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負重前行

長期以來,帝國當局都把東望洋對岸的紐蘭共和國當成勁敵,反到沒有把迢曼帝國當成威脅。

這不止跟綜合實力有關,還有戰略地緣層面的關係。

雖然在大陸方向上,樑夏帝國與東方集團一直採取防禦戰略,但是在關係核心利益的海洋方向上,帝國一直奉行的進攻戰略。別說主動向西陸集團妥協,甚至沒有給西陸集團太多發展空間。

關鍵就在這裡。

哪怕以迢曼帝國爲首的西陸集團非常強大,綜合實力不在紐蘭共和國之下,也會因爲地緣問題而難以施展。

說得直接一點,帝國海軍只需要扼住夕梵運河,再不濟退守基布要塞,就能夠把西陸集團擋在覈心利益圈之外。

從陸地上攻打帝國?

哪怕西陸集團有足夠的兵力,也會因爲後勤保障跟不上,不得不向高達數千千米的戰略縱深低頭。

在進入到工業時代之後,還沒有一個敵人從陸地上對帝國本土構成過威脅!

與之相比,帝國跟紐蘭共和國就是另外一層關係了。

仍然從戰略地緣的角度來看,紐蘭共和國是唯一能在全球範圍內,跟樑夏帝國爭奪統治權的國家。

要說的話,紐蘭共和國擁有獨一無二,甚至可以說是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

關鍵就是,紐蘭共和國不在世界島上,而且擁有足夠廣袤的國土、以及足夠豐富的資源來參與爭奪霸主寶座的競爭。

放眼全球,就再也沒有類似的國家了!

此外,紐蘭共和國還瀕臨兩大洋。

可見,紐蘭共和國天生是一個面向海洋的國家,而且擁有在全球範圍內爭奪海洋霸權的獨特優勢。

要說的話,比樑夏帝國還要優越!

哪怕樑夏帝國從來就沒有把迢曼帝國放在眼裡,但是不能無視迢曼帝國的存在,更別說是不設防。

可見,在任何時候,樑夏帝國都是海陸雙向的帝國。

這意味着,樑夏帝國不可能把資源集中到任何一邊,在任何時候都要同時在兩個方向上發力。

其實,這也是帝國不可能跟紐蘭共和國和解的原因。

爲了遏制,也可以說不讓紐蘭共和國發展壯大,特別是在至關重要的東望洋對帝國構成威脅,帝國一直控制與佔領着霍瓦依羣島,而且從來沒有提過要把霍瓦依羣島歸還給紐蘭共和國,或者從霍瓦依羣島撤軍。

此外,帝國還一直在增強霍瓦依羣島上的軍事部署。

在軍事層面上,帝國控制霍瓦依羣島,主要是東望洋實在太大了,而且幾乎所有的島嶼都集中分佈在西邊。

即便是霍瓦依羣島,也在東望洋中部,距離紐蘭共和國西海岸超過5000千米。

從霍瓦依羣島往東,直到孤大陸,幾乎就沒有島嶼!

這種地理環境造成了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即便帝國空軍的戰略轟炸機從霍瓦依羣島起飛,也需要飛行5000多千米,才能夠到達紐蘭共和國西海岸上空。如果要轟炸紐蘭共和國本土腹地的目標,轟炸機就要有8000、甚至是10000千米的作戰半徑。

相反,如果紐蘭海軍控制了西東望洋上的島嶼,哪怕是離巨大陸比較遠的北馬羣島,轟炸機也只用飛行3000千米,就能轟炸位於帝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城市,即便是轟炸帝都也只需要不到5000千米的作戰半徑。

何況,在西東望洋,還有很多島嶼離帝國本土更近,比如狹夷諸島與南北撒豆羣島。

這種差距,讓帝國海軍必須在東望洋保持戰略進攻態勢,因爲只要喪失主動權,本土就可能不保。

此外,也對帝國空軍提出了更高要求。

上次大戰後期,帝國投入海量的資金、資源與人員,研製作戰半徑超過5000千米的超級轟炸機,就是爲了以霍瓦依羣島爲基地,對紐蘭本土實施戰略轟炸,而且到最後,還是因爲技術與成本問題下馬。

即便到了現在,這個問題也非常突出。

具體一點,帝國空軍的戰略轟炸機跟同時代其他國家的轟炸機比,作戰半徑都要高出大約2000千米。

此外,帝國空軍在和平時期維持了近800架大型加油機,還堅持使用輸油速度更快,而且對受油機的操作要求更低的硬管式加油系統,也與轟炸機有關,即帝國空軍的加油機主要爲轟炸機服務。

要說的話,帝國空軍的機型全都向“大”看齊,也與肩負的戰略打擊使命有關。

比如帝國空軍的電子偵察機,全都用大型民航客機充當平臺,航程均超過1萬千米。在戰爭時期,電子偵察機的頭號任務就是協助轟炸機作戰,伴隨轟炸機飛行,干擾與壓制敵人的防空雷達等電子平臺。

此外,這也是帝國空軍堅持發展空射巡航導彈,而且對巡航導彈的尺寸做出嚴格要求的主要原因。

發展巡航導彈可以理解,即巡航導彈能把轟炸機的打擊距離提高上千千米,還可以讓轟炸機在相對安全的空域活動,不用像以往那樣冒險突破敵人的防空網,在高射炮與防空導彈編織起來的火網中投彈。

至於後者,跟帝國轟炸機天生存在的缺陷有很大的關係。

爲了儘可能的延長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哪怕能夠獲得加油機支持,也需要轟炸機有足夠的載油量,即加油機未必能隨時飛往前沿,因此在設計轟炸機的時候,必須首先保證油箱的容積。

哪怕沒法滿油起飛,也可以滿載起飛,升空之後再進行空中加油,從而獲得更遠的作戰半徑。

在機體大小確定了之後,油箱越大就意味着留給彈倉的空間越小。

雖然帝國戰略轟炸機的最大載彈量並不低,但是彈倉的容積相對較小,特別是長度受到嚴格限制。

正是如此,就需要嚴格的限制空射巡航導彈的長度,至少能塞進彈倉。

就算能夠在外部掛點上攜帶導彈,在設計階段,也必須考慮彈倉尺寸,按照內載的標準限制尺寸。

其實,海軍也深受影響。

“攻-5”在設計的時候,要求作戰半徑必須超過2000千米,而實際在掛上了3具大型副油箱之後能夠達到2500千米。只是後期改進型,因爲空重增加了不少,加上內部油箱受電子設備擠壓,作戰半徑反而縮短了幾百千米。可即便如此,“攻-5”也具有不低於2000千米的最大作戰半徑。

這幾乎超過同時代所有戰鬥機的作戰半徑!

要說的話,即便是在現役的第四代重型戰鬥機當中,都沒有幾種具備2000千米以上的作戰半徑。

此外,“戰-9B”在掛上2具大型副油箱後,有高達1500千米的截擊作戰半徑。

按海軍的戰術要求,“戰-9”得在必要的時候爲轟炸機護航,因此需要大航程,以及足夠的作戰半徑。

反到是用來替代輕型攻擊機的“戰-12”在設計的時候爲了控制價格,不得不降低性能指標,把作戰半徑縮短到1200千米,由此成爲進入2馬赫時代之後,帝國海軍裝備的作戰半徑最短的艦載戰鬥機。

所幸的是,帝國海軍一向都非常重視夥伴加油技術。

其實,這也是海軍遲遲不肯讓“攻-5”退役的關鍵所在。

在掛上4具大型副油箱,以及1具夥伴加油吊艙後,“攻-5”能飛到1000千米外爲3架戰鬥機各補充3噸燃油,確保這些戰鬥機能以巡航速度飛回艦隊,或者把作戰半徑延伸500千米。

這種能力,具有無與倫比的價值,而且現在沒辦法替代。

帝國海軍一直強調艦載機的作戰半徑,其實就是希望把航母戰鬥羣部署在遠海,在離陸地儘可能遠的地方作戰。

雖然帝國海軍沒有指望通過距離避免危險,但是離得遠一點,那麼受到的威脅就肯定小一點,而且在遭到攻擊的時候會有更多的時間組織防禦,也就有更大的把握頂住即將到來的攻擊。

其實,這也是帝國海軍同樣重視巡航導彈,並且努力提高各種戰鬥艦艇搭載巡航導彈能力的關鍵原因。

當巡航導彈的射程提高到1500千米、甚至是2000千米的時候,就能替代艦載機,承擔一部分戰略打擊任務。因爲不存在損失飛行員的問題,所以在做戰術安排的時候,指揮官就有了更多的選擇,而且往往會動用巡航導彈去打擊敵人的戰略目標,以降低艦載航空兵的作戰損失。

在巡洋艦與驅逐艦,帝國海軍已經開始普及能夠發射巡航導彈的垂直髮射系統。

此外,在下一代大型攻擊潛艇上,帝國海軍也明確要求,搭載30枚巡航導彈,不能影響正常的作戰行動。簡單說,大型攻擊潛艇也要通過搭載與使用巡航導彈,承擔一部分對地打擊任務。

當然,在帝國海軍看來,巡航導彈的射程依然遠遠不夠。

在發展巡航導彈的時候,海空兩軍才搞得不歡而散。海軍希望通過增加尺寸的方式,裝載更多的燃料,在保證其他指標,比如彈頭重量不降低的情況下,儘量的提高射程,哪怕導彈大一些與重一些都能接受。

在海軍的規劃當中,下一代巡航導彈的射程至少都要達到2500千米,確保搭載平臺能遠離危險海域。

此外就是,最好把彈頭提高到1000千克,至少要在現有基礎上增加50%,也就是達到750千克,從而能採用像子母彈、鑽地彈頭等特種彈頭,提高巡航導彈的作戰效能與戰場適用性。

其實,在針對紐蘭共和國的所有戰略計劃當中,巡航導彈都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因爲距離紐蘭本土實在是太遠了,而且從北夕落洋撤離之後,在紐蘭本土附近再也沒有帝國軍隊的立足點,所以不管是空軍的戰略轟炸機,還是海軍的戰艦,都主要依靠巡航導彈打擊紐蘭本土。

這樣一來,戰略打擊的成本就成了天大的問題。

如果當大規模消耗彈藥使用,那麼巡航導彈的價格根本就沒辦法承受,可以說是一種貴得根本就用不起的彈藥。

特別是在和平時期!

因爲採購數量不會太多,而且高技術武器都有一定的時效性,會隨着科技的進步而迅速落後,也就不可能大批量的儲備,所以巡航導彈的造價根本降不下來,也不可能通過擴大采購數量來降低單價。

關鍵就是儲存週期。

雖然在理論上,任何一種彈藥都能儲存數十年,但是在科技日新月異,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的今天,沒有一種高科技裝備能夠保證在10年之後,依然足夠的先進,不會被更先進的武器淘汰。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像巡航導彈這類精確彈藥,基本上是用多少採購多少。

不說別的,帝國的兩種巡航導彈,即“畫戟”與“蛇矛”都已經發展到第三代,第四代也即將進入到量產階段。

可見,要用巡航導彈來完成戰略轟炸任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正是如此,丁鎮南才反覆的強調,在面對紐蘭共和國的時候,任何速勝的想法都會導致慘敗。

當然,在此基礎上,丁鎮南還提出了一套新的軍事學說。

從當前局面看,準確說以帝國在過去3年做的準備,根本不要指望通過幾場決定性戰役來擊敗紐蘭共和國。

要說的話,任何往這個方向上進行的努力,都非常危險!

白華偉來找丁鎮南,就是要談這件事。

其實,白華偉不是不清楚其中的厲害關係,只是依然抱有那麼一點點幻想,或者說覺得應該嘗試一番。

當然,也可以看成是來此糾正自己的錯誤觀點。

兩人聊了半個小時,主要是運輸機早就做好了起飛準備,地勤人員兩次打電話來詢問何時能起飛。

畢竟,這裡是軍事基地,隨時有軍機起降,總不能讓運輸機一直停在跑道旁吧。

當然,半個小時的時間,也足夠讓白華偉回心轉意。

在地勤部門第三次打電話過來的時候,丁鎮南駕車把白華偉送了過去,並且目送他搭乘的運輸機升空。

要說的話,丁鎮南還真有點擔心。

白華偉的能力肯定沒有問題,他的問題是壓力太大。

在外人的眼裡,他是“海軍戰神”白止戰的小兒子,而且是幾個兄弟當中,最有可能繼承父親衣鉢的一個。

生活在父親光環下,不可能沒有壓力!

如果無法放下壓力,白華偉很難把自己的能力展現出來,甚至有可能在戰場上犯下嚴重錯誤。

這一點跟當初的劉向真非常相似。

只是,丁鎮南幫不了他。

丁鎮南能做的,也就是打即將開始的地面戰爭,儘可能降低對後勤保障的壓力,從而把更多的資源用在東望洋那邊。

波沙灣這邊即將打響的地面戰爭,纔是關鍵之中的關鍵!

第76章 煎熬第313章 司令官就位第38章 戰機出逃第41章 動員機制第237章 各取所需第353章 快準狠第190章 各個擊破第163章 局勢明朗第81章 一招輸招招輸第125章 兩頭兼顧第17章 先聲奪人第612章 出征第16章 驚天動地第281章 肺腑之言第501章 突擊得手第126章 敵人反擊第169章 第三隻眼睛第80章 飛蛾撲火第136章 返璞歸真第199章 戰略方案第258章 陸上三強第285章 必須過的坎第532章 朝着目的前進第109章 豁然開朗第37章 地面部隊第13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414章 最新消息第233章 羣龍無首第507章 航母現身第230章 內部鬥爭第179章 快馬加鞭第247章 被搶走的主功第43章 討教第408章 敷衍了事第262章 無可救藥第100章 新軍事學第58章 方向之爭第325章 步步緊逼第7章 擊沉第172章 死得悄無聲息第542章 聯席會議第379章 利益所使第176章 這是幻覺嗎第46章 四人同框第477章 地面突破第133章 不敢鬆懈第13章 遮斷戰術第507章 航母現身第131章 敢想敢說第294章 委曲求全第161章 滄海一粟第631章 解脫第503章 騷擾襲擊第353章 快準狠第385章 湊熱鬧第222章 捲土重來第471章 寸有所長第29章 初見監造長第256章 反向突擊第325章 步步緊逼第472章 根源所在第63章 協同作戰第151章 孤注一擲第156章 故意刁難第178章 以卵擊石第542章 聯席會議第215章 擺開架勢第331章 萬全之策第637章 媳婦熬成婆第582章 開創歷史第614章 最後一次遠征行動第111章 利害攸關第592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207章 最佳人選第176章 尷尬處境第5章 帝國首輔第62章 再相逢第247章 變化萬千第79章 佯攻行動第388章 早有預謀第606章 反覆猶豫第112章 必不可少第88章 野心勃勃第192章 時過境遷第589章 互通有無第199章 自欺欺人第605章 新的消息第332章 投奔紐蘭的田實第36章 大敗虧輸第67章 亦步亦趨第403章 重返腳趾半島第249章 洛福斯的號召第256章 各奔東西第278章 最新消息第199章 自欺欺人第364章 一面倒第513章 環環相扣第84章 飛行巴士第439章 最大的意外第209章 感情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