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痛下決心

是世鐸一人也罷了,關鍵是其餘幾位親王也不是什麼羅羅嗦嗦講了一大通,聽得林廣宇的耳朵都要起繭了。因爲說來說去,繞來繞去無非是那麼兩條——有悖於“祖宗成法”,有悖於“皇家顏面”。

按照這幫人的邏輯,皇帝現在大權在握,關係逐漸理順,大可以勵精圖治、一展身手,爲什麼要向國會低頭?國會那些人若是聽話,養着也便養着了,若是膽敢聒噪,乾脆解散了事——祖宗200沒有聽到過國會的隻言片語,不也把天下治理得服服帖帖?

世鐸乾脆就直接罵出了口:“國會?國會那是什麼東西,要不是皇上恩典,這幫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能有今天?”

聽到這裡,林廣宇再也忍不住了:“世鐸,你尋死覓活地跑到朕這裡來,難道就是爲了說幾句詆譭國會的話?”

“奴才不敢。”世鐸頭一低,口中說不敢,眼神哪有一絲不敢的神色?

林廣宇心裡暗暗罵道,你們這些鳥人左一個祖宗成法,右一個皇家顏面,慈禧女主當權的時候怎麼不見你們跳出來。

“大權統於朝廷、萬機決於衆議,庶政公諸輿論是朝廷公開的輿情,朕三番五次下詔,難道現在能出爾反爾。如果這樣,朕拿什麼來塞天下萬民的攸攸之口?”林廣宇越說越氣,說話也不含糊,“難道說朕糊塗,好端端捏在手裡的權不要。非要讓出去給別人?難道說朕這麼不明事理,放着上下齊心地終南捷徑不走,非要鬧個雞飛狗跳?”

“奴才不敢。”衆人倒是異口同聲。

“朕放明白告訴你們。給國會哪些權,給他們多少利,朕都計較過的,決不是一團糊塗賬,你們用不着瞎嚷嚷。退一萬步說,朕如果讓多了、鬆多了。第一個要緊的便是朕。關係最深的也是朕。你們着急什麼?”林廣宇拖長了聲調,“是不是有些人尋思朕這個皇帝做不久了,怕朕一走之後他來接手有這樣那樣的不便,非要拿朕做擋箭牌?”

這話說得極重,幾個親王聽了前面幾句話原本是一臉不服氣,聽到這裡卻不由自主地跪了下來,兩股戰戰。大汗淋漓。

迫不及待?皇帝不急親王急?一想到這幾個詞後面的表徵意義,幾個王爺嚇得臉都青了,很有些後悔跟了世鐸前來鬧事。皇上?皇上是什麼人?戌戌那會是連老佛爺也敢殺的人,是接連端了三個貪污集團的人,是廢了奕劻地人……

世鐸卻兀自強硬:“皇上,奴才今年已經老朽了,這些個事情非但不是爲臣下之所想,更不是所能爲。但奴才老朽歸老朽。這些年來風風雨雨也看得多了。老佛爺自不必說。就是老醇王、老恭王也有這樣那樣地交代。奴才對皇上一片忠心天地可鑑,奴才所憂者一來無非是朝廷,二來無非是皇家。與我個人又有多少相關呢?”

居然“大義凜然”地擺出一副忠臣模樣?林廣宇又好氣又好笑,他世鐸若是忠臣,這天下才見了鬼。遠地不說,光是迎合慈禧、欺上瞞下的事體就沒少做,若不是奕劻的“辦事”水平更勝一籌,他也是個明顯的靶子。怎麼着,這會兒敢跳出來做忠臣了。

皇帝面色沒有什麼變化,腦海裡的念頭已經盤旋了四五個來回,眼神咄咄逼人,看了看世鐸,又掃了掃其他人,最後說道:“都起來吧,你們的意思朕知道了。憲法現在國會還在討論,能不能通過還是兩說,朕自有分寸。”

“皇上……”世鐸爬前兩步,“這事通不過也簡單,只要把欽定議員召集起來不出席會議,達不到人數要求便可……這樣裡外都不難看,上下也好交代……”

“夠了!”皇帝再也忍不住了,怒喝一聲,“朕要怎麼做還輪不到你指手畫腳,都跪安吧。”一轉身,也不管身後衆人如何,就往屋後走去。

世鐸還待強辯,其他幾個七手八腳把他拖了下來,忙不迭地埋怨:“禮王爺,算了,算了,咱們回去吧。”

“唉……”

真是一地雞毛。回到後面的林廣宇越想越氣,接過王商遞過來地茶才喝了兩口,就重重地擱在茶几上:“太不像話了,居然要爬到朕

來,非給他們點顏色看看不可。”

這還是王商第一次聽到皇帝親口說出要報復某人的言語,心裡一動,便講道:“皇上,奴才有幾句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有話就說,吞吞吐吐的還待怎麼樣?”林廣宇眼睛一瞪。

“奴才聽人說,最近有人在背地裡對皇上的憲法新政大放厥詞,說什麼取禍之道,說什麼亂政……還說,還說……”

“還說什麼?”

“奴才不敢說。”

“說。”

王商爲難地看看林廣宇,最終把話說出了口:“還說,還說大清遲早要斷送在皇上的手裡。”

“要斷送在朕的手裡。”林廣宇怒極反笑,“好,好,斷送在朕的手裡。”

“皇上息怒,息怒。”

“用不着,既然他們看着朕心煩,朕也覺得他們聒噪,那麼便動動看,到底胳膊擰不擰得過大腿?”林廣宇收起了冷笑,面色一沉,“王商,你給朕悄悄兒地去打聽情況,看看這批酒囊飯袋地王爺平日都在幹些什麼,人太空閒就容易琢磨別人,朕得給他們點事情做做。”

“喳。”王商心中掠過一個不好地念頭,但只一瞬間就一掃而過。

皇宮裡發生了什麼國會並不知情,起碼在兩院審議憲法草案的時候,沒有受到這方面的干擾。民選議員不知情,欽定議員也只是隱約聽到了一些風聲,具體是什麼也說不上來,當事地善耆、載灃等人口風又是極緊,自然也不會泄露半點風聲。

在討論過程中,確如林廣宇事先所估計的那樣,一小部分守舊派議員和大多數欽定議員對皇權做出如此大的讓步感到困惑,認爲完全沒有必要,但皇帝是一言九鼎慣了,再加上皇帝親政以來的威權日重,誰也不敢私下嘀咕什麼,更不必說在審議時唱反調。

至於民選議員,即便是最激進的,也對皇帝的讓步感到心滿意足,審議時的發言除了對草案個別字句提出了疑惑之外,其餘都是一邊倒“皇上聖明”的表示,高度讚揚了憲法草案的“高瞻遠矚、高屋建瓴”。在訴諸表決的時候,資政院以169票贊同,10反對,7票棄權通過了草案。在弼德院的表決同樣也以絕對優勢獲得通過。

在頒行憲法的詔書上,王商小心翼翼地蓋上了御寶,宣告《大中華帝國憲法》正式頒佈,自維新三年元月初一日開始執行,頒行之後爲示鄭重,皇帝本人還要親至太廟宣誓遵守。

憲法草案的通過,使得御案九件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也標誌着國會第一階段的工作宣告結束。國會休會一天後,迎來了第二階段,對政府議案的審議,7件府案中,頭一件便是維新三年的財政預算方案。財政預算作爲一個新名詞的出現不超過2,而維新三年的這份預算更是破天荒的頭一遭,由於事關全局,上上下下都予以了極大的關注。

當天上午,徐世昌以內閣總理大臣的身份,站在發言席上開始了精神抖擻的闡述:

“按照《預備立憲九年綱要》的要求,內閣借鑑各大強國的經驗,制定了帝國維新三年的預算報告,由於情況不熟、經驗不足,朝廷財政與地方財政的劃分尚未明確等原因,本報告錯誤、疏漏之處在所難免,請諸位議員不吝指正。按照《綱要》規劃,本次預算屬於試行預算,對維新三年的財政計劃具有參照、比較作用,尚不是強制執行的標準,故在編制時與正式預算編制有一些細微不同,會有探討、可能、視情況等模糊不確定之處,請各位議員審議時予以注意。

維新三年,根據財政部的歲入摺合新發行的帝國元43453萬餘元,歲出按照口徑的不同,41987萬43598和46873三個數字……”

聽到這裡,臺下交頭接耳,同樣的歲入,怎麼會有3不同的歲出計劃,這是不是太兒戲了點?雖然這是參照預算而非強制預算,但也不能太過隨意。臺下交頭接耳,嗡嗡聲開始響起……

第89章 殺氣逼人第27章 暗度陳倉第54章 國會大廈第11章 雷霆萬鈞第48章 沉着應戰第9章 以暴制暴第69章 蓋棺論定第78章 借力打力第21章 偉大母愛第6章 暗潮將起第79章 面授機宜第41章 廣而告之第6章 折戟炮戰第71章 利益交換第26章 應對之策第16章 緊鑼密鼓第83章 煞費苦心第14章 謀定後動第64章 痛下決心第10章 進攻方向第91章 禍水旁引第35章 以華制華第76章 校閱大典第16章 內緊外鬆第93章 真相大白第98章 最後關頭第53章 帝國國會第31章 果有天書第53章 不可收拾第30章 聖意難懂第11章 憲政精髓第25章 山窮水盡第38章 動之以情第41章 革命前途第98章 國內建設第65章 財政預算第2章 試點湖北第72章 校場展示第61章 明察暗訪第19節 棋高一着第43章 風雲際會第83章 箭在弦上第30章 聖意難懂第56章 中外同理第25章 因勢利導第38章 動之以情第16章 內緊外鬆第15章 步步進逼第53章 帝國國會第52章 維新重寶第81章 密謀方案第16章 夜襲得手第59章 憲法草案第79章 面授機宜第31章 暴起發難第44章 顛撲不破第9章 先易後難第41章 廣而告之第60章 投機倒把第18章 精兵強將第9章 進退失據第77章 羣情洶洶第19章 考題買賣第5章 錯綜複雜第54章 驚弓之鳥第35章 作繭自縛第67章 國防經費第14章 各懷鬼胎第12章 大張旗鼓第66章 羣策羣力第20章 咬牙堅持第48章 始於海關第45章 不虛此行第21章 出動新銳第25章 煽風點火第24章 下定決心第39章 平地驚雷第26章 冠冕堂皇第45章 不虛此行第26章 冠冕堂皇第98章 最後關頭第28章 直言不諱第7章 真才實學第85章 軍歌嘹亮第1章 全面推進第85章 事有反覆第82章 劍指廣州第36章 多方觸談第58章 帝國憲法第60章 投機倒把第9章 先易後難第68章 彌留之際第12章 脣槍舌劍第95章 制度改良第57章 御案九件第47章 華美篇章第53章 帝國國會