行員與四名雷達操作員,以便在飛行途中替換,確保所有人都有充足的精力。

得益於巨大的內部空間,這種巡邏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

這就是,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可以把雷達天線收回來,然後進行簡單的維護保養,以及排除一些小故障。

要知道,當時的雷達都不怎麼可靠。

雖然中國的雷達技術領先於美國,但是性能最好的雷達,在持續工作十個小時之後,也隨時都有可能出故障。

在戰艦上,這不是什麼問題。

當時,中國海軍的所有大型戰艦上,雷達都有備份,比如火控雷達就有兩部,而對空搜索雷達與對海搜索雷達互爲備份。此外,戰艦很少單獨活動,往往都編在艦隊裡面,因此即便某艘戰艦上的雷達出了故障,其他戰艦也能彌補。更重要的是,戰艦是大型平臺,有足夠多的空間來設置維修車間,因此可以在航行途中對雷達進行維修,甚至可以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換掉出故障的雷達。

顯然,在巡邏機上,這些有利條件都不存在。

巡邏機上只有一部雷達,而且往往單獨活動,如果雷達出了問題,哪怕只是很小的故障也等於讓巡邏機喪失了價值。

這樣一來,如果能夠進行維護保養,排除一些小故障,巡邏機的價值自然就不一樣了。

事實上,當時海軍看中的就是這一點。

要知道,一架巡航時間爲二十四小時的巡邏機,即便扣除往返飛行時間,在戰區內巡邏的時間也在十個小時以上。如果巡邏海域離基地不到兩千公里,那麼巡邏機在戰區內的巡邏時間在十四個小時以上。

也就是說,雷達得持續工作十四個小時。

以當時的技術,還沒有一種雷達的平均故障時間高於十四個小時!

顯然,南飛交出的一份優秀的答卷,而“鷹眼”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巡邏機,甚至在戰後的十年之內,也是最先進的巡邏機。(未完待續……)

第170章 報道第95章 偶然遭遇第61章 戰爭危機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581章 印象第529章 東進通道第56章 利令智昏第173章 香蕉貿易第203章 勢在必行第112章 多米懦骨牌第417章 盲目樂觀第412章 勞師遠征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402章 外強中乾第366章 雞肋第585章 威脅第282章 臨陣磨槍第166章 日落大洋第190章 收手第66章 主考官第155章 得手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607章 放權第129章 據點第3章 帝國之路第155章 走投無路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334章 進軍東南第497章 苦戰第161章 勝利第312章 撤軍第164章 圍殲殘敵第276章 爾虞我詐第275章 空頭支票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323章 海峽之戰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61章 下馬威第30章 偷襲第320章 前出偵察第461章 虛驚一場第205章 謹慎應戰第244章 最後的努力第409章 航空兵收尾第163章 聲東擊西第525章 轟炸難題第357章 過分要求第148章 警報第612章 決裂第57章 錢第563章 兩手準備第539章 硬碰硬第96章 誘餌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139章 坐以待斃第290章 嚴重誤判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316章 放慢步伐第348章 非常戰術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1章 當務之急第128章 走向戰爭第135章 出路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156章 戰略偵察機第94章 混血兒第133章 不期而遇第630章 霸權第214章 革命第306章 最後的決定第134章 首敗第71章 替死鬼第9章 被妞泡第166章 做賊心虛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115章 準備出發第516章 轉向西進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47章 不怕死第449章 最後衝刺第230章 嘗試第95章 偶然遭遇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83章 神勇戰艦第356章 艦隊迴歸第1章 職業士兵第46章 臨危不亂第160章 餘熱第96章 突來的戰鬥第79章 直擊要害第269章 經典之戰第131章 美國參戰第32章 立場第335章 一步之遙第222章 最後的攻擊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454章 南下第103章 餘波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