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艱鉅考驗

雖然很不厚道,但是在12月3日的下午,收到迪迦拉下令死守焦特布爾的消息後,湯普森就打電話向查吉特請辭,以去前線獲取第一手信息爲由,離開了烏代布爾,並且在當天晚上到達焦特布爾。

其實,這也不算上見異思遷。

湯普森是傑克遜的心腹部下,之前也是應傑克遜的安排來到烏代布爾,地位超過普通的軍事顧問。

再說,他是紐蘭的陸軍少校,擁有外交赦免權,不受查吉特節制。

關鍵還有,安排給南方戰場的顧問不止他一個,因此就算沒有他,查吉特也可以去找其他的顧問。

最關鍵的就是,查吉特早就去了科塔,根本就管不了烏代布爾這邊的事情。

必須承認,湯普森的政治嗅覺非常的敏銳。

要說的話,這也是能夠得到傑克遜重用的原因。

雖然查吉特是迪迦拉親手提拔與重點栽培的指揮官,但是近期發生的事情,預示着查吉特的好日子快要到頭了。要不然,他也不會在這個時候跑去科塔,迪迦拉更不會直接向焦特布爾的指揮官下達命令。

正是如此,湯普森才寧願去焦特布爾冒險,也不願跟隨查吉特去更安全的科塔。

再說,科塔未必就更加安全。

除了持續遭到轟炸,前幾天還受到遠程火箭炮問候,包括列車站、機場與變電站在內的衆多重要基礎設施均已癱瘓。就算東方聯軍還遠在數百千米之外,逃到科塔的查吉特也未必能夠高枕無憂。

幾乎就在湯普森到達焦特布爾的同時,丁鎮南乘坐的運輸機到達斯蘭首都科城。

與以往不同是,這次沒人來機場接機。

此外,丁鎮南也沒有帶隨從過來,穿的還是一件空軍的少校軍服,冒充西南戰場的空軍參謀。

這麼安排,也就是爲了保密。

爲此,丁鎮南還專門找到軍情局的聯絡員,讓軍情局安排了一名情報人員,去司令部冒充頂替他。

所幸的是,軍情局從來都不缺乏這方面的人才。

再說,只是轉發由丁鎮南本人下達的作戰命令,不用頻繁跟外界接觸,也沒有多大的挑戰性。

隨同丁鎮南來到科城的,只有兩個人,侯晨晟與劉尊山。

前者,只是順道來考察情況,準確說是瞭解斯蘭這邊的軍事基地,過幾天就要返回古吉邦的前線。

至於後者,負責協助丁鎮南擬定在梵羅國東海岸地區發起登陸行動的作戰計劃。

雖然西南戰場的戰鬥還沒有結束,西北戰場的主攻行動也沒開始,即便是在古吉邦,第五陸戰師也沒辦法脫身,但是在拿到由軍情局提供的關鍵情報後,丁鎮南立即啓動了在東海岸地區登陸的作戰預案。

這份情報,其實就是迪迦拉發給焦特布爾前線指揮官的命令。

顯然,精心策劃的戰略欺騙已經產生效果。

不出所料的話,梵軍將死守焦特布爾,並且在此跟第十七裝甲師鏖戰。在南邊,隨着第五陸戰師的2個戰鬥旅殺到,梵軍南方集羣必然會繳械投降,第五陸戰師的2個戰鬥旅還將順勢南下攻佔烏代布爾。

最遲在12月15日,第五陸戰師的作戰部隊就能回到古吉邦,並且在此搭上前往梵羅國東海岸的艦船。

至於西北戰場,跟丁鎮南沒有直接的關係。

按巴軍擬定的作戰計劃,在第十七裝甲師拿下焦特布爾,向齋普爾推進的時候,就將出動50萬大軍,在第二十四機步師的協助之下發起戰略進攻,爭取在年內完成頭號任務,也就是攻佔德城。

不過,巴軍的計劃確實有點天馬行空。

當然,這是客氣的說法。

按照丁鎮南的估計,就算巴軍真的出動50萬大軍,而且得到第二十四機步師,以及第三十三步兵師全力支持,最快也要到明年的1月底,纔有望打下德城,而實際很有可能會拖到二月份。

不是丁鎮南看不起巴軍,而是在攻佔德城之前,需要戰勝數百萬梵軍。

攻打德城的作戰行動絕對是一場硬仗!

正是如此,在出發之前,丁鎮南還專門給付衛民打了個電話,叮囑付衛民,用不着急於求成,要穩打穩紮。

換句話說,就是要用最小的代價打下焦特布爾,確保以最好狀態去攻打齋普爾。

只有這樣,才能夠用相對來說非常有限的兵力,也就僅僅是第十七裝甲師,拖住齋普爾的數十萬梵軍。

如果讓齋普爾的數十萬梵軍北上,攻打德城的戰鬥就會變得更加艱難。

當然,關鍵還是在西北戰場。

在根本上,依然是兵力。

其實,丁鎮南在過去幾天所做到事情,就是盡最大的努力,替西北戰場解決兵力不足的問題。

首先就是,從留在斯蘭的第十三陸戰師抽調了2個加強團,前往古吉邦替換第二十四機步師的2個增編旅。

只是,需要補充的不僅僅是兵力。

在替換部隊到達後,第二十四機步師的2個增編旅直接從古吉邦北上,也就會帶走主戰裝備。

當初,丁鎮南也是這麼向第二十四機步師的湯伯輝少將做的保證。

可問題是,暫時沒有多餘的船隻向古吉邦運送主戰裝備。

能找到的滾裝貨輪,全被派去協助第五陸戰師。至於登陸艦,得參與在梵羅國東海岸的登陸作戰行動。

爲此,丁鎮南在11月最後一天,舉辦了一場宴會,宴請了所有聯軍高級將領,不過主要是盟軍將領。

當然,幾乎全都是盟軍在南方次大陸這邊的最高指揮官。

也就是借這場宴會,丁鎮南向這些年齡比他大,軍銜也比他高的將軍攤牌。

丁鎮南首先給了盟軍將領一個選擇的機會。

兩個選項:要麼跟隨樑夏軍隊到前線作戰,要麼在後方負責後勤保障。

結果,幾乎所有盟軍將領都用這樣或者那樣的理由,選擇了後者,或者說排除了第一個選項。

隨後,丁鎮南就提出了一個要求:無條件交出主戰裝備,在司令部規定的時間之內送到前線,交給帝國陸戰隊。

既然是在後方負責保障工作,自然用不着那些主戰裝備。

關鍵還有,丁鎮南還讓這些將軍立軍令狀。

當時,丁鎮南還讓警衛鎖死書房,而盟軍將領在簽了軍令狀之後才能離開。

雖然周涌濤在事後打電話把丁鎮那臭罵了一通,但是此舉的效果非常顯著,之前磨洋工的那些盟軍全都變得非常的積極。短短的三天,就做好了移交主戰裝備的準備工作,並且表示會絕對服從丁鎮南的調度。

從盟軍那搜刮到的主戰裝備,足夠武裝第十三陸戰師。

只是,丁鎮南需要的不止是主戰裝備。

宴會次日,丁鎮南還簽署了幾份調令,把聚集在巴鐵的南部地區,尤其是卡拉港附近的幾支盟軍,以執行後勤保障任務爲名派往西北戰場,用來替換在那邊打雜怠工的第二十四機步師。

當然,也減輕了巴軍的任務負擔。

藉着此事,丁鎮南還給主要盟軍,比如高巨王家陸軍與狹夷皇家陸上衛隊制訂了極爲詳細的任務清單,規定每個月從卡拉港與瓜港向巴鐵的北部地區運送物資的總量,而且定下了懲獎規則。

這可不是鬧着玩的。

哪怕只是戰地軍規,那也是軍規,在戰時擁有跟軍法相同的效力,完成不了肯定會受到嚴懲。

說得嚴重一點,當時主官甚至會因爲沒能完成任務而掉腦袋。

把盟軍發動起來後,等於大幅度降低了第二十四機步師在保障方面的負擔,使其能集中兵力執行作戰任務。

這反映出,丁鎮南不太相信盟軍的戰鬥力。

當然,不等於放着盟軍不用。

丁鎮南對盟軍的第三個安排,也就是讓其作戰部隊儘快進入戰鬥狀態,充當聯軍戰略預備隊。

爲此,丁鎮南還專門找到侯晨晟,讓他從第五陸戰師抽調一批表現突出的軍官,尤其是在戰鬥中負傷,得在後方休整一段時間的基層軍官,組建一支教官團,去給盟軍的作戰部隊補課。

這個在當時看來無關緊要的安排,在後來發揮了極爲關鍵的作用。

按照丁鎮南做的這一系列的部署,在12月的中旬,西北戰場的兵力,除掉巴軍之後都有25萬。

這裡,還沒包括第三十三步兵師。

關鍵就是,第三十三步兵師不在丁鎮南的調配範圍之內。

直到搭乘運輸機離開卡拉港,丁鎮南都沒收到指示,因此第三十三步兵師依然隸屬西北戰區的衛戍司令部。

要想調動本土衛戍部隊,必須獲得首輔的授權。

也就是說,帝國高層還沒有就是否動用第三十三步兵師,從本土直接對梵羅國發動進攻做出決定。

其實,這並沒讓丁鎮南感到意外。

在他擬定的作戰計劃中,就沒有提到過第三十三步兵師。

別說是丁鎮南,連劉尊山都知道,第三十三步兵師纔是真正的戰略預備隊,或者說是奪取戰略勝利的王牌。

按照丁鎮南的估計,要在取勝有望的時候,周涌濤纔會讓第三十三步兵師參戰。

至於戰術安排,其實非常的簡單。

只要聯軍在西北戰場的西線,也就是巴鐵這邊牽制住了梵軍主力部隊,打垮梵軍的戰鬥意志,第三十三步兵師就會衝下無極高原,如同下山猛虎一般衝向梵羅國首都,一舉佔領這座意義重大的城市。

不過,重要的不是城市本身,而是其象徵意義,尤其是政治上的象徵意義。

說得形象一點,梵羅國既是戰爭泥潭,也是無價的寶藏,其潛在價值不但讓覬覦者垂涎欲滴,還會引發更大的麻煩。等到梵羅國轟然倒下,跟隨樑夏帝國參與圍獵的猛犬,必然會一擁而上,搶食最爲肥美的部位。如果沒能控制住這些猛犬,等到樑夏帝國上場時,恐怕骨頭都不會剩下幾根。

爲此,就必須先入爲主,掌握政治主動權。

其中關鍵,也就是單獨佔領德城。

要說的話,過去的教訓依然歷歷在目。

在第二次全球大戰後期,也就是駱沙聯邦戰敗之前,帝國當局本着大局爲重的原則,沒有讓地面部隊突擊莫薩,把佔領莫薩的機會留給了迢曼軍隊。只是在最後關頭,才猛然醒悟過來,派遣空降兵,通過空運與空投發起突擊,奪取了莫薩城郊外的機場,而且在最終佔領了半個莫薩城。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駱沙就被割裂成東西兩個部分。

從事後的角度來看,如果帝國當局沒讓地面部隊停下來,搶先攻入莫薩城,哪怕迢曼帝國出兵佔領了駱沙西部邊境地區,也會因爲缺乏政治合法性,承認與接受樑夏帝國在駱沙的主導地位。

或許,駱沙就不會分裂。

沒有了西駱沙,迢曼帝國未必能夠在戰後組建西陸集團,而且就算組建了,也不會有現在的規模。

不要忘了,在西陸集團,西駱沙的軍事實力僅次於迢曼帝國,陸軍更加是集團第一!

可見,有了駱沙聯邦的教訓,帝國當局肯定會避免梵羅國的局勢失控,也就得確保單獨佔領德城。

正是如此,丁鎮南壓根就沒有打第三十三步兵師的主意。

按照他的判斷,25萬大軍已經足夠。

其實,就算勉強了一點,斯蘭還有三個陸戰師,而且至少有一個陸戰師充當東海岸登陸作戰行動的預備隊。

也就是說,如果有必要,可以把這個陸戰師派過去救急。

關鍵還有,西北戰區需要救急的時候,恐怕已經是新曆151年1月份,而到時候可以調動的作戰部隊肯定不止現在這些。

不說別的,陸軍至少有十個預備師在年內完成整訓。

就算需要重點照顧西北戰區,向大陸戰場增兵,確保春季攻勢能如期展開,也肯定能調動2到3個師過來。

總而言之,在經過這番部署之後,西北戰場的兵力問題已經得到緩解。

至於能夠取得多大成果,丁鎮南反到沒有放在心上。

關鍵就是,按照陸軍司令部命令,西北戰場的作戰行動由巴鐵三軍參謀部全權負責。

這是首輔親自下的命令!

此外就是,將由李天凌擔任聯軍的參謀長,雖然是臨代,但是接下來的幾個月,由他說了算。

這麼一來,就算出了問題那也是李天凌的責任。

當然,上面做這個安排,其實也是在利用李天凌的身份去跟巴鐵當局周旋,畢竟在巴鐵軍人眼裡,廉旭升不但是帝國陸軍的戰神,還是巴鐵的救星,因爲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陸戰爭期間,在帝國主政的就是廉旭升。也是在他的堅持之下,帝國纔會跟巴鐵結盟,讓巴鐵搭上樑夏帝國這座靠山。

顯然,丁鎮南可沒有李天凌那樣的影響力。

有李天凌坐鎮,自然輪不到丁鎮南來操心。

第215章 擺開架勢第590章 最後的遠征第239章 緊急叫停第130章 關鍵因素第220章 左右夾擊第181章 萬事俱備第245章 空中炮艇第275章 帝國的準駙馬第6章 情報頭頭第113章 發現平頂船第219章 南方爲重第621章 隕落的統帥第155章 戰略海軍第384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302章 狡猾的老王第75章 刺破蒼穹第481章 跨過陸心海第238章 涼拌第41章 動員機制第116章 急也沒用第211章 未來之選第479章 策劃第37章 基本盤第594章 折中方案第39章 內憂外困第540章 第二戰場第366章 誰輸誰贏第102章 地面戰爭第106章 如有神助第542章 聯席會議第166章 一語成讖第186章 神助攻第410章 帝都風雲第125章 兩頭兼顧第527章 電磁對抗第519章 閉門造車第97章 全新視角第23章 陸戰之王第21章 導彈威脅第612章 出征第633章 老謀深算第181章 情況有變第601章 空操心第185章 簡宴第54章 南環計劃第22章 遠赴他鄉第590章 最後的遠征第309章 世代忠良第126章 敵人反擊第14章 各取所需第183章 獨門絕技第237章 各取所需第243章 等來的電報第217章 各懷鬼胎第68章 兵分兩路第440章 荒唐的命令第222章 捲土重來第115章 統帥之才第169章 東方東方第107章 關門打狗第212章 大國造的風采第109章 豁然開朗第407章 頑強巨獸第608章 標新立異第434章 戰略冒險第187章 誅心第265章 應景的第143章 攻敵必救第520章 順水推舟第5章 拳拳到肉第29章 初見監造長第13章 預料之中第124章 特種部隊第180章 旁觀者清第95章 驚天計劃第211章 這就是兄弟第211章 未來之選第111章 利害攸關第522章 消息第223章 飛來橫禍第6章 情報頭頭第138章 敗軍之將第151章 孤注一擲第43章 大戰之局第127章 獨當一面第65章 前沿陣地第25章 淡化處理第503章 騷擾襲擊第516章 提前出動第414章 最新消息第231章 陸航軍官造反第8章 南轅北轍第75章 實戰的門檻第501章 突擊得手第355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141章 電磁干擾第118章 戰術調整第19章 龍的天空第43章 討教第440章 荒唐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