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官制改革

着陳璇這番模樣,林廣宇微微有些笑意——被你嚇了在不過找回場子。

“天道深遠,貴不可言!”陳璇一邊回味着那幾句話,一邊又將事情的前因後果想了一遍,終於點點頭,道,“天幸此書落於臣妾之手,若取拾者有不臣之心,天下難安。”

這卻是一句大實話——陳璇不過囫圇吞棗讀了若干篇章,脾氣秉性已遠較同時代女性來得前衛,若是落到陰謀家手中,天知道會亂成什麼模樣。

望着化成一團灰燼的“天書”,林廣宇大呼僥倖,但在面上卻依然沉靜如水——當了一年多的皇帝,涵養功夫已經愈見其深。他笑道:“那一句‘天道深遠,貴不可言’其實也應驗了。”

剛纔還對答如流的陳璇,這回卻低下了頭,漲紅了臉,悄聲細語地說道:“謝皇上恩典。”

“皇后仙逝,中宮無主,你既有見識,當有所主,舉凡家事,儘可放心去做,若有不懂處,可與內務府大臣商量後辦。”林廣宇鄭重其事地說道,“皇宮各制明面上看處處得當,其實早已腐朽,朕急欲整飭,無奈國事倥傯,實在抽不出時間。大行皇后雖然有心,但一來見識有限,二來魄力不足,不過勉強維持。朕對你,倒是寄予厚望。”

林廣宇沒有明說,但陳璇聽得出來,隱然間便是將來要立自己爲後的意思,她急忙推辭道:“臣妾不過歪讀了幾本書,何德何能?再者資歷不深。威信未立。如何使得?”

“朕說你行便行。”林廣宇微微一笑,“皇后大行後留下一女,目下雖有嬤嬤照看。但幼年喪母,畢竟極哀。明日滿月,朕將詔告天下,冊封其爲固倫嘉仁公主(一般中宮之女方可冊封爲固倫公主,否則爲和碩公主),今後便由你做她的額娘。朕與皇后辛勞半生,只留下這點骨血,望你好生照看,視爲己出。”

“臣妾遵旨!”

“另外,醇親王福晉傳話之時不知有沒有將容齡一事告知。”

“隱約提及。”

“這便好。容齡也是要進宮地,她與你一般,都是留洋歸來,無非一滿一漢而已。”林廣宇一本正經地說道。“你性格脾氣朕已經知曉,希望將來不要太過強勢,要有容人之雅;當然,你也儘可放心。容齡處朕亦會交代。”

一入宮門深似海。作爲帝王地妃子,最難受的就是不得不接受與其他女人分享同一個男人的事實。以及時刻生活在宮鬥、爭寵地事實,林廣宇看得極爲清楚,故而不得不未雨綢繆。

“嗯。”這一聲應得極爲低沉。

“瑾妃年老糊塗,爲人亦太過計較小節,你不要與她一般見識。大事要講原則,小事講風格。”林廣宇覺得自己嘮嘮叨叨、婆婆媽媽交代個沒完,可偏生哪一樣都不能掉以輕心,否則後宮一旦亂起來,他第一個深受其害,是故不得不慎重起見。

……

文官考試在擺平陳家兩姐妹後,公示期正式結束。雖然對兩人的處理意見外界不無猜疑,但又逮不着合適的理由。因爲冒名頂替固是重罪,但兩姐妹報名所用之名號純系捏造,根本是無中生有,冒名是冒了,頂替卻不能坐實,硬要宣判也是於法無據。更何況小公主敕封之後,林廣宇大赦天下,除謀反、謀逆、貪贓、瀆職外,一般罪行一概予以豁免,陳家姐妹縱有罪行自然也在赦免之列。最後也是最最重要的一條便是,二女的今後去向已爲人所知,任何想借此事生非者都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不要說龍顏大怒,單就觸怒目前炙手可熱地唐紹儀便頗有風險。

由此,一樁可大可小的案件便讓林廣宇給硬壓了下來,也算是第一次文官考試中一個不大不小的插曲。

當然,文官考試的結果雖然塵埃落定,但考試所帶來的影響卻纔剛剛開始。

在文官考試中有一份答卷明確指出:在帝國已設立責任內閣和完成第二輪官制改革後,中樞體制已足見完備,雖稱不上完美,仍有細調的必要,但畢竟已進步了不少,接下來的重任,該是由上而下、由內而外逐步推廣,否則“即便中樞章程已定,地方若不妥爲銜接,輕則事體不順、辦差不力,

諉扯皮,致傷國計。”

這番話卻是說到了點子上,倘若機構改革只有朝廷一家熱衷,地方各省依舊維持現狀,那麼政令不出京師、大政決於地方的可笑情形依然很難避免。除了這一點外,在林廣宇眼中,地方官制地弊端還在於兩個方面。

一個是層級過多,信號失真。自朝廷以下,有省、道、府、廳、州、縣各級,垂直性過於強烈,條塊分割過於明顯,每一級在向下傳遞信號時都會加上本級的地方特色,結果一樣好端端的政策到了縣裡恐怕已走形地不成人樣,比如某縣攤派一筆5兩銀子的費用,經過各層層層週轉,利用火耗等各種文章,真正到了朝廷手中可能不到3兩。如果非要湊齊5兩不可,那麼實際上該縣所要徵收地費用當在8兩以上,大大加重了民衆負擔。另外,這種層級過多的危害還在於權力地失衡。遇有好處,各級層層伸手,處處加碼,遇有害處,各級紛紛搖頭,向下推諉。

一個是平級太少,過於集中。以某縣爲例,知縣大人既是一縣之長,同時還要兼任警察局長、財政局長、教育局長等多種身份、多重維度的角色。在封建時代因爲事體不多還可以勉強應付,但在洋務開始尤其是新政相關機構設立後,知縣一人根本忙不過來,他要麼虛應差事,要麼委託給師爺經辦,種種不如意躍然紙上。造成這種原因的主要就是清代官職內重外輕的緣故,自督撫衙門以下不設屬官,各省各級地方政府機構編制數量甚少。迫使當權者只能做出兩個選擇,要麼是虛與委蛇、得過且過,要麼是由主官個人自闢幕府,聘請幕友擔任差事。前者不利於行政的開展,後者使職官在貌似精簡的背後存在龐大的隱形隊伍,而且還往往使得主官面臨經濟壓力——所有幕僚都是需要主官掏錢支付月俸的。主官愈老實、愈清廉,他所遇到的經濟壓力也便愈大。林廣宇深知局處所和衙署科房的無節制膨脹和幕僚的隱形職官化,使得權力體系蘊藏着結構性矛盾。

在養心殿召開的御前會議上,與會的唐紹儀、徐世昌等人一致同意開展第三次官制改革的思路,但對於具體如何去做,衆人的意見卻不統一。

唐紹儀主張先立後破,大破大立。即主張由朝廷討論決定一套地方機構新體系,然後以此下發,各地行政體系一律廢止,所有人員一律停止職務,然後按照類似於文官考試的要求進行優化重組。

徐世昌畢竟慎重些,主張先破後立,小破小立,主張在各級設立輔助決策機構,然後將原本層級過多中的人員陸續然後根據秉性與能力進行調離,充實這些輔助決策機構。等到舊有層級的人員調整得差不多後再撤銷該層級。這一做法雖然穩妥,但卻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間。

到底怎麼辦呢?林廣宇有些頭痛,在心裡上他是認同於唐紹儀的觀念的,要有大破大立的思想;但在理性上他又覺得徐世昌的話語很有借鑑意義,真要把這些地方官員的飯碗砸了,將來足可釀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夾在中間的戴鴻慈等人便有些爲難了,在林廣宇的一再催促下,他吞吞吐吐地說了自己的意見:“臣意兼收幷蓄,並妥善挑一省份試驗,倘若果有成效,將來再向全國推廣不遲。”

自從要將直隸建設爲模範省的倡議出臺後,直隸一直猶如擔當試驗的小白鼠一般,進行了好幾項的試驗,取得的成績亦非常爲人稱道。是故林廣宇一問起來,衆人便紛紛提議直隸。

方案是定下來了,可從哪裡着手呢?君臣間亦陷入了迷糊——這可不是隨意謅一個便可應付的。

良久,唐紹儀擡起眼來,說道:“臣有個突破口。”

“什麼,快說。”

唐紹儀報出整串的名詞,林廣宇微微點頭,便覈准了。

第三次官制改革果然已經迫在眉睫。

ps:本來覺得小說太過嚴肅,想增添點趣事讓諸位開懷一笑,結果書評區居然炒成這樣,罪過罪過,今後將繼續書寫嚴肅。

第24章 走出陰影第5章 膠東風雲第31章 果有天書第76章 校閱大典第92章 鬥爭哲學第40章 最後時刻第96章 各有招法第13章 英魂不滅第39章 分道揚鑣第34章 心有靈犀第3章 決不退讓第73章 革新兵器第81章 漸次推行第74章 暗度陳倉第25章 煽風點火第28章 直言不諱第42章 各種心思第23章 商討對策第51章 釜底抽薪第93章 真相大白第39章 生死一線第92章 鬥爭哲學第31章 果有天書第16章 緊鑼密鼓第12章 脣槍舌劍第9章 以暴制暴第49章 本位之辯第75章 人心惶惶第66章 以權制權第72章 校場展示第9章 進退失據第4章 暗度陳倉第65章 財政預算第20章 恩威並施第56章 弄巧成拙第33章 各顯神通第43章 日新月異第35章 作繭自縛第29章 高深莫測第8章 箭在弦上第74章 暗度陳倉第41章 章程既定第79章 面授機宜第68章 規劃編成第38章 不歡而散第48章 始於海關第9章 以暴制暴第7章 多事之秋第8章 改弦易轍第1章 獨闢蹊徑第33章 以退爲進第12章 快速炮擊第62章 悲情訴說第68章 彌留之際第35章 作繭自縛第72章 校場展示第26章 徹底解決第54章 驚弓之鳥第1章 秘密佈置第56章 弄巧成拙第52章 狗急跳牆第50章 衆矢之的第1章 全面推進第1章 獨闢蹊徑第99章 最終清算第24章 兩全其美第89章 最後攤牌第44章 顛撲不破第18章 精兵強將第31章 果有天書第75章 人心惶惶第54章 國會大廈第4章 智困梟雄第78章 步步爲營第40章 雷霆震怒第10章 驚天鉅變第14章 各懷鬼胎第98章 國內建設第18章 職官考試第1章 全面推進第51章 積極穩妥第53章 不可收拾第37章 狗急跳牆第39章 平地驚雷第33章 各顯神通第10章 驚天鉅變第5章 膠東風雲第14章 否極泰來第4章 智困梟雄第21章 偉大母愛第80章 深度介入第27章 瞞天過海第28章 直言不諱第35章 以華制華第49章 同仇敵愾第51章 積極穩妥第24章 走出陰影第36章 大義凜然第31章 中日博弈第72章 惡有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