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魏明俊纔不會親自到安國公府上傳話,而是在路邊找了個七八歲的小子,抓給他一把銅錢,教了幾句說辭。

小子得了銅錢美得不行,按照魏明俊所教,一字不差地道:“謝二爺在羊角衚衕三岔口跟人打架,許是斷了命根子,叫人趕緊擡轎子去接。”

門房不相信,謝成林向來獨善其身,別的事情基本不管,這些年向來安安分分的,幾時跟人打過架,可架不住小子說得正經,扔給他兩枚銅錢,跟管事回了此事。

管事也抱着半信半疑的態度,叫上兩名護院擡了竹轎往三岔口走,走到半路看到謝成林被兩個小廝扶着一瘸一拐地往回走,衣袍上斑斑血漬格外乍眼。

不到兩天工夫,京都就傳遍了謝成林見死不救被人毆打以致不舉的消息。

魏明俊擔心地問老鴇,“不會真的傷到子孫根吧?要真這樣,謝家恐怕不能善罷甘休。”

老鴇斥道:“我的人幹活,二爺儘管放心,就淺淺地劃了一刀,血流得多,可真沒往裡去……就爲破門親事,沒必要讓人斷子絕孫。沒斷歸沒斷,謝少爺卻不能逢人就說自個那玩意兒好端端的。”

魏明俊拊掌大笑,“姐姐的計謀真高,真高!”

事情正如老鴇所言的一般無二,經太醫仔細診治過後,謝成林才知道自己只是受了些皮肉之苦,根本沒傷筋動骨,身下那玩意兒也是毫髮無損,可街上已傳出風聲來,他要怎麼去解釋?

謝成林越想越覺得憋屈,越尋思越覺得不對勁兒,不等臉面上的青腫完全褪盡就上三岔口去訪聽攤販。

河套王記得清楚,“那姑娘膽怯得很,可能頭一遭出來做生意,一直低着頭護着雞蛋……”仔細一想,卻發現根本不記得姑娘的長相,“就覺得麪皮挺白淨,長臉圓臉記不清了,眼睛不是杏仁眼就是桃花眼,也可能是鳳眼。”

賣菜蔬的攤販附和道:“具體什麼模樣說不出來,看着挺俊俏的,水靈靈的,一說話兒就臉紅。”

詢問了半天,連姑娘長相都沒打聽出來,更遑論姓名住所或是其他了。

謝成林氣得連往常的優雅斯文也不顧及,一腳踹翻了河套王的魚簍子,河套王已知他是安國公府的少爺,敢怒不敢言,只等謝成林走了,忙心疼地把滿地亂竄的魚抓回魚簍,狠狠地吐口唾沫:“活該斷子絕孫。”

楚家人也聽說了謝成林的傷勢,待媒人再度上門時就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楚澍親口拒的,“我家晴丫頭還小,想多留幾年,不好耽擱別人。”

媒人尷尬地說:“謝少爺只是皮外傷,沒傷及根裡,真的,太醫院的羅醫正親自診治過,說一點不影響生兒育女。”

廢話!

楚澍笑得隱晦,這事就算是真的,謝家人也不會承認,至於太醫,誰還會跑到太醫跟前問這事兒,問了人家也不說,裡面還關着謝貴妃的臉面。

不管是真是假,楚晴一輩子的幸福不能就這樣被斷送。

魏明俊聽說楚家拒了謝成林的提親,長長地舒了口氣,找到楚晟道:“四叔已經放出這話來,索性就等幾年才提六妹妹的親事,反正她年紀也不大,慢慢尋訪着就是,也免得被謝家記恨。”

楚晟笑着稱是,“父親本就捨不得六妹妹早嫁,先前是因爲明表哥有些着急,想盡快訂下一門比明表哥更好的親事來,這幾天仔細考慮過,覺得實在不必急,六妹妹人品相貌在這兒擺着,不愁沒有好親事。”

魏明俊是放鬆了,回頭就給周成瑾寫信告訴他這個好消息,又着實把自己誇了誇。

而四皇子卻極爲沮喪,也派人查訪那個賣雞蛋的姑娘和那四個精壯漢子,結果跟謝成林查訪的一樣,半點收穫都沒有。

無奈之下,只好把主意打到楚晚身上。

六月初,順德皇帝口諭,定下了四皇子與楚晚的婚期,即明年三月十八,七月宮裡派了教養嬤嬤教導楚晚的規矩禮儀。

衛國公府是世家貴族,雖說這些年有些敗落,行事不必以前有章法,但大面上的規矩不會錯,再者楚晚以後是王妃,並不在宮裡居住,也不用刻板地完全仿照宮規來。

規矩學了三個月,十月初,教養嬤嬤徑自回宮覆命,而楚晚的嫁妝就要如火如荼地準備起來了。

早在賜婚旨意下來之時,老夫人與文氏就已經開始着手準備楚晚的嫁妝,大件傢俱木器等物早就再做了,現在不過是查漏補缺,要求盡善盡美。

當初楚暖成親,楚晴只送了支赤金簪子,這次輪到楚晚,楚晴除了送之前鑲好的石頭手串外,還打算另鑲對金釵。

鑑於上次出門受驚不小,楚晴多少有些後怕,不想親自去銀樓,而是託了楚晟。

這期間楚家是風平浪靜而政局頗有點動盪,因天氣乾旱,今年的收成不好,韃靼人不說是顆粒無收,但糧草絕對不足以應對漫長的冬季,趁着現在兵馬還算強壯,彙集了好幾個部落的兵卒從寧夏關隘大舉入侵。

楊淮恩續任寧夏總兵時間不長,還沒完全收服軍心,再者他之前駐守福建,對付倭寇海盜有一套,可對付韃靼只有從書上看來的經驗。

韃靼人驍勇善戰,自喜鵲溝入關後一天之內擄掠了八個村子,所到之處糧食牲畜盡數搶走不說,還將青壯年村民全都殺死。

致使喜鵲溝一帶血流成河,家家飄白幡,戶戶有哭聲。

附近村民聞風喪膽,根本不考慮抵抗,連夜拖兒帶女地逃走了。韃靼士兵長驅直入如無人之境,不足十日便到達寧夏鎮。

寧夏駐兵三十萬,卻拿人數僅半數的韃靼士兵毫無辦法。

消息傳到京都,順德皇帝氣得摔了摺子,當即下旨要砍了楊淮恩的狗頭,並責令兵部準備輜重戶部準備糧草,他要御駕親征。

文武百官豈肯讓他涉險,烏壓壓跪了一地,危急之下二皇子與三皇子共同領命,代父西征。

兩位皇子帶着糧草輜重浩浩蕩蕩地離開,最高興的莫過於四皇子,可以順理成章地代管兩位兄長負責的差事。

雖然只是代管,但也有足夠的機會在適當的位置上換上自己的心腹,以及拉攏得力的臣子。

兩位皇子離開不到一個月就傳來二皇子受傷的消息,順德皇帝驚怒之下吐出一口血來,四皇子卻喜得差點笑出聲,可當着文武百官的面,還是義憤填膺地說要親自出徵爲兄長報仇。

順德皇帝已經有兩個兒子上戰場了,怎可能還讓四皇子去。

四皇子雖不能親自上陣殺敵,卻衣帶不解地在順德皇帝牀前侍疾,而且將糧草督促得緊,隔三差五就往寧夏催運物資。雖然,不時仍有戰敗的消息傳來,可二皇子的傷勢卻康復了。

寧夏的戰事並未影響京都人過年,這年春節依舊喜慶而熱鬧。剛過元宵節,承恩伯夫人親自上門,委婉地表達了希望方平與楚曈早點成親的心願。

老夫人想想也是,順德皇帝自從大殿吐血那天就沒上過早朝,雖然時不時也召見臣子,但精力明顯不如以前了。而且,楚曈就快十六了,該成親了。

兩家一商量,把婚期定在四月十八,就是楚晚成親後的一個月。

按理,楚曈的嫁妝是要明氏出頭準備的,明氏纔不肯做這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將胡姨娘叫了過來,“公中定例,三姑娘的嫁妝按照兩千兩銀子來置辦,我身子不爽利,姨娘就多費點心,再者姨娘也知道三姑娘的喜好,想必置辦得更合心意。”

胡姨娘腦子裡頓時出現楚晚出閣時滿院子的樟木箱子,足足一百二十四擡,兩千兩銀子能置辦得了這些?

是欺負她不當家不知道府裡規矩嗎?

不由氣得俏臉通紅,“夫人說得這是哪年的例,上個月二姑娘出閣,瞧着可不止這個數兒。”

明氏淡淡一笑,“二丫頭是嫡女,嫡女出嫁,公中出四千兩,因爲嫁得是王爺,公中額外添了四千兩。另外,老夫人貼了二千兩和兩間鋪子,二太太貼了二千兩外加一座田莊。”

胡姨娘哽了下,楚曈是庶女,又沒本事嫁到皇家,沒法跟楚晚比,可總得跟楚暖差不多吧,楚暖當初也有八十八擡的嫁妝。

明氏似是瞧出了胡姨娘的想法,“五姑娘跟二姑娘一樣都是兩千兩,但二叔格外有貼補,張姨娘私下攢了幾百兩銀子,而且那會兒剛好六丫頭要定親,我孃家嫂子帶了批新出的布料上京,心裡一歡喜,都給了五姑娘添箱……姨娘要是想參考一下,二太太手裡定然有五姑娘的嫁妝單子,不妨借來看看。”

胡姨娘心一橫倒真跟文氏借了嫁妝單子看,當夜便與楚曈楚晞三人點着蠟燭撥拉着算盤珠子覈算了個清楚,果然嫁妝單子上列的物品總價肯定不超過二千兩銀子。

楚曈默默地流着淚,“娘,我不想嫁,承恩伯府現在什麼情況您也不是不知道,除了有個空頭伯爵,家裡別說做官的,就是連個秀才都沒出過,這樣的人家能有什麼出息?熬過三代,爵位也就沒了。”

恩蔭的爵位最多也只能傳三代,除非期間再能出個皇后或者貴妃,再或者出位肱骨之臣,皇帝或許能念及舊情延續一代。

胡姨娘哪還有心思想這些,對着薄薄的嫁妝單子道:“事已至此,說這些有什麼用……當初是誰尋死覓活地非要嫁,結果惹得你父親厭煩,否則他手裡怎麼也能添補上一千兩銀子。你比不過楚晚也就罷了,總不能連楚暖都不如。早知道……”

早知道就把楚曈許給魏明俊了,楚曈比楚暖年紀大,先張羅她的親事也是應當。

胡姨娘卻早就忘了,那年在御花園,不少人見到楚曈跟二皇子摟抱在一起,魏夫人又不是傻子,何必給自己府裡娶這麼個不守婦道的人。

人家壓根就沒考慮楚曈,求得就是楚暖。

楚暖的親事定得早,文氏老早就撿着便宜且實惠的東西準備了,而楚曈婚期定得倉促,一時半會竟買不到十分合算的物件,眼瞅着連六十擡嫁妝都湊不到,楚曈厚着臉皮到楚溥面前哭。

楚溥到底念着楚曈是自己捧在掌心養大的閨女,以往也曾貼心貼意過,給了八百兩銀子以及幾樣瓷器玉器。

楚曈又問胡姨娘,“當初爹爹得過不少賞賜,想必姨娘手裡也有,我成家以後就不能天天見到姨娘了,姨娘好歹給我幾樣做個念想。”

這哪裡是做念想,這分明是赤~裸裸地要嫁妝。

胡姨娘滿心不是滋味,“當初那點東西還不是都花在你們身上了,你們寫字用的筆墨紙硯、彈琴買的琴譜,學畫買的顏料紙張,那樣不是銀子堆起來的?我手裡是有幾件好東西,可那是留着我傍身的。你要真想着姨娘,這支簪子還是我做姑娘時戴的,跟了我幾十年了。”

簪子是鎏金的,因時日久了,表面暗沉沉的,式樣也不好。別說是現在的楚曈,就是退回兩年,還在寧夏,楚曈也看不上這樣的首飾。

當下楚曈只笑笑,頭也不回地離開。

衛國公府連着嫁出兩位姑娘,府裡頓時清靜下來,只剩下楚晴跟楚晞還待字閨中。好在兩人都不算大,才十三歲,還有兩年的工夫可以挑。

而楚澍已經打定主意好生爲楚晴挑選個家世清白品行良好的優質女婿。

誰知楚晴的親事比當初的楚晚還要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