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初心不變就好

這話,好像一般都是皇帝教育自己兒子說的。自己就是一羣普通的文臣武將,那裡有資格談什麼帝王家的事情?說淺了,這位翻臉跟翻書似的太子爺面前過不去。可說多了,或是說過頭了,這是真的容易掉腦袋的。面對黃瓊看過來的目光,羣臣一個個低着頭誰也不敢吱聲。

也只有一個七品官,略微沉思一下後道:“回太子,臣以爲前唐之事,也不能一概而論。雖說前唐出現了玄武門之變、女帝臨朝、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宦官弄朝。但正像是太子所言,前唐也出現過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大中之治、會昌中興,這些也應該一併教給子孫。”

“尤其是憲宗、武宗、宣宗這三位帝王,又是如何勵精圖治,從權宦手中奪回權利,並虛心納諫,對諸臣唯纔是舉,才使得原本日頹的國勢復振的。太子,臣以爲凡是都要兩面看。正是唐懿宗、唐僖宗的不孝,嬉戲無度、縱情聲樂,才使得前人的勵精圖治白白被浪費掉。”

對於這個七品小官,在這裡反駁自己,黃瓊只淡淡一笑,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微微點了點頭。不過在衆人散去之後,這個七品小官也正想隨大流一同離開時,卻被一個太監給喊住。這個太監見到他也沒有說什麼,只是說太子爺有請,便將人帶到了充做黃瓊書房的萬春殿。

待這個一頭霧水的七品官,被帶到萬春殿後,卻見到黃瓊正拿着一本書在看着。待到他跪下要磕頭的時候,黃瓊卻是放下書,走到他面前擡了擡手製止了他磕頭的舉動:“起來罷,不用裝模作樣。心中有君、有朝廷,這個頭不磕也罷。若是沒有,這個頭磕一百個也沒意思。”

“你們這些官,若是都能辦實事,心中想着朝廷、想着百姓,能對寡人講實話,就是一個頭不磕,寡人也是高興的很。若是隻知道糊弄上意,就算是磕一萬個頭,也是在糊弄君父,那纔是真正欺君。侍君的心誠不誠,不在磕頭多少上。少磕頭、多做事,纔是寡人喜歡的。”

對於黃瓊的這番話,這個七品官卻是笑道:“太子爺,不管這心誠不誠,這頭該磕還是要磕的。不僅要磕,還要磕足。朝中有一個升官秘方,便是多磕頭、少說話,多磕頭,便是面上要顯示足夠侍君之心。少說話,便是要管住自己的嘴巴。管好自己嘴巴,自然就不會惹事。”

“不惹事、不找事的官員,對待君王又是恭順無比,那個上司不喜歡,那個皇帝不喜歡?這樣無論朝局不管如何風雲變化,自己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理宗朝的田靜田中書,不就是磕了一輩子頭,升了一輩子的官。除了一句皇上聖明之外,閉了半輩子的嘴,才做到相位的嗎。”

聽到這個官員回答很是有趣,黃瓊也沒有生氣,反倒微微一笑:“你倒是個促狹鬼,這個回答倒也現實。不過這般回答若是傳出去,這朝中某些官員還不得恨死你?按照你這個說法,在本朝若是想升官,只要口喊皇上聖明頭磕的震天響,什麼事都不用做,就能坐等着升官?”

黃瓊的回答,這個官員卻是嚴肅的道:“回太子爺,這也要當朝皇帝的性格。若是天子能夠虛懷納諫,聽得進不同意見、聽得起批評,下官說的那種只知道磕頭的官員,自然是不受待見。若是皇帝太講究無爲而治,只想着聽好話、不願意聽實話,那這種官員就會大行其道。”

“這滿天下的官員,又有幾個不想升官的?七品的官員,想要做到六品。六品的官員想要做五品,瘦缺的官員,想撈一個肥缺。窮縣的官員,想要調到富裕的地方。知縣想要做知州,知州想要做知府。知府想做的便多了,六部侍郎、左右參政、轉運使、按察使,那個都想做。”

“若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惹得皇帝與上司生厭,到時候別說升官了,現在的官職能不能保住都兩說。所以,有時候多磕頭、少說話,便是一種不二的升官秘訣。只要比自己官大的,下跪磕頭就沒有錯。因爲就算真有那種油鹽不進的強項令,可沒有幾個上司願意用的。”

這個七品官的話,黃瓊微微一皺眉,但卻是點了點頭道:“有道理,有道理。看來你的年紀雖說不大,可這官場上的道道,還是精通的不少。看來,寡人倒是還有些小看你這個七品官了。說了這麼半天的話,除了知道你是一個七品之外,還不知道你在這西京那個衙門任職。”

黃瓊這番話音落下,這個七品官看着聽到自己那番話後,並未發火的黃瓊。突然咬了咬牙,跪倒在地道:“下官,現任西京大理寺正七品評事,明德十一年三甲進士劉昌,叩見太子殿下。請太子殿下,恕下官不恭之罪。下官之前的話雖是實話,但卻過於偏激,還請太子恕罪。”

見到這個官員不僅自報家門,還突然之間自請罪,黃瓊倒是沒有什麼意外。只是擡起手來道:“起來罷。你只不過說了一些實話而已,又何罪之有?既然你沒有罪,又何來這恕罪一說?你之前的話,雖說的確有些偏激,但只要說的是實話,在寡人這裡就沒有任何的罪。”

黃瓊的話音落下,這個官員猶豫了一下,站起身來拱手道:“下官多謝太子無罪之恩。下官自幼受家父教導,見到不公之處總是喜歡多說兩句。這個毛病多少年,都一直都沒有改掉。而在這官場上混,最忌諱的便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其實,說白了也就是最怕說實話的人。”

“原以爲進士及第後,可以一展胸中抱負。卻沒有想到還是因爲這張嘴,無意之中得罪了人。所以在六部觀政之後,便被髮配到了這西京來,這冷板凳一蹲便是九年。中間外放過一任藍田知縣,結果又因爲這張嘴得罪了人。一任署理知縣只做了一年,便又被調回了西京。”

“只不過這次,從原來的西京禮部,給挪到了不算太冷的大理寺,以原職做了一個評事。可太子爺,若說好話,下官也不是不會。文章都能做的花團錦簇一般,這恭維的話也是張嘴便來。可這官場上人人都說好話,誰也不說實話、不說真話,那豈不成了閉塞聖聽?”

說到這裡,這個傢伙很是自嘲的道:“家中夫人,常說下官這一輩子,可能就壞在一張嘴上。純粹是張嘴騾子賣了一個驢價。雖說已經進士及第整整十年了,可依舊在七品職位上打轉轉。可要說後悔,下官卻並不後悔。至少下官沒有因爲做了官,便出賣了自己的良心。”

對於這個傢伙的話,黃瓊微微點了點頭道:“能保證初心便是好的。人一入官場,又有幾個能夠住自己的初心?至於其他的,也不要緊。若是真金,雖然也許會蒙塵,但總有一天會發光的。人多摔打一下,對成長還是有好處的。保劍鋒從磨礪出嗎。你還年輕,機會會有的。”

聽到黃瓊說到你還你年輕這句話,看着這位面前今年不過才十九,要等過了年才滿二十的年輕儲君。也是要奔四十人的劉昌,心中這個彆扭。這位年紀比自己小上一輪,還帶拐彎的太子爺,居然說自己還年輕?當年自己進士及第的時候的確年輕,可現在頭上都白髮了。

只是人家是當朝太子,自己不過是西京一個小小的七品評事,自己有啥資格跟人家叫板?他是大爺,所以說啥都是對的。自己雖說年紀大一些,可架不住官職太小。人家說啥就是啥吧。而他面前的黃瓊,看着這個傢伙聽罷自己話有些陰晴不定的臉色,只是淡淡一笑。

沒有在這方面過多糾結的他,反倒是興致勃勃的與這個劉昌談古論今起來。這一談,黃瓊才發現自己倒是真小瞧這個傢伙了。這個傢伙諸子百家都可謂十分的精通,談起子義經典來也頭頭是道。見到這個傢伙,肚子裡面的確有一些能水,黃瓊又將他的思路引到國事上來。

這個傢伙談興正濃的傢伙,渾然忘了與自己談話人身份,針對時弊侃侃而談。觀點不僅清晰,甚至相當一部分與黃瓊不謀而合。而黃瓊這些觀點,是在秉政期間積累下來的。這個傢伙一個七品微末小官,居然也有如此眼光,倒是讓人很意外,引起了黃瓊越來越大的興趣。

兩個人就在這萬春殿之中,一直談到晚膳時分。等到一個婦人來請示黃瓊在那裡用膳,這個傢伙纔想起與他談話這個人,正是當朝新任儲君。想起之前說的那些不是一般過頭的,甚至含沙射影說到當今,一個大不敬是逃不掉的話,腦袋不由得翁的一聲,不由自主跪倒在地。

看着這個傢伙跪倒在地,渾身上下冷汗直冒,黃瓊笑了笑將他一把攙扶起來道:“今兒,是你我二人私下裡面談話,雖說你的話有些偏頗,但能在寡人面前說這些,足以說明你是中心爲國的。比那些只知道歌功頌德,見到弊端不敢說出來,只知道擦胭抹粉的傢伙強多了。”

交待那個在萬春殿伺候的婦人,自己與劉大人就在這裡用膳後,黃瓊淡淡一笑:“劉大人,雖說偏居這西京一隅,可這眼光卻是開闊的很。只可惜,我們有些官那,就是聽不得別人說真話,更見不得別人說實話。常言道良藥苦口,不苦怎麼能夠治病?說真話就要打入另類。”

黃瓊這番話說罷,這個自進士及第以來,一直被冷藏了十年。年紀輕輕便被髮配到了,號稱大齊朝養老院的西京。在同科進士有的都做到四品知府,六部主事的情況之下,他卻依舊還在七品小官職務上打磨。滿腔抱負無處伸展,一直都鬱郁不得志的劉昌,不由得淚流滿面。

再一次跪倒在地拼命的磕頭。黃瓊黃瓊拍了拍他肩膀道:“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你倒是一個真性情的人,這一點寡人很欣賞你的。希望你永遠保持這個真性情,永遠不要忘了你做官的初衷。你若是有興致,就到寡人這裡來。正好,寡人還缺一個左中允。”

第三百六十六章 不如相忘於江湖第九十九章 密摺第七百二十三章 毛骨悚然的貢品第七百六十章 錢真的能通神第五百零一章 羞辱他的是他自己第六百八十五章 許家的人第七百零七章 政績工程第六百三十九章 爭吵第三百六十七章 沒有人會一直包容你第二十二章 窺視的眼睛第一百五十五章 傷逝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爭氣的永王第二百七十章 落幕第六百零五章 星夜兼程第七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的宋王第四百六十二章 說出你真正想要的第一百六十一章 官場另類第二百一十四章 我不希望再有下次第四百七十一章 投其所好第三百六十七章 沒有人會一直包容你第七百七十八章 被嚇壞的宗室第七百七十七章 高無庸的擔心第三百九十七章 就是他了第五百七十三章 膽戰心驚的樞密使第三百九十三章 一根拔不出去的刺第三百八十四章 求情第十七章 往事並不如煙(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慎妃的韌性第三百九十七章 就是他了第六百九十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七百五十七章 濫情還是多情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撥離間第二十八章 臨別與不捨第六百四十五章決戰(一)第五十章前世不忘,後世之師第六百四十二章 野利乞己之死第七百五十七章 濫情還是多情第六百一十三章 沒有退路第三百六十三章 百害而無一利第五百二十四章是你的跑不了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樣不會手軟第六百八十五章 許家的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旱情第五百一十六章 夜探第四百七十章 不滿的金城公主第二百六十九章 心思第一百一十章 放在火上烤第八百五十五章 呂蒙正的感觸第二百五十六章 看他們自己造化第二十七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五百九十一章 容忍度是有限的第五百一十二章 迷失了自己的司馬睿第二百四十六章 心理戰術第七百六十二章 只是聚聚?第七百四十九章 難以擺脫的宿命第六百九十一章 隱憂第四百三十三章 爲君之道第六百五十三章 善後(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必呢?第六百七十一章 我們自願的第四百六十四章 別當本王與你說笑第七百零八章 燈下美人第九十八章 倒打一耙的皇帝第九百零二章 兵過如篦第八百七十二章 斷了念想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遷的感悟第八百七十三章 越來越遙遠的記憶第二百四十四章 襄陽範家第一百零五章 輸的很徹底第五百五十九章 慎妃的韌性第五百五十六章 隴右異變(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強詞奪理第一百七十九章 開國往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頂撞與馬屁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虎的傷情第五百七十六章 練出來就給你做親軍第五百七十八章 黃瓊的殺傷力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親自來的皇帝第八十二章 男人的枕頭風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婚第一百三十九章 皇帝的領悟第二百八十四章 景王府第七百五十三章 怨念第二百一十三章 將的是將不是兵第六百一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一百零四章 這個差事不能接第六百三十三章 更需要的是將相和第四十章 隱憂第十四章 腦殘的紈絝第四百一十一章 精明的永王第三百一十二章 何瑤的敲打第一百三十章 人君氣量?第六百六十四章 英王在罵誰?第五百二十一章 療傷之法第五百五十三章 第二個看不透的人第三百九十二章 返京第八百二十三章 不過是琉璃蛋子罷了第六百五十四章 黃瓊的苦心第五百六十七章 勤政未必會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