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大浪涌來

新元年的高層官場有句俗話:“不怕康有爲叫,只怕 笑。”

這話雖然粗淺,卻鮮明勾勒了當時的官場特點。康梁師徒自海外歸國後,維新派風頭正健、幾乎如日中天,但在這種四處洋溢着積極樂觀態度的境遇中,師徒二人的命運卻迥然不同。梁啓超大受重用,不但成爲《帝國日報》的主筆和政學院的副院長,還在御前大臣會議中擔當秘書郎角色,地位何其重要?

但康有爲的處境便要尷尬許多,林廣宇雖然禮遇有加,給了不少虛名銜頭,品秩也從正六品的工部主事提升爲從一品的政學院名譽院長,但幾乎所有人都能看出來皇帝其實對康有爲已敬而遠之,對他的大話、空話表示反感,根本不似戌戌年那般盲信與聽從。

康有爲年逾五旬,脾氣卻是不改,依舊文筆如刀、口齒如鑿,但如刀也好,如鑿也罷,已經無關緊要,皇帝只把他恭恭敬敬地晾起來,當作“維新偶像”頂禮膜拜,用於酬謝十年前維新之功,對他的條陳卻一再不置可否。康有爲“叫”得雖然厲害,但幾乎都是隔靴搔癢,絲毫落不到實處。原本外面有一堆投機之徒眼見維新之風盛行,打算走康有爲的路子以改換門庭,但久而久之發現其人只是禮遇崇高、權力毫無時便不由自主地泄了氣。

與康有爲大言塞責不同,岑春煊惜字如金,爲人最爲嚴肅,一天到晚都黑着臉。即便在林廣宇面前也很難擠出笑容。但這種黑臉只是常態。岑春 有時臉上綻放的笑容能夠給人留下深刻的影響。如果哪一天有人看見他笑眯眯且和顏悅色地出現時,後續接下來肯定是一場大風暴。楊家兄弟垮臺時如此、盛宣懷倒臺時亦如此,至於慶-那倒臺時。岑春 地臉色堪稱燦若蓮花。

眼見岑春煊臉上那層意味深遠地笑容又浮現出來之際後,一直對岑春 深有了解的趙秉鈞便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戰這一回湖北官場還不知多少頂烏紗落地?

有人做過統計,京中大員這一年來因岑春煊的參革而直接或間接倒臺者佔了三分之二以上,當官之人對岑春煊又愛又恨。說愛是因爲岑春 毫不留情,手起刀落之下常常能爲擁擠不堪地官場騰挪出官位,說恨是因爲岑春煊六親不認。不但貪官污吏見了“官屠”的面惴惴不安,就是沒有劣跡的官員也有些站立不安。現在“官屠”揮刀殺向地方,而且又露出了招牌式的笑容,不帶出一片腥風血雨如何肯收場?

由於岑春煊威名在外,這些天來前來舉報的狀子如雪片般飛來,除開鐵廠方面外,湖北槍炮廠的經營有人舉報,湖北織布局地案子有人揭發。乃至於湖北按察使樑鼎芬、荊州將軍壽貴(正白旗)等各有一大摞狀子。內容指向的幾乎都是些官場老病:官官相護、上下其手、貪污舞弊、中飽私囊等等,不一而足。

依照官屠的心思,自然是非查不可,哪怕因此而將天捅個窟窿他也在所不惜。

望着前方發來的一封封電報。林廣宇眉頭緊皺,湖北情況比他想象得還要嚴重。不但吏治存在問題,財政、行政、司法、教育上都是積弊叢生。張南皮屢屢誇耀的武漢重鎮,其實是一個表面光鮮,內裡敗壞的驢糞蛋子。在看到有關新軍不穩,恐有變亂的線報後,他不由得勾起對武昌舉事的擔憂,偏生現在時間還早兩年,所謂三武革命,真還不知道哪是哪,誰對誰。

不過既然知識在手,情報在手,大局又比較穩定,他就決定一勞永逸地消除這個隱患。

先使王商傳來御前侍從武官舒清阿,問道:“禁衛軍現在如何部 署?”

“稟皇上,禁衛軍副旅長陳宦上校率兩營約1000人進駐省 ,護 衛欽差使團,目前正在武昌城駐防,他本是湖北人,異常熟悉;蔣方震在河南彰德、信陽一帶率2000人並攜帶

??一晝夜內可至武昌;良弼大人親率1000 在湖北、河南交界處駐防,以 爲居間調度……另,薩鎮冰大人正率長江艦隊在安徽、湖北附近水面巡邏,倘有變故發生,同樣一晝夜可至”

“湖北新軍不穩,朕極爲不安,曉諭良弼,命前方將士務必做好準備,提高警惕。”林廣宇在養心殿踱了兩個圈子,最後道,“欽差使團在鄂一切安全,唯良弼是問!湖北治安穩定,亦唯良弼是問!”

“是!”

大本營裡,軍事情況地傳遞已極爲緊張,禁衛軍從南至北擺好了架勢,省城的禁衛軍雖然只有1000,但陳

??時已將各處防禦工事和火力點構築完畢,只表面上維持着外鬆內緊的情形,用警惕的眼光注視着可能到來地變故。

在風暴即將襲來的前夜,欽差使團還在爲此行湖北地各項使命而使出渾身解數。在李維格和陳念礽兩人之間,辜鴻銘原本是存了調和的心思,但他不似周學熙,臨行前沒有拿到御賜的錦囊妙計,一味調和並無功用,李、陳兩人雖對其恭敬有加,對其學問亦欽佩異常,但對各自觀點仍各執一詞,莫衷一是。

辜鴻銘無計可施,只能仍舊讓岑春煊出面協調。

“你二人可知本欽差爲何召集前來?”

“卑職猜想,會不會是調和我和李總辦之關係?”陳念礽心直口快地說道,“論公,岑大人是欽差,是當朝一品大員,身負皇命,咱們做下屬的理當執行;論私,您是長輩,我們都是晚輩小生,更加理當尊 崇。但我與李維格之間並無私人交惡,所爭者純屬公事。私事可各退一步,以示個人寬容豁達。胸襟廣厚。公事卻在堅持,以不負朝廷信任、重用之恩。”

岑春煊也不氣惱,只淡淡地講:“你方纔所言既對也不對。我召你二人前來。調和固然緊要,其他事也不可忽視。”

說罷,他命隨從拿出兩張肖像畫:“這是近日偵緝所獲的兩張肖 像,雖不似照相傳神,但眉宇神情間已經八九不離十,你們是否熟 悉?”

兩人接過來一看。搖搖頭,然後滿腹狐疑地對望一眼,再仔細一 看,仍然是搖頭,表示認不出來。

“那本欽差就提醒一下。”岑春煊指點着一張畫,“根據密探情 報,此人系日本間諜機關漢口組的重要成員”

“漢口組?”

這是什麼組織,兩人目瞪口呆。忽地。李維格像是想起來什麼似地:“大人,我記起來了,此人我前次見過一面,眉宇神情已經有些淡忘。但此人鼻翼邊有一顆黑痣倒是明顯。前來洽談礦石輸日之時,他是日方隨員。爲人極爲恭順。”

被這麼一提醒,陳念礽也記起來了:“對,對,像,像,就是此 人!……”

既然第一個目標獲得確定,那第二

也就容易辨識。少頃,兩人辨識出另一人似乎是日  人士不知,但絕對不是本地人。

李、陳二人茫然不知所措,望着岑春煊問道:“不知岑大人拿此兩張肖像有何深意?”

岑春煊一字一頓地講道:“此人詭稱陳會辦心腹,前來檢舉揭發李總辦在鐵廠經營中所犯六宗罪。”

六宗罪?待得岑春煊將前因後果一一到來,陳念礽已怒不可遏!

“污衊,絕對是污衊!”陳念礽憤憤不平,“我與李總辦在公事上確有矛盾,但都是人所共知之事,哪裡會行此齷齪下流之舉?”

李維格亦道:“陳會辦與某言語爭論間不無可商榷之處,但如他來檢舉,我是不信地。退一萬步而言,餘之總辦職務在張文恭公擔任鄂督時便已定下,倘若有此劣跡,那時爲何不言?退一萬步說,陳會辦系張督愛婿,李自恃無此本事可離間翁婿二人。”

“本欽差以爲。這便是日方漢口組的目的,挑起你二人不和,造成鐵廠分裂,生產困頓,或者能以廉價購得大冶礦石,或者能獲得鐵廠控制權。總之,非弄垮鐵廠不可。”

兩人一起拜謝:“若無岑大人,幾墮日人圈套。”

“既然冰釋前嫌,那麼本欽差今日就做個和事佬,將矛盾一一化 解。”岑春 捻着鬍鬚笑道,“李總辦,爲何商辦難行?”

“其一,張大人引商辦不是真商辦,乃是以商本濟官本,他最不知之事便是利潤合計,商人如何敢來?其二,官辦資本積年累月,爲鐵廠投入甚巨,擔保亦重,現在所有借款都系官方責任,倘若商辦,官方支持不夠,商人便有賠本之虞;其三,……”

“好,這是商辦阻礙,等會再議,生產改良有何問題?”

“前幾年某已提出‘以鐵就煤’,如廠址不搬遷至萍鄉,也該設置在大冶等處,減少運輸成本、其他諸如‘烘爐加裝汽鍋’、‘生鐵爐徑送鐵水’、‘預備兩爐齊開’、‘自煉 精’等四法,均系降低成本、節約損耗之具體方略,可供執行。”

“技術改良條陳某已閱覽,合理與否,還要請專家把關,本欽差不便專斷結論。”

“除技術改良外,公司管理亦要改良,需嚴明責任制,‘用人行政須有專一全權,事無鉅細.

+

:

病’。只要做好了這個,總辦是不是由我擔當並不要緊,關鍵是事權不可不統一,用人勿疑!”

這幾條意見陳念礽都是原則上贊同地,所爭論者無非是時機和把握問題,是細節、微觀的爭論而非方略、宏觀的爭論。岑春煊擺擺手,示意他先不要着急,而是聽聽周學熙如何預備解決。

“倘若將漢冶萍現有官辦資本折價出售,可得幾何?” “

“前後投入約在900餘兩,現在贖回,起碼700兩,而且鐵礦、煤礦是盈利場所,如要出售,非溢價不可。”

“光鐵廠500兩會不會賣?”

“如陳大人拍板,當然會,他一直以來都嫌鐵廠損耗過大,虧空累累,巴不得能甩掉如此包袱。”李維格有些神情黯然,但隨即又堅毅地表示,“某卻一直以爲,鐵廠基礎上佳,銷路尚可,如果改良得法,不但不會虧損,反而能夠有大盈利,只是還需要追加投入。”

“追加多少?”

“最起碼500兩。”

陳念礽插話:“此所以我與李總辦所爭者,其實並非改良,而在於財政,倘若能憑空多得500資助,他所有改良之法,我均贊成。”

“毫不反對?”

“是!”陳念礽點點頭。

“以後也不反對?”

陳念礽斬釘截鐵:“我決不反對改良之法,我原本反對是因爲財力不繼而 行改良,如果解決,當然不反對。”

周學熙鼓掌大笑:“爽快。500,沒問題,我來解決。”

“啊?”兩人聽後大吃一驚,工商部有如此財力?

周學熙將他的計劃娓娓道來:“第一,出價500兩,回購部分湖北股份,幫助鄂省填補財政窟窿;第二,湖北其餘股份,計 400萬兩,每年不論盈虧一律保證給予一成股利;第三,增加股份500兩,用於償還舊有債務,減輕包袱;第四,增加股份900兩,用於購買設備,改良流程。此四步完成後,漢冶萍公司原有股本從1100餘萬變爲2500兩。其中新增股份1900萬兩,湖北股 400萬兩,現有商股200兩,如果可能,還可另行招募商股,多多益善。”

兩人被這樣一幅場景刺激得異常興奮,冷靜下來後異口同聲地問 道:“1900萬兩,不知部裡是否有此財

“部裡沒有,但皇室有。”周學熙笑眯眯地告訴兩人,“來之前皇上已明諭示某,謂歐洲皇室債券募集發行已經成功,資金亦已到位,當投資於國內建設。鋼鐵爲實業資本,產業脊樑,首當其衝,故極願拿出2000萬兩用於經營。漢冶萍公司已有基礎,所不足者無非資本耳,先 補足,豈非大有利於昌隆?亦大有利於國運。”

李、陳兩人激動不已,連稱:“皇上聖明!”

“所有設備,擬從德國進口,可觀摩克虜伯等大型公司予以仿效,務必擴大規模。皇上要求經此改良後平均每日需出鋼300以上,出鐵 600以上。”

李、陳兩人一合計:“可以做到!”

“第二,李維格爲漢冶萍公司總經理兼漢陽鐵廠總辦,陳念礽爲鐵廠會辦,原有官僚,概行斥退,技術人員聘任、去留與否,悉數由你二人負責,外聘可指望德國,不過要盡力培養本國技師,你二人亦要齊心協力。”

兩人大喜:“謝皇上厚恩,臣等肝腦塗地也難報聖上賞識。”

“第三,今後產品務必吩咐。我調查了一番,認爲三年內主攻三 塊:其一,鋼軌及其餘鐵路配件,今後鐵路大建,鋼軌用量極大,市場廣闊,利潤豐厚;其二,練就 鋼、鎢鋼等重點合金鋼,逐步實現槍炮用鋼鐵國造化,國防實力要增強,唯在於自強,一味進口並非良策;其三,普通民用鋼鐵製品,如農具、鐵釘等,國造售價低廉,可有利於推廣。”

周學熙雖然沒有從事過一天鋼鐵業,但看得出來他這番調研還是非常契合實際的,說得李、陳二人連連點頭,不住稱是,岑春煊亦歡喜異常。

規劃既畢,衆人自然要敘一番風物人情,正在閒聊間,有人忽地衝進來報告:“諸位大人,剛剛接到情況,出事了……”

“什麼事?”

“興國、大冶會黨復起,聲勢浩大,武昌震動!”

“什麼?”……

第28章 直言不諱第17章 戰術轉型第11章 綿綿不絕第6章 驚心動魄第64章 大驚失色第81章 密謀方案第44章 各有所第84章 利器準備第65章 心有靈犀第52章 維新重寶第19章 推心置腹第16章 內緊外鬆第58章 回心轉意第9章 短兵相接第11章 憲政精髓第24章 怒不可遏第10章 進攻方向第96章 各有招法第8章 海雷神威第47章 過於輕敵第35章 額外插曲第79章 逃之夭夭第19節 棋高一着第8章 滿頭大汗第88章 各有所謀第27章 暗度陳倉第13章 英魂不滅第4章 陰謀詭計第22章 怒不可遏第91章 強力彈壓第90章 危在旦夕第35章 額外插曲第27章 暗度陳倉第92章 善後處理第24章 走出陰影第71章 利益交換第83章 箭在弦上第65章 心有靈犀第97章 深入調整第9章 先易後難第35章 作繭自縛第19章 火從天降第78章 步步爲營第40章 革故鼎新第36章 大義凜然第27章 外交折衝第31章 半推半就第39章 分道揚鑣第68章 規劃編成第70章 臺前幕後第6章 折戟炮戰第67章 國防經費第18章 職官考試第29章 左右爲難第81章 漸次推行第35章 以華制華第54章 國會大廈第17章 戰術轉型第65章 財政預算第36章 當頭一棒第37章 頭頭是道第61章 近代要素第77章 羣情洶洶第15章 惴惴不安第9章 進退失據第80章 亡命天涯第7章 大浪涌來第37章 頭頭是道第88章 控制局面第91章 強力彈壓第35章 虛虛實實第73章 明修棧道第26章 應對之策第38章 不歡而散第19章 火從天降第27章 暗度陳倉第70章 臺前幕後第41章 革命前途第27章 瞞天過海第46章 置身事外第52章 狗急跳牆第35章 額外插曲第50章 衆矢之的第69章 蓋棺論定第4章 暗度陳倉第61章 明察暗訪第89章 殺氣逼人第15章 惴惴不安第31章 暴起發難第41章 章程既定第59章 錦囊妙計第37章 爭吵不休第52章 狗急跳牆第72章 校場展示第31章 中日博弈第74章 暗度陳倉第39章 曉之以理第72章 校場展示第53章 不可收拾第22章 怒不可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