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帝國國會

以新貨幣發行作爲標誌,帝國於維新二年啓動的幣制改革獲得了一個良好的開端。財政部在經歷了財政清理、鹽政改良、貸款大辯論等一系列大事之後,終於獲得了想要的結果,上下都鬆了一口氣。

載澤本人更是喜不自勝,新貨幣公開發行且開展兌換後,一連幾天,他都在帝國銀行各處營業網點巡視,看着秩序井然的兌換隊伍,聽着兌換者換到新貨幣後的高興勁,載澤自己心裡就像吃了蜜一樣甜——這可比廉價的馬屁聲值錢多了。

雖然有人因載澤的身份權位而勸他說革命黨猖獗,眼下最好不要拋頭露面,但他哪裡按耐得住那種喜悅,只加派了警衛人手了事。在這件事上,他深以皇帝的話爲然——做官,有作爲纔有地位,有政績纔有口碑。

在安全防護上同樣緊張的還包括帝國內政部的大小官員,隨着十月初一資政院開會日期的日益臨近,各地議員紛紛抵京,加強對他們的安全防範工作成了當務之急。而防範的重點除了議員們下榻的旅店、賓館外,重中之重就是京師鐵路站。

因爲當時除新疆、甘肅、山西、陝西等西部內陸省份由陸路進京外。其他幾乎所有省份地議員都通過鐵路而來。例如,南方的四川、雲南、貴州、兩廣多半是到了湖北沿蘆漢線北上;東三省的議員沿京奉鐵路南下;由於津浦鐵路還沒有完全竣工,除山東省的議員可以直接坐火車抵達天津外,其餘江浙、福建、安徽、江西的議員一般都坐海船到天津下港,然後再從天津坐火車到京師。屈指算下來,天下差不多有1個省的代表要抵達車站。這安防任務重如泰山可見一斑,

至於路途最爲遙遠地西藏,也有變通辦法,在決定人選時朝廷已做了籌劃,決定由在京的西藏喇嘛作爲西藏議員代表,否則以西藏這個路程,一年兩次會議大部分時間都得在路上耗光。

雖然京畿附近的革命黨經過前後數次打擊已近乎銷聲匿跡,但善、趙秉鈞唯恐野火燒不盡。不但將內政部掌握的全部警力釋放了出來,而且還奏明瞭皇帝,特旨命禁衛軍協同治安防範。京師火車站外哨兵是裡三層外三層,有人開玩笑說連個麻雀要混進來都很困難。

此次坐火車進京對各地的議員也是一種思想解放和文明洗禮的過程。各省議員,尤其是偏遠省區的議員原本對鐵路修建還有種種疑慮,但一旦親身體會、親眼目睹,這種思想轉變比誰都快,而尤以陝西省最爲顯著。

陝西緊挨着山西,自古號稱關隴平原,與北京的直線距離並不遠。甚至官道里程還近於湖北、湖南,但因爲蘆漢鐵路地修築完成,從湖北坐火車抵達京師只消2一夜,而從陝西到京師卻要提前12出發。這中間差距可見一般。

陝西議員代表團聽說此種消息後,第二天就聚在一起開會,要求儘快興建陝西至京師的天路。否則“陝西之落後與日俱增,將來不復有一席之地也。”而四川、兩廣議員在目睹鐵路之便捷後,也進一步堅定了儘快完成粵漢、川漢鐵路勘探、修築的決心。

就連向以民風保守、閉塞而著稱的蒙古議員,此番對交通一事也深有觸動。蒙古自古以騎兵而著稱,庫倫到京師一千兩百餘里,騎兵即便在天氣好時也大約需要半個月的形成,但如果換成鐵路,最多兩晝夜就可抵達。而且無鞍馬勞頓之苦,無風霜雨雪之阻。按照計劃,京張鐵路修築完成後將進行張綏、張庫鐵路的修築,此時詹天佑正率領手下進行地質勘探。聽到這樣的消息。全部出身王公家族的蒙古議員喜不自勝,來京後表示將盡力配合、儘快完成修築。

除了各省代表團陸續抵達的熱鬧外,京師各省會館的熱鬧程度也毫不遜色。國人多地是鄉土情結,除直隸外,幾乎各省在京師都設有會館,專門用於接待同鄉官員,聯絡彼此感情,互通京官、外官聲氣。以往最熱鬧的時候是接待各省赴京趕考的舉子,科舉停辦後這種熱鬧場面便移植到了議員代表團身上。每個省的議員只要一抵達,

貫的官員早就準備好了下榻處,然後就是接風宴。

當然,除卻聯絡感情外,對家鄉議員招待的隱然還有其他方面工作地用意——即希望這些同鄉在議院開會時對朝廷的抨擊不要太過激進,希望他們能夠體會朝廷的難處。特別是財政、工商、教育、職官等幾個與地方打交道較多的衙門,更唯恐議員們發牢騷。

各種消息通過秘密渠道傳到林廣宇耳朵後,皇帝只是一笑:“同鄉聚會,相互宴請,本來是人之常情,不宜太過緊張。更何況議院新辦、國會初開,上上下下對中間規矩還不甚瞭解,彼此多打聽消息,多掌握情況對憲政實屬有益無害,要相信議員們的能力與識見。”

資政院的議員一共由200組成,在起初慈禧下令的詔書中,爲保證持贊同朝廷態度的議員能獲得多數地位,在章程中明確規定資政院議員欽定和民選各佔其中一半,但由於正、副議長也由欽定,實際上欽定派擁有了潛在地左右多數力量。好在各地士紳只以召開國會爲目標,對欽定人數過多也無意見。

但林廣宇的思路遠遠與慈禧不同,親政後頒佈的《預備立憲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增加民選議員的名額,在維新元年各省議局會議召開後,以上諭地形式對名額分配進行了調整。原本欽定議員中宗室王公世爵有14人,外藩王公世爵有14人,滿漢+.部衙門官有32人,碩學通儒有10人,多::)納稅議員有

林廣宇對此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首先,是以設立弼德院爲名,將宗室王公世爵、外藩王公世爵、滿漢世爵、宗室覺羅的名額砍掉了一半,另外一半轉移到弼德院;其次,碩學通儒的名額從10人人,資政院、弼德院各佔一半;再次,多額納稅議員除保留2用於京畿大族外,其餘全部分解至各省選舉;最後,皇帝以軍人和官員不能當選議員爲由,砍掉了所有衙門官的名額,全部分解至各省民選。

最後一番折騰下來,200資政院議員名單中民選議員爲165,欽定議員爲35人,只佔了六分之一強,民選議員佔了絕對多數,還另外下詔,謂資政院首次開會其正副議長由皇帝提名後交該院選舉,得票超過半數方可當選,今後資政院正副議長將由議員們自由推選,皇帝不做人選推薦,以顯示最大限度的開誠佈公與尊重民意。

表面上看,林廣宇這番調整是朝廷放棄了原本可以掌握的多數局面,但對民心輿論而言,皇帝的舉動恰好卻顯示了朝廷的誠意十足與用心良苦,昭示着“萬機決於衆議、庶政公諸輿論”決不是一句空話,其相應效果和對朝廷大計的擁戴反而超過赤裸裸的欽定半數局面。

弼德院因爲標榜挑選“海內最富聲名”的元老入選,欽定的比例比資政院略高一些,但也較慈禧時候進行了大改良。

弼德院議員名額同樣是200,但因爲任期6,3年更替其中一半的選舉機制,首屆弼德院召開之時只決定了100名額。這一百個名額中,欽定議員爲35人,佔了三分之一強,其餘依舊由地方民.弼德院與資政院多少還有一些區別,首屆弼德院的正副議長由皇帝指定,今後由皇帝推薦人選交全院選舉決定。而且,弼德院作爲國會上院,其召開日期也要晚於資政院三天。

首屆弼德院的議長林廣宇任命道光皇帝長支、貝勒倫擔任,倫在宗室王公中屬開明一派,爲人溫文爾雅,多年來一直遠離權力漩渦,原本就任資政院總裁,因爲資政院要體現民選特色,所以調任弼德院議長。

副議長林廣宇挑選了康有爲擔任,雖然維新以來林廣宇本人對康有爲採用了敬而遠之的態度,但康有爲作爲憲政旗手的地位依舊沒有太大變化,他本人對自己的地位也沒有過多抱怨和計較,而是投入了對各國憲政制度的研究,擔任副議長也是名副其實。

十月初一,海內矚目的帝國第一屆國會與當日上午九時在帝國國會大廈隆重召開……

第93章 真相大白第50章 衆矢之的第20章 出人意料第7章 多事之秋第73章 明修棧道第91章 禍水旁引第6章 寧缺毋濫第71章 國造機槍第100章 新的起點第1章 秘密佈置第15章 惴惴不安第68章 彌留之際第93章 步步緊逼第41章 廣而告之第37章 狗急跳牆第28章 心亂如麻第79章 面授機宜第16章 夜襲得手第39章 生死一線第94章 趁勢改革第64章 痛下決心第44章 各有所第83章 煞費苦心第4章 東亞角逐第37章 狗急跳牆第8章 海雷神威第9章 短兵相接第61章 近代要素第87章 表面功夫第72章 校場展示第81章 密謀方案第90章 鐵的手腕第24章 下定決心第91章 禍水旁引第71章 利益交換第三十三章第9章 短兵相接第11章 雷霆萬鈞第84章 睚眥必報第24章 兩全其美第19章 推心置腹第36章 當頭一棒第3章 勾心鬥角第20章 咬牙堅持第8章 改弦易轍第32章 官制改革第23章 內外有別第24章 下定決心第10章 變亂紛呈第48章 始於海關第35章 以華制華第33章 現成題目第39章 分道揚鑣第9章 以暴制暴第22章 怒不可遏第4章 東亞角逐第14章 謀定後動第62章 另有用意第73章 革新兵器第7章 大浪涌來第18章 職官考試第66章 羣策羣力第70章 臺前幕後第8章 改弦易轍第24章 兩全其美第38章 動之以情第31章 暴起發難第4章 暗度陳倉第23章 深明大義第30章 聖意難懂第85章 軍歌嘹亮第20章 恩威並施第11章 綿綿不絕第94章 虛晃一槍第29章 音若沉雷第33章 現成題目第59章 憲法草案第84章 利器準備第34章 排除干擾第92章 善後處理第8章 海雷神威第72章 惡有惡報第17章 弦外之音第49章 本位之辯第53章 帝國國會第9章 以暴制暴第95章 循序漸進第38章 鋒芒畢露第92章 鬥爭哲學第52章 維新重寶第12章 快速炮擊第61章 近代要素第53章 帝國國會第72章 校場展示第78章 步步爲營第30章 聖意難懂第94章 趁勢改革第35章 以華制華第三十三章第8章 海雷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