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涅槃卷 第一百零一章 反攻

語氣鏗鏘如刀擊石,句句都似要濺出悲憤的火花,字跡更是龍飛鳳舞,仿若即將破紙而出,蕭玦卻輕攏雙眉,將心中那個原本就覺得荒誕的希望,再次扼滅了些許。

這不是她的字……

沉思半晌,輕輕籲一口氣,他不看任何人,將狀紙遞給一旁的內侍,道:“讀。”

內侍雙手上舉,躬身接過狀紙,目光一掃,手一顫,險些也步杜長生後塵,將狀紙掉落地下。

吸一口氣,緊緊捏着狀紙邊角,內侍慶幸自己還算鎮定,沒有真的御前失儀,一字字的讀下去,仔細聽來,聲音微微有些顫抖。

幾乎在第一句話出口,肅靜凜然的朝堂之上,便轟的一聲炸了。

比大石砸破大儀殿頂砸上他們腦袋還令人驚恐。

上百雙目光,刷的一下齊齊投向被告人趙王蕭琛,再面無人色的投向一抹微笑始終不曾淡去的告狀者秦長歌。 地位低的官兒已經開始掐自己大腿,想着今日西樑變天了嗎?怎麼什麼都顛倒了?世上怎麼會有這麼驚悚的事兒?地位高的官兒則將目光在皇帝王爺之間不斷梭巡——這是不是一個信號?預示着信寵隆重的趙王殿下終於開始失勢?陛下終於要對自己病弱的幼弟下手了?

唔……咱前段日子送給趙王殿下的那簍絕品福橘,不知道門房轉給殿下沒?能不能拿回來?

唔……上次叫三姨太去拜趙王殿下那位侍妾做乾孃,成功了沒有?下朝了趕緊叫她別再去串門了。

唔……自家小舅子的乾哥哥的姨表侄子聽說是趙王門人某某某提撥的……嗯,以後得關照門房,不給進門算了。

……

待得聽到後來,越聽越驚……這這這這是真的嗎?傳說中詐死和人私奔的睿懿皇后,皇室中最不能提起的絕大忌諱,本就是人人皆知的不算秘密的秘密,他們一直也認爲,先皇后那樣的人,貌若天仙心似羅剎,已近妖孽誰能傷及?只怕這不能提的傳聞,還就真的是真相。

難道真的如眼前這個小女子狀紙中所言,先皇后真的早已死去,而兇手居然是皇帝愛弟,小叔子親手製造天倫慘劇,殺了嫂嫂和侄兒?

爲何?這兩人據說連政見都是合契的,以往也未曾聽說過有何冤仇,殿下體弱,一年中有半年不上朝,和深居後宮的嫂嫂,能有什麼非殺不可的齟齬?

文官們開始傷春悲秋的感嘆……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想不到那個號稱西樑第一智人第一美人的女子,竟然早已香殞,而今日若不能善了,那麼趙王蕭琛……這個同樣西樑美名第一的清雅男子,才貌人品俱爲無雙之選的皇家玉樹,是否也即將面臨隕落的結局?……當真美麗絕世的人物,都爲天妒,註定如流星一現又隱,終將被雨打風吹去。

武官們開始聯想到當年的奏楚二王事變,面色發白的想起在地面上被冷凡吹起的楚王麪皮……更多人卻開始更深一層的思索,這一切,是不是隻是慾加之罪何患無詞?否則一個什麼也不是的普通民女,如何會翻出這西樑最高層的驚天大案?會以白衣之身獲准上金殿,在天下衆目中爲先皇后雪冤?……更重要的是,陛下好像是認識這個女子的,難道……朝局的風向標,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情悄轉了風向?或者……這一切只是個局?

暗潮翻涌,目光變幻,這一刻人心鬼域,影影幢幢,整個金碧輝煌的大殿,籠罩在一片驚詭的氣氛中。

所有的目光,都籠罩在蕭琛身上。

紫金冠碧璽珠,深紫織金絲九雲蛟紋袞服九章,明紫鑲五采五革帶,羊脂龍紋玉鞏,難得如此正裝的蕭琛,發若烏木顏若皎月,神情清淡依舊,面對衆人興味各異的目光,神色自若,彷彿那廂女子首告之人,所告之足可殺身之重罪,和他完全無關。

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驚訝?憤怒?寒心?對自己如此信重的陛下連聲招呼都不打,雷霆萬鈞的便拋出這個幾可置他於死地的殺手鐗的舉動而悲摧。

然而他寧靜容顏,如月光永恆投射於無人驚擾的碧湖波心,一灣幽謐。

內侍宣讀完畢,抿着嘴,將邊角已經被捏得汗溼的狀紙舉過頭頂,於海接過,躬身輕輕放上鎏金御案,立即退到一邊。

輕輕撫着狀紙封面,蕭玦緩緩擡眼,看着蕭琛。

目光相接,都毫無退縮,蕭玦烏瞳深沉如海,而蕭琛幽眸翻卷如雲。

相視一瞬,各自移開,蕭琛平靜的出列,長袍一掀,在殿中直直跪了,輕輕取下紫金冠,端端正正在身側放下了。

再次轟的一聲。

官兒們驚疑不定的面面相覷——這是什麼意思?趙王殿下一聲不發便認罪了?

秦長歌卻目光一縮。

蕭玦抿着脣,直直盯着金磚地上紫金冠,半晌開口,聲音低沉,“此是何意?”

坦然叩首,蕭琛寧靜的道:“臣弟既已爲人所控告,現下已是待罪之身,無論真情如何,在嫌疑未去之前,自不當再享親王之禮,以全國家法制。”

衆臣皆有讚歎之色,趙王無愧智者賢王之名,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真真雍容風範,立時便有人想起當年趙王受命主持修訂國家法典,數月廢寢忘食嘔心瀝血,一套囊括刑、民、禮的《樑訓》法典因此面世,因其周全完備,立法公允,一出世便立即被周邊諸國奉爲上法,東燕《燕刑》,北魏《法經》,中川《法禮》,皆脫模於西樑法典——這樣一個制訂法律者,這樣一個在修法過程中首次提出“哲人惟刑“主張,認爲只有賢良哲明之士才宜管理獄政,以“敬遵天命、效忠君王、執法嚴正,操守清廉”爲“良、哲”之準衡的英明賢王,這樣一個曾於朝堂之上力排衆議,一力阻止前元“贖罪”之弊政,稱“刑過不闢王族大夫”的國家棟梁,如何會首先推翻自己的論調堅持,如何會將自己置於自己深惡痛絕的罪責之中,如何會知法犯法?

蕭玦自然也想到了這些,目中微有欣慰之色,看了秦長歌一眼,忽道:“前元有立法,叩閽者,以民告官者,以奴告主者,以妻告夫者,勝者亦流放三幹裡,然我西樑立國後更改法典,勝者無罪,無須再被流放瘴煙苦寒之地一你可知此仁政乃何人首提?”

官兒們眼珠開始飛快的轉,不對呀……誰都知道這是趙王修改的,陛下不先問案,先用這個問題來擠兌這女子,接下來就可以順理成章引出“趙王非亂法作惡之人”這個題目,難道內心裡還是傾向王爺的?

一堆烏溜溜的眼珠子,齊齊瞅向那氣度雍容的告狀者,這些人很多地方縣府出身,問老了案子的,都知道告狀的氣勢也很重要,一開始就被打壓挾制,很有可能便會節節後退,一潰幹裡。

秦長歌長跪於地,脊背挺直,仰起的臉龐嬌豔如花,神色亦明麗如花,坦然直視蕭玦,微笑道:“不是人。”

一陣側抽氣的聲音,衆官再次面無人色,只有蕭琛,反而饒有興味的側首,盯了她一眼。

雙眉一軒,蕭玦神色似有微怒,“這是你的御前應答?”

“民女不敢,”秦長歌好謙恭的俯首,“民女的意思是:爲法宜公,宜直、宜正、宜理,但凡英明治下,法治嚴明公允當爲首務,叩閹首告者無罪亦流放三千里,本就是不公之法,陛下身同英才羅列,珠玉生輝,摒棄先朝弊政本就是題中應有之義,遲早都應有人革除弊端,非你即他,功勞不在個人,因,除弊理者,只當是公心,是法理,是清明政治朗朗乾坤,是體天格物上應天理的天子之道,而非個人薄力能爲,所以,無論去除先朝法典弊政的是誰。民女覺得都不必感謝那人,民女只應慶幸生於此承平盛世,能得沐浴陛下德輝,所以,民女說,不是人。”

好一張利口!官兒們呼的一下掉頭,再次瞅向蕭玦……陛下啊陛下,這女子好像很妖孽,是不是您從哪裡找了來,耳提面命過了?

杜長生的目光,悄悄投向素以老奸巨猾琉璃蛋兒著稱的丞相毛逢恩,老傢伙眯着眼,狀似入定,竟是一個也不看,接到杜長生目光,看在兩家有點點很遠的姻親的份上,老傢伙尾指微動,橫指於脣。

閉嘴……看着……杜長生默然。

“那麼,陳上你的證據來吧,”蕭玦聽完,不置可否,只揮了揮手。

秦長歌將紙卷放入內侍送上的金盤內,清晰的聲音,聲聲鏗鏘,在六國目光匯聚的中心,內川大陸第一強國的政治頭腦集中地,雲蒸霞蔚五彩輝煌的大儀殿上不斷迴響!

“……現有證據一十三卷,爲,一、郢都大儒孟廷元關於趙王於天璧三年二月乙末,先皇后被害之日,授意其詐稱慶壽,於王府設宴之證詞卷。”

“二、孟廷元之篡改戶貼原卷。”

“三、當日同席士子證詞卷。”

“四、列席一十三人,所缺一人黃墨古身份卷。”

“五、所缺之被殺士子黃墨古骨殖驗骨書。”

“六、趙王府家人證詞卷。”

“七、趙王府密道佈局國卷。”

“八、前宮禁統領,御前侍衛總統領董承佳遺孀證詞及物證卷。”

“九、當夜趙王府轎伕證詞卷(轎伕只餘一人僥倖生還)。”

“十、吏部尚書姜華,證詞卷。”

最後一句秦長歌一字字有力慢慢說出,幾乎如釘子般狠狠釘進了本就因她周詳齊備的一一羅列而諸人心中生寒,以致寂靜無倫的大殿空氣中,字字隱有風雷之聲,字字都似乎能濺出電閃火花——有的人爲那殺氣凜然的語氣所驚,竟然頭暈目眩的晃了晃,聯想起剛纔口氣剛硬,意指鮮明的狀紙內容,一時失卻人色。

這女子竟然取得如此詳細的證據,這環環相扣的諸多證據,如十面埋伏掩殺而來,處處困因不留死角,大家聽着,都覺得,她是一定要將趙王證入死地了!

但饒是如此,也沒能想到,這女子還有這樣的殺手鐗!

居然能令姜華爲她作證!

秦長歌仰首看着四十八行龍穹頂,微微冷笑,這就是做皇商的好處了,別看地位不咋,但勢力滲透,幾乎遍及郢都所有高官貴爵府邸,消息靈通,人事掌握,在凰盟本就別有用心的多般經營下,想要什麼,都不算很難。

蕭琛是將能滅口的,都滅口了,但是當初自己在趙王府書房壁上發現那一行字之後,便下了命令,調動了凰盟全部的力量去搜羅證據,只要有心,這世上沒有什麼做不成的事,比如,那四個車伕中的一個,本來早該死在“碧絡芳”劇毒之下,偏偏他有心疾,出事前不久託了人好不容易用多年攢的銀子買了點蘇合香——那東西和碧絡芳正好相剋,所以他沒死——而他請託的那位熟人,正是經常給趙王府提供上好香粉的凰盟分號的一個屬下——天網恢恢,冥冥中自有神意。

孟廷元是郢都大儒,影響力極其巨大,且老孟刁滑,大約也事先和蕭琛達成了什麼協議,所以蕭琛沒有動他,而那此聚宴的士子,並不知內情,殺了反而顯眼,都留得命在,秦長歌如今也只是要他們證實,當晚確有聚宴,且趙王確實中途曾經離開罷了。

而姜華……這是一個意外。

這傢伙自那天寶貝兒子給皇帝吃了迷藥後,聽聞彈劾自己的奏章雪片似的遞到御前,算算罪名全家死十次都夠了,他大約是慌了,憊夜跑到趙王府求見趙王,趙王在書房接待了他,兩人談了一個時辰,然後,不歡而散——這是凰盟花了很大力氣打聽的結果。

姜華怏怏而歸,半路上被祈繁攔下——後面的事也不用詳述了,總之,不外是威逼利誘曉以利害之類的種種誘人叛變之經典策略。

這諸般舉措佈置,一直在暗中進行,秦長歌隱而不發,只爲等待一個最好的時機,等待一個最有力的,只說給一個人聽的證言,等待一個人在長久壓抑的沉默之後爆發的開口——江太后。

這是她從很久以前就花費心思佈置的局,爲了使江太后入彀,她不惜繞着彎子拖人下水,不惜從秋等到了冬。

一尊紫玉觀音,作爲壽禮供奉上江太后的小佛堂,除了經手此事的寥寥幾人,連親手送出壽禮的文昌也不知道,這是觀音,也不是,這是中川雕刻大師李南柯秘而不賞的絕技,“像中像”。

李南柯天生異像,目有怪疾,以至於看任何東西都帶了雙影,這人心志堅毅,是個不信命的強悍人物,明明是一個最不能學雕刻的人,硬是將自己修煉成了一代傑出的雕刻聖手,他成名後,有感於雕刻技藝再難更上層樓,又深恨自己的痛疾,遂靈機一動,開始鑽研“雙像”技藝,也就是因光線,角度,質地的不同,像中藏像,令雕像顯現出不同的面貌。

到七十歲時,李南柯此藝小有所成,七十八歲,他能一像顯三影,此技因爲關係到他不與爲人所知的殘疾,他秘而不宣,只將之傳給了自已的大弟子,並從未在外人面前顯示過這般絕技。

李南柯的大弟子,本就是凰盟分支中人。

一像雙面,其實雕刻的是兩張臉,這個手腳,做在紫玉觀音裡,而慶壽後秦長歌一直授意文昌時刻籠絡童舜,估算到蕭玦開始徹查三年前長樂火起事件,便由童舜於太后禮佛之時,將雕像的擺放角度,稍稍動了動。

迦南香寸香寸金,本就有舒神迷醉功用。

香菸嫋嫋裡,換了角度的紫正觀音,慈眉善目,皆化作逝去女子深刻於他人內心的容顏。

心中有鬼的人,是很容易被可誘出內心的鬼的。

童舜報信的時間,又拿捏得那般準。

簾幕外,親耳聽聞太后譫語的蕭玦,想裝耳聾都不能,本就因調閱案卷而心生疑竇,秦長歌恰到好處又添了一把火。

如此因蕭琛素來表現良好,而歷久以來形成的對蕭琛的強大堅硬的信任心牆,霎時又被狠狠擊碎一塊。

十分了解蕭玦的秦長歌,逼得他朝堂審案,昭昭衆目之下,給蕭琛一個措手不及。

一抹淡笑若清露晨流,秦長歌在百官私語中看了蕭琛一眼,他偏頭聽着,神態自若,依舊是那副淡雲疏月的神情,見她看來,斜首一瞟。

姿態……輕蔑。

秦長歌抿脣,挑眉,轉回目光,看着上方神色沉黯的蕭玦。

這裡這許多人,亂哄哄心慌慌,爲今日一個接着一個炸彈炸得暈頭轉腦,只有當事的三人,始終保持平靜清醒,蕭玦首先就冷笑一聲,單手一抹,將一大疊證詞刷的攤開,道:“你稱證詞十三卷,如何只報了十卷?還有三卷呢?”

等的就是這句。

姿態……輕蔑?

“陛下,”秦長歌伸手一指,漫不經心又語氣肯定,“還有三卷,在您手中。”

!!!

眼角瞥見蕭琛身形,似乎微微一晃。

秦長歌慢慢綻開的笑容,冷如冰雪,緩緩叩首,一字一頓的道:“還有三卷,封存於皇家金匱室,除陛下您之外,任何人無權調取,爲大內宮侍衛佈防交接調動記錄,當日值宿內侍衛首領名單,及,趙王殿下和前統領親筆簽字的應到記錄。”

“第十一卷,天璧三年二月乙末,內宮侍衛佈防交接調動記錄。”

“第十二卷,天璧二年二月乙末,當日值宿內侍衛首領名單。”

“第十三卷,趙王琛、董承佳親筆簽字交接記錄。”

“而,”秦長歌斜瞟蕭琛,意有所指,“這三卷,在,陛下手中。”

有意的,沉重的重複和強調,是能給人巨大的壓力的。

被震得一片冷凝肅殺的氣氛裡,秦長歌仰首,逼視蕭玦。

這是無聲的戰場,不見血的搏殺,你,或者我,誰都不可以溫情脈脈,你做不到?我幫你。

“請陛下主持公義,助我將證詞補全。”

……

蕭玦僵坐於御座之上,瞪着秦長歌……你是誰……你是誰……

你的行事風格……

你這身姿弱如飄萍的女子,爲何行事殺氣暗隱,言語利刃深藏,銳如名劍之鋒?

爲何選擇這般當庭掀開,赤裸裸血淋淋將他的不信任展示於衆?展示在阿琛面前?

阿琛……受傷必重。

這一刻心緒複雜難言……阿琛若有罪,他會報仇,可是他卻不願意在判詞下達之前,如此直接而當面的,將隔離懷疑的刀鋒,搶先割傷孱弱的幼弟。

證實罪名之後的秉持公正的判決,和在首告之前就開始早早的懷疑,那意味,和造成的傷害,是不同的。

敏感細膩的阿琛,會怎麼想?

秦長歌垂下眼睫……我要的是什麼,你一定在疑惑,你,現在還不會知道。

事情……哪會有這般簡單呢?

何況打倒敵手,本就無需心懷悲憫,我若對敵人暖若春風,我的下場只怕早就冷若嚴霜了。

我可還記得你那句“以民誣告皇族,可知後果?”呢。

不逼到一定境地,如何能夠得到我想得到的結果?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百官們反而沒有任何聲音了。

任誰也看得出這一刻詭異的氛圍——笑容別有意味的苦主,一直沉穩平靜卻突然如被重擊面色蒼白的被告,以及,高踞御座,臉色鐵青,目光如濤翻涌,似恨似怨似驚似疑的,皇帝陛下。

這不是尋常的殺人案,這也不是尋常的苦主和被告,想活命,閉嘴吧。

……

半晌之後,蕭玦澀澀的道:“好,但望你能以證實趙王之罪。”

他手一招,於海會意的進入偏殿,去取那三份證據。

見到這場景,百官們真是恨不得買把鎖,鎖緊嘴算了。

連驚呼聲這回也不敢有了。

十三卷證據齊齊攤在龍案之上,蕭玦不看蕭琛,只盯着秦長歌,道:“宣人證。”

我主聖明。秦長歌微笑回身示意。

早已等候在偏殿,被內侍一一引入的,孟廷元、聚宴的士子、趙府諸般證人、董承佳遺孀。最後出現的是姜華。

原本告假的他,今日以證人的身份,滿面難堪的挨挨蹭蹭的進殿來,在殿角跪了。

其餘人等,大多不過販夫走卒之流,最多去過王府偏堂門外,哪裡經歷過這國家核心之地,煌煌威嚴的政治中心,上臨無上尊貴的天子,身周俱是遠遠遇見便要遠避的貴人的場合?更別提還要在這樣層檐歷歷,金龍飛舞,看一眼都要昏倒的地方臨帝王垂詢,舉證親王之罪……一個個連呼吸死命憋了,跪在漢玉雲母磚上,扒着磚縫,瞅着前面跪着的人的腳跟不敢擡頭。

秦長歌無聲吁了口氣——忒沒膽色了,虧得臨行前還叫祈繁給他們各吃一顆她以前研製的可提升膽氣的“壯志丸”,那是以前做了玩的,不曾想今日便派了用場。

依次三跪九叩,一個個輪流說了,雖然有的人結結巴巴,有的人詞不達意,有的人斷句錯誤,有的人語無倫次,但總算是,說完了。

“……草民賤辰,本應三月,趙王於二月初,曾對草民言:‘擬爲先生壽,但三月恐無暇,可否提前’?草民虛榮,貪戀親王愛重,遂應了……二月乙末,實在非草民賤辰。”

“……當晚黃墨古酒醉,曾污趙王衣袍,趙王進內室整理,大約去了兩刻工夫……我等都是親見。”

“……黃墨古飲酒有過敏之疾,平日少飲,那日卻行跡異常……”

“……奴才當晚進書房打掃穢物,劉管家吩咐,內室不許去,也不許別人進去,要奴才守着那內外間相連之門。”

“……當晚趙王從後門乘轎出門,奴才們得了吩咐事先便在後門等着,當晚二更許,王爺出來,是奴才和另幾位兄弟擡的,一直擡進宮內值宿房,是董統領出來接着的……奴才回來後,當晚睡得很死,醒來後便見自己在亂葬崗……幾位兄弟都死了,就活了奴才一個,但也從此殘了,一直討吃度日……”

“罪婦姚瓊,恭祝陛下萬年,並代先夫申冤于丹陛之下……先夫受人蠱感指使犯下滔天罪行在前,被人過河拆橋設計殺害在後,先夫留有血書在此,罪婦深知仇家勢大,數年來不敢聲言,懷揣先夫血證躲藏漂泊,今日終得金鑾殿上,向陛下剖陳分明……先夫有罪,但趙王更有滅口殺人之罪,若非忠心於此人,先夫何至背棄陛下,遭此殺身之禍……罪婦願身代先夫之罪,身受凌遲之刑,只求陛下明正法治,令有罪之人皆不得免!”

“犯官……姜華……有罪……趙王與董統領當日長樂宮前密謀調換侍衛,是犯官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犯官當日當值,子時前後,犯官出外將當日奏簡交遞御書房時看見他們……金匱室有犯官出外的記錄……”

……

衆口一詞,鐵證如山。

衆人心中都道:趙王休矣。

目光或憐憫或不忍或幸災樂禍的投向始終不言不動的蕭琛,這人素來以沉穩睿智,聰慧出衆著稱,據稱有‘一言抵萬金’的美談,很少說話,但每句話都不是廢話,每句話都極有分量——今日一見也是如此,只是,在現今這個厲害女子織就的密不透風的天羅地網之中,你要以如何的千鈞之力的言語,才能破網而出,甚至反戈一擊?

衆目睽睽中,蕭琛不看竊竊私語的任何人,不看散淡卻凌厲的秦長歌,只是跪於當地,沉靜甚至微帶哀傷的看着蕭玦,眼色幽涼,如雪裡梅花,雲中遠月,這一刻的清絕的蒼涼,悵惘如一首未完的悼詞。

他似是對那樣的滔天大罪厲絕言辭毫無感受,似是對反證自己清白毫不在意,似是隻是想從蕭玦目光中挖出他心中真正所想,想知道,那個樓閣深處飛雪輕盈之中舞劍的少年,是否真是眼前這個威嚴高貴的男子。

他只是那般緊緊盯着蕭玦。

蕭玦的手指,卻只是攥着那十三份證詞。

目光緩緩下移到蕭玦攥緊的手指,蕭琛突然,極其愴然的一笑。

猶似幾多深恨,不解昔日調悵。

那年石板橋上的寒霜,怎麼到了今日,還森涼的掛在眉稍,好冷啊……

連心都凍着了……

他的眼色,一分分的冷了下去。

似一方冷玉,沉入永恆不見天日的深淵之冰泉中。

這一刻的沉默宛如萬年。

萬年之後,滄海桑田,浮雲變遷,遙遠變得更遠。

一聲低弱的言語,卻如巨鍾之聲乍起,擊破層層捆縛,震盪在每個人的心頭。

“你始終在指證,我當晚行跡詭異,於長樂宮有陰私之行,但是你不能舉證出,我殺了先皇后。”蕭琛淡淡道,“而且你的所有證據,都建立在,秦皇后和明宣太子之死的前提之上。”

“假如——”

他譏誚的側首,看秦長歌。

這一刻目光冷若冰劍,刺入肌骨髮膚。

“睿懿皇后和明宣太子,根本沒死呢?”

卷二:六國卷 第四十七章 暗謀卷二:六國卷 第三十八章 死境卷一:涅盤卷 第六十九章 驚心卷一:涅盤卷 第三十六章 神後第三十五章 女妝卷一:涅盤卷 第二十一章 覓香卷一:涅盤卷 第四十七章 相逼第十九章 設陷卷一:涅槃卷 第八十六章 聖壽第八十八章 瘋子卷一:涅盤卷 第六十章 靈徊卷一:涅盤卷 第二十一章 覓香卷一:涅槃卷 第九十六章 走光卷一:涅槃卷 第一百零二章 下獄卷一:涅槃卷 第七十九章 自戕第八十九章 驚變卷二:六國卷 第三十八章 死境卷一:涅盤卷 第七十章 蕾絲第八十九章 驚變卷一:涅盤卷 第五十三章 路引卷一:涅盤卷 第十八章 挑燈卷一:涅槃卷 第八十七章 危機卷二:六國卷 第六十四章 鬥春卷一:涅盤卷 第五十五章 神女第四十一章 妖花卷二:六國卷 第八十章 心魔第三十一章 重逢卷一:涅槃卷 第八十六章 聖壽第十九章 設陷卷一:涅盤卷 第三十四章 傷疤第六十六章  狂追第十一章 問情卷一:涅盤卷 第四章 玲瓏卷一:涅盤卷 第三十六章 神後卷一:涅盤卷 第四十五章 競殺第五十一章 炸山卷一:涅盤卷 第四十八章 反脅卷一:涅盤卷 第七十六章 金虺帝凰第五十八章 宮怨-卷二:六國卷第四十一章 妖花卷一:涅盤卷 第七章 千絕第二十二章 調戲帝凰 卷二 第二章 幹架卷一:涅盤卷 第七十三章 巧解第四十九章 深情卷一:涅盤卷 第三十三章 劍仙卷二:六國卷 第八十一章 纖手卷一:涅槃卷 第二十七章 奔逃卷一:涅槃卷 第九十四章 問佛卷一:涅槃卷 第八十一章 遇險卷一:涅盤卷 第二十章 藩王第八章 破陣第六十七章 春水卷一:涅盤卷 第三十五章 暗箭第三十一章 重逢第四十八章 深愛第六十七章 春水第七章 追殺卷一:涅盤卷 第六十九章 驚心卷一:涅盤卷 第五十五章 神女第十章 生辰第三十五章 女妝卷一:涅盤卷 第五十一章 金弩卷一:涅盤卷 第十五章 相見第三十五章 女妝卷二:六國卷 第三十八章 死境帝凰第五十九章 佈局-卷二:六國卷第六章 滅門第四章 試探卷二:六國卷 第三十八章 死境帝凰 卷二 第一章 六國卷一:涅盤卷 第六十三章 溯源帝凰第五十二章 尊臀-卷二:六國卷第二十四章 兵鋒卷二:六國卷 第六十三章 追尋第七十九章 詭鎮卷一:涅盤卷 第十七章 虐殺第七十四章 贈禮卷一:涅槃卷 第九十二章 獸子第七章 追殺第三十四章 窯子卷一:涅盤卷 第四章 玲瓏卷一:涅槃卷 第七十九章 自戕第三十一章 重逢帝凰第五十六章 歸國-卷二:六國卷卷一:涅盤卷 第十四章 奉茶卷一:涅盤卷 第七十一章 “改嫁”卷一:涅盤卷 第五十七章 舊恨卷一:涅盤卷 第七十一章 “改嫁”帝凰第五十八章 宮怨-卷二:六國卷卷一:涅盤卷 第六十五章 線頭卷一:涅盤卷 第二十四章 凰令卷一:涅槃卷 第一百零二章 下獄卷一:涅槃卷 第八十五章 珈藍第九十九章 陰火卷一:涅盤卷 第四章 玲瓏卷一:涅盤卷 第五十六章 遙望卷一:涅盤卷 第七十一章 “改嫁”卷一:涅盤卷 第七十五章 夜約卷一:涅盤卷 第四十六章 穿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