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

花了一年,中國軍隊纔在大西洋上獲得了立足點。

這個速度,顯然算不上快。

十二月二十三日,顧祝同接到馮承乾從海軍司令部發來的電報,當天下午就搭乘專機飛往巴拿馬,並且在兩天後回到青島。

顯然,對中國軍隊來說,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進軍美國本土。

馮承乾在這個時候把顧祝同召回去,也正是要他提供前線情況,並且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其他人。

要知道,沒有人比顧祝同更瞭解前線的情況。

問題是,顧祝同也不清楚下一步該怎麼走。

在中國海軍陸戰隊攻打古巴的時候,對美戰略轟炸已經開始,而且休斯敦、新奧爾良與坦帕等城市都已被轟炸摧毀。雖然空軍還沒有把“超級空中霸王”部署到古巴,轟炸範圍限制在美國南部地區,特別是墨西哥灣沿岸地區,但是轟炸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兩千多架轟炸機以平均兩天出動一次的速度,把成千上萬噸的炸彈扔向美國的大中城市,讓上千萬美國人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性。

結果就是,很多人都認爲,戰略轟炸就能迫使美國投降。

事實上,連顧祝同都抱有這樣的幻想。

要知道,當時空軍動用的只是“空中霸王”,還沒有轟炸像紐約這樣的特大城市,對美國人口最密集的東海岸北部地區沒有構成威脅,對美國重工業最集中的五大湖地區也沒有構成威脅。

當然,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

攻佔古巴全境之後,就有足夠多的大型機場用來部署“超級空中霸王”。當時,古巴島上共有五座機場擁有長度在二千五百米以上的硬質跑道,雖然其中四座機場已經被美軍破壞掉了,但是都可以修復,而且工程量不是很大。把這五座機場全部用上,總共可以部署兩千架“超級空中堡壘”式重型轟炸機。

這是個什麼概念?

如果作戰半徑在二千五百公里以內。兩千架“超級空中霸王”同時出動,能夠投下一萬八千噸炸彈。即便把作戰半徑延長到三千五百公里,兩千架“超級空中霸王”也能投下一萬二千噸炸彈。如果作戰半徑提高到四千公里,那麼兩千架“超級空中霸王”能夠投下八千噸炸彈。

顯然,只需要出動一次,就能摧毀一座人口在百萬以上的大城市。

如果兩千架“超級空中霸王”全部攜帶燃燒彈,僅需出動一次,就能把紐約的曼哈頓島變成火海。

可以說。美國絕對無法承受如此大規模的戰略轟炸。

哪怕“超級空中霸王”在執行遠程轟炸任務的時候,每三天才能出動一次,也能在一個月內摧毀十座大城市,只需要兩個月,就能把美國東海岸地區與五大湖地區的所有大城市炸成廢墟。

要知道,大城市不僅僅是人口數量多,而且往往是工業中心。

道理很簡單,居住在城市裡的人都需要工作,如果找不到工作崗位,市民就沒有謀生的手段。雖然服務業也能提供一些工作崗位。但是基礎是工業,即只有發達的工業。才能維持城市的龐大人口規模。

可以說,在工業化時代,人口越多就意味着工廠越多。

顯然,轟炸美國的大城市,就是在打擊美國的工業,而工業正是美軍的後盾,是維持戰爭的基礎。…。

沒有了城市裡與城市郊外林立的工廠。美國什麼都不是。

事實上,英國就是被這麼打垮的。

在對英戰略轟炸前期,德意志第二帝國當局還試圖通過轟炸達到政治目的。因此讓空軍去轟炸英國首都,似乎認爲通過對倫敦的大規模轟炸,能夠讓英國投降。可惜的是,在倫敦被炸成廢墟的時候,英國並沒有投降。原因很簡單,即便倫敦是英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英國的工業中心城市,可是英國的工廠並不僅僅分佈在倫敦,伯明翰、曼切斯特、布裡斯托爾、利茲、利物浦等等都是工業中心城市,而只要這些城市的工廠沒有被破壞,英國就能堅持下去。到了後期,戰略轟炸範圍擴大到了所有的工業城市,在相繼把伯明翰等大城市炸成廢墟之後,英國才力竭而倒。

問題是,美國不是英國。

要知道,英國只是一個島國,而且是一個人口稠密的島國。

戰爭爆發的時候,英國的人口超過了四千萬,相當於美國的三分之一,而國土面積還不到美國的三十分之一。也就是說,英國的人口密度是美國的十倍以上,意味着英國的城市分佈得太密集了。

結果就是,在大城市遭到戰略轟炸的時候,英國的工廠根本無法往中小城鎮轉移。

顯然,這個問題在美國並不存在。

即便在東海岸北部地區與五大湖地區,人口密度也算太高,而且在中心大城市周圍有很多中小城市,以及更多的城鎮。

也就是說,如果大城市遭到轟炸,美國的工廠可以轉移到中小城市去。如果中小城市也遭到轟炸,還可以往城鎮與鄉鎮轉移。

顯然,中國空軍還沒有強大到把美國本土上所有有人居住的地方都炸成廢墟的程度。

正是如此,顧祝同纔不得不懷疑戰略轟炸的有效性。

當然,還得考慮戰略航空兵可能遭受的損失。

在轟炸美國南部地區時候,問題就暴露了出來,即部署在古巴的護航戰鬥機沒有足夠的航程,無法對飛往得克薩斯州的轟炸機羣提供全程掩護,纔不得不讓部署在美國西海岸地區的航空兵出動護航戰鬥機。

當轟炸範圍擴大到美國東海岸北部地區與五大湖地區,護航問題將變得更加嚴重。

要知道,從古巴到紐約超過了三千公里,別說是戰鬥機,即便是普通的重型轟炸機也沒有這麼遠的作戰半徑。

更要命的是,在此方向上,只有百慕大羣島可以部署戰鬥機。

問題是,美軍航空兵一直在壓制百慕大羣島,讓德意聯軍無法在這裡部署轟炸機。即便能夠在百慕大羣島上部署戰鬥機,受島嶼面積限制,以及與德意聯軍共用機場,能部署的戰鬥機也非常有限。

這樣一來,就得出動海軍的艦載航空兵爲轟炸機羣提供護航掩護。

只是,艦載戰鬥機在執行護航任務的時候,艦隊也將進入美軍航空兵的打擊範圍,也就肯定會遭到打擊。

顯然,這等於加重了戰略航空兵的作戰負擔。

這就是,在轟炸工業目標之前,戰略航空兵得首先炸燬美軍的軍事基地,特別是海岸線附近的機場。

要不然,就只能讓艦載航空兵去執行攻擊任務。

顯然,這需要投入足夠多的作戰力量。

顧祝同沒有詳細計算過,但是根據以往作戰的經驗,特別是攻打美國西海岸地區時的戰鬥情況,有理由相信,至少需要動用三十艘艦隊航母,纔有可能在攻打美國東海岸北部地區戰鬥中掌握制空權。…。

問題是,去哪裡找這麼多的艦隊航母?

雖然中國海軍有三十多艘艦隊航母,但是並非所有艦隊航母都能執行作戰任務,總會有部分艦隊航母在進行維護保養。

此外,同時動用三十艘艦隊航母,其後勤保障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顯然,要對美國東海岸北部地區與五大湖地區進行戰略轟炸,就需要獲得一處離美國東海岸北部地區更近的前進基地,而且規模足夠大,至少能夠容納上千架戰鬥機,最好能夠有一座吞吐能力足夠大的港口。

問題是,在美國東海岸北部地區附近,根本就沒有大型島嶼,或者說幾乎所有的島嶼離北美大陸都非常近,近到可以在島嶼與大陸之間架上橋樑,近到可以讓美軍輕而易舉的挫敗任何攻打這些島嶼的作戰行動。

當然,也不是沒有選擇,加拿大的紐芬蘭島就不錯。

只是,紐芬蘭島較爲偏遠,到五大湖地區的芝加哥有一千八百公里,到紐約則有差不多兩千公里。

除了島嶼,就只有加拿大的新斯科舍半島了。

這座半島就在緬因州的東面,離美國本土足夠近,而且離美國東海岸北部地區與五大湖地區的大城市都不到一千公里。

問題是,這是一座半島,而不是一座島嶼。

顯然,攻打新斯科舍半島的難度不比攻打古巴與波多黎各低多少。如果得花上一年時間才能佔領這座半島,恐怕就沒有人選擇通過戰略轟炸來打敗美國,馮承乾等高層領導更樂意派陸戰隊去登陸美國本土。

綜合這些因素,顧祝同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馮承乾不會把寶押在戰略轟炸上。

不管戰略轟炸的前景有多麼美好,至少在這個時候無法迫使美國投降,反而會給美國更多的時間來增強軍事力量。

拖下去的話,恐怕需要和平的就不僅僅是美國了。

排除了戰略轟炸之後,能夠擊敗美國的唯一辦法就是攻打美國本土,佔領美國的核心地區。

顯然,這纔是馮承乾讓顧祝同回國的主要原因。

第575章 向東推進第156章 歐戰烽煙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64章 關鍵情報第385章 掉隊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399章 欲蓋彌彰第586章 服軟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183章 雨季攻勢第57章 皇朝末日第7章 矛盾根源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559章 關鍵二十四小時第398章 偷襲第101章 躲躲藏藏第263章 參謀長第75章 臨時搭檔第132章 時機第177章 新局面第557章 陣地爭奪戰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423章 沒有目標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47章 風波不歇第78章 不得不戰第90章 青出於藍第91章 轉攻爲守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170章 報道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23章 將計就計第140章 迎頭痛擊第199章 改造第574章 豁然明朗第493章 變幻莫測第78章 新任務第66章 主考官第296章 上帝的節日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59章 永遠銘記第593章 寄生經濟第440章 前進的動力第77章 胸有成竹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145章 搜尋第587章 技術決定未來第530章 避重就輕第69章 恩仇第80章 多此一舉第97章 血戰蔚山第549章 糧草先行第179章 突擊第474章 各有所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435章 亂中出錯第514章 後繼乏力第364章 性價比第146章 按兵不動第54章 備戰第598章 再赴前線第4章 政治體制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570章 大舉進攻第366章 雞肋第252章 各有所獲第37章 出發第120章 困獸猶鬥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151章 箭已離弦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73章 東線開打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513章 鋼鐵與烈火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10章 海軍起航第209章 排兵佈陣第79章 直擊要害第112章 找事做第57章 開戰第441章 雙贏合作第93章 各有千秋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97章 將錯就錯第213章 手到擒來第42章 自以爲是第453章 次優選擇第104章 撤退第271章 攻守易勢第133章 不期而遇第307章 一決雌雄第508章 錯誤的進軍第182章 最大化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190章 狂熱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